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山海關大戰(六)
在東羅城的東邊,有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叫做歡喜嶺。歡喜嶺下有一道溝,叫做流淚溝。山還是這個山,水還是這個水,為什麼又是歡喜,又是流淚呢?過去,兵士們從遼東或更遠的地方回來,走到這一片丘陵,一眼看見山海關,離家不遠了,心中高興,就把這裡叫做歡喜嶺。從這裡出關,到遙遠的邊疆去駐守,出了山海關,登上這座嶺,眼見得離家越來越遠,心中難受,落淚悲傷,歡喜嶺下就有了這條流淚溝。
歡喜嶺上有一大平台,建有一城威遠城,為山海關衛城兼前哨。多爾袞大軍風塵滾滾而來,就下榻在此地。威遠城不用打,清軍就直接佔領。
李吳大戰打得不可開交,他多爾袞閑得不亦樂乎。死吧,死光光最好。
吳三桂幾次來使,只提借兵,絕口不提投降。多爾袞以逸待勞就是要耗下去,把吳三桂的底線降到最低,要麼投降,要麼就是死,你自己選擇吧,吳三桂。
不過,清朝對吳三桂也是極其優厚,多爾袞親口承諾「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
世人要是吳三桂,豈會舍高官厚祿而取死乎?更何況善於攀龍附鳳的吳三桂,為今之計,狗急尚且跳牆,奈何吳三桂乎。
北翼城,楊珅已經快支撐不住啦!大順軍的推土機戰術已經開始起作用啦!死一個,上一個,奮不顧身的戰法,以讓守軍吃不消啦!城樓上的滾木擂石,棉油,箭把也已經快要用盡,只能真刀真槍地幹起來。
「稟將軍,北翼城以快守不住,楊將軍仍在死守,楊將軍讓卑職請示將軍這該如何是好?」一渾身是血的士兵通報,抱拳的雙手顯然不停顫抖。
「告訴楊副將能守則守,不能守就退。」吳三桂知道弟兄們已經儘力,不想再有更多的損傷,反正北翼城就算讓給他們,他們也沒那麼容易進入山海關。
「傳令下去堅守山海關,不得我命令不得出戰。」說著,吳三桂帶著自己的親兵下了關樓。
吳三桂已經退無可退,他已經被逼上絕路了。他已經決定親自去見多爾袞,要求多爾袞出兵解圍。
吳三桂開始以借兵名義求助於清朝,山海關的鄉紳覺得還可以接受。這下已經退無可退,不投降清軍不幫忙。要投降可不能不跟鄉紳說一聲。鄉紳階層是封建統治者與下層農民之間的橋樑。鄉紳出資辦地方治安隊或團練,大多還自任頭領,對鄉村社會治安進行控制、操縱,特別是在邊遠鄉村,鄉紳的軍事控制權尤其明顯。更何況鄉紳階層始終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特別是在朝代更替,皇權易主的年代,鄉紳捍衛儒學的決心和勇氣更勝官吏一籌。吳三桂在怎麼想投降也得有個說法。
吳三桂立馬召集眾鄉紳開會,時間緊迫,再加上眾鄉紳急於知道戰況,一接到命令立馬趕來。沒想到吳三桂第一句話「大勢已去」就是一瓢冷水潑過去,冷得鄉紳直顫兒哆嗦。
闖王李自成的軍隊在攻打縣城的時候一般採取:主動投降的百姓,不殺;對於晚一天投降,就要殺掉全城百姓的十分之三;若再晚一天,就殺十分之七;如果三天後還不投降,就把滿城的百姓全部殺掉,堆積起來焚燒。
關於李自成的做法,鄉紳們多少有點耳聞。吳三桂這回已經把李自成惹火了,屠城在所難免。這不能不讓他們心寒,吳三桂啊,吳三桂,你這傢伙不是人家對手就不要逞強,你看你,自己找死也就算了,非拉著我們陪葬。哎呀,為之奈何,為之奈何?
