86第086章:

86第086章:

賀俞氏笑容可掬地說道:「我們離京這麼多年,也只嫂子府上一門親戚了,不請嫂子幫襯,難道去求外人不成?壽兒和喜兒素來乖巧伶俐,進了宮,也好做娘娘的膀臂,助娘娘一臂之力。」

俞老太太心裡明白賀俞氏一行人突然進京的用意,雖不知他們為的是什麼,但憑著她所知的賀俞氏,無利不起早,必然是為了名利,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賀俞氏剛進門,尚未用膳,便開口讓自己替她打點賀壽兒和賀喜兒進宮之事。

俞老太太目光凌厲,眼前的賀俞氏果然還是閨閣中的性子,俞老太太冷笑,她孫女兒做皇后,難道她竟是個傻子,巴巴兒地送人進宮給她添堵?賀壽兒和賀喜兒是親戚又如何?縱然姓俞,俞老太太也不會送她們進宮,遂假作沒聽懂賀俞氏說讓賀壽兒和賀喜兒進宮的意思,笑道:「老姑太太要送兩個姑娘去做宮女?這可使不得。不管怎麼說,壽兒和喜兒都是老姑太太嫡親的孫女,如何能給娘娘做端茶遞水的丫頭呢?」

賀俞氏一愣,險些破口大罵。她的兒孫個個嬌生慣養,為了讓孫女嫁得高門,也是自小讀書識字的,她怎麼會讓女兒去做宮女伺候皇後娘娘?她本就不喜俞老太太這位長嫂,眼見著俞老太太的孫女做皇后,孫子封公爵,賀俞氏心有不甘。

俞老太太又笑道:「老姑太太的好意,我只能心領了。娘娘跟前的女官宮女太監都是定例的,並不缺丫頭使喚,很不必再讓兩個女孩子過去。」

俞皇后雖已年過四十,但是長慶帝忙於國事,又不想讓臣民說自己沉湎於酒色,於是選嬪妃之際,連同原先東宮舊人,一共只封了六個嬪妃,極為敬重俞皇后。這樣一來,上行下效,文武百官不敢寵妾滅妻,許多官宦之家的原配正妻地位穩當,畢竟前朝就有皇帝寵妃太過,那位寵妃常常賞賜宮女給朝臣,那些朝臣自然寵愛有加,導致下面許多原配正妻不如姬妾體面。知道這一段故事的,都對長慶帝感激涕零,常常建議自家的父親公公丈夫兒孫們效忠長慶帝,兼長慶帝名正言順地登基,他們也就更加忠心了。

賀俞氏面色一沉,道:「嫂子知道我的意思,怎麼反曲解了呢?」

俞老太太眯了眯眼睛,寒氣襲人,道:「難道我說錯了不成?老姑太太兩個孫女兒既要進宮,不做宮女做什麼?還想做娘娘不成?皇後娘娘是我嫡親的孫女,我這把老骨頭為了娘娘,可是什麼都做得出來。」

看到俞老太太雖蒼老已極,卻渾身的氣勢,賀俞氏嚇出一身冷汗,她忽然想起舊年俞老太太的性子來,從前做媳婦時已是如此,何況現今是家裡的老封君。

正在這時,俞恆進來道:「誰惹祖母生氣了?孫兒這就替祖母出氣。」

賀俞氏連忙站了起來,看到俞恆面色漆黑,心中不禁暗暗打鼓。

俞老太太說明賀俞氏的來歷和來意,俞恆目光如電,冷冷地在賀俞氏臉上一掠而過,賀俞氏只覺得面上似有利刃刮過,隱隱生疼,猶未如何,便見俞恆淡淡地施了一禮,隨即走到俞老太太床前,替俞老太太扶了扶靠枕。

