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故事探秘
孟姜女的故事,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奇之一(其他三個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直到20世紀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動下,她才被納入到研究的視野中。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將孟姜女傳說的原初形態一直上溯到《左傳》上的一個故事。《左傳》記述這個故事是想褒揚杞粱妻(也就是後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際,仍能以禮處事,神志不亂,令人欽佩。
《左傳》上沒有哭聲的杞粱妻,到戰國時就沾染了當時音樂界的風氣,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這是個很重要的轉變,後世關於杞粱妻故事的變異就是順著這「哭之哀」生出來的。
第一個記述崩城之事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向。他在《烈女傳》中先重述了《左傳》中杞粱妻的故事,然後他繼續寫到:杞粱妻沒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沒有親屬,夫死之後成了個孤家寡人。杞粱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哭聲十分悲苦,過路人無不感動。十天以後,「城為之崩」。唐代的有關記載,使杞粱妻的故事大變了模樣。杞粱由春秋的齊人變成秦朝的燕人;杞粱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粱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別。杞粱妻的故事經過六朝、隋唐時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聯繫在了一起,這是一個不小的創造。
元代,中國的民間劇種十分達,出現了很多雜劇大家和膾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這樣富有生命力和創作空間的故事,自然也成為戲曲創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從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紀良、萬喜良,出現很多種變異,故事的情節被鋪陳得一波三折,與他們有關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親也出現在戲曲之中,使故事日漸豐滿。
明清以來,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間仍繼續展演變。各地的口頭講述,把孟姜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或瓜)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姜兩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僅流傳的時間漫長,受其影響的地域也十分廣泛。不同的地方根據當地的民俗和民眾的不同興趣取向,對這個故事做了各種改造,使孟姜女的傳說呈現出極其強烈的地域色彩。
孟姜女並不姓孟,「孟」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通稱。據《毛傳》:「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此點除文獻證據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壺為證(此壺為春秋時期齊莊公姜光的大女兒姜蕾和丈夫田桓子無宇共鑄,以悼念田桓子無宇的父親田須無)。
經過考察后,中央電視第十頻道的在2007.12的〈探索與現:尋找孟姜女〉(電驢:verycd.com/topics/38878/
可下載觀看),說孟姜女是齊國的一位將軍的妻子,秦朝修建長城的時候她已經死了十幾年了。
孟姜的丈夫杞梁,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信史《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裡。周靈王二十二年(齊莊公四年,前550年)秋,齊莊公姜光伐衛、晉,奪取朝歌。前549年,齊莊公從朝歌回師,沒有回齊都臨淄便突襲莒國。在襲莒的戰鬥中,齊國將領杞梁、華周英勇戰死,為國捐軀。後來齊莒講和罷戰,齊人載杞梁屍回臨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靈柩於郊外的道路。齊莊公派人弔唁。杞梁妻認為自己的丈夫有功於國,齊莊公派人在郊外弔唁既缺乏誠意,又倉促草率,對烈士不夠尊重,便回絕了齊莊公的郊外弔唁。後來,齊莊公親自到杞梁家中弔唁,並把杞梁安葬在齊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郎家村東)。應該說,這段故事明文記載在《左傳》中,是真人實事。雖無後來「哭夫」、「城崩」、「投水」等情節,主要是表現杞梁妻大義凜然的剛烈性格,但其反對戰爭、熱愛丈夫的主體框架已隱隱顯現。
「哭夫」情節的增加,是在《禮記》「檀弓」里曾子的話。曾子說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戰國時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話說「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變了國俗」;使《左傳》中的史實「杞梁妻拒齊莊公郊外弔唁」變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生偏移。
「崩城」情節的增加,是在西漢劉向的《說苑》;在《列女傳》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漢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且哭崩了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說整個杞城「感之而頹」。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走出了史實的範圍,演變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作品了。
如果說從春秋到西晉,杞梁妻的故事還是在史實的基礎上添枝加葉的話,那麼,到了唐代詩僧貫休的詩《杞梁妻》那裡,就變得面目全非了。貫休在這詩里,把春秋時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了長城內外,把「城」嫁接到「長城」,再把「長城」直接定義為「秦長城」。經過貫休的大幅度調整,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靠近。
到了明代,明政府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泄對封建統治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從開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後的孟姜女傳說,其間有兩千餘年。一個故事能長時間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並不斷的被改造、加工,並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故事代表了整個人類的共同願望,抒了勞動人民最真實的心聲。那就是:嚮往和平,追求穩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寧。
據考證孟姜女為今山東萊蕪人。
--------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