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重整旗鼓
此時已經是萬曆二十六年的六月(公元1598年),邢玠接到飛騎傳詔后不敢怠慢,立刻召集諸將傳達聖意,明軍除了首批入朝參戰的軍隊,後續部隊在五六月份間也陸續到位,分別是:
陳璘統率的廣東水師5000人,津遼水師3000人,戰船270艘,對外號稱500艘,鄧子龍率領的江浙步兵5000人,劉綎率領的川軍2萬餘人,李如梅率領的遼東鐵騎2萬人,朝鮮方面也拼盡全力集結起了2.2萬人的軍隊,其中包括名將李舜臣率領的水軍7000人,戰船200餘艘,總計兵力11萬人左右。
(據《天津城志》記載萬曆朝鮮戰爭期間,經天津道輸送給東征軍的武器有:押陣重炮1670門,小口徑火器1萬桿,小信炮333個,弩弓12000張,氈牌、竹牌各333面,弩箭60萬枝。其他明火藥、毒火藥、鉛彈、鐵蒺藜多的達到數十萬斤,少的也要幾萬斤。)
這樣,明軍和朝鮮聯軍在蔚山戰敗后不久,就迅速恢復了反擊實力。而這種恢復能力,是當時的日軍無法想像、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僅從這一點上就不難看出豐臣秀吉發動的侵朝戰爭,註定要遭到失敗的結局。
在日本方面,豐臣秀吉接到蔚山大捷的消息后激動不已,當即向死裡逃生的加藤清正和淺野父子頒發了獎狀和賞金,很是鼓勵了一番,對於小早川秀秋所率援軍發揮的作用,也深為滿意。
可是有關戰爭的進程發展,這時在日軍內部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以小早川秀秋為主,主張放棄沿海各個據點,乘勝追擊,集中兵力與聯軍決戰;另一派以宇喜多秀家為主,認為以明軍為主的聯軍損失只是冰山一角,蔚山勝利實屬僥倖,應當見好即收,風風光光地撤兵回國,兩人意見不統一,於是都寫了報告送回國內。
豐臣秀吉看完小早川秀秋的來信喜上眉稍,然後再看宇喜多秀家的來信,不由得冷哼一聲,對身邊侍立的石田三成報怨道:「秀家這小子越來越不長進了,我曾經答應過死去的直家殿下,要把他這個兒子培養成全日本最出色的武將,可是現在你看,他居然在我軍取得重大勝利后提出撤退的要求,真是不可理喻。」
石田三成向來和秀家要好,見豐臣秀吉顯露出生氣的樣子,便勸慰道:「備前中納言將軍(秀家的官稱)是您最得意的養子,做為一個年輕人,在勝利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您應該為此高興才對。他和金吾閣下之間的爭論沒有什麼不妥的,我看很正常,至於最後的決定權,當然還是由英明的太閣大人親自來決定啦。」
豐臣秀吉怒氣稍平息些,點點頭嘆息道:「聽你這麼一解釋,還真是這麼回事。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很喜愛秀家這孩子的,怎麼會真的怪罪他呢?不過同樣是年輕人,這次秀秋的表現更加出色一些,蔚山之戰在雙方兵力相等的情況下,最終擊敗敵軍取得勝利,這份能耐可是多少老將都不一定具備的!」
石田三成聽著秀吉誇讚秀秋,不由地皺起了眉頭,心中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他的這種神態當然瞞不過坐在對面的秀吉,秀吉好奇地問他道:「我說治部少(石田三成的官稱),你幹嘛皺眉呢?」
三成聽主公詢問,忙躬下身子,表情嚴肅地回答道:「殿下抬高金吾將軍,似乎會對秀賴殿下不利呀!」秀賴是豐臣秀吉的小兒子,淀姬所生,是他最為寵愛的一個兒子。為了鞏固親子的地位,豐臣秀吉連義子秀次都能殺了,更不要說別人。
這時聽三成突然提到秀賴,老邁的秀吉一怔,隨即豎起了耳朵問道:「怎麼,和秀賴有關係么?」
「是這樣的。」石田三成跪倒在地,肯定地說道。
石田三成是豐臣家的大管家,他和秀吉的寵妾淀姬同為近江(日本地名)人,在地域觀念和政治利益的影響下,豐臣家近江出身的武士和官吏以淀姬為核心,形成一個小圈子。俗話說得好,母憑子貴,在秀賴出生之後,淀姬的地位在豐臣家人氣急升,隨之使得近江派人士的地位也跟著上升,並成了豐臣家當權的主流派。