俞老太太問道:「今日下朝怎麼這樣早?還不到時候。」

俞恆笑道:「聖上許我半日假,恐外人驚擾了祖母。聖上已經說了,倘或誰惹得祖母生氣,讓我只管出手,出什麼事兒都有聖上做主。」

賀俞氏聽了,愈加驚恐。

賀俞氏確是驕橫的性子,不過她獨自撫養孫兒孫女,也是頗懂得心計手段的,事到如今,不好開口,只能另想它法,何況還不知宮中那一年選人,倒不必和俞公府生了嫌隙。想畢,賀俞氏連忙上前賠禮,又叫自己的丫鬟去叫人來拜見俞恆。

俞恆年紀雖輕,爵位官職卻高,賀俞氏頗有自知之明。

俞恆淡淡地道:「讓表兄表弟都到書房裡來見罷。」說著向俞老太太告辭,去了書房。

賀俞氏嘆了一口氣,只能如此。賀俞氏本是想著將一個孫女嫁給俞恆的,但是俞恆過於剛硬了些,而且不好拿捏,更不用說他已定了親,既已定親,又是賜婚,便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退親,還不如送兩個孫女進宮,博一博天大的富貴。

賀俞氏等人住下后,如俞老太太所料,不曾打發人去收拾舊宅,理所當然地居住在俞公府上,然後頤指氣使,並未當自己是外人,下面的男女下人無不怨憤。

俞老太太冷笑一聲,當即就吩咐管家去料理。

賀家的舊宅四五十年沒有住人,但是一直都有看房子的下人,四五十年來,早已兒孫滿堂,那些起先看守房舍的下人多已去世,其兒孫仍舊守著。換成其他人家,這些下人早就起了二心,將房子賃給旁人自己收取租子,偏生俞老太爺雖不喜這個妹妹,該照應的都照應著,時常打發人去查看。聽說賀家沒有撥來修繕房舍的銀子,俞老太爺親自做主讓那些下人將後院一帶下人群房賃給外人居住,租子給他們自使,平素打掃修繕房舍也由他們來管。

俞老太爺去世后,俞老太太也常打發人去看一回,故而賀家舊宅絕非賀俞氏心中所想的破敗不堪,反而十分齊整,略略打掃一番便能入住了。

管家親看一回,心中估算,吩咐人打掃,回來告訴俞老太太,不到十日即可入住。

俞老太太點了點頭,暗暗打算十日後便讓賀俞氏搬走。

賀俞氏本打得好主意,長住俞公府,憑藉著俞家的權勢,好為子孫謀划。不料他們在俞公府住了兩日,除了賀俞氏外,賀福生等夫妻兄妹們忽然病了,夜裡睡不著,白日不肯吃飯,原本只道初至京城,勞累所致,並未如何在意。他們覺得一家人住在俞公府上,不好張揚太過,遂不聲張。誰承想,又過了兩天,越發重了,夜裡總要起來三四次,甚至賀喜兒滿身滿臉都起了疙瘩,賀俞氏覺得也有些心悸,慌得她連忙來找俞老太太去請太醫。

可巧王太醫如平常一樣來俞公府為俞老太太診脈,聞聽此事後,望向俞老太太道:「既是府上的貴客病了,下官就去走一趟,也不必再勞煩老太君拿帖子去請太醫。」

俞老太太近來有了些起色,精神比往日略強,道:「那就有勞王太醫了。」

此話一出口,因今日休沐,俞恆侍奉床前,想起一些心事,對賀俞氏道:「老姑太太且先回房,等王太醫替祖母診好脈息,即刻過去替表兄弟們診脈。」

賀俞氏看了看王太醫,扶著丫鬟轉身先回去了。

王太醫聽了俞恆的話,卻是十分詫異,他已經給俞老太太診好脈,又重新寫了藥方,正欲告辭時賀俞氏親自過來,怎麼俞恆留下自己卻說尚未診脈?他常在宮中並官宦之家走動,很快就明白俞恆有話交代自己,遂笑道:「俞公爺有什麼話只管吩咐。」

