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世民的決定
藍田關。&&
秦王李世民獨目爍爍的看著東南方,不安的踱來踱去。
「報!」忽然,一個聲音響起,李世民不由身子一震,說道:「講!」
「殿下,隋軍突然撤退,朝著商洛縣方向撤去。」探子半跪在地,雙手抱拳說著。
「再探!」李世民說著,轉而對著身邊的親兵說道:「招諸將議事!」
片刻之後,大廳內,就有殷開山、龐玉、侯君集等人聚集,看見秦王李世民來到,均是抱拳說道:「秦王!」
「諸位,請坐!」秦王李世民說著,大步向前,到了帥位坐下,神色之間,有著凝重:「想必諸位已經知道了,隋軍已經攻破了潼關,如今大唐的局勢,真的是非常的危險。」
「父皇令孤攻打來整部,就是想要擊退來自武關方向的這支隋軍,可是從前兩日的戰局來說,並不理想!」李世民的言語之間,有些憂心忡忡,「雖然我大軍齊出,但隋軍只是留守大營,並不出戰。」
隋軍的大營,建造的極有章法,唐軍數次攻打,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來整不出戰,搞得他不是來攻關,反而是來守關的,搞得人很是鬱郁。
「就在剛才,探子回報,來整率領大軍向著洛撤退!」李世民又說道。
「殿下,隋軍遠道而來,莫非是糧草不足?」龐玉心中疑惑,就說了出來。
「老龐,這怎麼可能?」侯君集粗聲粗氣的說著,瞧著秦王,轉而說道:「殿下,隋軍遠道而來,雖說丹江通道運輸不便,但絕對不至於缺糧而退。」
「不錯。」殷開山的臉色之間,有著一絲疲憊,自從他被楊浩釋放了之後,李淵就一度的懷疑他有異心,雖然沒有殺他,但日子非常的不好過。當初「太原義」的諸人,就只有裴寂依然受到寵信,或許是因為河東之戰,他沒有被隋帝擒住的緣故。
如今隨秦王出征,也是秦王李世民力保,李淵這才勉強允許,殷開山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這還不是大唐無人,才勉強啟用秦王,啟用他殷開山。
「殿下,隋軍三路大軍壓境,若是要退,至少也要一路戰敗,挫敗了隋軍的計劃,才會有這種可能,如今隋軍剛剛攻克潼關,氣勢正旺,來整部突然撤退,這其中一定有緣故。」殷開山緩緩的說著,他需要一場勝利,來洗刷他並不存在的罪名,他要讓陛下知道,他殷開山對大唐,是忠心無二的。
「難道是來整猜到我軍求戰心切,故此假裝撤退,故意吸引我軍追擊,而他卻在半路埋藏了伏兵?」侯君集說著。藍田關往洛的方向,是連綿的秦嶺,山勢起伏,正適合埋伏。
因此,李世民聽了,不由頷,不過,他並未著急,卻是偏頭看著杜如晦,說道:「克明,依你之見,又是怎樣?」
杜如晦自從進了大廳,就一直沉默不語,此刻聽到李世民詢問,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殿下,以臣之見,恐怕隋軍的意圖並不那麼簡單!」
「哦,你且說說看!」李世民說道,也是在思考著。
「就在昨日,隋軍已經兵進華陰,但隋軍卻按兵不動,似乎在等待什麼。」杜如晦緩緩的說著,李世民知道他在思考,也就不急著催促。
「隋軍三路大軍,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呼應。」片刻后,杜如晦又說道,「按道理,隋帝攻克潼關之後,應該進兵,攻打長安,才是策!」若是兵進長安,唐軍其他兩路必然也會回師保長安。
