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興元城下
「稟都使,北軍破了洋州之後,已經水陸並進,向我興元府殺過來了。」
「滋……好快的動靜吶!」楊沖得到消息后,不由心頭猛的一凜,漢軍動作之迅速,令他始料未及。
「這可怎麼是好?」楊衝心里忐忑不安,就向左右的將校問計。
「都使,俗話說的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興元府兵馬超過了三萬,城中糧草不計其數,只要不是中了北軍的埋伏,守個半年一載的絕無問題。」
興元府兵馬副都總管張及,是楊沖的心腹,他說的十分在理。
楊沖不由頻頻點頭,笑道:「此言大善,果是軍中宿將。」
事到如今,因陽平關實在太小,無法容納過多的兵馬。所以,退無可退,楊沖只能硬著頭皮撐下去了。
「傳我的軍令,徵召城裡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成年男丁,上城協助防守。」楊衝下定了決心之後,他也不是省油大燈,馬上想到了抓壯丁的狠招。
不管這些壯丁是否真的堪用,至少,人手多了可以鼓舞軍心士氣吧?
從洋州到興元府,不過兩百餘里地而已。以漢軍的行軍速度,不須急行軍,最遲可在三天內趕到興元府城下。
離開洋州的時候,李中易下令,徵用了城內外所有的船隻、牲畜、牛車和馬車。
於是,大軍從洋州出發的時候,長長的運輸車龍,一眼望不到頭。
張三正扭頭看了看浩浩蕩蕩的大隊伍,不由感嘆道:「拿下洋州的收穫,實在是可觀啊。」
李中易恰好聽見了張三正的嘀咕,他不由微微一笑,繳獲於敵,省了數不盡的錢糧,確實收穫巨大。
洋州的敵將方振,他做夢都沒有料到,漢軍的攻城能力,實在是駭人聽聞的快。不然的話,讓方振把洋州城內的糧草都燒個盡光,那麼,漢軍的麻煩就大了。
如果,做不到就糧於敵,漢軍的軍糧運輸線就必須穿越崎嶇狹窄的秦嶺。那麼,運輸途中的損耗必然大得驚人,這是極其不划算的。
大軍既然進了漢中平原,整個伐蜀的大計,就等於是成功了一半。
三日後,當漢軍抵達興元府城下的時候,城樓上的楊沖和張及,不約而同的倒吸了口涼氣:軍威之鼎盛,簡直是無與倫比。
城外的漢軍,萬眾如一人一般,有條不紊的擺開進攻的陣式,將興元府圍得水泄不通。
李中易駐馬於城下,單手舉著望遠鏡,默默的觀察著蜀軍的防禦情況。
興元府,乃是蜀北的第一重鎮,駐軍多達三萬餘,自然無法和兵微將寡的洋州同日而語。
李中易放下手裡的單筒望鏡,笑眯眯的問張三正:「怎麼樣?有信心今日之內,全取此城么?」
張三正並沒有馬上回答,他仔細的想了想,這才笑道:「稟皇上,臣有把握今日之內破了此城。」
李中易點點頭,笑道:「蜀軍三萬餘,我軍才兩萬餘,你就敢圍城。嘿嘿,即使破了此城,逃出城去的潰兵不會少啊,如之奈何?」
張三正心裡明白,這是皇帝的隨即考查,他胸有成竹的說:「即使城裡守軍戰鬥力比洋州的蜀軍高一倍,臣也有把握聚而殲滅之。只是,那二十門6磅火炮,連同李永堂在內,都必須聽臣的調遣。」
李中易笑了,張三正其實說的比較保守,顯然沒有驕狂到忘乎所以的程度。
客觀的說,單以戰鬥力而論,如果契丹人是100分的話,漢軍至少是105分,而洋州的蜀軍充其量也就是20分的樣子。
「那好吧,此戰繼續由你總指揮。」李中易向來洒脫,也很捨得放手鍛煉手下的重將。
見李中易背著手下了指揮車,張三正不由眼眶微紅,碰上如此知遇之主君,他焉能不誓死效忠?
在漢軍之中,屬於方面之將的高級將領,也就是楊烈、劉賀揚、廖山河、宋雲祥和馬光達而已。
張三正有理由相信,伐蜀之戰過後,方面之將的名單上,必定會添上他的大名。
李中易也確實想鍛煉鍛煉張三正,將來北伐時的方面之將,再怎麼樣也不會嫌多。
更何況,張三正是李中易的心腹之臣,他如果經得起考驗迅速的成了方面之帥才,李中易的收穫又怎麼會小呢?
自從6磅及12磅的火炮誕生之後,漢軍發起的攻城戰,也就容易了許多倍。
李中易把指揮權交給了張三正後,扭頭邁步就回了他的中軍大帳。
「稟皇上,京城發來的急腳遞。」親將雙手捧著一封插著雞毛的密信,遞到了李中易的手邊。
李中易拆信一看,不由笑了,這是左子光發來的密報,事關大漢長公主甜丫的婚事。
甜丫雖然是李中易的嫡親妹妹,可是,在薛太后和李達和健在的情況下,他也不怎麼好插手甜丫的婚事。
俗話說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沾一樁婚!
不過,在李中易的眼裡,河南王家絕非良配。
一般而言,越是所謂的世家名門,就越是外表光鮮,內里骯髒不堪。
據李中易所知的消息,河南王家的現任家主,和《紅樓夢》里的賈珍一樣,都有臭不可聞的扒灰行徑。
因此,李中易自然是很不樂意,他所鍾愛的親妹妹,往河南王家這個火坑裡跳。
如今,既然薛太后已經打消了把甜丫嫁入河南王家的念頭,李中易不禁暗暗鬆了口氣。
李中易提筆在手,給左子光寫了一封長信,在信里,李中易著重強調了,繼續盯緊京城裡世家名門大戶的重要意義。
不誇張的說,如今的新漢帝國之中,能夠給李中易製造麻煩的,除了那些不甘心失去獨佔教育權的儒門弟子之外,就數世家名門這個腐朽階層了。
客觀的說,李中易手握軍政大權,世家名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並不在當下,而是在他駕崩之後。
李中易的兒子們,會不會繼續執行李中易重商重工的政策,其實是存疑的。
俗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師傅一個調。
強悍如李中易者,也沒有絕對的信心,他的兒子們會按照他指引的強國之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