鄉紳餘一元見吳三桂說得平靜,並未有大禍臨頭之感,也覺得蹊蹺,心裡若是有底,泣淚道:「為今之計,我等性命皆系吳總兵之手,吳總兵可不能棄我們而去。」
吳三桂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要死要降,大家一起分謗。免得以後史書說我吳三桂貪生怕死歸降清朝,你們一個個多有份,投降眾望所歸,並非我一個人的意思。
「大家安靜一下,我死也會死在大家前頭,你們放心。前幾日我向北朝借兵討賊,已經有點音信。他們要我們投降才肯出兵幫忙,此事關係重大,吳某人不敢擅自做主,現在請大家來是想看看大家的意見。」吳三桂很嚴肅,帶著商量語氣。
這是個大問題,又是個棘手的山芋。誰先表示投降,誰就是漢奸,誰就是走狗。吳三桂果然狡猾,想把皮球推給鄉紳。
你吳三桂是狐狸,也不代表鄉紳就是豬頭。降與不降,明擺著。算啦!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死亡是可怕的。吳三桂你不就是想找個分攤嗎?你吳三桂在這山海關官最大,降清之後,你分的漢奸罪名永遠第一。想清這一點,餘一元指著一個個鄉紳憤然道:「命都快沒了,還畏首畏尾,是不是要等李自成進城,把你們一個個殺了,奸辱你們的妻女,你們才想清楚。降啦,還想什麼。」
眾鄉紳當然想投降,只是沒人帶頭,現在出頭鳥有啦!以後歷史書上只會寫到「我們只是從犯,主犯是他餘一元。」
投降投票,民主公正,圓滿成功。
吳三桂帶著吳家軍數百,後面尾隨鄉紳代表出鎮東門。鎮東門,東羅城城門面海,李自成無法布兵。吳三桂向東而去,李過部破北翼城,分兵出關,兩部相遇。這其實不是偶然,李自成的細作已經探聽到清軍到了歡喜嶺,清軍隨時可能參與作戰,這是李自成最不願意看到的。李吳大戰勝負以見分曉,這是時間問題而已。清軍若是參戰,那麼勝負之數,李自成自然曉得。李自成現在只能做的就是隔絕吳三桂與清軍接觸,加緊對山海關的攻勢,攻下山海關,據關而守,抵禦清軍。
「殺。」廢話都省了。李過一馬當先,直奔吳三桂。要是在這裡殺了吳三桂,那山海關就不攻自破。
李過鉤鐮槍一挺,吳三桂朴刀一揮,兩兵交接,李過立馬回縮,欲把朴刀勾下。吳三桂隨機順勢劈來,李過又是一挺,吳三桂可不想兩敗俱傷,側身揮刀就砍向馬腿。李過又是一回勾,乾淨利索勾斷馬脖子。
人未傷,馬卻是一死,一斷腿,兩人只得翻身下馬。剛才簡單的比劃,互有勝負。使得兩人都不敢輕視對方,拉開陣勢,李過先發制人,長槍怒刺,來勢兇猛,一刺即穿,腳尖、大腿、腰部、腹部、胸部,一一刺去,均被吳三桂躲過去。吳三桂也不勢弱,朴刀橫掃,支開尖銳的槍頭,左手伸出握住槍把,抬腳便踢。正中李過腹部,腹部一陣疼痛,鮮血溢出嘴角,李過不愧是條好漢,只是後退幾步並非倒下。幾個士兵見將軍受傷,慌忙上前扶住,李過無須攙扶。令手下殺敵立功,無須管他。兩軍數量都不是很多,不過大順軍居多。
吳三桂見李過被自己打傷,無心在戰,時間緊迫。騎上手下的馬,帶領幾百軍士殺出重圍,向東奔去。
威遠城俗名嗚咽城,城高三丈,下砌以石,四隅起台垛。城上女牆高五尺,周方七十步,正南為城門,上鐫『威遠』二字。城內北面起平台,延袤三丈,名為威遠台,台左右蹬道各一。多爾袞早在這裡恭候吳三桂多時了。
遠見吳三桂到來,多爾袞也不擺譜,趕忙起身相迎,旁邊滿族貴戚將領當然也要隨身相迎。這有些讓吳三桂受寵若驚,這裡那一個不是執掌滿清大權的勛臣。多爾袞以漢禮拱手寒暄。
吳三桂有求於人,當然要裝裝孫子,說實在一點,也可以說弱國無外交。慌忙拱手鞠躬,出於漢人的自尊,他還不至於下跪。
多爾袞執吳三桂之手,迎至座位。
吳三桂沒時間跟他們閑聊,直面主題道:「王爺,您要我們投降可以。希望王爺答應我們三個條件。」
多爾袞笑而不言,點頭以示答應,投降就好,投降之後,你提的條件還不是空頭支票。
吳三桂見多爾袞答應就道:「清軍入關之後,希望毋傷百姓,毋犯陵寢,訪東宮及二王之所在,立之南京,黃河為界,南北通好。」
多爾袞何等精明,這些言辭只不過是吳三桂給自己擺台階,讓他吳三桂好下台而已,如何會不答應。只有那些天真之人,才會覺得吳三桂真有復明之心。歷史也證實,吳三桂虛得不能在虛。
多爾袞一一答應。吳三桂為表示自己的誠意,也將李自成的使者王則堯押來當場斬殺祭旗,以示與李自成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