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俗的竹林賢者

第十一章 最俗的竹林賢者

竹林七賢中的人物,一般都比較淡薄名利,不愛做官。可是其中還是有兩個人官兒做得比較大,這兩個人,一位是山濤,另外一位就是七賢中最後要給您介紹的這一位王戎了。王戎的官雖然做得很大,可是跟山濤不同的是,他實際的政績非常一般,而且此人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加以非常愛財,因此他的人品時常為人所譏。若是單看他後半生的所作所為,甚至容易讓人感覺奇怪:這樣一個人,咋能混進竹林七賢的行列的?很顯然,王戎是個比較複雜的人,而他的一生,前後兩個階段的變化也確實是比較大的。

王戎字?沖,琅琊(今山東省臨沂市)人。當時山東王家可是全國知名的高門大姓兒,東晉時期著名的丞相王導,就是從山東遷居到江東去的。王戎他老子王渾,他爺爺王雄都在魏國擔任刺史的官職,堪稱家門顯赫。不過在這裡要向大家交代一句,當時的中國呢,有兩個地方的王家都是高門望族,一個就是這裡所說的琅琊王家,也就是山東臨沂的王家;還有一家呢,是山西太原的王家。這兩個王家,都有一個名人叫做王渾的。說起來,山西太原的王渾,倒比山東的這位王渾更加有名呢。山西的王家,我們在後續的文章中會專門寫道,在這裡提上一句,是為了使大家避免在後面的閱讀中產生誤會啦。

《晉書•王戎傳》里說他「幼而穎悟,神彩秀徹。」這樣的形容,我們已經不是頭一次見了。反正在那個時代,小時候就很聰明,這乃是日後能夠成名的重要條件之一。王戎生下來就有一項特異功能。一般人看太陽時,都睜不開眼,而且看一會兒就會感覺頭暈目眩。可是王戎不會。他可以瞪著大眼,對著太陽看個半天,不但不會感到目眩,甚至連眼皮都不帶眨一下的。當時的帥哥兼名士裴楷就曾經親眼目睹過他的這一特異功能。王戎的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因此評價道:「戎眼燦燦,如岩下電。」擁有這樣一雙電眼的王戎,要是在夜間被放出去,一定能把周圍的野貓全都嚇跑。

小時候的王戎,膽色也是過於常人。還是六七歲的時候,他有一次去宣武場看馬戲團表演,當時,圍觀的人甚多,有隻猛獸被惹煩了,在籠子裡頭大吼起來,吼聲震地,把觀眾嚇得四散奔逃,只有王戎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神色自若。當時魏明帝曹睿也在場。他坐在高閣上,看到這一幕,感到非常驚奇,心想,此子將來一定不同凡響。不過真正讓少年時代的王戎聲名大噪的,卻是這樣一件事。有一回,王戎跟一群小夥伴在路邊嬉戲,大家現有棵李子樹上面結滿了累累的果實,於是紛紛跑去摘取,只有王戎自己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有些夥伴感覺奇怪,跑了一半,又回來問他為啥不去摘,王戎慢悠悠地答道:「你們看嘛,李樹就長在大路邊上,樹上卻有那麼多果子,這顯然是沒人去摘。你們想,為啥伸手就能夠到的果子,卻沒有人去摘呢?那一定是因為樹上結的李子是苦的。」夥伴們摘了幾個,一嘗,那李子果然是苦的。

正是憑著這樣的聰明,王戎才十幾歲時,就得以進入竹林集團,這顯然離不開阮籍等人對他的推許。竹林領袖阮籍跟王戎他老子王渾也算是朋友了,他經常去王渾家串個門什麼的。當年王戎才十五歲,跟他爹住在一起。王戎比阮籍小了足足有二十歲,可是阮籍偏偏特別喜歡跟這個小孩兒說話。每回阮籍來找王渾時,都是跟他說不了幾句就閃人而去,一出屋子,他徑直就去找王戎聊天,一般都是一聊幾個鐘頭,聊夠了才走。王渾知道以後,非常不爽,有一回阮籍來時,他就拉住他的胳膊,問他為啥厚著兒子,薄著老子。阮籍回答道:「?沖(王戎字)人才清賞,跟你啊,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不是我傷你自尊啊,讓我跟你說話啊,倒真是不如去跟阿戎說話哩。」

