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涼國滅亡
屈寧打贏了楊煜,降了他的五萬士兵,此事像一陣風一樣刮向了天南地北,也刮向了拓跋星粲的耳朵里。拓跋星粲聽了哈哈大笑,心情激動又開懷,連忙揮筆表揚屈寧,並頒下詔書此後楊煜軍將加入到她的名下,讓她的軍從三十萬增加到三十五萬。這是一個龐大數字,也是一位君主對臣的絕對信任。
想他魏軍人數總共百萬,將帥有六位,副將幾十位,每一位將帥的兵權最多的也不過是二十萬,最少的有兩萬。屈寧雖是一個女人,卻擁有軍人數量最多的將帥,這足以顯示拓跋星粲對她的厚愛及信任。
當下,拓跋星粲信心滿滿地帶著五十萬大軍,四名將帥,十幾位副凈如潮水般地直奔涼國都城。屈寧開了先河之列,為他攻涼打通了一條道,他要降涼國的哀王,簡直是輕而易舉。
涼國姑藏城內籠罩了一片悲哀的霧霾,百姓們悲天搶地,呼天怒喝,敵轟轟一片。只見他們有的在收拾東西準備逃跑,有的趁亂打劫,有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這裡,正在上演著一幕幕末世來臨的景象。
皇宮內,文武官員聚集在議事殿上,殿內肅殺一片,人心惶恐,悲哀絕望。
哀王坐在龍椅之上心裡只感一片冰涼。自從接到楊煜被魏國蕭元帥降服的消息之後,他就已經陷入絕望的等死狀態。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涼國會滅在他的手裡。他一度認為,他可以安享一生,此後涼國是生是滅。將會留給他的後代去面對,去解決。卻沒有想到,這個艱難的抉擇來得如此之早。
現在的他真的有些後悔當初削減了楊煜的軍力,如果他沒有奪去楊煜的十萬兵權,想必。以楊煜的實力,十五萬對三十萬的一仗,無論如何也不會輸吧?
只是,事以至此後悔已經枉然。如今楊煜帶著五萬士兵投降了魏軍,魏軍皇上拓跋星粲趁勢滅涼,帶著五十大軍直奔都城皇宮而來。當他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才猛然驚醒,這一生過得太過於安逸了。他從來沒有想過把涼國變得更強大,他只是一味地追求安逸,追求享受。
他坐在殿上龍椅之中,心裡慌慌戚戚。想要找一個人來商量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放眼望去,全殿的文武百官都是一副悲哀絕望,灰心喪氣的神情,沒有一個人有決心有膽量敢站出來為他對抗魏軍。
就在這時,只聽尚書王大人說道:「皇上,微臣有個想法。」
「什麼想法。」哀王立即睜大眼睛盯著王大人,以為王大人有什麼妙計。可以救下他的姑藏城。然,他卻是想錯了,期望過高了。
王大人低頭嚅囁了一下。雖然知道說出來也許會遭來殺頭之禍,但是,如果就此等下去,等到魏軍攻來,也是死路一條,倒不豁出去先做一個罪人。留得一條命在,以後再做打算。
「皇上。魏軍五十萬大軍直奔我姑藏城,想那魏國的蕭元帥是舉世聞名的戰場將領。她降了楊煜之後,必定會帶著三十萬大軍與魏王的五十大軍會合。到時兩路大軍攻來,我都城便是銅牆鐵壁,也勢必被他們如潮水般淹沒。所以,微臣想,既是早晚都是註定被滅的局面,何不我們互相自縛起來,走出城外,降了魏國?」
王大人的一翻話,當場就掀起一片聲波。有的人聽了默然同意,有的人憤怒地指責他,說士可殺不可辱。怎麼可以為了活命,便做一個萬人唾棄的叛徒?
王大人冷笑反譏:「你不願意做萬人唾棄的叛徒,那麼,你為何不帶兵迎戰?明知道即使戰也是敗的局面,何必掙扎?」
王大人的一翻話讓所有人都黯然不語。
就在這時有人提議向柔然汗國求救。以柔然強大的國力來說,只要他們願意出兵相救,涼國自然有得救。只是柔然生性貪婪,如果他們幫涼國度過了難關。以後的涼國便會世世代代成了他們的付屬國,年年進貢大量的奇珍異寶及美女無數之外,還得受他們的氣,永世抬不起頭。
這樣的後果,其實跟被魏軍滅了是一樣的。
這時又有人提議傾全國之力,鼓動城內的百姓官員一起抵抗魏軍,只是這樣的抵抗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
一眾文武百官商量來商量去都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魏軍便在這時如潮水一樣地襲卷而來。
拓跋星粲帶著五十萬大軍來到姑藏城外,看到城門緊閉,涼軍重兵守在城牆之上,大有一種孤擲一注卻又力不從心之勢。守兵臉上和求生欲|望多於拼一死戰的決心。
拓跋星粲看了知道他們來的是時候。有句話說得好,趁熱打鐵,是鐵一樣的道理。楊煜軍兵敗,給涼國上上下蒙上了一層悲哀絕望的氣息。在這種氣息之下來收服涼國,那是最適合不過的。
他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讓人寫了一封詔降書給涼國的皇上。信里說,只要涼國願意降服,他便會保全哀王和涼國百姓及官員的性命。當然,如果有能耐的官員還可以在他魏國的朝廷之上擔任重臣,一起為魏國的將來統一天下而謀事和出力。所以,他以最熱誠的心在城外等著哀王和官員們的投降。
但是,如果哀王和官員們不願意,要頑強抵抗,他將會帶著五十萬,甚至是八十萬大軍消滅涼國。到時,就算哀王和官員求饒,他也是格殺勿論。
當信由使者傳到哀王手中,當眾念出來時。王大人第一個舉手投降。他為了保命,為了將來能夠在魏國謀事當官,他不顧他人的議論和譴責,便自我束縛起來,站到魏國使者的後面以求保護。
其餘人看了又氣又恨,但又無可奈何。如今魏軍就在外面,他們即不能反抗,又不能迎戰,只能一個接一個地自我束縛起來,跟著魏國使者來到城外投降。
哀王看到大勢已去,為了保全後宮妃子的清白和榮譽,以及子孫的性命,他也不得不自縛起來跟著投降的隊伍來到城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