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破墓01
第二十五章破墓01
我本來以為早點開溜走反,元清那嘶就不會找上門,沒想到我們前腳才出了旅館,後腳那嘶就追了上來,我看他的一身行頭就是要出遠門的樣子,看到他便面子上說著客氣話:「喲!哥們,你這是要上哪兒去哪?」
元清皺著一張皮臉,一帶早的就沒給我好臉色看:「你這是明知故問,你們要上哪兒我就上哪兒,你們也別想拋錨了,我這錨就賴在你們身上了。」
敢情這小子昨晚跑到了我的夢中去了,知道我們要去倒曹陵不成?
元清說:「昨晚你沒把話說清楚,我元清也不是好唬弄的,我猜著你們就是想著要去盜曹操的墓,我這跟著去一不為財,二不為名。我只是對盜墓天生有一種愛好,盜他人所不能盜之墓,就這麼簡單。」
果然,這嘶還真猜准了,只聽他繼續說道:「你們昨晚為日清之事而來,日清又與曹操有關,雖然我不知道你們歲為何事,當然我也不想知道,不過從前面那兩點我就猜到你們應該是瞄準了曹操的墓去的。」
看來這身狗皮膏藥是貼死了,甩也甩不掉,我琢磨著就跟他耗下去只會耽誤我們的寶貴時間,所以就答應讓他同行,等到許昌的時候,一有機會就撇開他走人,免得他阻礙了我們要辦的事情。
不過我還是提醒了他,此行一切都要以我和白露的注意為主,不然的話就別跟著我們去礙事了。
元清說:「盜墓就是要合作,不過你說錯了一點,應該不是以你們的注意為主要,而是考慮可取程度而決定,有時候並不代表一個人的想法會比兩個人加在一起的想法要好,雖然我以前一般都是獨自盜墓的,不過這次的情況不同以往,我也不計較那麼多了。」
他後面的那些話好象是我們求著他跟我們一起去似的,我這火氣就不知道該往哪兒發去,白露看我的臉色不對,怕我會對元清發難,於是便說:「好了,我們走吧!其他的事情等到了許昌之後我們在一起商量。」
許昌之名始於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則更為悠久。相傳,「許」源於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啟建都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鈞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
殷商時期許地分佈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到了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併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萬曆三年(1575年)鈞州改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中華民國成立后,許州改為許昌縣,改禹州為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1926年,廢道為區,許昌為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治鄭縣(今鄭州市)。鄢陵直屬河南省。
1932年,許昌為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轄許昌、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1944年5月,長葛、許昌、鄢陵、禹縣先後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同年10月,八路軍進入豫西,開闢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鄭市三地交界處)、禹郟(今禹州市、郟縣交界處)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禹密新辦事處和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部隊在鄢陵、扶溝交界處開闢了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鄢扶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許昌復為國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今魏都區),轄許縣、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仍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所以,許昌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軍事要地,三國時期,曹操據許昌為根據地亦是歷史中高明的一智。
到了許昌之後,我們分成三個方面,幾天來我們都在當地四處摸風探點,所總結得來的線索更加是層出不窮。
傳說,曹操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抬出,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寶貴墓葬很多,但是總是受到盜墓者的威脅,諸多寶貴文物也面臨著在被考古挖掘之前就流失的危險,那麼我們如何反盜墓?古人對付盜墓者又有怎樣的高招?或許曹操的72墓之謎也著實讓很多盜墓者頭疼……
我們三人聚集在歇息的旅館裡頭,打算就這幾天以來各自搜尋的線索作一個初步的斷定。
元清先說出了他找來的線索,老許昌人都知道,許昌自古就有「七十二疑冢」的傳聞。傳:「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屍斷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竭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如此之所便證明了古墓可能就葬在許昌有水的地方,雖為鄉間野聞、文學作品,但以其作品的綜合品格來看,並非都是空穴來風,最起碼,「七十二疑冢」之說在許昌早已有之,並且比其他地方流傳更為廣泛。
白露點了點頭,這和我所知道的不謀而合,「許昌皆因為『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許昌由此得名。以漢魏方術盛行,能得昌盛之地,必視為家族興隆之風水寶地,會全力維護並期望得其力;又以曹操成就大業的歷史基本都是在許昌完成,是其一生關鍵之地,綜合此兩點,許昌必定作為曹操陵墓的首選。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許昌地處中原腹地,自古陵墓繁多,且以現知的陵墓看,漢魏時期著名人物的陵墓不在少數。
我聽了他們的言辭之後也不免為之拍掌叫好,這下子可絕對不能低估了他們,特別是哪個元清,白露身為靠古學界有名的考古家,能夠掌握這些信息自然不容懷疑,可元清那小子能夠知道怎麼去踩點,這說明他以前對我說過的話一點也不假,看來他的盜墓技巧可不是吹出來的。
我對他們說:「我親自去地方上看了一下,現在我給你們作一個簡單的推測。在我判測的曹操墓區南部時村營鄉上七垣村以南約1公里多的地方(這個地方現屬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西北,與上七垣村相隔一條漳河),聽當地的許昌人說,這裡曾發現過一塊十六國後趙時期的魯潛墓誌,這塊墓誌為青石質料,長30厘米,寬20厘米,墓誌有120字,記述了魯潛墓與曹操墓的具體相對位置。我曾三次到出土墓誌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也許這不是一塊距今最早的出土標明曹操墓具體位置的文物史料,但是它對曹操墓葬地點產生了疑問。魯潛墓誌的出土地點是西門豹祠西原上,在鄴城上看偏西南。但是,這塊墓誌尚有諸多的疑點需要研究。一是曹操墓沒有陵,是『因高為墓,不封不樹』的,地表沒有任何人為標誌物。所以墓誌記述的曹操陵墓很可能是來自民間傳說,而據傳說作為確定的曹操墓址還值得考慮。二是這塊墓誌不是在墓壙中出土,而是在漳河南岸一處高地上的磚窯取土坑壁中發現的。墓誌中所說的標誌物都還不能確定準確的位置。如果墓誌中所說的曹操墓曾被盜挖過,那麼歷史文獻應有記述,可是直到現在並未見到可信的挖掘曹操墓的史料記載。如果挖掘過的是證據不準的曹操墓,那麼認定墓主是曹操的可信性就值得懷疑,也許是疑冢也說不定,三是墓誌出土的地點在漳河之陰,這是魏晉以後相墓所忌的。按當時已用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相墓標準,玄武為北,為龜象,為岡丘地貌,墓誌出土的地點西高穴村西北一帶不具備這個條件。四是墓誌出土的地點不是『瘠薄之地』。據傳,曹操曾在這裡興修水利,建天井堰,灌溉條件較好,是較為富饒的地方,與曹操遺令要求葬在『瘠薄之地』的標準不符合。五是墓誌出土的地點北面就臨靠漳河,不能再埋葬陪葬的諸多公卿大臣列將,這一點也與曹操的遺令不符合。我的看法是,曹操墓應在講武城以西的地帶,魯潛墓誌出土的地點在我判測的曹操墓區南部邊上,曹操墓在這一帶的可能性較小。不過,魯潛墓誌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歷史文化信息,就是在十六國後趙時期,這裡就有曹操墓的民間傳說。這塊墓誌還表明,曹操墓在鄴西西門豹祠西原上的區位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