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冊封
帶著士兵分到車碾兩旁,好厲害黃月英一左一右,隨劉璋進入車碾,
然後侍立兩旁。
「好大的馬車。」劉璋一個人坐在裡面還真覺得空曠。
伏壽帶著文武百官進入正殿,在門口,太監從伏壽手上接過詔書,大
聲宣讀擁立新帝的詔命。[
待宣讀完,上千文武,上萬士兵一起下拜:「吾皇,萬歲,萬歲,萬
萬歲。」
「新帝登基,國運昌隆。」
隨著太監的尖聲唱幕,劉璋被一名太監扶持下來,緩緩走向殿門,后
面好厲害,黃月英,張任,黃權,蔣琬,折蘭英,樊梨香,趙雲,馬
超等依次跟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璋踏上玉階坐上龍椅,殿中群臣參拜。
公元209年十二月十二日,伏壽下懿旨立劉璋為大漢新帝,以元和為
年號,210年為元和元年。
「眾卿平身,自黃巾之亂到如今天下一統,已近三十年,據董卓入京
,也已二十年,大漢終於重歸一統,百姓得享太平,諸位皆勞苦功高。
燕王黃月英,自襄陽跟隨,屢敗強敵,政略奇謀百出,功勛當居首位
,朕冊封黃月英為太師,領中書令,參議軍部。」
「謝吾皇。」黃月英下拜,三省六部制已經和群臣通過氣,這些人倒
也知道什麼是中書令。三省六部制三大文官。尚書令。中書令,門下
侍中,中書令看皇帝賦權,權位可大可小。
至於太師,那不過是一個榮譽虛銜。
「現在由燕王宣讀恩詔。」[
黃月英上前一步:「新皇登基,尊皇太后伏壽為太皇太后,大漢從元
和元年始,啟用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為吏部,戶部,刑部,禮部,
兵部,工部,諸部職權皆明細於書,發封諸臣。
另設御史台。信訪部。
御史台之職權,可監察三省六部所有文武。貪腐舞弊,以權謀私,屍
位素餐,皆在監察之列。
御史台直屬皇帝,不屬任何部門管轄,最高部門與三省等同,各地設
下屬機構。」
眾文武驚了一下,黃月英在與眾大臣通氣的時候,只說了三省六部,
卻沒說這個多出來的御史台。
三省六部本是完善的,刑部,吏部,皆可對官員考核和對犯罪官員查
處,但是現在卻多了御史台,可以監察百官。
而且御史台還直屬皇帝,不受任何部門管轄,這權力得多大?恐怕以
後任何官員都要仰監察部鼻息。
若約束,監察部絕對是最吃香的部門。
「信訪部之職權,皆為諫言之官,負責總結行政弊端,民間疾苦,最
高部門與六部等同,直屬皇帝,各地設下屬機構,直達鄉級。
鄉級信訪部需按時調查民意,接受百姓直接上訪,各級信訪部接受來
自官員和百姓的舉報。
信訪部言官,除非謀逆之言,否則絕不因言獲罪,包括皇帝錯誤,可
直言不諱,若有舉報拒不上報,有上訪拒絕接納,輕則免官,若造成[
重大影響,進入刑罰。
另設錦衣衛,直屬皇帝,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親命,職責為監察御史
台,信訪部,有跟蹤,潛入,喬裝等權力。
凡是發現御史台不作為,與行政官員沆瀣一氣,信訪部截流不報,遏
制上訪,上至御史台信訪部長官,下至御史台信訪部鄉級官員,皆可
緝拿,需向任何部門報備。
信訪部官員犯罪,罪加一等,御史台犯罪,罪加三等,任何部門阻止
錦衣衛辦案,視為叛逆。
錦衣衛僅負責監察御史台,信訪部,其餘行政部門不在監察範圍,若
三省六部犯罪,錦衣衛查出,可報於相關部門,執法權力。
錦衣衛越權執法,嚴懲不貸。」
眾文武唏噓不已,這三個部門,職權是一個比一個大啊,可是卻也都
限制了職責範圍。
劉璋一直就覺得,三省六部制雖然職權嚴密,但是對官員自身的約束
實在薄弱,所有將後世原本鑲嵌在三省六部的兩個部門,監察和諫言
兩個部門剝離出來。
言官罪,在古代封建社會就已經有這樣的認識,但是除了個別大膽