「藍田關一線,是殿下親自領兵,以殿下大才,要將來整拒之關外,並不是難事!」杜如晦的神色凝重,目光掃過眾人,見眾人均是凝神聽著,續道:「因此,相比藍田關的險要,馮翊郡幾乎就無險可守!廬江王雖然厲害,但蘇定方年少成名,也不是庸才。」
「這麼說,兩軍的重點就在馮翊郡?」侯君集忍不住說道。
「不,仍在華陰這一路。」杜如晦說著,望著有些不解的侯君集,說道:「若是華陰淪陷,隋軍再奪取華縣,馮翊郡就危矣,屆時廬江王只能是退保長安,馮翊郡就此陷落,就算梁師都的援兵趕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了。」
李世民聽了,就說道:「克明,你可是認為隋帝是想要讓孤四處奔波?」
「或許,他不攻華陰,並不是兵力不足,也不是攻不下。」杜如晦瞧了一眼李世民,見他並不怪罪,繼續說道:「誰都知道,秦王乃是大唐的基石,就算。」杜如晦的聲音頓了一頓,聲音更加凝重,「就算是太子被擊敗,可是若是秦王還在,長安一戰,最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若三路大軍沒有齊聚長安,以武關一路偏師拖住秦王,其他兩路經過周密策劃,若是殲滅了大唐的有生力量,屆時,就算秦王大才,缺兵少將之下,又怎能守住長安?」杜如晦說道。
聽到這裡,李世民突然冷笑道:「孤明白了。」說著,李世民沉思了半響,才緩緩開口,說道:「可惜,孤並不是三頭六臂,難以分身在各處禦敵。」
「殿下,隋帝如此,也就證明了,他對殿下有著忌憚之心。」杜如晦說著。
「可是,就算有忌憚之心,又能如何?」李世民不由苦笑,獨目之中,有著仇恨,「可是如今的情形,孤又不能放棄藍田關,力保長安。」
「殿下,你若是放棄藍田,就中了隋軍的計謀,想必那來整撤退,就是欲使殿下進退兩難,若是殿下去華陰,尚或是馮翊郡,來整部必然立刻揮師攻打藍田關!」杜如晦說著。
「唉,可惜河東一戰,道玄、道宗盡沒於此役,若是有一人在此,足可拒來整!」李世民說著。
就在這時,有人進來說道:「啟稟殿下,這時陛下快馬送來的急報。」
李世民接過軍文,拆開一看,不由大吃一驚,當即沉默著苦思。
「殿下,長安究竟有什麼消息?」殷開山問道。
「父皇欲遷都武威!」李世民說著。
「什麼?」諸將均是大驚,杜如晦說道:「陛下怎麼會想到遷都武威?」
「哼,想必是裴寂之言。」殷開山說道,他對裴寂太了解了,立刻就猜到了其中的關鍵。
「武威靠近諸夷,甚是苦寒,若是遷都到此,將來如何禦敵?如何收復河東巴蜀?」杜如晦說道。
「唉,潼關一失,父皇恐怕心中就惶恐了,遷都武威,只能是暫避一時,卻沒有了氣候,只是等死而已!」李世民說著。隨即,他站了起來,說道:「不過,父皇已經讓孤總領關中兵馬,以御隋軍。」
杜如晦眼前一亮,不由擊掌道:「殿下,這是好事!」相比原先只是統領一軍,的確是好事,這樣一來,李世民就能調動足夠多的兵力,抵禦隋軍的入侵。原本有李淵、甚至是太子的掣肘,不能完全揮李世民的才能。
「孤決定迴轉長安,打一場長安保衛戰!」李世民說著,微微躬身,說道:「至於藍田,龐將軍、殷將軍就由兩位費心了!」馮翊郡、藍田關仍是要地,不能放棄,只是李世民決定,親自與楊浩對決,不止為了河東一戰報仇,更為血洗瞎眼的恥辱!