俞恆問道:「到底是王太醫,竟猜出我有話了。老姑太太家原本住在粵海,距離京城數千里之遙,他們那裡和京城大為不同,初次進京,得此癥狀,可是水土不服所致?」

王太醫贊道:「俞公爺原來也知道?單聽府上老姑太太所說的癥候,正是水土不服。」

俞恆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笑道:「我有一事還請王太醫相助。」

王太醫道:「俞公爺請說,若是力所能及,必定不會推辭。」所謂力所能及,便是不陰德,而且不會惹來煩惱。

俞恆素知王太醫的心性,這也是為何單請王太醫進府給自己祖母診脈的緣故,他微微一笑,道:「我請王太醫去給老姑太太的家兄弟姊妹診脈時,按癥候開方配藥,但是老姑太太問起病因時,王太醫略含糊些不予說明,可好?」

王太醫納悶道:「這是何故?」

俞恆道:「並沒有什麼緣故,只是請太醫相助。含糊過後,他們若在追問,太醫再說是水土不服的癥候。」如此,更容易讓人疑心病因。

王太醫想了想,既不耽誤自己診脈治病,也沒讓自己哄人,不過是略含糊些,然後再回答,實在是不值一提,道:「既然公爺如此交代,下官聽從便是,舉手之勞而已。」

俞恆謝過,吩咐屋裡伺候的老嬤嬤叫人抬了竹轎,送王太醫去清輝閣。清輝閣距離正院極遠,兼之天氣炎熱,王太醫已經年過半百了,將及花甲之年,一路走過去未免容易累著,於是俞恆便叫人抬著他過去,也算是自己對王太醫的一番心意。

王太醫聽了,果然感動非常。

等王太醫他們離開后,俞恆招手叫來兩個婆子和一個小丫頭,吩咐了一番,她們聽完,不由得看向俞老太太。

俞老太太道:「恆兒,你這是做什麼?」

俞恆若無其事地道:「就是讓她們在王太醫離開後路過清輝閣,說些天煞孤星的傳聞,好叫老姑太太他們知難而退。」黛玉是他心繫之人,當初林如海曾經就說過看她府中簡單,能讓黛玉清閑些,故而他不願老姑太太久住不走,何況他們還想著進宮打擾自己的姐姐。

俞老太太道:「不行,你還嫌你天煞孤星的名兒不夠響亮?」

俞恆卻是一笑,坐在床前鏤著花卉草蟲的鼓凳上,道:「外人言,何必在意?孫兒名聲傳了這麼多年,雖有靈台師父開口,亦難讓人相信,既然如此,寧可再響亮些,免得那些人為了名利時常來打擾咱們的清靜。再者,孫兒名聲在外時,無人登門,此時姐姐封了皇后,他們便來,可見其為人,倒不如一概摒棄在外,免得惹出禍事。」

即使是門風雅正的書香世家,也不是人人都好,總有那麼幾個為非作歹的,俞家族中如此,俞恆舅舅家亦然,只是不在京城中,尚未登門罷了。旁人看重親友人脈,俱是連絡有親,俞恆卻覺得有不如無,雖然少了助力,卻是更清靜。

俞老太太低頭思索片刻,覺得有理,自己在時,乃是長輩,無人敢對俞恆指手畫腳,倘若自己去了,他們小夫妻兩個畢竟是晚輩,不好打發,遂點頭道:「就依你罷。我早有了法子打發他們走,卻不如這個法子。只是又加重了你的名聲,讓我心疼。」

當下,俞恆吩咐的兩個婆子和丫鬟出去了。

清輝閣中,王太醫依照俞恆的囑咐,診脈后,果然都是水土不服,不過癥候不一,遂分別給眾人開了治療水土不服的方子,卻並未言及病因,賀俞氏立即開口詢問。

王太醫聽了,當即含糊其辭,目光躲閃,咳嗽了一聲,道:「並無大礙,老太太放心。」

他越是如此姿態言語,賀俞氏越是懷疑,厲聲道:「還請太醫言明,到底是什麼病症?這樣厲害?幾個孩子都不好。」

王太醫暗想俞恆了得,連賀俞氏等人會追問的事情都想到了,遂道:「並不是大癥候,只是水土不服罷了,將養幾日即可。」

賀俞氏猶疑不定地看了他一眼,心中卻是不信,再三追問,王太醫仍是說水土不服。

賀俞氏自小讀書識字,也知道水土不服的癥狀,但是他們一路上走了數千里的路程,途中也曾住在別處,何曾水土不服過?何況王太醫又躲躲閃閃,只怕有什麼厲害的癥狀也未可知,因實在問不出來,唯有放王太醫回去。