的言官,其他言官害怕得罪人,以至於這個部門成了最沒用的部門。
有的時期,言官直接成了個朝堂擺設,一大堆御用文人歌功頌德的人
充斥其中。
劉璋將這個部門剝離出來成為信訪部,直屬皇帝,不受任何部門約束
,就是讓他們有敢於說話的空間,不用害怕得罪人。
雖然現在底層百姓基本沒有什麼訴求自身權利的覺悟,但是如果地方
官做得過分了,比如在土地令執行時舞弊,在丈量標準土地的時候,
給親屬或豪門定的多,或者對四科舉仕舞弊等等。
這些肯定會引起百姓憤怒,百姓需要一個宣洩的口子,那信訪就很有
必要。
御史台本身在後世是負責監察的,權力很大,可是也同樣因為屬於百
官體系,諸多掣肘,只有剝離出來,才能給他們安全執法的空間。
而這兩個部門很明顯,如果真的只是直屬皇帝,一個皇帝也照看不了
他們。特別是御史台。要是沒有壓制。那還不翻天了。
信訪部同樣需要制衡,就算這個部門因為不屬於百官系統,不用怕其
他官員打擊報復,那也可能因為賄賂和官官相護,拒絕一些舉報和信
訪,瞞報,漏報。
那皇帝豈不成了瞎子。
這樣的部門當然要有個強力掣肘,劉璋一下子就看重了朱元璋發明的
赫赫有名的錦衣衛。這個讓人聞風喪膽,號稱孔不入的部門,對監
察部和御史台的威脅必定是巨大的。
御史台不用害怕任何官員,但是錦衣衛孔不入,如果是在監察過程
中徇私舞弊,以職權獲利,那就必須得面對錦衣衛,這種威懾力應該還是有的。
信訪部門要截流下面的舉報上訪,在錦衣衛面前恐怕也需要點勇氣。
但是明朝錦衣衛的弊端更加明顯,監察百官。權力太大,以至於整個朝廷都籠罩在錦衣衛的陰雲之下。最後明朝皇帝還不得不設置東廠西廠來制衡。
劉璋從來就不想自己這個朝廷都是陰雲密布,三省六部制職能是勸的,需要的只是一個監察系統。
錦衣衛的手絕對不能伸進正常的行政部門,如果只是監視御史台和信訪部,劉璋覺得錦衣衛應該好使。
這種權力剝離,互不統屬,劉璋是從三權分立得到的啟發,但是劉璋並不知道西方的三權分立具體什麼樣子,他也不需要知道,因為情況各不相同,肯定不能照搬。
劉璋的期望是三省六部正常行政,御史台和信訪部監督行政,錦衣衛負責御史台和信訪部的權力公正。
若錦衣衛犯案,越權執法可交刑部,若是執法不公,群臣可直接上書於皇帝。
這是劉璋的理想模式,但是頒布之後是不是會這樣運轉,劉璋還不知道,但是體制是時間來檢測的,暫時劉璋就想到這麼多,也是和黃月英商議過的,如果以後發現紕漏,可以再適當修改。
眾文武靜靜聽著,這新體制關係以後的為官,雖然聽著很嚴密的監察網,但是畢竟還沒有試行,眾文武都在想這些監察到底會怎麼樣。
黃月英繼續道:「三省六部之兵部,負責軍械,兵籍管理,所有兵部官員,必須有相應從軍經歷,兵部尚書必須是老將退役,從軍經歷者不得進入兵部。
三省六部之戶部,負責所有軍隊後勤保障,非皇帝直接下旨,所有軍隊後勤不得越過戶部。
另設軍部,直屬皇帝,負責管理將領升遷,軍隊訓練,作戰指揮,以及邊軍與中央軍輪替調動。
非皇帝直接下旨,任何軍隊調動不得越過軍部。」
軍權是中央集權最重要的保證,如果過分掣肘軍隊,那就會讓軍隊戰力急劇下滑,可要是不掣肘軍隊,強兵猛將是練出來了,可惜大將造反概率也大大增加。
於是劉璋決定用戶部,兵部,軍部,三方制衡。
古代有的朝代為了制衡軍隊,將指揮權和調兵權或者訓練的將領分開,造成兵不識將將不知兵,以至於軍隊凝聚力下跌。
劉璋沒有打算這樣做,論是調兵,指揮,訓練,皆在軍部手上,且由皇帝直轄。但是戶部制衡後勤,兵部制衡兵員,軍部也不是在軍方一家獨大。
兵部負責統計兵員數量,管理軍械,皇帝可以隨時從兵部知道所有軍隊的概況,防止軍部多報兵員,截流截流軍餉,貪污軍械。
這個部門顯然不適合文官,後世用了文官的,基本都造成了弱軍,於是劉璋希望啟用退役將領,這些人才是懂兵的人,軍部要玩什麼貓膩,應該能看出來。
或許這些人文化不是很過關,但是劉璋覺得就算是中央文官,也用不著那麼博學,在老將中找幾個人當兵部文職,應該是不難的。