正因為這樣,對於三成來說,確保秀賴的安全乃是惟一的一條政治原則。而在朝鮮前線打仗的將領,大多是和北政所夫人(秀吉正室妻子)關係密切的尾張(日本地名)派出身。
尾張派和近江派向來明爭暗鬥,就是在朝鮮戰場上,兩派將領也經常吵得臉紅脖子粗,那麼,等到秀吉百年之後,如果尾張派的人抬出秀秋來與秀賴相抗衡,結果將會如何呢?恐怕那時近江派的勢力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吧。
石田三成心裡這樣想著黨派利益,可卻是打著保護秀賴利益的旗號,向秀吉進言,苦口婆心地說明如果小早川秀秋得到朝鮮戰場上將領們的擁護,將來會對秀賴的地位是多麼的不利,太閣大人打下的江山,難道今後要白白送到別人手中嗎?養子什麼時候都是替代不了親子的!
等石田三成的意見說完之後,秀吉臉色漸漸變得很難看,他沉思半晌,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是緩緩開口道:「嗯,你說的有道理!現在看來,真的應該設法壓制住他上升的勢頭,以免釀成後患啊!」
既然已經做了決定,那麼對於一代梟雄豐臣秀吉來說,制裁秀秋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於是他命令三成派人到朝鮮,暗中收集對秀秋不利的情報;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了從全局的角度來看,蔚山之戰的勝利並不是決定性的,明軍的力量遠比他想像的要強大得多,要想取得最終勝利,還需要經過艱苦戰鬥。
他在心中擬定了一個打持久戰的計劃,下達手諭給加藤清正與小西行長兩員大將,命令他們繼續加強固守蔚山、順天、梁山等地。其餘將領回國過冬,等明年春暖花開再返回朝鮮指揮作戰。
目送石田三成帶著自己的手諭退出客廳,豐臣秀吉覺得疲乏至極,不由長吁了一口氣,身子軟軟地靠在椅子上。這時香風襲人,一個三十幾歲的美婦人從屏風後走了出來,妙目掃了一眼石田三成將要拐過院門的背影,輕笑著對豐臣秀吉說道:「老爺,我看治部少這個人倒是很忠心,剛才他說的那番話,聽了真的讓人好感動喲!」
「是啊,淀姬,我現在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好在有三成這樣忠心的家臣在,就算是我死了,你和拾兒(秀賴的小名)也不會無依無靠,這個么,我還是很放心的!」
「老爺身體好著呢,不許你說這種話嘛。」淀姬撅著小嘴撒嬌道。豐臣秀吉閉目不語,腦子裡想著很多在他看來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淀姬見自己的話得不到回應,一雙手開始不安分了,在豐臣秀吉乾瘦的身子上亂摸起來,過了會兒,撲哧一笑道:「誰說老爺的身體不好,哇,好健壯。」
「你,你快不要這樣。」豐臣秀吉狼狽地掙起身子,做為一名63歲的老人,要在某些方面去應付這樣一位成熟漂亮的女人,確實是有些力不從心了。可是淀姬仍不依不饒地把他從椅子上拉起來,向後室拖去。豐臣秀吉顫顫微微地一邊跟著她走,一邊嘴裡連聲喊著:「慢點,慢點。」
淀姬當然不會真的為難他,順勢轉過身子和他相擁在一起,嬉笑著俯視懷中的矮小老人。二人倚偎了會兒,或許是女人身上的肉香讓秀吉聞著重新煥發了生機,他喘著氣抬起頭來,對自己的愛人說道:「我,我真的還很年輕,我要征服朝鮮,征服大明國,如果可能的話,我要親自到朝鮮去指揮武士們作戰,你就等著瞧吧!」
淀姬抿著嘴輕笑道:「是個好主意,那麼,就請您先來征服我吧!」
「這個么,嗯,征服我的愛姬可要比征服天下更具有挑戰性呀。」豐臣秀吉說著把臉貼在女人的胸脯上,流出了口水……
3月15日,豐臣秀吉主持了在醍醐三寶院召開的賞花宴,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向世人證明自己雄風猶在的好機會。賞花宴是豪華而又壯觀的,由出發地伏見城一直到醍醐之間,排滿了儀仗隊和衛士。眾多的達官貴人都參加了此次盛會。
秀吉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興奮之餘,特地寫了一首短歌送給三寶院的僧人作為紀念,詩曰:「著名櫻花今在寺,曾幾何時不知名。」
