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
此時的蕭旃,有著一股傲人的倔強,她知道身在敵營,也知道朝不慮夕,她要做的就是保持南朝君王的尊嚴,而不會為了自己的性命在北朝人面前表現任何的軟弱,甚至不會給韓健任何好臉色。
就算之後韓健讓人給她換上精美的食物,她連看都不看一眼。這使得宴會的氣氛很尷尬,直到宴會快結束時,蕭旃才厲聲質問道:「不知東王可有將與我朝將士的糧草,運出城去?」
韓健笑道:「長公主進城的時候莫非沒有看到?」
蕭旃在進城時,的確看到北朝的兵馬運了幾十車糧食出城,但隨後她心思完全不在此,被韓健抱著上鑾駕,令她方寸大亂,以至於她連之後韓健是否履行承諾都不得而知。韓健補充道:「公主放心,朕乃是言而有信之人,答應的糧草,絕對會送上,但多餘的……朕也愛莫能助了。」
蕭旃本來在抱著她時,曾言明,只要她乖乖合作,那韓健還會繼續運送一倍的糧草過去。眼前韓健就算把城外那批糧草都運去杭州城,也不過能支撐杭州城的軍民用上十天半個月,於長久不利。雖然司馬藉也在籌措糧草,可畢竟閩浙一代的主要糧食產區都為北朝兵馬所佔,想從本就貧瘠的閩中地區調糧食,養活幾萬大軍,有些困難。
蕭旃道:「東王送的糧食,未免太少了些。」
韓健笑著攤攤手道:「朕首先要顧的是自己的將士,就算與南朝的兵馬一起討伐朱賊,兩國邦交友好,可朕還是要先分清主次。」
蕭旃有些氣呼呼的,她覺得是韓健「言而無信」在先,可仔細想來。韓健說是讓她配合才會給出這批糧草,但卻沒說配合到什麼程度,又或者到什麼時間。她被送到蘇州城作為質子,的確是換到了她想要的糧食,這不代表韓健還會源源不斷往杭州城送糧食。就算韓健想利用司馬藉的兵馬來牽制蘇廷夏所部,也不能用自家的糧草把敵軍養肥。這是很顯而易見的道理,韓健現在不過是吊著她的胃口,同時也是吊著司馬藉的胃口,反倒會讓杭州軍民因此有所懈怠,等杭州軍民非要依賴蘇州城來送糧食,那基本也就跟覆滅不遠了。
之後蕭旃未再問軍糧之事,整個宴會下來,鬧的有些不歡而散。
不過北朝的將領和文臣來與宴,主要是為吃頓好的。順帶來跟韓健增進一些君臣的感情,沒有太多的想法。至於蕭旃這邊,本就不想出席這種公開的場合。宴會結束后,蕭旃即要回太守府落榻,韓健親自派女官前去護送,同時車駕卻是以公主的標準來準備,這等於是韓健不承認蕭旃為南朝皇帝的事實。
蕭旃當初繼位,是韓健親自送她回金陵城。當時她還覺得韓健是個「正人君子」,但現在她看出來。但凡手握權力之人,不會有真正的仁義可言,而她也不能強求韓健去遵守什麼君子約定。她現在已經成為籠中鳥,能做的,就是盡量為杭州城軍民爭取到更多的糧食,還必須要加緊時間來做。因為一旦韓健坐在蘇州的兵馬,配合揚州和身在鎮南的林詹所部,三面夾擊攻下金陵城,韓健就不再需要司馬藉去牽制蘇廷夏所部,到時候韓健就會揮兵南下攻打杭州。