「另設軍機處,直屬皇帝,軍機處由軍機參謀和軍機大臣組成,軍機參謀按需設置,軍機大臣限定六人,皆平級。
所有政令軍令皇帝一言而決,若皇帝不決。交軍機處。需至少四名軍機大臣簽署通過。且反對不得超過一人。
軍機大臣不得兼任其他任何職位。」
行政部門需要嚴密的監察網,軍隊需要控制軍權和保證士兵戰力,新設的御史台,信訪部,錦衣衛,軍部,都是為了這兩個目的,且全部直轄於皇帝。
皇帝的權力可謂空前的大了。但是這就必然導致一個問題,就像乾隆時期皇權完全集中一般,皇帝一個人忙得過來嗎?
所謂軍機處,不過就是皇帝的秘書處,如果皇帝處理不了那麼多政務,就可以選擇一些不重要的交給軍機處。
而軍機處不設首席,六名軍機大臣平級處理,按票數抉擇,互相制衡,雖然效率稍微低點。卻能防止一手遮天。
要是六名軍機大臣始終不能達到四人通過,可交皇帝。也不會出現扯皮的景象。
軍機大臣不兼任其他任何職位,同樣是為了防止軍機大臣徇私舞弊。
劉璋並沒有像乾隆皇帝一樣,給軍機大臣收摺子的權力,所有摺子必須按照正常程序遞給皇帝,只有皇帝處理不了那麼多公文時,才遞交給軍機處。
任何制度不可能沒漏洞,這已經是劉璋能想出來的最好的辦法,還是和軍部,御史台,信訪部,三省六部一樣,需要時間來檢驗軍機處。
所有新的體制全部出來,幾乎將原來大漢的體制翻了一遍,但其實改變不大,畢竟三省六部制是建立在以前大漢曹和司的基礎上,只是分工更明確了而已。
現在要增加的,不過就是御史台,信訪部,軍部,錦衣衛,軍機處。
「現宣讀吾皇恩詔,立王后黃為皇后,冊封黃權為尚書令,李嚴,蔣琬,分別為門下侍中,其餘各部尚書,由尚書令與門下侍中任命。
周不疑,曹沖,王甫,折蘭英,荀入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
軍部以張任為首,下屬魏延,王越,趙雲,馬超,黃忠,兀突骨,王雙,曹彰,張頜,張遼,高沛等大將。
王緒為皇宮衛隊長,好厲害為禁衛長。
衛溫任北方水軍大都督,甘寧任南方水軍大都督,周瑜調入北方天津港水軍,擔任副都督。
御史台由王累擔任尚書令,信訪部由秦宓擔任尚書。
樊梨香擔任錦衣衛指揮使。
杜微,龐統,朱亮,蔡等都護府職位,邊軍職位,邊疆州牧職位,皆軍部下屬……」
各個部門的官員依次擬定,大部分都是早已擬定好的,像周不疑,曹沖這樣的,如果委任實權,肯定有爭議,但是又不能屈才,只能進軍機處,劉璋覺得這也是他們適合的職位。
王甫代表著地方文官,折蘭英代表著軍方,同時也是少數民族方面的代表,對於氐人首領,少數民族明顯更有親近感。
荀代表曹操麾下原有文武一派,這樣算是兼顧各方利益。
所有文武與之前通氣時的職位,並沒有什麼出入,雖然其他許多人員進入文官系統,進的卻只是新設的幾個部門。
只是這幾個新設的部門,都非常要害,讓其他文官都倍感失落。
但是這種失落是暫時的,因為他們知道,馬上要宣布,是真正的大頭,封侯拜王。
黃月英將所有詔令宣讀完,長出了一口氣,待群臣謝恩,劉璋站了起來,對所有文武道:「如今漢室一統,體制草創,諸君共同努力,助大漢繁榮昌盛。
除職能部門,朕將加封爵位,大漢之爵位,只發對大漢有卓越之功之人。
所謂有功,並不一定是文武官員,或許你是醫生,你發明了一種醫治以前法醫治卻流行的病症。
或許你是農民,卻種出一種可以普遍種植的高產作物。
或許你是工人,發明了一種高效率的生產機器。
等等所有,只要是對大漢百姓的生產生活,對大漢的繁榮富強有卓越貢獻之人,不管士農工商奴隸富貴,皆可享有爵位。
當然,功勛不同,爵位也有不同,有的人可能只是惠及一方,有的卻是惠及萬年,差異很大。
所以朕將重啟六等子。伯,候,公,王。
其中王爵五等,公爵五等,侯爵從以前的二十等減少為五等,伯爵五等,男爵五等。子爵五等,共三十等爵。」
下面的文武小聲議論著,這麼多等級的爵位,是來畫大餅,還是真的封出來?