這首短歌的意思是說,醍醐的三寶院曾經是賞花聖地,然而與會的英雄和美麗的景緻卻很快就會被人們遺忘。換言之,這是一首借著落花抒發別離之情的短歌。或許此時,豐臣秀吉已經預感到自己的有生之年已經時日不多了。
由於他很早就流露出打算親赴朝鮮的想法,因此這次賞花宴也可以說是他為告別故國所舉行的儀式。不過,秀吉所料想不到的是,命運的安排卻使得他的計劃完全改觀。
15日的賞花宴結束之後,豐臣秀吉原本孱弱的身體更顯得不堪一擊。儘管如此,18日當天秀吉還是拖著疲累的身軀,帶著年幼的秀賴前去參謁天皇。在他的極力爭取下,年僅6歲的秀賴被封為從二位權中納言。
4月,秀秋接到了要他回國的命令,回國后,等待他的不是歡迎勝利者的儀式,而是養父秀吉的嚴厲指責,借口他在朝鮮戰場放縱士兵斬殺平民,以及身為主將親自衝鋒陷陣等理由,將他的總大將職務撤消,改派毛利輝元接替。
雖然此舉讓秀秋及眾多將領感到困惑和不平,但是沒有人敢抗拒太閣大人的旨意,秀秋在這個危急關頭再一次展現了他性格中「忍」的一面,默默地承受了這不白之冤。
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事實上,秀吉雖然老邁,但畢竟雙方力量太過懸殊,秀秋最終能夠全身而退,沒有像秀次一樣被殺掉,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出色了。
在後來的關原合戰中,秀秋之所以背叛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完全倒向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一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秀吉當年不公正對待自己的一種復仇行為。
再說蔚山戰役之後,雙方都在進行著調整,日軍繼續盤踞從蔚山到順天的沿海地區。以一半以上兵力回國休整,只留64700人固守要塞作長期打算,實行的是穩守反擊,蠶食朝鮮,伺機向北推進的戰略。
具體部屬如下:東路加藤清正,淺野幸長率1萬人據蔚山,西路小西行長、有馬晴信、松浦鎮信率13700人據順天,中路島津義弘率1萬人據泗川,三路兵馬遙相呼應,以為聲援。其他尚有黑田長政駐西生浦倭城5000人;毛立吉成、島津忠豐、相良賴房駐釜山本城5000人;寺澤正成駐釜山丸山城1000人;鍋島直茂駐竹島城12000人;立花宗茂駐固城7000人;宗義智駐南海城1000人。
明鮮聯軍雖然在戰術層面上遭到失敗,但在戰略上仍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從萬曆二十六年二月至六月,不停地調兵遣將,醞釀著一次新的攻勢。
總督邢玠認為蔚山失利,除了聯軍主將指揮失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軍通過水路輸送援兵,所以決定大力加強水軍力量,實行海陸夾攻。
就在萬事俱備的時候,突然傳來噩耗,前任平倭提督、現任遼東總兵李如松將軍在遼東戰場上陣亡!這是萬曆二十六年四月份的事情,當時土蠻炒花部率精騎3萬入侵邊境,李如松匯總了各方面情報后,決定率輕騎出塞400里,趁其不備來個閃擊戰。
遠途奔襲是李家將慣用的手段,當年李如松之父李成梁曾在萬曆三年至十九年間共10次輕騎出塞,其中有9次獲得全勝,李如松的冒險精神可以說是完全繼承了他父親的遺傳基因,朝鮮碧蹄館大戰,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世上沒有萬全的計策,這一次李如松實在是不走運,當他率隊緊趕慢趕,在清晨時分抵達目的地——撫順渾河一帶時,卻發現土蠻首領炒花正率兵舉行狩獵(古代游牧民族常用的一種軍事演習方式)活動,3萬蒙古騎兵在遼闊的原野上排列地整整齊齊。
雙方起初都很震驚,但是已經不容多想,隨即展開了激烈的遭遇戰,最後明軍寡不敵眾,兩千騎兵只有三十幾個人僥倖生還,李如松戰死在亂軍之中,部下只搶回了他一頂頭盔!
