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獻祭生命
相對而言,羅馬帝國的確要比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等地區的民族情結更濃厚一些。特別是對地域以及國家的觀念。
其實這一切也跟羅馬帝國的特殊情況有關。
貴霜帝國嘛,其立國的統治者本來就是外來的民族人。其帝國之內,本來就存在著許多民族之間的矛盾。只不過是因為統治者的確要比別的民族強大,所以那些受統治的民族才忍辱生存。
同樣的,安息帝國與貴霜帝國的情況也相差不是太大。反正統治者都非那些地區的原住民。因此,他們想要以民族大義,以國家之名來號召他們的帝國人,這個力度就弱小許多,響應者不會太多。
但羅馬帝國卻不同了,他們主要的帝國人都生活在亞平寧半島,他們對於自己羅馬帝國的輝煌強大有著一種自豪感。他們羅馬帝國人,對其中央政僅有著一種向心力。
在羅馬帝國人的心裡,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與羅馬帝國共存共辱的心理。
所以,當羅馬帝國遭受到了侵犯,他們的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這一號召,馬上就能夠徵召得來大量的帝國人。
反正,經過護國聖教的人通過他們無數的信徒一宣揚鼓動,整個亞平寧半島,都似被動員了起來,每天都有大量的羅馬帝國民眾趕到他們的帝都羅馬城一帶集結。
其實,現在根本就沒有漢軍威脅得到羅馬帝國的帝都羅馬城。但是已經被鼓動了起來的羅馬帝國民眾,他們並沒有去考慮這一點,他們就是很盲從的,聽到了他們皇帝的號召,就湧向了帝都羅馬城。
看到越聚越多的羅馬帝國人,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的心裡有點欣慰、驚喜,也有點不忍與痛苦。
他為何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呢?
因為他如此號召自己的帝國子民來到這裡,就是想要利用這些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的羅馬帝國人來與大漢帝國製造永遠都化解不去的仇恨的。
他已經清楚,在抵抗漢軍的入侵的事上,他的羅馬帝國已經做到了極致了。
調動了大量的帝國軍馬以民眾到了羅馬帝國北部地區,如果這些軍民都敵不住,不能夠阻止得了漢軍的兵鋒。那麼漢軍的大軍早晚都會攻殺到亞平寧半島,早晚會殺到他的羅馬城城下。
另外,那種不安感,讓他隱隱覺得,大漢方面肯定不會如此簡單,極有可能直接殺到他的羅馬城來。
他知道大漢帝國滅亡他羅馬帝國的決心,不管如何,無論通過什麼的手段,都一定會殺到羅馬城來。
如此,他就打算,在羅馬城集結大量的羅馬帝國民眾。只要漢軍真的殺到了羅馬城,那麼他就利用這些民眾去阻擋漢軍的攻擊。
換句話說,他會驅趕這些民眾去送死,讓這些帝國民眾給漢軍去殺。漢軍殺得越多,那麼就跟自己羅馬帝國人的仇恨就越大。
如此,最後就算自己的帝國被滅了,整個羅馬帝國都被大漢帝國攻佔。但是,他也要讓大漢帝國永遠都收服不了他的羅馬帝國人的心。
除非大漢帝國敢真的殺光他們所有的羅馬帝國人。但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卻認為大漢帝國肯定不會那麼做的。
反正,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在極度不安的情況之下,他也陷入了一種比較瘋狂的心態當中。假如說漢軍沒有攻擊到他的羅馬帝國亞平寧半島,沒有攻擊到他們的羅馬帝國帝都也就算了。如果大漢當真的逼到如此的境地,他就絕對要挑動驅使自己的帝國子民,作他們的生命去悍衛羅馬城。
他們用自殘的手段,用無數生命去獻祭,從此讓羅馬人與漢人埋下永世都化解不開的血腥仇恨。
大漢帝國不是要滅我羅馬帝國嗎?那就來吧,就算讓你奪得了羅馬帝國又如何?得到的只有一個用血肉鋪成的羅馬城,得到的就只有一個廢墟之城。
沒錯,瘋狂的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已經將他的最為精銳的三十萬大軍全都撤進了羅馬城內,並且,已經在羅馬城內暗暗的布置好,一旦情況不妙,到時候整個羅馬城就會陷於一片火海當中。
他就賭大漢不會屠盡他的羅馬帝國人,就賭歷經過這樣的一次用無數羅馬人的生命結下來的仇恨之後,所有的羅馬人由此在心底里刻下對漢人滔天的仇恨。
只要心中有恨,就算羅馬人暫時遭受到漢人的奴役,他相信,總會有一天,羅馬人一定會再次興起,擺脫漢人的奴役,打敗漢人。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這樣的想法以及做法,的確已經陷入了一種瘋魔的狀況。
對於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在羅馬帝國所搞出來的這些事兒,現在的漢軍的確還一無所知。
不過,不管如何,漢軍的水軍船隊,經過了三天的航行,於第四天的早上,便已經悄然的來到了亞平寧半島的中部對外的地中海海域。
畢竟,現在劉易雖然弄出了指南針,有了指南針,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航行並不會失去一個大致的方向,但是,這古代的戰船,並沒有後世的精確制導儀器。因此,不可能在茫茫的大海當中一下子就能準確的到達羅馬城外的那個奧斯蒂亞海港。
但是,漢軍也不會急在這一時,兩三千里的海程,有三天三夜的時間就足夠了。所以,在第三天的夜晚,漢軍的船隊在離亞平寧半島上百里開外的海面上停泊。趁著夜色,派出了大量小船去探清了到達奧斯蒂亞港口的航線。
如此,這第四天一早,漢軍的龐大水軍船隊,就直接開往奧斯蒂亞港口。
這個時候,天色也才微微亮,奧斯蒂亞港口,還顯得相當的安靜。
從港口的岸上,望向地中海,一片迷迷霧霧,濕重的霧汽還沒有消散。
岸上的安靜,其實也是相對的,實際上,在這個港口岸上,已經有了許多人,都是聽從號召,從亞平寧半島各位匯聚到這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