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第1263章 黃金時代

1263.第1263章 黃金時代

「二次世界大戰,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首先是英國被徹底的排除出了世界事務的領導地位,這很簡單,只需要一次會議,在開普敦會議期間,在一張桌子周圍,通過幾個小時彬彬有禮的會談,就達成了。

再就是,蘇俄成為了歷史,當然,或許,現在蘇維埃的國旗依然在南亞次大陸飄揚著,在新德里的紅場上,蘇印的領導人們每年都會檢閱他們的部隊,但世界領導事物的領導地位,卻不是他們所能得到的。

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結束之後,全世界的人們都看到了三個國家的崛起,戰後的世界幾乎所有事物都是圍繞著三大國進行。

美國因其強大的國力與經濟,而成為西半球的主宰者,在戰後的時代中,一直充當「秩序守衛者」的角色,在聯合國的旗幟下,繼續以悍衛著自由。

通過戰爭控制了整個歐洲的德國,直到今天仍然拒絕歐洲大陸國家加入聯合國,而是通過歐盟對歐洲各國實施著政治上以及經濟上的控制,在西歐法國、比利時、荷蘭以及丹麥,儘管根據《日內瓦停戰條約》德軍撤出,保持了某種程度上的獨立,但作為中立地區經濟政治卻受到德國的影響。

而在亞洲,人們則見證了一個奇迹,曾幾何時,蘇俄的國家建設是令人驚訝的,但相比之中,中國的建設與國家實力的提升越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在通過談判以及制憲解決了國內的政治問題后,實現真正統一的中國立即煥發出令人驚訝的生機,在短短的十年之間,中國的工業實力便一躍與德國並駕齊驅,儘管仍落後於美國,但是中國在尖端科技上卻將兩國遠遠的甩在身後,其發明的晶體管、電子計算機以及數控機床最大程度的改變了工業發展的方向,中國製造的琳琅滿目的商品,將人類的生活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而當「東方一號」人造衛星,在太空軌道上翱翔時,幾乎全世界所有的人們都在仰望著太空中那個象徵科技未來的奇異光點。也正是在那一天,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

《戰後十年》愛德華?默羅

戰爭的結束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建設,意味著新生的開始,當全世界的軍人們扔下武器,脫掉戰靴返回家中與親人團聚的時候,世界的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為了解決美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推銷美國的商品,使美國在與德國的對抗中處於有利地位,當然也是為了幫助那些陷入貧困中的國家,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根據這一「世界復興計劃」,南美各國以及英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都向華盛頓申請經濟援助,甚至就連同作為三強之一的中國亦向美國申請經濟援助。

在最早獲得援助英國,其舉國上下更是對美國感恩戴德。丘吉爾更是讚揚歐洲復興計劃,稱之為「歷史上最慷慨的行動」。倫敦《經濟學家》周刊說是「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這樣正直慷慨去支援別的國家」。

「……或許,於一些國際事務中,我們與美國存在分歧,但這不應掩蓋掉我們對於美國人民真摯、深切的感激。」

在獲得美國援助的三年之後,蔣介石訪問美國時,曾於國會向美國人民表示感謝,而在感謝的同時,美國人同樣看到中國人開始在亞洲大陸開始了艱苦「拓荒」,引領著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實施建設的同時,自身亦不斷的努力前行著,接著駕馭電波,控制太空。

無論是風靡全世界的「一美元襯衫」亦或是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以及半導體收音機等各種家電,亦或是中國或者東南亞製造的廉價工業品,無不在某種程度上見證著中國不僅實現了工業化,而且開始成為「世界工廠」。

在蔣介石訪問美國時,對於美國人而言,美國人看到只是那兩隻贈送予華盛頓動物園的「貓熊」,此時的中國對於美國甚至對於世界而言,最直觀的形象便是憨態可居的「貓熊」,即便是擁有原子彈,亦沒有展現出咄咄逼人之勢,儘管在戰爭期間,中國曾蠻橫的「索要」亞洲,但在戰後的世界,無論是美國,亦或是德國都需要中國的支持,於兩國間遊走的中國,通過靈活的外交,使得國家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利益。