萬曆皇帝聞訊大哭,下詔給李如松在順天府(今北京長辛店附近)建了衣冠墳,並追授其少保、寧遠伯官銜,在廣寧府(今遼寧省北寧市)立祠,謚號忠烈。
李如梅接到父親李成梁派人送來的訃告,當時就哭暈了過去,在他的心中,李如松不但是長兄,更是自己的榜樣和精神支柱,這個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沉重了!高策、祖承訓、查大受、吳惟忠等東征將領聞訊都同樣異常震驚,紛紛趕來慰藉,並在軍營中為故帥設立了靈位,朝鮮國王李昖和大明平倭總督邢玠親自前來祭悼。不久,朝廷派來的使者也到了朝鮮,一番慰問后,傳達皇帝旨意,調李如梅火速回國,繼任遼東總兵一職。
李如梅走後,東征軍進行了必要的人事調整,由董一元接替李如梅職務,至此共有四位御倭總兵官,分別是麻貴、劉綎、董一元、陳璘。
邢玠命陳璘率水軍在海上設立封鎖線。其中明軍戰船270艘,士兵由廣東水師5000人和鄧子龍的江浙兵8000人組成,共13000人;朝鮮戰船250艘、士兵7328人。(註:有資料稱明軍東征水師實際擁有戰船500艘,經筆者考證,這是一個極度缺乏依據的說法,不可信。)
陸上因為接替楊鎬職務的天津巡撫萬世德尚未到任,邢玠只好親自坐鎮指揮,他慎重考慮之後,在軍事會議上擬定一個三路出擊的作戰方案:
東路軍由提督麻貴率領,負責進剿加藤清正,配置在安東、義城、義興、新寧、永川一線,共計明軍24000人;平安道、江原道慶尚左道朝鮮軍5514人。
西路軍主將為劉綎,負責進剿小西行長,配置在全州、南原一線。共計明軍21900人;全羅,忠清兩道朝鮮軍5928人。
中路軍由董一元率明軍26800人;京畿道、黃海道、慶尚右道朝鮮軍2215人集結在王京附近,準備前往泗川進剿島津義弘。
明鮮聯軍總兵力共113000餘人,與日軍64700人相比,明顯佔有優勢。(另有一說,中路明軍人數為13500人、朝鮮軍2000餘人;西路明軍人數為13600人、朝鮮軍萬餘人,加上東路軍和明鮮聯合艦隊,水陸聯軍共計10萬餘人,這個數據有待商榷,本文暫不採納。)
邢玠布置完畢,心中頗感舒暢,笑著對眾將道:「我軍數路出擊,每一路兵力都在3萬人以上,並且由久經戰陣的將領指揮;至於本台院么,絕不會像楊經略那樣以文壓武,干涉具體軍務,我將坐鎮王京,負責為你們提供糧草軍需,前線的一切行動,由你們三路主將自行調度,這樣可好?」
不等麻貴與董一元答話,劉綎搶先開口恭維道:「邢大人調度有方,指揮若定,真是讓人由衷的佩服!不過末將還是覺得,俺們這些武人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如果能在邢大人的親自帶領下上陣殺敵,那樣心中會更加有底一些,望大人萬勿推託。」
