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戰場上見吧,義大利
戰爭打的就是國力,對於大規模的軍團決戰來說,技戰術的壓制才是真正的壓制,體制的領先才是真正的領先,讓你的國力在戰鬥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就是你凌虐對手的本錢。
像楊小林當初在軲轆山的時候那樣,純靠著一股熱血是打不了一場大規模戰爭的,他那個時候打的都是戰鬥,拼了自己性命贏一兩次,逼著對方退兵就算勝利。他占的最大的便宜就是他發展的時候俄國和日本正在掐架,都不願意過多的關注他,滿清也不想攙和東北的事情。
養虎為患的道理那個時候俄國人和日本人都沒有在意,滿清也沒有把軲轆山放在心上,他們一直認為楊小林的義勇軍就是一隻耗子,等到日本和俄國不掐了,滿清想來攙和了的時候,已經晚了。
日俄戰爭剛剛結束義勇軍從軲轆山主動殺了出來,先幹掉載濤再擊敗直上松原,那個時候楊打鬼還不夠強壯,他踩在清軍和日本人的屍體上裝模作樣的發出一聲老虎的吼叫聲,把俄國人給嚇住了。
結果就是整個東北都落入了他的手裡,他成了真正的老虎。
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他們絕對不會再犯日本和俄國犯過的錯誤。他們對於已經露出獠牙的德國是絕不姑息,幹掉德國之後,馬上就是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
薩道義已經留下了缺口,英國人把一切都想的非常完美,只是到目前為止整個英國只有一個叫盧素爾少將意識到和德國的戰爭可能要打最少三年,他給軍部寫信闡述自己對戰爭的看法,結果是被英**方當做神經出現問題的人物給排擠到中非去了。
在這些西方紳士的眼中,曠日持久的戰爭都因為對方領土過大,或者自己這邊準備不充分,要麼就是對方避戰才能讓戰爭被拖延下去。像現在這樣兩個軍事集團拉開了架子對掐。沒有道理會超過一年的。
英國人是這麼想,德國人也是這麼想的。
而且德國對自己這邊的信心更足。他們的自信就來源於德國的軍隊。德國士兵是歐洲最優秀的士兵,兩年前他們當之無愧是世界第一陸軍,現在好像也是第一,因為義勇軍已經好多年沒伸手了。
德國的武器裝備要比法國好的多,德軍的技戰術也比法國人優秀,無論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集團的衝鋒,德國人都堅信自己可以把法國佬打的滿地找牙。更何況德國認為自己不光是爆發力足夠,他還準備了十八個月的戰鬥物資,這足以讓他無視法國人的持久力。你再堅持,能在我們的槍口下堅持十八個月么?
讓德國惱火的就是國際環境對他們越來越不利。首先的波蘭的建國,這對德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事情。當初俾斯麥就是為了保證後方安寧才夥同俄國和奧匈把波蘭給分了的,現在人家復國了,不用猜也能知道那幫傢伙對德國是什麼態度。
波蘭建國后馬上組建了他們的部隊,他們只有馬刀,連步槍都很少,可是德國算過了,想在第一時間解決他們。最少需要二十個師才可以。還有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這些傢伙,最少又需要三十個師。也就是說在戰爭開始的初期他們無法集中力量來一拳打向法國,他們必須調集至少五十個師來平定身後的麻煩。
這還是在英法不支援的情況下。如果波蘭得到英法的支援,事情可能會變的更麻煩。
更讓德國人生氣的是義大利人的態度。法國人為了拉攏這個打著三色旗的鼓手當真也是下了本錢,居然把突尼西亞又給了義大利,這讓義大利人再也找不到仇恨法國的理由了。
他們和德奧的距離越來越遠。
德國這個時候也沒說什麼,威廉二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像法國人那麼慷慨。你義大利一邊玩去吧,不指望你幫忙了,別來添亂就行。
可是義大利人偏偏不幹。也許是他們覺得白白從法國人手中把突尼西亞拿過來有點不好意思,想做點什麼事情來討好一些英法,最少讓英法別拿他當敵人。
他又不敢明目張胆的退出同盟國,害怕德國先搞他。於是義大利人想了一個辦法,他們向德國提出來能不能讓義大利在納米比亞享受和德國商人一樣的權利。
現在的北非和東非基本上都是義大利軍隊,因為法國人和德國人都沒工夫搭理那片地方,英國人也只是確保航道的安全就可以了。義大利人說,你德國現在沒那個實力保護這裡了,要是法國人進攻的話你這裡的部隊肯定擋不住,不如我們共享,我來幫你看著,也算我這當兄弟的儘力了。
