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為了忘卻《關關雎鳩》

序――為了忘卻《關關雎鳩》

趙孟兄的已經出版。一直想說點什麼,因為頗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之所以沒有趕上時間,是因為我上天涯看小說的時候,總是先找那些已經結了尾,並且點擊率頗高的帖子,或許是看得比較投入的緣故吧,心中實在無法忍受故事不斷停頓的煎熬,尤其無法忍受那些「太監貼」。但這樣也就失去了參與其中的樂趣。其實網路小說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互動性,作者影響著讀者,讀者也通過回帖影響著作者。我讀小說的時候,總是先讀一遍正文,然後再讀一遍,多讀讀回帖,可以看到許多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如果我的出版商,我就會出一本「網批版」,把一些精華回帖也選進去。

在眾多的網上小說中,「校園文學」——這裡用這個詞或許不對,應該說是以大學說話為題材的小說——是一個主流,同時它們都擁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愛情」。回顧本人的大學四年,並沒有經歷什麼可歌可泣的愛情,但依然會為那些故事所感動,這又是為什麼?——對前一句話,加一個註釋,把「可歌可泣的」去掉,本句依然成立——我想,首先,「愛情」是亘古不變的主題,其次「大學校園」是「愛情童話」最理想的場所。我們無法採訪老夫子,問他是不是由於「愛情」是最重要的情感,所以才把「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但「關關雎鳩」千古吟唱,至今「與我心有戚戚焉」,這足以其的永恆魅力。而安徒生的童話告訴我們,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為愛的美好所吸引。但是無論是安徒生的灰姑娘、海的女兒,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都是我們現實所無法企及的,於是大學校園就成為現實與理想的結合點。——試想一下,中小學行嗎?那叫早戀或早早戀,並且我們處於家長的嚴密監控之下;而一旦離開校園,我們將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種種問題,許多描寫現實說話的小說要深刻得多,但理想和浪漫減少了許多。大學里還有許多浪漫與理想的要素,青春、張揚、許多顆心強烈的碰撞,正象一本網路小說寫的「我們對大學充滿抱怨,但許多年以後,我們的記憶里只剩下了大學生活。」

由於大家都喜歡回憶吧,於是就有許多人寫或看「校園文學」,時間長了,「校園文學」成了一種套路,以追美女為主線,穿插一些煽情的單元,靠貶弟兄們打哄鬧磕,……也就讓人有些疲了。在這些作品中唐釅的《等愛上鉤》和趙孟的《關關雎鳩》仍然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前一部這裡不做評論,只談談后一部。

——以王騷式的太極拳揮舞了一陣子,總算到主題了。

從情節的角度講,《關關雎鳩》仍然演繹了一個比較老套的愛情故事,有人說它是「校園版的『笑傲江湖』」,不是完全貼切,也差不多。但是作者卻將其表達的如泣如述,如醉如痴。作者在後記中說:「我的小說觀念是很樸素的。首先,要好看。也就是說,情節要好,要能夠吸引人。」這一點他做到了。

場面分析該小說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場面的描寫,比如說孟蘩的出場:「」我是外語系91級的,我叫孟蘩。孟子的孟,蘩嘛,就是草字頭底下一個繁華的繁。我最喜歡的是唱歌,現在已經加入了校合唱團。但是我對表演也很感興趣,希望能夠和大家做個朋友!說完了!「

她說話頻率極快,劈劈啪啪爆豆子一樣,但是每個字都非常清晰,乾脆利落地就說完了。而且她的聲音甜美清脆,果然不愧是唱歌的。她是那種時尚女郎,穿得比較新潮,頭髮看似有點零亂地扎在腦後,額前隨意地垂下幾綹亂髮,卻顯得更加性感而富有挑逗性。黑色的緊身衣上用金線綉著一朵大大的牡丹,牡丹下面就是她的熟透了的胸脯。很顯然,這驕傲堅挺的胸脯也給了孟蘩極大的自信,她說完的時候把兩手往後一背,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身體微微前傾,好像是表示謙虛的樣子,但我認為她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她胸前美妙的曲線。

我聽到了身旁陸小林吞唾沫的聲音。

「一共用了300餘字,將這位青春美女的聲、形、性(格)(最後幾句)、及殺傷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她彷彿從電腦屏幕上躍出,跳到我們面前。

