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艦船「苜蓿級」圖鑑
[[[CP|W:454|H:159|A:C|U:
]]]
【簡介】
記憶深刻的憲法號爆炸事故之後多年,保守謹慎思想在華美海軍中盛行,加之海外軍事基地的建設滯后,機帆混合動力戰艦依然是華美海軍的首選。在民用全蒸汽動力船舶已經大規模應用之時,海軍全蒸汽動力主力戰艦的建造才姍姍來遲。
在軍費大幅度壓縮的1630到1635年間,就算是採用了諸多最新建造理念和新裝備,苜蓿級的整體設計還是帶著濃厚的「簡省」思想,本質上依然是憲法號為藍本的深度衍生改進。
但苜蓿級大膽地突破了許多保守思想,例如徹底取消了影響整體結構強度的風帆桅杆,內部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兩座海軍桅與一座煙囪上層建築也已經完全是近代戰艦的風格。第一次採取塔井結構的蒸汽驅動炮塔,三座緊湊型、帶蓋頂半防護炮塔的雙聯裝第二代維斯沃斯90毫米艦炮,分別布置在中軸的前中後部,對任何一舷的目標都能同時發揮全部火力,火力比艦炮數量一樣的寶石級更為集中。
動力裝置選用了在公主級輕巡洋艦上技術成熟的兩套1100馬力三脹蒸汽機組,也首次採用了後世的舒爾茨-克羅夫特式細水管鍋爐,比起已經使用多年的亞羅式水管鍋爐,結構雖然複雜了許多,但燃煤效率進一步提高。海試最高航速達到17.5節,由於特別看重海上自持力,苜蓿級的載煤量達到了290噸,使用10節速度巡航時,每日耗煤11噸,續航力可達6000海里,所以理論上苜蓿級也能從月山島海外領出發,一次性抵達明珠島海外領。
苜蓿級只是一種過渡試驗型號,甚至因為軍費的制約,為了盡量簡化生產工藝控制成本,還採用了不少民用船舶的建造標準。苜蓿級一共就建造了兩艘,1634年7月同時開工,同時下水,單艘造價32萬美元。價格與當初設想的「全蒸汽動力低成本試驗艦」略有差距,可見「低成本」與「試驗艦」本身就是兩種衝突的理念。
苜蓿級服役后不久就參加了針對荷蘭西印度公司的巴西戰爭,並在多次小規模遭遇戰中展露了全蒸汽動力的機動反應能力,新型艦炮的性能也得到認可。巴西戰爭結束后,原本屬於輕巡洋艦的苜蓿級下調為二等護衛艦。
1636年的「海軍勝利年」,軍費問題得以解決,華美海軍正式向全蒸汽動力大踏步。實戰中經過驗證的苜蓿級繼續加以改進,並批量建造,而且之後不再建造機帆混合動力戰艦。因為排水量和細節略有改變,後續建造的苜蓿級改進型又被稱為「迷迭香」級。
【性能】
標準排水量1160噸,滿載排水量1450噸(改進型1500噸),動力1100馬力×2,最高航速17.5節,續航力6000海里/10節(改進型換裝更好的鍋爐,達到6700海里)。武備為90毫米雙聯×3座,機槍若干。官兵編製110人。
【同型艦】
苜蓿號、龍舌蘭號、迷迭香號、含羞草號、常春藤號、桫欏號、玉露號、仙人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