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祭亡母瑩玉進宮設計謀尤渾薦才
第三十六回:祭亡母瑩玉進宮設計謀尤渾薦才
小公主瑩玉,紂王叫著玉兒,她在朝霞觀隨著紫霞雲霄兩位道姑修行,剛開始,紂王想著這個女兒,與黃貴妃曾到朝霞觀去過兩次,那時候,紂王也沒有其他的牽挂,疼愛這個女兒,見到她也是喜歡惜,後來尤渾費仲來到了朝中,紂王的性格在那時就變了,他與他們鬼混,就再也沒有看過這個女兒,再到後來,蘇妲己來到了王宮,有了這樣香艷的大美人,紂王就把還有這個女兒的事兒忘的差不多了。
黃貴妃沒有忘記女兒,每年都會去看女兒,一年兩次,瑩玉公主在這時候也就會隨著師傅紫霞雲霄進入宮中來,見見娘親,貴妃對她甚為疼愛,總是留住兩天。
說也奇怪,瑩玉每到宮中來一次,病便會復一次,而回到了觀中,她的病又好了,不過,在小公主三歲那一年,卻又招了一次水災,她在觀中玩耍,一不小心,栽入了觀前的水池裡,被師傅救起來時是眉眼不睜,昏死了過去。
紫霞雲霄都嚇得要命,沒有什麼主意,是呀,小公主要有了什麼,她們都得是死罪呀?不但全觀的人受牽連,甚至會牽連到她們的家人。
在她們彷徨無度時,她們的師傅道德真君來到了朝歌,他救下了小公主。
道德真君乃是一位勘破道德,修為高尚的道家,對於人世間的爭名奪利,他看得極為暗淡,教導弟子總是把謙和禮讓在先,他提倡仁愛,平和處世,是故,他的弟子一律不稱他道家本名,皆呼為道德師尊。
呵呵,別看老頭的年紀大,遇到事兒辦法倒是不少,他到這裡來,正遇著瑩玉掉進水裡,他就把她頭下腳上的掛在後背上,不住的顛簸,他縱起有三丈高,落下有三尺深,在那高牆和坡地里不住的顛簸,隨著他的不住跳動小公主也就在他的背上不住的晃悠,看著顛簸的時辰差不多了,他就將一隻手托向後背,源源不斷的輸真氣與小公主。
約有兩個時辰,小瑩玉口中的淤水終於吐了,蘇醒過來。
小公主蘇醒過來了,道德真君卻脫了虛,癱躺下去,這麼大的運動量就算是鐵打的羅漢也承受不了,何況一個老者。
道德真君的背上已經被汗水濕透,汗水在流淌,和著小公主身上的淚水和泥水,一起向下淌,確信小公主已經醒了,道德真君方展露笑顏。
這老道為救小公主,確是下了不少力氣。也因此,小公主和師傅才留下了深厚的情感,再也不願離開道觀。
小公主不回王宮,只在道觀修養,各位看書的朋友,千萬不要誤會,以為這之間有貓膩,或是小公主受了誰的威脅,不能回宮做那高高在上的公主。
在這裡需要分解一下,道德真君乃是正直人,他以宣傳人倫道德為己任,一心辦教育,培養下一代,並不參與人世爭鬥,本書里他出場的次數少,這是因為有道德的教育人士對爭鬥看的淡,而小公主正是在他和師傅的言傳身教下,思想上受了影響,不願再回王宮了。
各位,在商周演義封神正源這部書里,有三個道者最為高明,他們可以擺在一個層面,這三個道者,一個是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前面已經表述過,一個就是本回書里的道德真君,再一個是通天道人,至於這個人物在第三部里才會詳細介紹。
這三個人物,本來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的,因為他們不處在一個平面,一個生活在崑崙,一個生活在朝歌,還有一個將要出現在牧野戰場,但是,他們既然出現在這同一部書里,難免就要替他們分辨一下。
元始天尊,他不但道德高,而且修為高,可以說是德藝雙馨,天下無雙,但他有弱點,就是脫不了爭天下,揚名立萬的俗念。
通天道人,一心為爭霸天下而來,他用盡心機,想方設法都為了爭奪天下,他的道德雖高,但這些道德都是為了臣服天下而定,故而,他的道德也是世間至邪至魔。
至於道德真君,大家從他身上看到了什麼?桃李滿天下,全身心投在教育英才上,沒有世間爭奪的俗念,這在當時可是非常難得。或許,論武技他不如通天道人和元始天尊,但他的威信卻是不言自明。他以濟世育才的道德為根本,仁愛天下,追求和平安樂,後世的中山先生得其皮毛,苦心研究,追求民生民權,甚似道德真君的核心惜了,這樣的道德今日已經失傳。如果道德真君的理念得以流傳,今天的世間將不再會有爭鬥。
