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叛亂篇
李筠,并州人,善騎射,後唐明宗之子秦王李從榮時從軍。當年遼兵滅石晉后北返,李筠等人被一叫耶律解里的將領留在常山聽候發落。後漢建立,李筠也趁機造反,將耶律解里趕出常州,這一戰救了許多人,馮老仙就是其中之一。由馮道做主,任李筠為常州留後。之後劉知遠也只給了他一博州刺史。等郭威上台,才將李筠提拔為昭義軍節度使,鎮守潞州。原來郭威是李筠的伯樂,對他有提拔再造之恩啊。
4月,趙匡胤派到潞州的使者傳達了給李筠加官中書令的聖旨(中省最高長官,宰相之職。怎麼這麼不值錢?死的活的都可以加封中書令)以為憑著這些賞賜就可收買李筠。
李筠當場就要發飆,被左右拉住,勉強跪接了趙匡胤的聖旨。
可到晚上設宴招待使者,李筠吃著喝著,突然拿出一幅畫像,懸在壁上,對著畫像大哭不已,比自己爹死哭得還要傷心難過。
這一哭,雙方無人不心驚肉跳,因那幅畫像正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
左右連忙解釋:李將軍喝多了,請使者不要見怪。使者當然不會見怪,只是這耳朵進那嘴巴出。一回去便將所見所聞全數轉告給趙匡胤。
趙匡胤驚訝。我防著李重進們,這位姓李的是哪路尊神?你媽貴姓啊?
後漢皇帝劉承鈞卻料到了。史書記:北漢主知筠有異志,潛以蠟書誘筠。雖然李筠長子李守節涕泣勸諫,可李筠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反宋了。
但接下來李筠的舉動讓所有人都看不懂。他竟將這封蠟書轉交給了趙匡胤。他是要證明什麼呢?雖有點意外,但事情既已發生就要應對。趙匡胤授李守節為皇城使,要他入朝謝恩,其實就是想將其扣為人質。說實話,趙匡胤一開始並未特別重視李筠叛亂,原因始終都是那個人——郭威的外甥、原侍衛軍老大、揚州節度使、中書令李重進。
最大的驚喜來了。李重進接了旨,並主動向趙匡胤請示:自己是否按慣例以節度使身份到京城覲見新任皇帝,當面謝恩?
趙匡胤都有點受寵若驚了。投桃報李,趙匡胤也決定給李重進一天大面子——回旨「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雖遠,同為一體。君臣名份,恆久不變。朝覲之儀,豈在一時」於是,至少在表面上,剛剛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後周最強藩鎮保持了最初的相安無事。
於是李守節獨自進京,趙匡胤『心情大好』親自迎接,第一句話就差點讓李守節昏了過去「太子,汝何故來」
『太子』二字不僅讓李守節害怕,也讓身邊大臣弄不明白:為什麼之前極力安撫李筠,現在又開門見山地點明李筠要造反?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事實上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內幕之事沒法讓所有人都知道。此時的趙匡胤也已收到一讓他差點昏過去的消息——李重進反了!
李重進表面上給趙匡胤編織了一無比美好的假象,背地裡不斷招兵買馬,聯絡同黨。首選的同黨當然便是李筠。可惜李重進犯了一個毛病,讓他還沒起來造反,就已註定必敗的結局。
從當時大宋帝國的最南端揚州到達最北端潞州,幾乎穿越了當時大宋的整片國土,其間有多少關隘,多少盤查,且要傳的還是造反結盟的使命。李重進啊李重進,你為何就選不出一個哪怕稍微可靠點的人?
李重進選出的人叫翟守珣,這人沒絲毫猶豫,直接帶著密信進了開封城,通過李處耘就撲進了新任大宋天子懷抱。
趙「朕欲賜重進丹書鐵券,彼信我乎」首先想到的還是安撫,打消李重進造反之念。可翟守珣心裡也有小算盤,那我算什麼?豈非兩面不是人「彼終無歸順之心」
好了。徹底明白的趙匡胤大賞翟守珣,且許以官爵,並給他一特殊任務:回到揚州,不要勸李重進不反,而是要勸他定要小心謹慎的反。
打發走翟守珣,宋太祖陷入了沉思:李筠、李重進,無論哪一個都是後周藩鎮的代表,會變成整個國內人心順逆的風向標。與其養虎為患,不如儘早根除!但具體操作起來卻很有難度,既不能讓他們聯合起來,且還不能由自己先出兵……定要讓天下人知道,宋太祖心胸寬廣如海,能容萬物。從來都是人負他,他從不負人。
那就唯有讓李筠不得不反,立即就反!至於李重進…但願翟守珣撒謊和拖後腿水平足夠一流吧。
於是便有了那句「太子,汝何故來」可憐的李守節被嚇得魂飛魄散「陛下何出此言?必有人在說我父子壞話」趙匡胤笑了笑「吾聞汝數諫,汝父不聽,故遣汝來,欲吾殺汝耳。汝歸告汝父:吾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吾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吾耶」揮手便放了李守節,給他父親帶去了這些非常「溫柔貼心」的話。
建隆元年(960)4月14日,原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正式造反!這時距趙匡胤創建宋朝才剛剛過去100多天。向天下大吼一聲:我李筠已反了!食周朝之祿的將軍們,你們都在幹什麼?