後來王渾死在涼州刺史任上。他先後為魏、晉兩朝效力,也算是輔國老臣了,門生故吏遍天下。他死後,他原先的那些下屬們湊了幾百萬銅錢,捐給王家,算是他們對老上級的那麼一點心意。這麼一大筆錢,夠花好久了,誰見了能不動心啊?可是王戎就偏偏堅辭不受。他跟那些人說,你們的心意我們領了,可是這錢萬不能收。這件事傳出去以後,王戎的名聲可就更響了。王戎在這件事上的處理,倒確實有些竹林之風,可是聯想到他後來的處世態度啊,簡直讓人懷疑這事是不是他乾的呢。對此,我們只能解釋為,青年時期的王戎和晚年的他確實判若兩人。

王戎雖然人長得還算帥,可是他個子比較矮,加上他這個人任率不修威儀,所以看上去給人感覺邋裡邋遢的。可是這並不會妨礙他廣邀時譽。王戎這個人啊,最大的特點就是看事准,口才好。當時的公卿大夫們經常聚在一起飲酒高會。有一回,有人問名士王濟道:「昨天飲宴的時候,大家都有什麼特別的言論啊?」這個王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那位山西太原王渾的兒子,這也是個很能折騰的主兒,我們後面會有專章寫到他。當時王濟回答道:「各有風采啊!張華善說《史記》和《漢書》;裴?則擅論前朝名士的言行,皆袞袞可聽;王戎呢,他最擅長談論子房、季札等人的的事迹,聽來真是然玄著啊。」張華、裴?,這都是當朝的名士,皆以才華見識而聞名的,王戎得以與他們並列,並且所得到的評價比他們還高,說明這個人搞講演確實有一手。其實,要不是這麼能說啊,估計竹林里那幾個人也未必肯帶他玩呢。有意思的是,雖然王戎在七個人裡頭年齡最小,可是他的架子倒蠻大的。竹林聚會的時候,他一般總是最後一個才到。有一回,他又去晚了,阮籍開玩笑地說道:「這個俗物又來敗咱們的興了。」王戎笑著回道:「反正你們的興緻也很容易就會敗的。」來這麼晚,多半因為王戎還要去忙活他那些名利之事。由此可見,跟其他幾人相比,王戎身上的俗氣確實重得多,可是因為聰明穎悟,見識不凡,竹林中那幾個人,跟他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

我們說王戎見識過人,這是有根據的。王戎這個人不像嵇康似的那麼孤傲,他跟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個鐘會,這倆人關係不錯。鍾會出兵伐蜀之前,曾經去跟王戎道別,問他自己到了西蜀該如何行事。王戎回答道:「道家有言啊,『為而不恃』,意思就是說,成功不難,想要保住成功的果實才是真的難啊。」後來事情的展果然跟他的預言相符。鍾會一路勢如破竹,輕易就打到了成都,蜀國遂宣告滅亡。可是隨後他野心膨脹,打算聯合姜維,據蜀做亂,最後落得事敗被殺。後來人們議論此事時,都說王戎有先見之明。

武帝死後,太尉楊駿執政,但是他很快就在跟皇后賈南風爭奪權利的鬥爭中敗下陣來,被砍了腦袋。楊駿死後,東安公司馬繇暫時掌握了朝政,他專斷擅權,威震內外。王戎去勸他道:「大事之後,宜深遠之。」司馬繇不聽,後來果然被安排個罪名,丟了腦袋。這也可算是王戎有見事之明的證據。王戎有個族弟,年齡就不大就有高名,可是王戎對他卻非常討厭。每回這位族弟來拜見王戎時,他都推說生病,不肯接見。為啥討厭呢?他莫名其妙就覺得那人面相不好,感覺他以後一定會做些叛國亂民的勾當。後來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這位族弟,對兩晉南北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的讀者一定知道,他就是王敦。