各位,本書中,在這三道之外還有一僧,同樣也是令人矚目,這僧者乃是鴻鈞大師,他出自何處,來自何方,本書雖沒有追到他的源頭,但他應是當時最至高無上的尊者,或為一氣所化,或為元陽所化,在本書中,他還是燃燈大師的師傅兼掌教,為了立命於世,為了延宗立祠,他把燃燈大師派出了山門,本書因以燃燈大師為主線,作明處理,把他就作暗處理了,在這裡只是提一下他的名號。
呵呵,這話又扯遠了,各位,我們還是書接正文,談一談小公主瑩玉這時候的情況吧。
在道德真君救了小公主以後,兩位道姑用心看護著她,小公主的身上也就再沒生大災難。簡潔的說吧,一晃過了十多年,應在小公主身上的三災十八難已過去了兩災十六難,還有一災兩難沒在她身上實現。
公主七八歲時,黃貴妃曾派人來關照紫霞雲霄兩位道姑。「今後,你們不要讓瑩玉公主回宮了,想的時分,我會到觀中去看一眼。」
此刻後宮已亂的很,紂王太過淫穢,娘娘害怕影響到女兒,不利於她的身心健康展,所以有此一說。
娘娘還對玉兒公主說:「兒呀,在這觀中,你千萬不要把自己看著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你只把自己當作是普通人,隨兩位師傅修行,你父王近來作孽太深,金殿上醢諸侯,烙大夫,滅了皇後娘娘,你的兩位哥哥亦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父王做出如此絕門戶的舉動,說明他心理已呈病態,靈魂已嚴重扭曲了,以後宮中你就不要來了。」
瑩玉聽了母親的話,果真就再也沒有進過宮,她甚至有點兒厭惡自己的身世,但要出去,處處隱瞞著,很怕別人知道她是當今大王的女兒,她從小受紫霞雲霄兩位師傅的教導,謹守道德真君的道德,勤儉節約,友愛百姓。
小公主還很懂事理,有時侯和師傅一起到觀外,見到民間疾苦,看到老百姓對當今的大王並不是很敬重,私下裡偷偷的議論著他的暴政和淫穢,她的臉被燒紅了,頭也抬不起來,羞愧只差找個地縫來鑽。也因此,她在外面從來都不提自己是大王的女兒,當今聖上唯一的公主。
時間久了,朝歌萬民居然都不知紂王還有這一女兒在世間,就連小公主的舅舅黃飛虎都有疑惑,有一次,竟然問黃貴妃:「妹妹,我那外甥女還在不在人世?怎麼就沒有看到過。」
瑩玉公主隨著兩位師傅,練了十多年,學了一些功夫,身手很是敏捷,俗話說,女大十八變,她的相貌也變得美麗了,端莊無比,大有黃貴妃的遺風。
她在道德真君的教誨下,並不想被登徒子所識,整日里借著灰色衣服,盡情掩蓋著麗色。
但是,青春就猶如那出水芙蓉,天生麗質,婷婷玉立,豈能被凡枝所掩蓋。
漸漸的,小公主出落的不同於觀中一般道姑。十五六歲的年紀,她已甚知人情事故,懂得為人之道。
那日,她正在更座,只聽師傅紫霞和雲霄商量:「妹子,你出去這兩天,打聽到了什麼消息嗎?依我看,這件事還是不要再瞞了,告訴瑩玉吧。」
雲霄說:「師姐,若是告訴她,只怕她受不了這一下打擊。」
事關人倫,怎麼又不告訴她?」
瑩玉聽到這裡,就生了心眼,過來為師傅奉茶,聽到了最後不告訴這句話,她就對兩位師傅說:「大師傅,二師傅,你們神神秘秘,到底有什麼事瞞著我?不行,我要知道。大師傅,你就告訴我吧。」
紫霞含淚道:「玉兒,苦命的孩子呀,你還是不知道的好呀。」
雲霄說:「姐姐,此事到了這會,又豈能不告訴她呀。」
瑩玉聽的雲里霧去,只是急,「師傅,你快告訴我嘛,這到底是啥事?」她拉著紫霞的手,撒起了嬌。「師傅,好師傅,我要知道。」
「孩子,苦命的孩子呀,師傅告訴你,你要挺住,不要太悲傷了。」
不得而已,紫霞就把外間傳言對她講了,飛虎夫人失足掉下深井,貴妃娘娘從午門上又失足墜下,跌得是面目全非。黃飛虎午門下激怒,反了朝歌,投奔了西歧。
所有的這些事兒,紫霞對小公主大概都說了一遍。
瑩玉聽完,淚水是不住的流淌,她都不知道擦拭了。
傅,你所說的都是真的嗎?這麼說我的母親已不在人世了?」
的孩子。這只是外間傳言,你也不可當真。」
瑩玉的心中母親佔有一定的地位,對於這外界傳言,貴妃娘娘是為了袒護黃飛虎,在午門上失足墜下城門的傳言,持有懷疑態度。母親信神靈,最是膽下怕事,遇一點事,都要呼喚多少次神靈,請求諸神來保佑。她怎麼敢上城牆?又怎麼敢跳下有他因,母親是斷不會自己從城牆上跳下的。
到了這會,瑩玉就哭著請求師傅。「師傅,你們讓我回宮中弔唁母親。」
「瑩玉,你去吧,師傅也不好留你或跟隨著去,防著被大王知道了,以為是我們在背後慫恿。」
兩位師傅不好阻攔,這事關人倫,天下至孝莫過於此,她們怎麼阻攔?