可是這些文武都知道劉璋是個務實的人,如果不需要這麼多等級的爵位,肯定不會設置出來,也就是說,既然設置了,那肯定是要封了。
按照這個架勢。那是要封數的爵位啊。
這時他們有很強烈預感,自己被封的爵位。肯定比自己預想的要高。
「但是爵位評定非常複雜,由於諸事倉促,到現在還沒完全評定,朕只冊封幾人,其餘爵位明日再行冊封。」
劉璋說完也不管下面文武想什麼,立即道:「黃月英為川軍軍師,勞苦功高,以燕王加封並肩王,為第一等王。」
「嘩。」群臣大嘩,並肩王,從古到今有幾個人到了這個位置?
黃月英是除了劉璋外川軍第一人,她獲得最高的爵位,沒有任何人有意見,而這也恰恰成為眾文武的風向標,黃月英如果封的爵位低了,他們肯定更低。
黃月英的爵位,直接關係他們的期望。
原本覺得黃月英封個燕王就很大了,他們的爵位肯定小不了,現在黃月英竟然是並肩王,那豈不是自己也要活得一個大大的爵位?
「加封張任為齊王,法正為秦王,魏延為吳王,折蘭英為北海王,皆為二等王,其餘爵位待定,明日可加封。」
眾文武原來都是小聲議論,現在再也剋制不住,殿中議論聲漸漸大了,這麼多的王,真是亘古未有暗示,甚至一些一心為公的文武,都有些焦慮。
分封這麼多王,可不是好事啊,如果坐視不理,最後肯定造成中央權力敗落,如果想要中央集權,那麼……豈不是後面又要像漢初一樣剷除異姓王?
劉璋給文武的印象一向是務實,這些大臣現在都有點不理解劉璋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劉璋登基第一天的朝堂,眾大臣都滿意而退,雖然官職上,多出幾個要害部門都沒自己份,原本以為權位極重的三省六部,被御史台,信訪部制衡后,如履薄冰。
但是能有一個高爵位,封妻蔭子,那比現在這個官職更重要一些,何況自己官職的品階並沒有和原來通氣時縮小,可謂諸事圓滿。
所有大臣裡面,只有一個人不是太高興的樣子,那就是黃權,黃權到了黃宮外,想去見見黃,卻見到劉璋帶著兵過來,應該是要進黃的宮門,雖然登基了,但是劉璋還是不習慣坐車駕,直接騎馬過來。
黃權沒有進宮,直接回了府邸。
……
黃按照禮儀迎接了劉璋到登基的正殿,然後就回了自己的寢宮,這時正坐在花園的一旁,看著風景,卻有些漫不經心。
劉康從外面走進來。
「母后,剛才我出去時,看到黃權伯伯在外面,我還沒出去,伯伯又走了。」劉康進來說道。
「是嗎?」。
「要不要叫人去請伯伯進來?」
「不用了,我知道你伯伯要說什麼。」黃搖搖頭,自從知道黃家犯案,並且將面臨大批的斬首,黃就一直精神恍惚,她理解劉璋為什麼這樣做,更知道,以劉璋的性格,黃家犯下這樣的事,只有這個結果。
這麼多黃家的人被殺,哪怕知道劉璋殺人的理由,可是那些都是黃的親人,從小看著她長大的,又怎麼能動於衷。
更何況,裡面還有父親。
「皇上駕到。」
隨著太監的喊聲,黃站了起來,向進來的劉璋一禮:「臣妾參見皇上。」
「快起來,你們退下。」
劉璋揮退了下人,劉康也出去了,劉璋帶著黃進入屋中,看著黃半響才道:「兒,對不起。」
黃緩緩搖頭:「夫君……皇上……」
「你還是叫我夫君吧,這樣我聽著舒服一些。」劉璋還不太習慣稱「朕」。
「這怎麼行?」
劉璋笑道:「那就有人的時候叫皇上,沒人的時候叫夫君。」