建雄節度使楊庭璋在晉州像有些異動,其妹是柴榮妃子。李筠、趙匡胤兩人同時盯上了他。李筠給他發了封邀請信:共舉大業,逐鹿中原。趙匡胤給他派了一副官,鄭州防禦使荊罕儒去盯住楊庭璋。可楊一點沒為妹夫出頭之意。荊罕儒有些失望,只好上報趙匡胤。趙令楊入京述職。楊很淡定,接令后單車出了晉州。
有一人單騎入了陝州。趙匡胤的政敵、原侍衛軍步軍指揮使、保義節度使袁彥現在陝州做土皇帝。史稱此人兇悍嗜利,且繕甲兵,早有謀反之心。危急時刻,潘美再次挺身而出。北宋第一勇將不知用了什麼手段,竟把袁彥親自帶回了開封,當眾向新皇帝表示了臣服。趙匡胤大喜「潘美不殺袁彥,成我志矣」
一人單騎擺平了一不安的軍州,第二次完成危險任務的潘美真是監軍中一模範。
可下面這鎮州監軍就幹得差強人意了。他叫陳思誨,給趙匡胤上了一密折:成德節度使郭崇威經常叫著前朝太祖名字哭鼻子,可能有反心。且鎮州與契丹接壤,萬一有事可能投靠契丹。應早做準備,以防萬一。趙匡胤道「我素知郭崇威是知恩圖報的人」可趙匡胤還是露出了小心眼:遣使偵之。這才符合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常理。再說李筠一哭,你就神經緊張。郭崇威一哭,你就認為是合理的。難道是瞧不起我們郭大帥的眼淚不成?估計是不想,也不敢動郭崇威。眼下全力對付李筠,其它的當然要安撫為上。不能讓自己窮於應付。
使者到了鎮州,郭崇威才知一個人流淚也是有罪的。部下辛仲甫勸道「兵變,我們是第一個表態投誠的。我們軍隊調度也沒什麼違規的。朝廷雖欲加罪,亦無口實。使者一到,咱們好好招待,該送的送。到時使者吃我們,拿我們的,自會幫我們說話」使者一到,被招待的舒舒服服。自然回去報告「鎮州無事」上喜曰「我固知崇不反也」趙大官人你太假了,既知之,為何又派使者呢?你的喜怕是竊喜之類的吧?
有人報河中府的護國軍節度使楊承信要謀反。正巧楊過生日,趙匡胤叫魏丕去送生日禮物。這一來是收買人心,二來是藉機試探。不久,魏丕自己也有了很多禮品,向皇帝報告:楊承信無異狀。
趙匡胤不是聖人。他曾借酒詰問王彥超「當日我去投奔你時,你為什麼不收留我」王世叔果然精於世道「我那是一淺灘,怎留得了真龍呢」趙匡胤釋然,所有不快一掃而空。他原諒了王彥超,甚至對當年刁難他的董遵誨是仇將恩報。不但沒找董遵誨麻煩,反而將董遵誨流失在遼國的母親找了回來。
趙匡胤氣量果然是皇帝級別的。他比宰相肚裡更寬廣。不但能撐一條船,更能放一個天下進去。
看來這些人都是沒種的,都被趙匡胤輕鬆擺平。罷!本也沒指望你們。
忠武節度使張永德正在京城內與趙匡胤喝酒。你一杯我一杯。你一聲附馬爺,我一聲皇上。君臣和睦的很。皇上突然問「附馬爺,你以前不是有條非常漂亮的通天犀帶?怎麼今天不見了」張「唉!以前征淮南時用了公錢20萬貫,沒錢償還。只好用它抵押了」趙「那公款還完了嗎」張慚愧「還差5萬貫。我定湊足了還上」趙大手一揮「附馬爺何必在意。天下雖是我的,但我也不能讓你們挨窮啊」次日,張永德欠帳一筆勾銷,另還加賜20萬貫。得!這麼大筆錢砸下去了,張永德可能要暈得神志不清,指望他也不可能了。
李筠近水樓台,找上了北漢。在他心目中,北漢跟潞州近一些,可做為大後方。且北漢一國之力總要比那些節度使們強一些吧?
李筠將趙匡胤給他派來的監軍周光遜綁送北漢,以向劉承鈞證明:當日轉信事件是自己豬油蒙了心,現在自己是破釜沉舟,決不回頭了。然後發兵奪取了南邊的澤州,殺掉刺史張福,打響了挑戰宋太祖的第一槍!
謀士閭丘仲卿為他謀划:公孤軍舉事,雖倚河東之援。但汴梁禁軍精銳,難與爭鋒。如今之計,公可西下太行山,佔領懷、孟2州。堵住虎牢關,據守洛陽,東向可爭天下。這確實是上策。洛陽也應是李筠此時的不二選擇。攻取洛陽便可奪取隋唐以來的永豐、回洛、洛口、河陽等大糧倉,一舉控制大宋糧食產地,並斷絕汴梁的漕運。這樣禁軍再勇再猛,沒糧食,也只能成為病貓。除這一物質原因,還有一更重要的精神層面原因:洛陽城內現有兩個對他的起義非常重要的人物:柴宗訓、符太后。只要請出這兩人,就可名正言順打起反宋復周的大旗,天下的響應也會隨之而來。
可李筠認為那兩個孤兒寡婦的號召力絕不會有自己強,他自信滿滿「我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兄弟。禁軍皆吾舊人,必倒戈來歸」又道「我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天下不得」儋珪為李筠愛將,擅使長槍,有萬夫不當之勇。撥汗馬則是李筠的坐騎千里馬。這讓我想到了白門樓上的呂布「吾有方天戟,赤兔馬,天下誰敢近吾」祝福李筠,希望他也有三國呂溫侯冠絕天下之勇,不然他的撥汗馬恐怕就只有一個用途了,嘿嘿…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