邢玠皺了皺眉頭,想起在國內曾聽同僚說過,劉綎此人雖然勇猛,但性貪,行賄受賄是家常便飯,就在兩年前,還因為向御史宋興祖行賄而遭到過朝臣彈劾;而且他的部隊軍紀非常壞,在雲南征緬戰役中是有名的「虎狼之師」,所過之處民眾怨聲載道,想起這些事,心中便有些不悅。於是看了他一眼,說道:「劉將軍,你是武臣出身,這領兵打仗怎麼能推到我一個文臣頭上呢?這次定下了三路出擊的方略,若是依你的意思,本台院難道還能劈成三半去跟著打仗不成?況且本台院若是跟著你的隊伍行動,似乎將軍本身也會感到不便吧!」劉綎本來是想著討好邢玠,沒想到這位邢大人出語尖刻,並不領情,心中很是惶恐,趕忙退在一旁,口中道:「不敢,不敢。」
邢玠冷笑道:「本台院雖然不能親臨,但念在將軍一片誠意的份上,就派監軍王士琦大人隨你前往好了,若是朝鮮地方沿途有甚招待不周之處,也好請王大人出面調停,他在跟我在沒什麼區別,望將軍好自為之。」
劉綎明白邢玠派王士琦隨軍是監視自己、防止軍隊擾民的意思,卻也沒辦法,只好做歡喜狀,連聲稱是;心中卻是暗叫倒霉,這位邢大人與眾不同,自己馬屁拍在了馬腿上。
邢玠又問道:「咱們這次出征,諸位將軍還有什麼話要說的嗎?」見麻貴欲言又止,便抬手指了指他道:「麻將軍,你有何話要說?」麻貴猛地驚醒,臉一紅道:「哦,稟大人,我,我剛才只是想,倭賊據守朝鮮沿海據點,相互之間遠的距離三四百里,近的也有百八十里的路程,若是我軍三路出擊合為一路,以壓倒性兵力攻敵一點,或許較易取勝。」
邢玠略一沉吟,捋須道:「麻將軍說的有理。不過你想啊,上次攻打蔚山,咱們也是大軍出動,結果非但沒打下倭城,反而被人家援兵包圍住,吃了大虧,這次本台院定下三路出擊的策略,也是考慮著讓倭賊分不出兵來相互救應;況且陳璘將軍又率水軍封鎖了海面,倭賊從本土派兵支援不易,死一個少一個,咱們只要有一路取勝,對倭賊就是個沉重打擊,將軍認為如何?」
麻貴雖隱約覺得不妥,一時卻又說不出否決的理由,只好點頭道:「邢大人說的也是,末將多慮了。」邢玠微笑道:「無妨,大夥有什麼意見儘管提出來好了,本台院雖然總督全軍,只是做個主持人罷了,縱有淺見,不過拋磚引玉而已,若說領兵打仗的真實本事,那還得是各位將軍在行啊!」
董一元這時發話道:「末將很贊成邢大人的意見,我軍每路兵馬都在3萬人以上,且騎兵眾多;倭賊多為步卒,只是憑著火槍厲害,堡壘堅固,野戰絕非我軍對手,只要咱們這回帶上巨炮,一定能打敗他們的。」
劉綎也道:「董將軍言之有理,想當年俺在雲南,連緬甸人的巨獸陣(戰象)都破了,如今我軍裝備了大量火炮,還懼倭賊小小的火槍么。」
邢玠聞言甚喜,笑道:「各位將軍勇氣可嘉,這一戰看來是勝券在握,不過倭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蔚山之戰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希望大夥勇猛與謀略並重,各部之間密切協同,早日消滅倭賊,以報皇恩之浩蕩!現在請諸將各回本營,以一個月為期限,糧草不足的補充糧草,軍械沒到位的補充軍械,等立秋之後,咱們就開始按計劃向南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