俞公府請太醫院的太醫來,從來都不必給診金,按年節送禮,賀俞氏亦知,故無表示。

雖然得了藥方,賀俞氏卻不敢讓人煎藥,想了想,起身往俞老太太房裡讓她再請個醫術精湛的太醫來,這個太醫實在是信不得。她穿過花園,沿途遇到不少丫鬟僕婦,恭恭敬敬地向自己行禮,賀俞氏心頭得意,路過水亭時,忽然聽到裡面有人說話,隱隱約約聽到一些隻言片語,說什麼賀家,她立刻站住腳細聽。

因離得遠,聽不清,賀俞氏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走近水亭,只聽其內有個小丫頭脆生生地道:「喬媽媽,王太醫能給老姑太太家的公子小姐治好么?我不大相信呢,誰不知道咱們公爺的名聲,哪裡像他們這樣居然敢住下來。」

接著,賀俞氏又聽一個婆子呵斥道:「你胡說什麼?仔細拔了你的舌頭!咱們公爺好容易才有今日的前程,哪能任由你們說三道四?快快住嘴。」

小丫頭嘟囔一句,賀俞氏並未聽清,卻聽又有一個婆子道:「老姐姐別惱,咱們公爺那樣的名聲,她一個小丫頭難免好奇些。也真真是巧,老姑太太才住進來幾日便得了病,怪道是老太爺的嫡親妹子呢,比二老爺三老爺膽氣壯,二老爺和三老爺哭著求著搬走呢。」

聽到這裡,賀俞氏無有不知的了。

俞恆的名聲賀俞氏早就聽說了,本和兄長並非十分親密,聽說兄長過世后,又是幾年以後,當然知道俞恆命硬,祖孫四代接二連三地沒了,難道竟是他克著自己的兒孫了?

賀俞氏悚然一驚,正欲再聽,卻聽亭中人道:「咱們快推開窗戶瞧瞧,別叫人聽到了,回頭老太太和公爺知道,不攆我們出去才怪!」

賀俞氏再也聽不下去了,但躲閃不及,遂加重腳步,故作鎮定地吩咐身後的心腹丫鬟道:「來回走了幾趟,實在是累得慌,不知亭中可有人,咱們歇歇腳。」丫鬟答應一聲,扶著賀俞氏進了亭子,見到裡頭兩個婆子一個丫鬟,正驚慌失措地站著。

賀俞氏和藹可親地道:「不必慌張,剛剛你們在說什麼?」

三人均矢口否認道:「不曾說,想是老姑太太聽錯了?」

賀俞氏笑了笑,她既已聽到了,也就不再追問,自己問她們說的是什麼,就是說明自己什麼都沒有聽到,果然三人如逢大赦,連忙告辭。

人離開后,賀俞氏臉色一沉,低聲吩咐丫鬟去打聽。她羨慕俞家的權勢,但是她也不願自家人遭殃,若當真是俞恆所克,她決不能住在這裡,橫豎就算住在自己家,有什麼事情一樣來找俞家幫襯,自己還有另外兩個內侄呢,都做了大官。

不管怎麼打聽,俞恆的名聲本就是人盡皆知,又見兒孫們病勢沉重,賀俞氏立即要搬家,遂向俞老太太辭別。

俞老太太聽說他們因疑心並未用王太醫的葯,反而悄悄請了大夫來看,所開藥方自然不及王太醫的精妙,故而未有起色,不禁冷冷一笑,假作挽留,道:「老姑太太府上自然是能住人的,但再過幾日回去,更加齊整些。」