從另一方面說。韓健現在給杭州城多少糧食,基本就意味著韓健將會在多少天後,兵馬抵達杭州城下。
蕭旃估算了一下,以現在北朝的兵鋒強度,想在兩個月內拿下金陵城還是很困難的,所以她還有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周旋。
可就在她抵達蘇州城的第二天,她就得到一個驚人的消息,林詹親率二十萬兵馬,從鎮南發兵金陵。這消息登時讓她感覺不可思議。
「這不可能!」蕭旃對前來奏報的使節有些憤怒,「你們從何得知的這等謠傳?林詹帶軍進蜀中,一共才不過三四萬人馬,怎可能突然擁兵二十萬?更何況,蘇廷夏帶兵南下后,林詹尚且要派兵留守蜀中、楚地和江贛,就算他有兵馬,也不能傾巢而出。」
來通報的使節,不過是司馬藉派來的一名小太監。他是在蕭旃出發后兩天動身的,也就是說,林詹出兵的消息已經是三天前的事,以林詹進兵的速度,應該在四五天之後,就可以抵達金陵城周邊百里之內。
小太監著急道:「陛下,消息千真萬確。本來……國師大人曾親筆寫信來,不過被北朝人所扣下,小人帶不過來給陛下一看。」
蕭旃怒道:「北朝扣下了司馬先生的信函?」
「正是。」小太監道,「國師早就料到可能小人來見陛下或者不順,還將信縫在衣服里,卻還是被北朝人查扣,不過他們卻沒為難小人,讓小人如實過來通稟陛下。」
蕭旃很生氣,既然是司馬藉也覺得,林詹是帶了二十萬兵馬,那可能就是真的。但她還是不能置信。
從之前她所知道的情況,以及司馬藉給她所分析的,最後韓健合圍金陵城的兵馬應該在十二三萬左右,這是三路兵馬湊出來的數字,其中還有很多是非戰鬥力的民夫。以這樣的兵力,想把金陵城拿下,算計是需要兩個月左右時間,但前提是朱同敬內部的將領不能有致命性的叛亂。
而現在,突然就傳出來,說是林詹揮兵二十萬進兵金陵,若再加上韓健在蘇州城和揚州城所布置的兵馬,再加上北朝尚且還算神秘的水師,北朝總兵力可能會接近三十萬。以金陵城內朱同敬守軍不過三四萬來計算,就算城不破,朱同敬手下也會造反,會有人把朱同敬殺了去向北朝皇帝韓健邀功。
「你且回去,就對司馬先生說,朕很好。這裡的事不用他勞心。」蕭旃說此話時,多少有些無奈,她剛被韓健無禮一番,現在就說沒事。那是在自欺欺人。韓健抱著她在軍中將士面前走過,就是想讓天下人知道,司馬藉人在杭州城,距離蘇州城不過三四天的馬程,司馬藉怎可能事後不知曉?
等小太監走了,蕭旃還是氣呼呼的模樣。她想去跟韓健理論一番,為何要扣下司馬藉寫給她的信。她先對女官說明了情況,但女官根本就不想替她傳話,女官連侍衛的等級都沒到,這些女官也不過是為方便照顧韓健身邊的兩個女眷,現在韓健調遣一兩人來照顧她,已經很給面子,同時韓健還安排她們監視著蕭旃,這些女官怎敢擅離職守?
「來人!朕要親自見東王!」
蕭旃一怒之下。直接往太守府外面闖,卻被侍衛攔下。蕭旃一番張揚,連侍衛都沒辦法,而之前韓健又嚴令他們不得打擾南朝女皇的休息,蕭旃前千金之體,他們誰敢靠近?
