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

第五三三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

劉和敢於當著眾大臣和洛陽百姓的面邀請皇帝與自己同乘一車入城門,自然不是興之所致的舉動,更不是為了給洛陽各界留下一個飛揚跋扈的印象。

劉和此舉,大有深意。他在一手創立天正道的時候,便已經想通了今後的路該怎們走,洛陽皇宮內的那張龍椅,如今對他而言已經沒有多少吸引力,劉和來洛陽是為了華夏謀求一條可以走得更加久遠強大的道路。

大將軍的車輦行至皇宮正門時,劉和將皇帝送下車,說了一句話:「皇侄,吾方至洛陽,尚有一些事務處理,待忙過這幾日,便來宮中與你暢談一番。」

劉和說這話的時候表情親切,語調平和,就像對著自己的家人,毫不做作,似乎根本沒有考慮別的什麼。在劉和看來,既然皇帝喊自己為「皇叔」,那他喊皇帝為「皇侄」也是理所當然,至於外人聽了會不會覺得刺耳,那是別人的事情。刺耳也罷,順耳也好,反正劉和已經決定要掀開大漢朝從上到下大改革的序幕,哪裡還會在乎這麼一點小細節。

劉和在薊城時便與父親劉虞分府治事,如今來了洛陽,自然也不會住進太傅府中。劉和尚在鄴城時,李嚴便組織工匠修葺整理昔年大將軍何進所住的府邸,只等劉和入住。將皇帝送回皇宮之後,劉和沒有直接前往修整一新的大將軍府,而是來到太傅府,與父親劉虞見面。

劉虞對於兒子的到來,心裡既歡喜又糾結。他喜得是兒子來了之後自己便可以輕鬆許多,就像當年在薊城那般。很多繁雜瑣事都可以一股腦地丟給能幹的兒子。他糾結的是兒子如何與皇帝和眾大臣們相處,雖然兒子不是殘暴不仁的權臣,但也絕對不是那種任憑別人指手畫腳的弱者,如果誰敢頂撞和阻止兒子的決心意圖,手握大權的兒子只需一個眼神。一句話,頃刻間就能讓洛陽城內血流漂杵。

父子相見,少不得一番噓寒問暖和推心置腹。到了夜深人靜之時,書房之內劉虞輕聲問兒子:「世仁此來,所圖者為何?」

劉和似乎早就料到父親有此一問,坦然回答:「孩兒所圖者。乃大漢千秋之業!」

劉虞又問:「欲做霍光乎?欲效王莽乎?」

劉和大笑,糾正父親話語中的錯誤。「父親,我們的身份既不同於霍光,亦不同於王莽,怎可以霍光和王莽做比呢?孩兒知父親心中所慮者為何。孩兒今日便向父親保證,今生絕不會登基稱帝,也不會對現在的皇帝有任何不該有的動作。」

劉虞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向來重諾,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從來都是言出必行。他點點頭,然後問道:「為何今日要在城門外當著眾大臣的面邀請皇帝與你同乘一車?為何在皇帝入宮時言語隨意?」

「孩兒邀皇帝同車共輦,是要告訴天下人,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皇帝也不能違逆!孩兒在皇帝入宮時稱其為皇侄,是要告訴天下人,劉氏皇族內部和睦。皇帝與宗族同氣連枝。」

「你這樣行事,難道就不怕別人指責你無君無臣,是董卓第二?」

「父親放心,孩兒自認養望已足,過往種種善行,可使天下多數人理解和接受我現在的這種強勢舉動。還請父親理解孩兒如今的處境。我可以不去爭奪那張龍椅,也可以保證皇帝過得體面尊嚴。甚至還會逐步把帝國的權力收攏上來,然後拿出一部分放到皇帝的手中。但為了跟隨我的千萬軍民,我必須要保持一種強勢而不可侵犯的姿態,否則人心一散,則大事難成。」

劉和這話說的很直白,也很坦誠,劉虞雖然忠於漢室,但面對自己兒子時,卻也不好指責他這種權臣的心態。畢竟大漢在眼看就要分崩離析的時候轉危為安,甚至漸漸顯露出涅槃重生的跡象,這一切都得益於兒子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劉虞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若是把大漢交到劉和的手中,絕對比交到如今這個傀儡皇帝的手中更好。既然劉和承諾不會對皇帝下手,甚至還會主動替皇帝收攬權力,劉虞也就不再苛求兒子,轉而詢問起劉和的具體打算。

面對父親的詢問,劉和並不掩飾和保留,將他來洛陽之後的長遠打算和近期目標都說了出來,劉虞聽完之後甚感欣慰,鼓勵兒子說道:「吾兒胸中既有如此雄心壯志,汝父就算是被天下人誤解和質疑,也要替你掃清障礙,遮風擋雨!」