賀俞氏聽了,原來自己家的舊宅能居住,這就更好了,不必住在驛站里,免得名聲不好,俞恆的命這麼硬,她寧可住在驛站里或者客棧里,也不敢住在俞公府了,因此連忙擺手道:「不必了,嫂子欠安,我們心裡愧疚,不敢再叨擾,還是回自己家罷,日後再來給嫂子請安問好。那些孩子們也都有些不好,在自己家靜養更好些。

俞老太太順水推舟不再挽留,命管家送他們離去。

這幾日俞恆又見過賀福生兄弟兩次,從他們嘴裡俞恆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他們來人頗多,住在俞公府,自己派去的小廝也知道了一些。

原來他們家並不僅僅是利欲熏心,而是粵海一帶海嘯不斷,百姓背井離鄉,他們家損失慘重,又被幾起難民衝進家中搶奪走了不少財物米糧,傷了不少人,同時又有倭寇不斷騷擾,他們不敢再住下去,恐和本地縣令一般被難民、倭寇斬首,遂在得到長慶帝登基的消息后賣掉田莊,急急忙忙地進京,以求庇佑。

而這些消息,長慶帝卻不曾得到。一直以來,許多地方的摺子都是歌功頌德,說本地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除非有極大的災情,否則很少上奏,以免誤了前程。粵海一帶的官員上奏時,花團錦簇,歌舞昇平,但就是太好了,讓長慶帝生了疑心。就算是天下太平,也不可能處處繁華,連餓死的百姓都沒有,就是天子腳下,還有許多乞丐呢。

俞恆忙將消息告知長慶帝,長慶帝頓時龍顏大怒,卻因消息來源於賀家,並無證據,便想著該讓何人做欽差前去查探。

看他面露沉吟之色,俞恆道:「總得陛下最信任的人方好。這些消息都是微臣從賀家嘴裡得知,外人並不曉得,若是派遣別人,難免走漏了風聲,竟是先派往他處,等到中途再轉道粵海才好。微臣覺得,既然粵海能瞞得嚴嚴實實,沒有任何消息送進京城,必然京城中也有和粵海一帶官員交好的人,陛下聖明,粵海一帶的官員不可能人人都想瞞天過海。」

長慶帝冷冷地道:「各處官員遮天蔽日者多,說什麼天高皇帝遠,他們在那裡,竟是土皇帝一般,料想粵海也是如此。」

俞恆默然不語,那些年他和林睿去了不少地方,如何不知這些。

長慶帝心頭掠過朝臣名字,最終定在林如海身上,雖然林如海不若蘇黎那般,但是他一直盡忠於宣康帝,自己登基后,他也盡忠於自己,且為人既有官場老臣的圓滑世故,又有文人的風骨本色,從不貪污受賄。

林如海接到長慶帝的聖旨,令自己出京巡邊,不由得吃了一驚。

這時,宮裡太監又宣召自己進宮面聖,林如海忙收拾了進宮,見俞恆立在長慶帝身邊,有些詫異,待聽到俞恆細說分明,頓時恍然大悟。

長慶帝的意思是讓他奉旨巡邊,途中折道粵海,或是明察,或是暗訪,先打聽清楚那裡的境況,然後再設法賑災、對敵。既是海嘯,必然糟蹋生民,又有倭寇,想來更是危機重重。粵海一帶沒有官員上報災情軍情,必然是鎮守粵海的官員也有了私心。

林如海想到鎮守粵海的官員似乎姓鄔,上輩子進京時,賈母大壽還送了極重的壽禮。

林如海道:「若是軍中將領不堪重用,微臣該當如何?微臣是文人,讀書做文章替百姓排憂解難都做得,卻偏偏做不得將領,不知如何行軍打仗呢。竟是由陛下做主,派一位將軍和微臣同往,途中既能相互照應,到那裡也能接手軍務。」