王戎一生中所經歷過的最風光的事,應該是參與那場滅吳的戰役了。他在進攻武昌的戰鬥中指揮得當,收穫了不少戰功。吳國被平定后,他被封為安豐侯,並且得到許多錢帛和賞賜。這時候的王戎已入中年,七賢之中,大部分人已經不在世上了。因為在官場混跡多年,他的竹林之氣漸褪,而逐利之心漸增。在荊州任職的時候,他曾收受南郡太守劉肇「細布五十端」的賄賂,這件事後來被紀檢部門查到了。雖然武帝後來出面幫他打圓場,對朝臣們說:「王戎哪裡會是懷私苟得的人呢,他這麼做,只不過是不想表現得太過特立獨行罷了,」可是此事之後,王戎貪財圖利的嫌疑總是抹不去的了,這麼一來,他先前的好名聲也受到很大的損害。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莊學說的影響,本身就有著放達任性的一面,因此名聲這種東西呢,他原本也並不是太在乎。好啦,現在既然名聲已經不好了,那他乾脆就更加徹底的逐利罷!我們在這裡可以把時下流行的那歌的歌名稍微修改一下,叫作《貪財是一種病》。確實,當聚斂財富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時,那就像抽煙喝酒上癮的人,不是隨便可以戒掉的了。我們有一種常識:貪財的人往往吝嗇。晚年的王戎,因為愛財和小氣,可確實鬧了不少笑話呢。他先是在各地瘋狂地買田,然後僱人去種,最後靠收租子來聚斂錢財。後來呢,他還買來許多莊園,要麼把它們租出去,要麼高價再轉賣出去,大做房產生意,那錢,真是賺得海海的。到後來,全國各地都有他王戎的地,如果要搞一個排行,王戎絕對可以進入全國十大地主的行列。可是就是這樣,他還嫌不夠,成天就算計著怎麼才能斂和更多的錢。

跟山濤一樣,王戎的官做得很大,可是在官品這一點上他遠遠不如山濤。王戎自幼仰慕蘧伯玉,他看到天下將亂,於是決定隨波逐流,「不復以世事與名節為意」。平日里,他基本不理政事,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呢,就是拿把算盤算錢玩兒。他是晝也算來夜也算,算到啥時也沒個夠。愛財愛到這個程度,自然就會變得慳嗇。據說他閨女嫁給裴?時,小兩口兒跟他借了幾萬錢來置辦婚事,婚後也一直沒顧上把錢還給他。後來他閨女回家省親,人還沒進門兒,王戎就在那踮著腳尖兒,看她帶錢來了沒有。後來他現這不孝的丫頭居然兩手空空地就來了,一張老臉立馬晴轉多雲,對她愛搭不理的。他閨女明白是咋回事後,趕緊喊人把錢給他送了來,老爺子這才露出笑臉。又有一回,他有個侄子要娶媳婦,他這個在朝中做高官的叔父呢,就送了人家一件單衣了事,而且說「送」都不恰當,因為婚禮結束還沒兩天,他就派人跑到他侄子家去,硬把衣服又給要了回來。後來這事傳出去,人們聽說了,直接無語。這還不是最搞笑的。王戎家有棵李樹,大約是院兒里水土比較合宜,栽培技術也比較特殊,那樹結出來的李子個兒特別大,味兒特別甜。每年那李樹結了果子以後,王戎都絕不會拿李子送人,不但不送人,他自己都捨不得吃,而是拿到市面上去賣。王家的李子賣得貴,比別人家賣的貴出五六倍還多。這也就算了,他還害怕人家買了他的李子,得到那神奇李樹的種子,回頭種出同樣牛拜的李樹,結出同樣牛拜的李子來,真要那樣的話,不就斷了他的生意了嗎?於是他在出售之前,要挨個兒把每隻李子的核兒都給鑽破了,這下子,就算人們買了他家的李子去,也種不出那麼好的李樹了。這一招實在夠絕,估計也就他這號的人物能想得出來,人們聽說此事以後,沒有一個不笑的。

其實單是貪財的話,還不至於讓王戎受到後世太多的詬病。真正讓人感到失望的,是他的政治態度。王戎後來被被拜為司徒,位列三公。處在這樣的位置,原本是應該盡忠職守,把他那些聰明才智都用來經世濟民的。可是他呢,因為看到時局混亂,晉室堪危,他為求自保,竟然對楊氏、賈氏,還有司馬家先後造亂的那些侯爺們苟媚取容,志節盡失。後來武帝的小孫子愍懷太子被賈南風先廢后殺,這麼大的事,他居然也選擇了沉默,對此沒有一句勸諫的話。八王亂起之後,王戎又鼠兩端,周旋於幾位王爺之間,唯求自免。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鬧過幾件很糗的事兒呢。八王之亂進行到一半,齊王司馬?糾合河間王司馬?和成都王司馬穎,一起倒了趙王司馬倫的台,可是隨後這幾個人之間又起了內鬨,司馬?和司馬穎又聯合起兵,要置司馬?於死地。司馬?向王戎問計,王戎勸司馬?向二王讓步,請求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這樣仍不失為諸侯。司馬?當時猶豫不決,沒表態,可是後來他聽了謀臣的分析,一下子恍然大悟:從古到今,在權利的爭鬥中中途放棄,以求保全家人的,哪裡有得到善終的呢?他一下子就火兒啦,心說王戎你這老小子,給我出的什麼餿主意啊?於是當下就要治王戎的罪。王戎事先得到消息,咬牙狠心,裝作病的樣子,跌進茅坑裡,翻眼兒憋氣藏了很久,這才算躲過一劫,不過那情形啊,可真是狼狽到家了。