當宮娥稟報紂王,「陛下,長公主來了。」紂王一時都沒有費解過來,問身邊的太監道:「哪個長公主?」
貼身太監於二,正是尤渾的親信,他附在紂王耳邊細說,「大王,你怎麼忘了?這個就是瑩玉公主,原西宮黃娘娘所生,因為體弱多病,這一向就寄養在道觀中。」
紂王被那長生丸,聚情丹吃得頭腦昏,半晌才醒悟過來,想起原本是有這麼一個女兒的,忙令傳來,見到女兒之容,神是黃貴妃,卻也兼備自己的形貌,他心裡也是高興,卻聽女兒說,前來拜祭亡母,他就打岔道:兒呀,你那母親實在不該,袒護叛臣黃飛虎一門,按說進了我皇家門庭,該是其一門榮耀,今卻作此不義之舉,和你父王對著干,王兒呀,你就是不拜也罷。」
瑩玉跪倒在地。哭泣道:「父王,在你看來,必是如此,可她必定是孩兒的母親,求父王告知孩兒,母親的冢家在哪,待孩兒去拜上一拜,略盡人子之道。」
紂王當天憤怒,黃貴妃遺體也沒停殮,著人胡亂埋了,現在到哪去辨?他乃對公主說道:「玉兒,你今回宮,路上風塵,必是勞頓,且去休息,玉兒,你在宮中,當將那一身粗布衣服換了,不然,哪象是我皇家的人?從今以後,道觀你就不要去了,過兩天,我著人帶你去祭拜你母親。」
父王的話也是違背不得,公主是至孝的,她能不尊父命?
瑩玉在宮中也沒有其他去處,就暫住在母親房間,看著母親為自己準備的許多物件,她禁不住眼淚再流淌,細體著母親對她的恩愛,她是喃喃自語。「母親,你魂歸何處?女兒想你了,來看你了,可是,父王之言,又違抗不得畢竟是女兒的父王,你教女兒奈何?」
公主雖是至孝,但生性又很倔強,自己認準的事,只要做下去就決不回頭,夜晚,她就穿上緊身衣,準備出宮去找母親冢家,至於如何去找?她也沒有主意,還得去找師傅商議?
她從西宮出來,只奔西北,欲從摘星樓那邊出去。經過陽春宮時,裡面似有男聲嘩語,瑩玉聽著,那尖聲尖語,不似父王的聲音,她就悄悄的貼過去,看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膽。
房中**陣陣,不由人聽的驚心,小公主臉紅了,拿起一塊磚砸向了門框。
她原本知後宮淫穢,卻不想竟是如此,她扔去磚子,想著給些警告,要他們不要如此放肆,肆無忌憚,須給父王留些面子。
各位,房中人你道是那個?原來就是宮中總管太監於二,那胡喜媚自從大王體弱,寵愛不及后,竟和太監玩起來了,這於二和喜媚正在相互慰籍,轟的一下,門框被砸毀了,於二總管嚇得直向龍鳳床下拱,喜媚這時也是心底慌。
啊,這是誰呀?該不會是大王來了?不會吧,大王來了能扔磚頭?再說,大王還有能耐向這邊跑,只怕他早忘了這裡?
待看一會,外邊又沒有了動靜,那宮娥前來稟報:「娘娘,奴婢並沒看到什麼人,不定是什麼東西撞來?」
「胡說,要你等何用,連門戶也看不好,快去找找,知道了何人來稟報,絕不能繞了他。」
「娘娘,奴婢知錯了,這就去找。」
「下去。都是一些飯桶。」
喜媚害怕了,定然是有人現自己的不軌行徑,給予警告。但那會是誰呀?宮中誰沒有一點把柄?誰會做這個事?
拔出蘿蔔泥著須,一旦把她供出來,誰能有好處,這後宮誰能不受牽連?
這裡的事,她們幾姐妹之間哪個不知?大家一直是相互守著秘密,誰也沒有出事,誰也不會給別人下泮,因而,這定不是原來王宮裡人所為,定是有了外人進了後宮?