長慶帝沉吟道:「你覺得何人恰當?」

林如海忙道:「微臣不知,還請陛下親選。」

長慶帝最終挑中了張大虎,他是林如海撫養長大的,出身貧寒,武藝高強,最難得的是他吃得了苦,而且一門心思盡忠為國,途中林如海轉道,他只會用心保護,而不會生出不和之心。而且顧越曾在粵海為官多年,人雖不在了,卻有些根基,張大虎娶妻顧逸,從顧逸口中也能知道一些官員好壞,行事便宜些。林如海聽了,也覺得張大虎極好。

於是,長慶帝當即下旨召了張大虎進宮,令其隨同林如海巡邊。

張大虎知曉此行危險,自然滿口答應。

長慶帝對林如海道:「你們巡邊,途中直奔粵海,若是粵海一切安好,朕求之不得,索性你們回京時,再查訪別處,若有不好的,不必傳信回京,當可先斬後奏,料理當地事務。」

林如海躬身應是,張大虎亦然。

因粵海一帶的事情已是火燒眉毛了,絲毫耽誤不得,林如海和張大虎出宮后,各自收拾行囊,打算次日將公務移交下官,後日出京。

聞得林如海奉旨巡邊,賈敏一呆,道:「再過幾日就進八月了呢。」

林如海望向黛玉,神色柔和,道:「玉兒小定的事情只能由夫人做主料理了,我固然想著那日在家,但是國事大於天,玉兒,就委屈你了。還有睿兒,睿兒成親的時候我也不在家中,都得讓夫人費心。」

黛玉道:「爹爹已經說了,國事大於天,既是國事,自然不必顧及家事。爹爹只管安心出京,女兒不是不懂事的人,再沒有因為爹爹忙於公務就覺得自己受委屈的道理。天底下多少人成親定親的時候,父親都不在跟前呢,又不止我和哥哥。哥哥你說對不對?」

林睿在一旁聽完,挑了挑眉頭,攤手道:「話都讓妹妹說盡了,我能說什麼?」

見兒女如此體貼,林如海心裡歡喜不已。

因此事要緊,林如海並未如同往常一樣告知妻女,只有林睿身為長子,又做了官,所以知道一些,林如海朝他使了個眼色,往書房裡走去。

林睿聽了林如海的交代,道:「父親放心,兒子曉得,一定多派些人巡視,不叫那些人狗急跳牆,拿咱們家出氣。」粵海一帶能把消息瞞到如此地步,京城必然有人在,林如海奉旨巡邊能瞞得過一時,卻瞞不了一世,終究還會被他們知曉的,到那時,林睿便該小心了。

林如海回思上輩子所見,和鄔將軍交好的,除了榮國府,還有那幾家。

因許多事和上輩子有所不同,林如海並不事事和前塵往事一一對應,有些事依舊記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些事當時卻也沒有如何在意。他想了半日,仍無所得,對林睿道:「府中加派人手,另外你和恆兒也留些心,莫叫我們的行蹤落入他們眼中,繼而給粵海一帶的官員通風報信,到那時,悔之晚矣。」

粵海一帶的官員不曾上報朝廷,未必是有反心,只是恐怕上頭苛責罷了。

林睿點頭道:「父親放心,等父親出門后,料理完眼前幾宗喜事,我便勸母親和妹妹關門閉戶,託病在家,免得應酬途中生事。」

林如海擺擺手,道:「在家裡太寂寞了些,不必如此。只需在你母親妹妹出門前後,多派些護院隨從保護,處處謹慎一些即可。天子腳下,多少官員處處巡查,哪能讓那些人輕易得手。再說,為父出京,聖上必然也會照應咱們家中。」