「殿下,臣有一個建議!」杜如晦聽了,就急忙說道。
「克明,請說!」李世民說著。
「殿下,長安一帶,城池環繞,更有高山,不如在高陵、渭城、新豐、驪山等地,廣建塔樓營寨,以長安為中心,分兵駐守!若是四方受到隋軍攻擊,就可兵救援!」杜如晦說著。這時為了防止隋軍如攻打洛陽一般,採取步步為營的招數,從而使長安變成孤城一座。
李世民聽了,點點頭,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杜如晦說的事情,就算加緊施工,至少也需要一個月。唉,真是可惜,本來最好的阻礙隋軍的用兵之地潼關,這麼輕易的就被攻陷,使得數月的經營,成了虛空,著實讓人惋惜。
「至於華陰,孤親自去守!」李世民說著,要為長安爭取時間,就只能是他親自出馬了。至於大哥,政事比較擅長一些,四弟的話,根本就是一個莽夫。就讓他們陪著父皇,前去武威。
「殿下,華陰若不可保,就去華縣!」杜如晦說著,也是站起身來,沉吟著道:「想必梁師都半個月之內,也該到了馮翊郡了,最不濟也能拖住蘇定方。屆時,可讓廬江王偷襲潼關。」這是騷擾,潼關重地,楊浩怎能不重兵把守?但廬江王偷襲潼關,就威脅了隋軍的糧道。
「世事變化無常,真希望如孤的心中所想啊!」李世民說著,吩咐了親兵收拾東西,又回頭看著殷開山、龐玉,說道:「事不宜遲,孤這就動身,趕往華陰,兩位將軍,藍田就拜託兩位了。」
「殿下,臣等誓死守衛藍田,人在城在,城陷人亡!」殷開山、龐玉齊聲說著。
李世民微微皺眉,似乎感到了一絲不妙,但沒有多話,當即走了出去,帶兵親兵,趕赴華陰。
就在李世民說著的時候,駐紮在華陰縣外的隋軍大營。
「陛下,羅、李兩位將軍已經分別帶兵在華陰西、南兩地埋伏。」凌敬進了大帳,就看見楊浩與趙道興在說著什麼,於是稟告道
「很好,這一次,一定要想辦法擒住李建成!」楊浩說著。早在兩天前,他就帶兵到達了華陰,但為了一舉將偽唐的太子、齊王擒獲,因此也就沒有急於攻擊華陰。楊浩的這番奇怪的舉動,卻是引起了李世民及其幕僚的猜測。
「很好,這次攻打華陰,就放在夜間!」楊浩說著,一揮手,吩咐著:「下令申時造飯,酉時開始攻城!」
一旁的趙道興聽了,就退了下去,將軍令傳了下去。
「對了,梁師都的援軍到了那裡?」楊浩忽然想著,就問道。
「陛下,梁師都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得到了消息,按理說早就應該準備妥當了,但大軍還在咸寧!」這咸寧,卻是延安郡的地界,是延安郡的最南面,與河東的文城郡一河之隔,再往下,就是馮翊郡。
「哼,梁師都豈會白白幫李淵?」楊浩說著,冷笑一聲,續道:「這廝一定是想等到蘇定方與李瑗拼的兩敗俱傷之際,再來撈便宜!」
「梁師都故意緩慢進兵,卻是給了蘇將軍一個機會!」凌敬說著。
「昨日,蘇定方快馬急報,說是已經率兵攻打李瑗,只是不知道,今日戰局如何?」楊浩說著,忍不住北顧。
「陛下,那李瑗據說才能尚可,若是一心防守,急切之間,倒是難下!」凌敬說道。
「呵呵,倒是朕心急了!」楊浩聽了忍不住自嘲笑道,坐下身來,楊浩說道:「這一路走來,艱辛非常,若是長安一下,余者輔公祏、張善安、梁師都等輩不過是庸碌之人,不是大敵!」
凌敬聽了,笑道:「陛下,越是到了關鍵時刻,越是需要趁著冷靜。」
楊浩點頭稱是,正要說話,又有人在帳外說道:「陛下,蘇將軍送來軍報!」
「呈來!」楊浩說著,聲音帶著喜悅。
「陛下,蘇將軍擊殺李瑗三千餘人,已經佔領朝邑。如今李瑗已經退往沙苑。」凌敬看了,說道。
「如此,甚好,讓蘇定方繼續追擊,務必將李瑗一舉擊垮!」楊浩說著。
:馮翊郡的郡治,就是現在的陝西大荔縣,因為不能網,不太確定馮翊郡的郡治是不是叫沙苑,但是根據《隋》的記載和排列的順序,應該就是沙苑,也就是當初宇文泰與高歡打的那一仗所在。
再:月底快來,屆時應該就能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