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之踏上抗日征程
[筆下文學Www.bxwx.net]
重出「江湖」之踏上抗日征程
1932年5月初的一個黃昏,太陽披上了傍晚的霞衣,徜徉在湘江,溫柔地看著一江碧水;碧水羞澀地眨眼,江面閃爍波光。餘暉與波光相映,湘江如同一塊閃爍的藍寶石;徐徐微風,柔和地撫摸江面,微波蕩漾;傳來一聲高亢的船歌,駛出一葉扁舟;水面上飛起十幾隻野鴨,飛向絢爛的晚霞。真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多彩斑斕的蓮花叢遮蔽近岸,紅黃相間的楓樹林掩映遠山。夕陽漸落,展現出: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那樣意境的水墨畫;畫中出現了一對俊男靚女。
文強與妻子周敦琬手挽著手,漫步在湘江邊,文強輕嘆一聲:「唉,顛沛流離的###生活結束了。」他儘力按住自己那不安於休閑的心情,儘力表現出閑適和輕鬆的心情,吟詩一首:
故里春風暢,相思入洞庭。
麓山花似錦,愛晚幾楓青。
「琬妹,我這首詩怎樣?」
周敦琬微笑著看著文強:「詩為心聲,而你的這首詩卻是言不由衷。強哥,你真的樂意歸隱田園嗎?」
文強的臉上立馬卷出了鬱悶,默然。
文強確是言不由衷,他曾經是位叱吒風雲的人物,轟轟烈烈地大幹過一番。他在任**四川省委、省委常委兼省軍委書記時,反對左傾盲動,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后又被冤枉。
文強年青氣盛,忍受不了冤屈,一怒之下與妻子周敦琬出川,去找**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申訴。
當時**的地下組織遭到嚴重的摧殘,秘密聯絡渠道中斷。
文、周二人展轉上海、北平,沒有找到**組織,只好返迴文強的家鄉湖南長沙縣白箬鄉隱居。
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震驚世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機的時刻,全國民眾發出了驅逐日寇的憤怒吼聲。
文強和周敦琬這愛國青年怎能不熱血沸騰?他倆早已下定決心,要投入全民族的抗日洪流。
文強抑制不住壯懷激烈的心情,仰天長嘯一聲,噴出憤怒的詩句:
甲午奇恥總未雪,神聖國土豈容裂。
倭寇侵凌北大營,遼東半島皆染血。
水陸洲頭鼓角聞,隔江民氣壯三軍。
天心閣上旌旗舞,怒指倭奴必**。
文強神色堅定:「好男兒正當民族危亡之關頭,豈能逍遙於桃花源?我要重出江湖!琬妹,我已經拿定主意,去東北參加義勇軍,與日寇大幹一場!」
文強扼腕長嘯:「報國何鬚生入關,惟願馬革裹屍還!」他向周敦琬投去眷戀的目光。
周敦琬依戀地看著文強,吐出柔聲:「我要與你一起去東北。」
文強那眷戀的眼神變成了擔憂。
周敦琬也是個巾幗英雄,她曾任**四川省委委員、婦女部長。此時她一臉的堅毅,整出鐵美人的形象,緊握住文強的手,噴出鏗鏘之聲:「強哥,好男兒當報國,好女兒也當仁不讓!我們既是夫妻,也是生死與共的戰友,我們一起重出江湖,奔赴東北,參加義勇軍!」
文強把周敦琬摟進懷裡,這對愛國情侶緊緊地依偎在一起,兩腔熱血共同澎湃,兩顆心共同跳動。
文強和周敦琬回家向父親辭行,文強看著鬢髮斑白,滿臉滄桑的老父親,自己未能盡孝,還總是讓老父親擔心,忍不住流下眼淚:「爸,國難當頭,忠孝不能兩全。我應該做何選擇?」
文強的父親文振之,是一個老英雄;他早年留學日本,與孫中山、黃興、蔡鍔、李烈鈞、程潛等辛亥革命元勛是好朋友,參加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和蔡鍔將軍領導的討袁護國戰爭;曾任雲南省高等審判廳廳長。他告老還鄉后,在家鄉興辦教育事業。
此時,文振之明白兒子的心思,他既高興,又傷感;高興的是兒子繼承了文家的愛國傳統,傷感的是兒子可能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自己可能要白髮人祭黑髮人;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卷出堅毅之色:「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子孫,就應該以報國為重!我當年投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辛亥革命,你今天投身『驅逐倭虜,挽救中華』的抗戰,是子承父志,繼承祖先的遺志,是大孝!你當然要選擇報國!我贈你一首詩。」
老英雄拄杖昂然而立,洪聲朗朗:
男兒就應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縱橫疆場殺倭仇,報國不求萬戶侯。
文強和周敦琬淚流滿面,拜倒。
文振之一揮手,大喝:「是文家孝子,必是報國忠臣!快去報國!」
文強、周敦琬拜別父親,重出「江湖」,踏上抗日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