通過「馬歇爾計劃」中國自美國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與貸款,而德國則通過其控制下的「歐盟」向中國提供了十數億馬克的貸款加之歐洲市場的開放,在外國資金援助下中國的經濟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再次騰飛。

在另一方面,通過「亞洲復興開發計劃」的實施,東南亞以及日韓成為中國商品的市場以及廉價資源的供應地,通過精心的布局,藉助商業的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南部地區便淪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傳統的農業方式被推翻,轉而生產滿足中國需求的商品,戰後的中國獲得了一個廣袤萬里的「帝國」,這個帝國有著豐富的食糧、原料和潛在的市場。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稻米生產,地球上多半的天然橡膠,四分之三的錫礦和很大一部分不可缺少的石油資源,現在都可以用來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

在中國的領導下,整個東南亞以及海峽對面的日本,面貌已全部改觀。中國的企業家在東南亞以及韓國、日本建立起了一座座工廠,原料源源不絕運進工廠,而且是由新的鐵軌上行駛的新式柴油機車拖引而來的,因為中國企業大量僱用著當地的工人,營養不良的現象已經消失,人們可以穿上寒衣過冬,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另一方面,在越南、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印尼、南洋、緬甸以及韓8個獨立國與日本這個保護國。在所有的這些國家裡,漢語都成為第二語言,從小學起,這些國家的學童們就必須學習南京指導編寫的漢語識字讀本。人們收聽中國的廣播,開著中國造的汽車,看著中國的電視,裡面播放的是中國的電影和音樂節目。他們在中國財閥擁有的工廠里工作,在亞洲,中國的影子幾乎是無處不在的,而當地人以及所在國,亦從中獲得了屬於他們的回報。

在戰爭結束后的第十個年頭裡,對於中國人而言,無疑是極為美好的一年,儘管十年間,中國人的收入僅只增加了兩倍,為了同日益崛起的代表著北方工業界利益的「國家運動聯盟」競爭,在國民黨第二執政期內,其於國內全面推行社會養老、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國民安居等一系列的福利再分配,為抑制北方財團等財閥的力量,又通過稅收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儘管遭到資本界的抵制,但即便是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國家。

到了憲政的第十個年頭,隨著世界工廠地位的隱約形成,中國製造的工業品、消費品不僅如潮水般的席捲了世界,年青一代的工人並不滿足於「吃飽穿暖」的消費意識的覺醒,更是隨著勞工階層生活水平的提高,內需市場亦空前繁榮。此時,中國已經完全擺脫了曾經的貧困與衰弱,不僅實現了崛起,且在崛起的過程中,民眾得已分享崛起的紅利。

而崛起的紅利的分享卻是與政治有著很大的關係,十年的政治競爭,使得中國的兩大政黨為爭奪選民總是會慷慨的提出各種方案以贏得民心,當國民黨推行「社會保險體系」的時,國家運動聯盟提出了更為詳細的方案,而國民黨隨之推動了「十二年義務教育案」,在國運聯盟提出「國民安居計劃」時,國民黨又提出了「保障勞工權益」,在這種政治角逐之中,國民反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或主動或被動的財富再分配,使得中國的社會結構更為合理。

中產階級在短短的十年間迅速崛起,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郊區化的獨棟別墅組成的社區開始出現在城市的周圍,在郊區化取代城市化的同時,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開始走進許多普通人的家庭,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當出生於「軍興」時期的高中生在高中畢業后,進入工廠工作時,他們即可以享受到優厚的福利,生活質量甚至不遜於曾經教育他們的中學教師,良好的社會保障,使得他們迅速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他們甚至過起了讓父輩不敢想象的日子——在休假時,他們甚至不再局限於身邊或者國內的景點,而是會搭乘廉價游輪以至飛機前往東南亞旅遊,在那裡,諸多針對中國遊客的度假村,幾乎每天都擠滿了來此休假的中國遊客。

此時的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河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山河血
上一章下一章

1263.第1263章 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