林睿想了想,道:「還是父親說得有理。新任兵馬司指揮使是兒子結交的好友,到時候請他多派些人手巡視這邊,雙管齊下,萬無一失。」

長安城的格局乃是東富西貴、南貧北賤,他們家就是住在皇宮西面,距離皇宮極近,附近街巷多是達官顯貴之家,尋常百姓鮮少住在這裡,平常官兵經常巡視,林睿請人多巡視幾次,並不是什麼要緊事,他們也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林如海摸了摸長須,露出一絲讚許之色。

第三日,林如海和張大虎離京,張大虎早就從顧逸處知道一些粵海的官員了,頗有幾家曾經得過顧越的恩典,此時出京要緊,便沒再問顧逸,所知道的那些已經足夠了。他和林如海一說,自是十分喜悅。其他人不知此行底細,只道他們確實是奉旨巡邊,十分羨慕他們得長慶帝的重用和信任,竟是紛紛來送他們出城。

林如海和張大虎都是習武之人,所帶的親兵隨從個個都有一身武藝,離京一日後,立即拋卻馬車,騎馬而行,將許多執事都收了起來。

黛玉心裡惦記著林如海,望著窗外竹林怔怔不語。

雪雁走過來道:「秋天的衣裳已經得了,姑娘和往常一樣,都是夾衣,尤其是姑娘小定那日的衣裳,白鷺姐姐親自動手做的呢,精緻得了不得。」

黛玉不回頭,托腮看著窗外,逗弄鸚鵡念詩。

雪雁知道她在算林如海的行程,勸道:「老爺是做大事的,又帶了許多人,姑娘放心罷。」

黛玉聽了,見房中無人,大小丫頭們都去園子里頑了,這也是她吩咐的,雖將進八月,依舊炎熱,索性不叫她們打擾自己的清靜,道:「你知道我擔心什麼?你什麼都不知道。」

她雖然猜不出來林如海去了何處,但是林如海一走,府中立時戒嚴,他們家的護院多是習武多年,外人不知,她哪能看不出來,聽回家探親的小丫頭說,附近巡查的官兵也多了不少。種種見聞導致黛玉立時明白林如海此行不簡單,幸而她十分懂事,並未說出來。

只盼著林如海一路平平安安,平安去,平安回。

雪雁笑道:「別的我不知道,但是有一樣我知道,那便是姑娘小定時必定十分熱鬧。」

正如雪雁所說,林如海剛剛奉旨巡邊,俞恆又封了公爵,兩家赫赫揚揚,都是長慶帝心腹重臣,身為一品大員的嫡長女,又是聖旨賜婚,和他們家交好的世交應襲都來了,沒有來往的羨慕其勢,亦都到了。

賈敏早就將文定的一切預備妥當了,縱然八月事多而忙碌,也不曾影響半分,等人到時,處處張燈結綵,花開錦繡,屏開鸞鳳,熱鬧非凡。

因是夏末秋初,天高雲淡,不冷不熱,倒是清爽時候。

賈敏一早起來就打扮得煥然一新,眉梢眼角皆是融融喜色,因東平王妃、北靜太妃等都到了,賈敏滿個親自迎進來,剛剛坐下,尚未來得及寒暄,又聽說賈母帶著竇夫人和王夫人並迎春姊妹一起來了,賈敏忙向東平王妃和北靜太妃告罪一聲,迎了進來。

見到東平王妃和北靜王妃,賈母等人忙上前請安。

北靜太妃笑道:「老太君快別多禮,今兒是玉兒的喜事,咱們兩家又是幾輩子的交情了,很不必如此。」北靜太妃說話間,忽然想起賈母初三過壽時,賈敏雖去了,子女卻沒有去,林睿借口上班,林智借口上學,而黛玉卻是被自己接走了。

於是,北靜太妃道:「上回老太君過壽,我原想親自過去道賀,誰承想身上不好,又想著江南的景兒,就接了玉兒過去陪我解悶,如今一想,竟是對不住老太君了。」

賈母忙道:「當不起,當不起。太妃看重玉兒,是玉兒的福氣,若是能解太妃的煩悶,便是她的好處,焉能怪她呢?」賈母嘴裡如此言語,心裡卻是苦澀不堪,她知曉因寶玉之故,黛玉又將定親,所以不來府上,也是為了避免和寶玉再見的意思。賈母當時失落了片刻,但想到寶玉的脾性,唯恐他念著黛玉,黛玉不來,倒也是好事,遂心平氣和起來。