納米比亞可是德國在東非的重要基地,非戰敗絕對不可能放棄的。
威廉二世一聽義大利人這樣說,馬上就知道這幫傢伙打的什麼主意了,他只是有點激情,他不是傻子。盛怒之下的德國和義大利展開了非常強硬的外交交涉,可義大利人看準了德國現在抽不出力量,居然一步也不退讓。
他們的目的就是製造一點麻煩,好離開同盟國。
威廉二世最終成全了他們,幾番交涉之後德國失去了耐心,柏林放出話來:「義大利人,我們戰場上再見!」
義大利人一下害怕了,他們只是想離開同盟國,真不想和德奧戰場上見,可是威廉二世話已經放了出來,自然不會再收回去。義大利人也只能站在了英法的一邊,馬上從國內調集了五十萬軍隊,駐守邊境。
他們的國內也開始緊急動員,怕,當然很怕。
對於義大利的反戈英法是大加讚揚,說義大利人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這必然為義大利帶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德國和奧匈帝國面對壓到邊境線的義大利幾十萬部隊,德國部隊沒動,奧匈開了十個師上去,表示這裡交給我了,毫無壓力。
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對同盟國不利的,最少在土耳其這裡的情況要比德國人想象的好的多。
凱末爾從的黎波里回來的時候,受到了土耳其人英雄般的歡迎。那些在北非戰鬥的土耳其士兵將這個把他們從地獄帶出來的年輕軍官高高的舉在肩頭,市民們給了凱末爾最熱烈掌聲,感謝他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創造了奇迹,讓土耳其能夠在北非完成一次光榮的全身而退。
國王也授予了他最高的榮譽,並且就目前土耳其的局勢徵詢凱末爾的意見,凱末爾建議土耳其立刻加入同盟國,馬上在達達尼爾海峽一帶布置兵力和防禦措施。
他的理由很簡單,英國人已經把手伸入了中亞,他們已經開始包圍我們了。不是我們選擇了同盟國,而是我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必須和英國人戰鬥。
凱末爾作為目前土耳其的英雄在國內說話是很有煽動性的,而且他說的確實讓那些親英法的土耳其執政黨無法反駁,隨著英國對土耳其構建包圍圈,土耳其人真的已經無法忍受這些親英法派的妥協了,於是,親德派再度上台,土耳其也開始準備戰鬥了。
至此,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個陣營基本上就算是定型了,俄國也瓜分的差不多了,雙方只等著一個合適的開戰時機,海牙會議已經沒有了再開下去的必要,現在各國代表在海牙表現出了很奇怪的一幕,法國人邀請德國人喝酒,英國人請奧匈帝國使者共進晚宴,今天晚上你請客,明天晚上到我那裡去,一派非常和睦的景象,全然已經沒有了爭吵。
要知道這些外交官基本上相互之間都認識,都打過交道。他們很明白,現在已經沒有了再動嘴皮吵架的必要,好好聚一聚吧,也許下一次見面,對方能給自己留一個情面,也許,沒機會再見了。
塔曼蓋賽特。
阿爾及利亞西南邊陲小鎮。幾年前這裡還是法國人的莊園,自從反抗軍出現在阿特拉斯山之後,生活在這裡法國人已經全部都離開了,後來法國政府為了封鎖反抗軍的物資供給,在這裡駐紮了一個連的法國部隊。
現在,那些法國士兵的屍體就倒在外面的血泊之中,尼雷爾坐在昏暗的房間裡面,粗黑的手臂方便放著一把中國造的最新式的衝鋒槍,他把桌子上的一盤烤鵪鶉往前一推推到伯伯爾頭人布特弗利卡的面前:「頭人,謝謝您的幫助。」
布特菲莉卡跟尼雷爾早就認識了,作為阿爾及利亞人數最多的伯伯爾人的首領,他對尼雷爾的了解可以說比法國人還要詳細。如果沒有他的庇護,反抗軍不可能生存到現在。
布特菲莉卡的神情有些悵然,也有些矛盾:「尼雷爾,你真的要走了么?」
老尼點點頭:「嗯。」
布特菲莉卡有些失落:「聽著兄弟,雖然你是黑人,我是阿拉伯人,但是我真的很想跟著你一起跟法國人戰鬥!幾年前我是猶豫過,那是我懷疑你的能力,現在我已經不再懷疑了,留下來我們一起可以么?」
老尼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炙熱的光芒,其實他也捨不得離開這裡,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這一片從阿爾及利亞到利比亞地區的頭人們都已經接受了他,中國的物資通道還已經建成了,形勢比當初兵強馬壯的時候還要好的多,離開真的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