可是儘管如此,王戎畢竟是曾經得到過阮籍的稱賞的人物啊,他的為人處事呢,又有瀟洒和放達的一面。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說,王戎是一位比較複雜的名士。前文已經提到,他看到天下即將大亂,一心傾慕蘧伯玉那樣的古人,想要與時舒捲,以求安身於亂世。他被拜為司徒,卻不肯視事,而是把那些政務都委派給下屬,自己則騎匹小馬,從便門偷跑出去,一路遊山玩水。路人見了他,誰都不知道這位就是當朝三公之一的王戎呢。他以前的手下,還有些經他舉薦提拔的,有許多都已經做了大官。王戎騎馬走在路上,一旦遇到這些人,總是避之惟恐不及,生怕被他們看到以後,過來跟他磕頭行禮,噓寒問暖的。應該說,這個時候的王戎,還是頗有些洒脫和可愛的。八王亂起后,傻瓜皇帝司馬衷被幾位王爺搶來搶去,經常逃難在外,王戎這時的表現難能可貴,他一直跟在司馬衷身邊,有時遇到亂兵了,他就親自上陣,一邊跟人刀劍相交,一邊還談笑自若,一點懼怕的神色都無。那時的王戎,彷彿身處的不是戰場,而是竹林;對面的那一個,也不是敵兵,而是先前的那幾位舊遊了。

說到王戎的可愛之處,還有一事不得不太。據《世說新語》里說,王戎他老婆常常拿「卿」這個字來稱呼王戎。按照封建禮法,婦人應該以「君」來稱呼其夫的,而「卿」呢,乃是夫對妻的稱呼才對。王戎於是對他老婆說道:「你一個做妻子的,老拿這麼膩歪的稱呼喊我,別人聽了會笑話咱們的喲。」他老婆不以為然地說道:「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王戎聽了,直接無語,從此以後,只好聽之任之了。這則故事非常有趣,而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句成語「卿卿我我」,也正是出於此典了。

我們說,王戎前後半生的為人處事是那麼地截然不同,而這種變化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後人評點竹林七賢,也說王戎是其中最庸俗的一位,可是年少時頗得阮籍青眼的王戎,恐怕不是那樣俗的,他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後來那個樣子的呢?對這個問題,王戎自己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有一回他出門趕路時,從黃公酒壚下過,看到舊日風物,愴然有感,轉過頭對一同乘車的友人說道:「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酣?於此,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阮雲亡,吾便為時之所羈紲。今日視之雖近,邈若山河!」這一段話,絕對是王戎真實情感的流露。用他的話說,自從嵇康、阮籍死後,他便落入了塵籠,混混噩噩幾十年,也就這麼過來了。其實我想,王戎的為時所羈,僅僅是因為失去了朋友,從此沒有了精神上的引領嗎?想想罷,那幾個人,要麼遭迫害而死,要麼則鬱鬱而終,這些事,王戎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那樣的一個時代,王戎的內心裡,或許也有許多的失落、苦澀與無奈,是我們所未能得知的呢。為財利奔忙之餘,或許在許多個瞬間,他也曾憶起少年時在青青的竹林中,同那幾位高人大賢飲酒縱談,逍遙似神仙的日子呢。然而那樣的日子,是永遠不可能再回來的了。「視之雖近,邈若山河」,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摹盡了從古到今一種最為普遍的情感。所謂「風物不殊,而人事永隔」。這樣的嘆息,是對歲月虛擲的懺悔,也是對昔日友人的追念。在那個真情流露的瞬間,王戎庶幾無愧於「竹林賢者」之謂了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漫說兩晉南北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漫說兩晉南北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最俗的竹林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