黃點點頭,這樣幾句話,反而好像讓黃心中平復了許多,也略微好受了一些,論如何,劉璋還是在乎自己的,之所以那樣做,那是理政的需要,同時自己也應該知道劉璋的為人。
「兒。」劉璋將黃抱過來,輕聲道:「我知道,不管有多少理由,那些人都是你的親人,你和你哥哥一內一外,輔佐我到了今天這個位置,要不是你哥哥,後方不會那麼安定。
如果不是你,後院也不知會成什麼樣子,至少循兒都會覺得依靠,我對不起你,也對不起你哥哥。」
黃聽著劉璋的話,忽然有種想流淚的衝動,只覺得人生好多奈,一邊是親人,一邊是夫君。
夫君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殺這些人,而這些人又恰恰是自己的親人,黃只覺得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自處。
黃靠在劉璋身上,過了許久道:「夫君,兒很傷心,但是不怪你,我知道你也有難處,何況的確是堂哥他們咎由自取,只是父親……」
黃想起來,又哭了起來,論如何,她法釋懷,只是心如刀絞,卻不知道該怪誰。
劉璋懷抱黃,明白黃的想法,可是除了一句對不起,他沒有任何說的,那些被處決的黃家人,都是黃的至親,論怎麼安慰,怎麼可能平復黃的心。
想起黃跟著自己的前後,先是在州牧府守了一年,照顧劉循,劉循從小失去母親,要不是黃在,不知道那個牧府他會怎麼熬過來。
後來自己娶了她,卻剛好碰到叛亂,以至於困守危城而難產。
以後的日子也是聚少離多。
黃卻從來沒抱怨過,將自己的後院打理的井井有條,從來沒讓自己煩心過,每次回到府中,都能感覺到那是真正的家。
可是現在出了這樣的事,還是自己親手下令殺的人,雖然如果再來一次,自己還是會這樣下令,但是的的確確,是對不起黃了。
過了好一會,黃道:「夫君,你先離去吧,兒只要靜一靜就好了。」
劉璋知道黃現在確實思緒很亂,需要靜一靜,站起來道:「兒,你好好休息,如果有什麼事,立刻叫人來通知我,我會很快過來的。」
「恩。」黃輕輕點頭。
……
院中,曹沖,周不疑和劉循在石桌上飲茶。
「沒想到,主公竟然把我們兩個都弄進了那什麼軍機處,軍機大臣不能兼任其他任何職位,殿下馬上就要行冠禮了。
主公向我透露過,殿下可不能像以前那些王孫貴族那樣,就當個皇子,冠禮以後肯定要擔任具體官職歷練,到時候我們在軍機處,都沒法幫你了。」
周不疑笑著說道。現在的劉循已經十四歲了,卻還是和以前的性格一樣,周不疑說了這些話,略有些不好意思,
「看來就是最後幾個月了,不疑你幫了我許多,曹沖雖然年紀和我差不多,但是比我博學多了,我要趁著最後幾個月,多向你們學習一些。」
周不疑嘿嘿笑起來,一旁曹沖沉思一會道:「我覺得,主公將我和不疑都調進軍機處,就是看殿下要成年了,以後需要獨立歷練,擔任官職也是這個意思。
其實循公子雖然經綸什麼的,沒有我和不疑學的多,但是處理許多事情卻很得體,相比來說,我倒是保守些,不疑又太……張狂了。」
自從上次周不疑騙了曹沖后,曹沖在與劉循相處中,雖然發現劉循並不是特別聰明,但是肯學習也沒什麼架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