劉和謝過父親,連夜返回將軍府中,也顧不得一路勞頓,胡亂吃了一些夜宵之後,便與趙雲、李嚴、賈逵和陳群等屬下商議起來。

李嚴首先向劉和彙報了洛陽城內城外的局面,趙雲則向劉和簡要彙報了洛陽周邊各路兵馬的動態,陳群等人也向劉和彙報了洛陽地區經濟民生方面的情況。劉和聽完之後,對眾人說道:「諸位勤於任事,各項準備滴水不漏,這對下一步我們的計劃大有裨益。今日議事便到這裡,下一步的行動一切聽令行事。」

諸人於是各自散去,其中隨劉和一起來洛陽的郭嘉、田疇等人住進將軍府內,趙雲在洛陽有自己的府宅,賈逵則返回申息軍的軍部,李嚴和陳群返回太傅府繼續協助劉虞。

卻說劉和抵達洛陽當日的高調亮相很快就傳遍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儘管有不少人對劉和稱呼皇帝為「皇侄」的跋扈做法很是不滿,但懾於劉和的威名以及洛陽周邊嚴陣以待的各路大軍,從第二日開始,洛陽城便陷入到一種奇怪的觀望氣氛之中。

原本,在許多人看來,劉和攜大軍而來,必然是要在洛陽掀起一陣血雨腥風,將那些不願屈從的勢力和曾經在朝堂上頂撞過劉虞的人統統清理乾淨。然而,劉和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作為卻是大大的出乎了人們的預料。

劉和在四更天的時候送走眾屬下之後,便躺下睡了,然後一覺直到午時才醒。劉和醒來后,首先派人將一箱書籍送入宮中,還專門給皇帝留下兩位先生,專門回答皇帝在看書時的疑問。留在宮中的這兩位先生,可不是凡人,

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邴原和管寧,乃是繼鄭玄和盧植之後最為博學的大儒。由這兩位名士君子回答皇帝的疑問,不僅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還因為他們在幽州生活定居了多年,正好可以將幽州的巨大變遷細細地講給皇帝聽。

外人所不知的是,管寧和邴原如今也已加入天正道,成為天正道的核心成員,他們經過蔡邕和劉和等人的影響,已經徹底摒棄了自董仲舒以後獨尊儒家的那種狹隘的門派之見,現在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鑽研天正道的宗義上來。雖然劉和才是天正道的宗主,但天正道不是劉和一個人的組織,而是這個時代各行各業最頂尖的精英們匯聚的殿堂,所以管寧和邴原對於編修天正道甚至是天正教教義的事情格外上心,因為這件事情做好了,他們就能實現「立言、立德、立行」的人生最大宏願。

管寧和邴原入宮教導皇帝的同時,劉和也沒有閑著,他從馬日磾開始,挨個兒登門拜訪了朝中各位大臣,將他變法革新的決心透露給這些人,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最不濟也不要成為變革道路上的絆腳石。

馬日磾的年歲已高,他對劉和沒有提別的要求,只求劉和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盡量採取一種溫和漸進的方式,就像在北方那樣,不要貪功冒進,更不要採取過於暴烈的手段。劉和同意馬日磾的這種想法,直言自己還年輕,有耐心用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來改變大漢,所以絕對不會因為變革而導致大漢各地血流不斷的事情發生。不過劉和也特彆強調了自己準備削減各州州牧的權柄,尤其是要把各州的軍隊收編為中央直接管轄的決心,而在這個過程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到時候該打的仗總得打,該死的人也得死。馬日磾對此表示支持,完全同意劉和收編各州軍隊的做法。

見過馬日磾之後,劉和又見了盧植、鄭泰、韓馥、段煨、司馬防、張邈、張楊、衛覬等人,這些人當中既有跟劉和一直過從甚密的盧植和韓馥,又有自成一系的鄭泰和段煨等人,還有態度不明朗的司馬防和張楊等人,劉和都以極大的耐心與他們溝通,並沒有擺出大將軍手握重兵的架勢來逼迫他們。劉和這種虛心謹慎的態度獲得了大多數人的好感,也贏得了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

挨個拜訪了洛陽城內的各路大佬之後,劉和又召見了洛陽周邊各縣的官員,詳細詢問了這些縣令的施政思路和當地百姓對於改革的態度。

時間倏忽而過,轉眼便是半月過去,劉和這日終於見完了想見的人,於是派人前往宮內傳話,準備入宮面見皇帝。(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三三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