想到這裡,喜媚急令於二:「於二總管,這個事很重要,說不準是外間大臣覺察出後宮的苗頭,派人來查看,這事務必查清,否則你也甭想活了。」
於二總管原來是宮中不入流的小太監,後來巴結上尤渾,為其所薦,方作了總管。
喜媚給他下了命令,第二天,他就找了尤渾,請求解救自己性命。
得想法救小人的性命,我和胡貴妃在一起被人現了,這怎麼辦呀。」
尤渾得知詳細,當即把他斥責:「你小子膽子也太大了,憑你的本事,貴妃娘娘豈是你能玩的當死有餘辜。吾作為天官,整治朝中****,是吾義不容辭的事,明日,當奏請大王知道,將你這**之徒抓起來。以正國法。」
於二慌了,他是爺爺,親爺爺的亂叫一團,又許諾了一番。
「尤爺爺,爺爺,你就是小人的親爺爺,小的是您忠實的奴僕,您幫了小人,您放心,小人會報答您,這後宮里的事,爺爺,您也是清楚,不是我就想找上的,這娘娘們的事,平常您最知道,我們這些下人,不過是聽風使舵,會些打點,她們就離不開了,小的昨日也不過是服侍她晚了些,並沒有什麼不妥呀?」
「你也不要爺爺的叫,想把我朝陰曹地府趕怎麼的?我沒有七老八十,還受不起。」尤渾聽他的話里有了暗示和威脅,也就沒有和他較真,乃和他分析,二總管,這宮裡宮外,你想想,誰能幹出此事?」
於二說:「尤爺爺大人,我想著了,這宮中我們也沒什麼對頭呀,依小的看,不可能就是針對小的我。」
尤渾說:「不針對你,哪會針對誰,這外邊的人斷不會進來,他們都忙著財,朝中大臣四處斂財,哪裡有閑心管這裡的事,俠士們也不會管,他們行俠仗義,在取那不法官商的錢財,而老百姓更是不可能到這裡,他們都忙著自己的生計,誰朝這裡跑二總管,這個人不會是外邊的,一定還在宮中,這宮中近來有可疑的人嗎?」
於二想了一會,就說:「尤大人,宮中沒有其他人進來呀,除了小公主昨日進了宮,別的再也沒有其他人來,難道她一個女孩子還能幹這個事?」
尤渾驚問道:「你說什麼,哪裡來的一個公主?」
於是,於二就把瑩玉公主的來歷說了一番,尤渾聞知瑩玉已是十六七的大丫頭,就對於二說:「你先回去,她白天來,晚上就有此事,多半脫不了干係,她既然學了些武藝,此事必然是她乾的。但是,現在還不能驚動她,我們現在要謹慎從事,再想個辦法。」
於二領命而歸,在暗中調查不提。
且說瑩玉公主一宿沒睡好,至午後來見紂王,見他容顏消瘦,心裡是又恨又疼,不知如何對他說昨日之事,只得默默無語。
紂王只道她還是為其母黃娘娘的死而來,就對她說:「玉兒,你母親冢家,父王已令埋在西山,你可以前去祭奠。玉兒,你一個人去,父王也不放心,派幾個護衛陪你吧。」
他的語氣頗酸,為了瑩玉,他著人找了些枯骨埋在西山,呵呵,他這會還是愛女兒的,並不是惡人都沒一點好心。
瑩玉公主謝了父王,心中對他又升有了一點好感。
兩天後,乃是春祭大典,今年的所有程序都由尤渾掌握,瑩玉因是女子,上不了祭台,因此與眾嬪妃一起,站在那觀禮行列中。一位記事的老者,正在忙於記錄,旁邊有一位年輕人,幫助整理竹簡。
那青年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好一個英俊少年。
瑩玉公主看見了,心裡對他竟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好感。這種感覺,十幾年來她是從沒有過,甚至是朝朝思慕的念想。
這日,尤渾向紂王提出:「大王,俗話說女大不中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今瑩玉公主年已十七八,早過婚嫁之年,大王現在身體康健,何不為其選一附馬,擇日完婚,成其百年姻緣,公主一定會心生感激,這樣也可把她從傷痛里拉出來。」
紂王道:「愛卿之言甚善,然一時到那裡尋找適合人選。」
「臣舉一人,包大王滿意。」紂王示意尤渾說下去:「大王,徐容大夫的大公子徐儀。你看怎麼樣?」
紂王眼前依稀有那徐儀之容,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青年,他對尤渾贊道:「愛卿,不愧是寡人的左膀右臂,你的眼光錯不了,著人把他找來,寡人有話吩咐。」
這正是:
瑩玉公主身俠義,奸賊眼裡卻討嫌,
施個計謀攆出宮,**再也無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