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9章 生或死
第3619章生或死
熊有個悲慘的過去,他的父母是奴隸,自己也是奴隸,有個青梅竹馬的妹子,結果妹子被天龍人搶奪。熊不但戴了綠帽子,而且還喜當爹,妹子和天龍人生了個女孩,但孩子一出生就得了不能見陽光的疾病,只能呆在房間里。
熊既當爹又當媽,努力地保護孩子,為了給孩子治病,他離開了革命軍,去往了擁有高科技的蛋頭島,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女兒的未來。當女兒治癒之時,他也就成了沒有感情的改造人。
把自己的當做實驗材料是熊拯救女兒的條件。
熊是幸運的,因為改造的同時,他的養女也確實被治癒了。同時因為從小的悲劇遭遇,導致他相信救世主,他的父親告訴他,他又告訴自己的養女:喬伊波伊的傳說。
八百年前喬伊波伊拯救世界。
但問題是,既然喬伊波伊已經出現過了,為什麼世界還是如此悲劇?世界如此悲劇,是不是證明喬伊波伊的傳說是假的?
熊並不質疑,因為他已經沒有可以相信的東西了。除了救世主,他都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他和女兒。
變革軍肯定是救不了女兒的,他自己也救不了,只能去和科學家做交易。同時把喬伊波伊當做希望,他在路飛很小的時候就認為路飛是喬伊波伊。
沒有具體的原因,就是覺得路飛的笑容很有感染力。沒有證據,就是瞎猜。當然還有就是熊的血脈,他們是巴卡尼亞家族,有巨人血統,傳說中的喬伊波伊就是出自他們的家族。
說到底,就好像是巴比倫囚。
猶太人的工匠和貴族被巴比倫抓捕,成為了巴比倫的奴隸,為巴比倫人打工。於是猶太人在這個過程中完善了自己的救世主體系,等待救世主就可以獲得救贖。不過呢,救世主只拯救猶太血統的人,不會救別人。
後來的耶穌是新版本的救世主。
上帝會派遣救世主會救信徒,並會給敵人天罰,同時猶太人認為現在受苦是因為自己違背了上帝的戒律,進一步地鞏固了一神的地位。
在衰落的時候,才是考驗文明的時候。一神教要求信徒做好自己,接受苦難,期待未來,等待浪潮的到來。
所以熊的父親就好像是巴比倫之囚一樣,用救世主的思想鼓勵同胞,希望讓大家忍耐下去,等待希望。
不過問題是熊的父親認為救世主一定是自己家族的人,這就很狹隘了。巴比倫之囚的時候,猶太人就是打破了家庭的界限,讓所有同胞都有建教傳教的資格,只要十個滿13歲的猶太人在一起就行了。
以前可沒有這麼便利,但因為已經被抓到了巴比倫城邦,舊規則也沒有約束力了,於是放開了許可權。
衰落的時候,原本的許可權維持不住了,這個時候放開許可權吸引更多人才也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在成為奴隸的時候,也是可以繼續發展的,不是說就完全等死了。
巴比倫囚對一神教的發展可謂是至關重要。
就好像禮崩樂壞催生了百家爭鳴,衰落和混亂的時候,大家才會窮則思變,尋找復興的路線,才會自我革命。
不過大熊的父親顯然沒有突破家族的界限,沒有達到巴比倫之囚的高度,雖然提出了救世主思維,但沒說自己為什麼會成為奴隸。
應該說他們成為奴隸,是因為違背了太陽神的教誨,所以大家應該好好遵守和太陽神的教誨,太陽神滿意了就會送來救世主拯救大家,並且懲罰天龍人。同時對所有奴隸應該一視同仁,不只保護自己的家族,只要十個13歲的信徒聚集就可以組成教會,可以對太陽神進行祈禱。
將奴隸的人才全部發展起來,積累力量。最後巴比倫的結果就是被外族入侵而亡,猶太人終於等來了機會,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不過很快猶太教就失去了自我革命的力量,一直到耶穌出現,一神教不再和猶太人綁定,上帝不再只保護一族的人,而是保護所有人。同時大家的原罪也已經被救世主背負,所有人都可以通過遵守教義,死後上天堂,對大家都是公平的。
佛祖說眾生平等,也是說死後的平等,貴族和奴隸不是世世代代都不變的,死後就會發生改變。改變的過程就是貴族和奴隸的靈魂會融合一體,隨機分散投胎。
當然除了佛教之外,還有耆那教,那是完全否定種姓制度的,要打破業,讓靈魂獲得真正的自由。
支持種姓制度的天竺教,反對的耆那教,折中的佛教。
天竺教就是認為人活著和死後都不會改變,活著的時候是高種姓,死後還是。耆那教是直接否定種姓制度。而佛教是折中的,承認活著的時候有種姓,否定死後的種姓。
對於種姓制度下的低種姓而言,耆那教肯定不現實,雖然有人信,但他們真的打不過高種姓。而且耆那教也沒說打破種姓之後,徹底的自由應該構建什麼遊戲規則。所以就算依靠耆那教翻身,最後也只是屠龍騎士變成惡龍,還是要按照種姓制度玩。
信佛教的人很多,但後來天竺教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也承認死後可以打破種姓,於是佛教的優點也就被吸收了,結果西方不亮東方亮。
在東方,殷商時代的生死觀也是貴族死了依舊是貴族,所以他們用奴隸祭祀,用死掉的奴隸來保護自己。因為奴隸死了變成鬼,還是奴隸。
到了西周,開始祭祀先祖,貴族之所以是貴族那是因為先祖的功績,出現了祭祀是向先祖彙報工作的說法。祭品豐富,說明工作做得好,祖先才會保佑。要是祭祀得不好,就說明貴族工作沒做好,不會得到保佑。
孟子進一步提出了,祭祀如果不能保佑大家風調雨順,那麼就應該把祭祀的先祖和現實的貴族都給換了。所以自己好好工作,建立功績,以後也能造福子孫後代。
一神教的原罪,天竺教的業,祖先祭祀的彙報工作,都是對活人的限制,都是活人的義務,所以這些信仰可以長期存在。
一是對死後的解釋,二是對生者的要求,這就是生死觀。如果活著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就會考慮死後找機會,總歸是有個念想。
文明生存不斷遭遇危機,危機危機,就是危險之中出現機會,這會讓很多人在活著的時候獲得機會。甚至就會有人人為地創造危機,貴族不喜歡危機,於是只能妥協,在危機中進行自我的革命。
偉人說:敵人不會講道理,當敵人願意講道理了,那一定是被迫的。
不同文明的生死觀發展都是這樣的,一開始貴族就是貴族,活著和死了都是貴族,但危機會狠狠地打他們的臉,他們不得不放開許可權。一般而言先放開死後的許可權,畢竟誰也不知道死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於是變成了活著時候是貴族,死後就可能不是貴族了。
如果死後也想做貴族,就需要活著的時候做好工作,盡好義務,因此貴族不能因為血統而為所欲為。
一旦對貴族有了要求,貴族肯定不可能全部符合要求,於是在活著的時候,貴族的壓力越來越大。最後大家會希望在活著的時候,誰有能力完成工作誰做貴族,貴族沒能力就滾蛋。
生死觀的變化,是一個文明發展的暗線。
而這個暗線不是貴族決定的,而是由有自我革命需求的底層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