北靜太妃見她面色未露絲毫不悅,笑道:「我就知道老太君善解人意,我雖未能去給老太君拜壽,但是明日府上大姑娘出閣,我必定要給她添妝的。」

賈母聽了,忙笑著道謝。

賈母過壽、黛玉小定、元春出閣,竟是連在了一起,賈敏心中嘆息,見王夫人坦然坐著,雖依然如木頭人一般,卻掩不住臉上的喜氣,想來是因元春之故甚感榮光罷?可是,用女孩兒家得來的榮光,又能到幾時呢?

賈敏不及言語,就聽人說俞老太太來了。

俞老太太將養至今,自覺好了些,但是一病多時,喜氣亦難掩病態,穿著暗紅色提花褙子,拄著一根沉香拐,親自替俞恆做主。俞皇后擔憂祖母,文定之禮都是俞皇后親自賜下來的,她雖未見過黛玉,卻時有耳聞,因此滿意非常,正想著見見她呢。

俞老太太本就是看著黛玉長大的,素知黛玉為人品行,來到林家后,與各人見過禮,滿嘴裡都都是誇讚黛玉的話。俞恆之父俞和追封一等公,既為其母,俞老太太也是一等公太夫人,只需拜見諸位王妃公主罷了,東平王妃和北靜王妃來了,永昌公主和南安太妃、西寧太妃等都到了。只因俞恆封爵后她病了,一直不曾出門,故有不少人已是多時未見。

連太太也來了,笑道:「玉兒的好處,還用老太君誇?人人都知道呢。」

俞老太太轉頭看到她,笑道:「日後就是你外甥媳婦了,記得多疼著些。」

賈敏聽俞老太太對黛玉讚譽極重,滿意非常,心裡也覺得歡喜,俞老太太越是滿意黛玉,流露出黛玉處處妥帖,色、色齊全,將來黛玉進門后地位愈加穩重,不但族中不會小覷她,就是將來在外人跟前,也不會說她半句不是。

俞老太太瞧著屋裡的熱鬧,心裡悲喜交集,悲的是自己,喜的是自己去后,俞恆得此賢妻,也算是有人相伴,不會寂寞了。

略坐片刻,便到了吉時,賈敏忙命人請黛玉出來。

黛玉今日穿了一件大紅遍地織金的對襟褙子,底下襯著粉底紅花的裙子,更覺得鮮艷嫵媚,她本就生得裊娜風流,此時既有弱柳之姿,又有姣花之貌,行禮拜見時,進退有度,眾人只覺得似有天仙在眼前行動,不覺都看呆了。

鳳姐輕舒了一口氣,笑吟吟地開口道:「天底下竟有這樣標緻美貌的人物?雖已見了幾次,卻覺得比上回見時更顯得出挑了。」

她一開口,別人亦非草木之人,也都讚不絕口。

聽了他們的稱讚,俞老太太和賈敏都覺得十分體面,俞老太太命人送上四個描金畫鳳的掐絲錦盒,正是俞皇后賜下來的東西,金項圈、金戒指、金鐲子等頭面首飾一應俱全,又有衣裳衣料等物,光彩奪目,令人看花了眼。

來人自是有見識的,一眼就認出是宮中之物,暗暗念佛不絕。

俞老太太拿出一支赤金累絲的鳳頭釵,釵頭鑲嵌著一顆明珠,她親手插在黛玉鬢邊,又從懷裡掏出一對羊脂白玉龍鳳鐲,道:「這是咱們家祖傳的寶貝,今兒我就給你了。」

黛玉紅著臉拜謝,收下后,賈敏命人回禮,才算禮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樓之林如海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紅樓之林如海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86第086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