侍衛無奈之下,只能去向韓健通稟。
此時韓健正在跟軍中將領詳細商討進攻金陵城的計劃,突然有人進來傳報。把事情一說,韓健無奈搖搖頭。而在場的將領和謀士臉上也帶著幾分得意之色。這南朝女皇帝才來了一天,好像就有些坐不住了,南朝女皇表現的越著急,對於北朝將士來說是越得意的事。
韓健道:「南朝長公主,怠慢不得,請她過來。到朕的書房等候就是。」
侍衛這才領命而去,韓健繼續留下來商討軍機之事,等一個多時辰后,韓健才解散了會議。他也沒著急去書房見蕭旃,他在扣下司馬藉信的時候。就料定了蕭旃會生氣。
作為階下囚,蕭旃就算有覺悟,她也要表現出她的尊嚴,韓健作出任何對她尊嚴有損的事,她都會據理力爭,這是韓健所能預料的。韓健扣下司馬藉的信,卻反而放行小太監進去傳話,其實也算給了蕭旃面子,韓健甚至都沒問關於小太監到底進去傳了什麼話,但從司馬藉寫給蕭旃的秘密信函中看,司馬藉是想告訴蕭旃,林詹已經派了二十萬兵馬從金陵城西路進兵金陵。
或者說,司馬藉想讓韓健相信,他已經相信了林詹帶了二十萬兵馬。
這或者是雙方一種勾心鬥角,林詹到底有多少萬兵馬,連韓健算的也不是很準確,因為從林詹領兵拿下蜀中,再揮兵東進,一路上收編的兵馬不計其數,如果連蝦兵蟹將都算上的話,會超過三十萬兵馬,但這些兵馬有半數之上都不能作為戰場上衝鋒殺敵所用。林詹真正的精銳,只有他本來所帶的兩三萬兵馬,而這路兵馬再配備攻城所用的民夫和運糧兵,也就六七萬的模樣。
司馬藉把信縫在那小太監的衣服里,藏的很深,但司馬藉知道這封信是逃不過北朝士兵的搜查,他寫給蕭旃的信的,等於是寫給韓健的,這也是司馬藉用的一個小小的計策。在信函中,有些話是真的,有些話是假的,真真假假在裡面,主要他是為麻痹韓健。
韓健可不信司馬藉就一定乖乖去牽制蘇廷夏的兵馬,因為司馬藉的志向可不是等韓健攻克了金陵城后,再等著覆滅。韓健有預感,司馬藉拿到糧草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籌備如何出兵北上,設身處地的想,若他是司馬藉,在這種情況下也會領兵北上而不會坐以待斃。就比如說,若韓健從蘇州城出兵攻打金陵城,司馬藉可能就會來端蘇州城的後路。
蘇廷夏要做的是南王,在北朝平定天下之後治理一方,蘇廷夏也不會去與司馬藉正面相鬥,蘇廷夏的目標主要是嶺南,這點司馬藉也是能看明白的。
韓健在正廳一個人先安靜想了一會,這才動身去書房,而此時蕭旃已經在書房等的有些不耐煩。
「東王,你好大的架子,朕在這裡等候多時,你這才過來?」蕭旃立在書桌前,但因為書桌前有宋芷兒所看守,她不能靠前。其實書桌上有很多秘密的情報,都是韓健平日里所得,她能到這麼機密的地方,自然想知道韓健手上得到的情報到底是如何的。
韓健擺擺手,示意讓宋芷兒退下。宋芷兒手按在劍柄上,用恨恨的目光瞅著蕭旃,最後她還是退出書房之外,韓健親自過去把門關上,整個書房中也只剩下韓健和蕭旃二人。
「長公主,你不是如此的急性子吧?」韓健突然沒來由說一句。
蕭旃蹙眉道:「你何意?」
「司馬兄寫封信過來,名義是給你,但他也知道這封信會落在我手裡,這封信中怎可能全然是實情?你要看,只管拿去看就是。」
韓健從懷裡拿出一封信,遞上去,蕭旃正要接,韓健卻突然抽回來。
蕭旃一瞪眼,好像在怪責韓健。韓健道:「長公主就這麼把信接過去,似乎有些無禮。」
「你到底要如何?」蕭旃怒道。
韓健笑道:「朕要把一封信交給臣子,自然要找人轉手呈遞,你也要恭敬地接……算了,繁文縟節省了,你拿去看。」
韓健直接把信甩了過去。
蕭旃拿到信,馬上打開信來,將裡面的內容看完,卻是跟小太監說的完全一樣。司馬藉說是要準備繼續在杭州城整軍,同時準備發兵攻打金陵城,也是趁著北朝對金陵城有所動作之前完成「勤王」,同時表明林詹已經領二十萬兵馬從鎮南出發往金陵挺進。
「司馬藉的字你應該認得,別說是朕找人仿冒。」韓健轉身道,「朕還沒那興緻。」
蕭旃就立在韓健的背後,此時的韓健好像是別無防備,若是她手上有把劍的話,甚至想衝上去把韓健殺死。因為她在想著刺殺韓健的事,氣息也有些紊亂,而韓健就算背對著蕭旃,也差不多能體會到她的心態。
這是多麼好的機會,蕭旃若真能殺了他,就算是事後身死,也會令北朝大亂,韓健一死,楊瑞和楊曦魏朝的舊勢力,會跟江都長世子韓曦背後的勢力形成對決。楊瑞就算把江山落給了韓健,她也有能力跟韓健身邊的女人相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