接下來一段也非常有意思,我就不用作者的鉛字充實這篇文章了,大家可以看小說的「20」「21」章,描寫非常細緻,特別是「握手」、「沒有握手」,加上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初識時欣喜和忐忑表露無疑。這段故事還不算完,作者在後來的文章中又以孟蘩的視角把整個故事敘述了一遍,其中「我」的狼狽在她的眼裡卻成了一種「高傲」和「自負」,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莞爾,——這對冤家。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孟蘩的視點是有其合理性的,因為「我」當時的目標是楊雪萍,這種眼中有「她」,心中無「她」的眼神與別人絕對是不同的。

類似的可圈可點的地方還有許多,比如三個女生見面時,幾句「土話」不僅把小女生見面時的那種唧唧喳喳渲染得非常鮮活,而且把「土話」的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撲面而來的氣息,隱然有超越《天龍八部》中阿碧出場的氣勢。

文中有多處描寫「我」、孟蘩演出的場面,包括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演出、女生樓前面的演唱會、在興州大學的演出、等等,具體的細節各異,但那種喧囂與熱鬧體現得都非常好,送著作者作為演出者的描述,我們彷彿是進入圓形競技場的角鬥士,隨著看台上人群的歡呼,我們也熱血沸騰。

而在文中「我」與孟蘩的一些愛情場面的描寫則極盡唯美,作者用詩、用歌來烘托氣氛,並且在兩情相悅時,在情變時,再次吟頌這些詩歌,突出了情感的震撼力。難怪「梁惠王」看了一段時不僅評論說「真他媽浪漫,還念詩,迂腐啊。」

文中最震撼的場面,也是作者極力要表現的場面是「我」與孟蘩表演莎翁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文中戲劇的內容與現實的內容交織在一起,莎翁膾炙人口的名句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最終舞台上的悲劇演化為現實中的悲劇,也為這一段愛情劃上了悲愴的句號。這段處理,總得來講是比較成功的,但場面的描寫似乎沒有達到情節所烘托出來的那個高度。包括作者也認為「缺憾是慘劇突發的氣氛營造不夠。」,我覺得可能是孟蘩在最後表演時的那種身體痛苦表現不夠,從「我」的視角也可以定格許多東西。還有一點作者為了讓孟蘩無可救藥,又讓孟蘩在校醫院「白白消耗了二十分鐘」,我覺得這個地方也有一些不妥,因為如果碰上這樣的大病,誰會往校醫院跑呢?——大錯已經鑄成,結局已經註定。

情節分析首先我們要說,這個唯美的愛情小說裡面有許多巧合,這也是作者特別指出的:「為了追求小說情節的曲折性,我設計了不少巧合、偶然的事件,……」舉個可能大家都忽視的例子:小說中「我」最鐵的哥們是陸小林,是找柴認識的,這也罷了,還都喜歡錶演,都成了戲劇社的台柱子,在「我」光芒四射的時候,他差不多也旗鼓相當。其餘的不勝枚舉,象三個美女是同學、「我」與秦夢香的兩次打架、「我」兩次搭救楊雪萍,以及後來的孟蘩之死等等。作者雖然引入這些偶然,但是在情節的處理,故事的銜接上卻非常的平順,沒有突兀和斧琢的痕迹,這讓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駕御整個故事的深厚功底。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愛情故事,小說主要描述「我」和孟蘩的愛情悲劇,其中多少夾雜了「我」、孟蘩和楊雪萍三角關係,但這樣的三角關係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小說提到陳奇偉與李萌、余翔與顧琳、「羊屎」與朱瓊的愛情等基本都是一筆帶過,並且他們也是為主要人物服務的,比如說女生宿舍前的演出會是小說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但「我」一個人是辦不起來的。關係簡單了,故事曲折了,情節吸引人了。

小說在情節的引入、轉折方面處理非常乾淨。比如說小說的開始階段,通過圍繞著「跳舞」一件事,不僅為「我」和孟蘩關係的展開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而且將小說中大多數主要人物都引入近來。再比如說,「我」和孟蘩的關係在第一年一直處於上升階段,但是在暑假的時候,一次打錯電話,然後生日打不通電話,彷彿晴天一個霹靂,接著就是風雨交加了。再比如說,下面短短几句話:「王惠梁的」傑鵬「公司涉嫌詐騙、非法集資、挪用公款,涉案款項非常巨大,已經被關閉審查,而王惠梁和他那個當公安廳副廳長的老爸,還有他媽媽,一家三口已經攜巨款潛逃國外了。」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王惠梁就倒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這樣的描寫使得故事的脈絡清清楚楚,使得作者在一些關鍵情節處理時盡情發揮。

當然,這少不了作者看似不經意的鋪墊,比如上面第二個例子,源於去楊雪萍吃飯的事,從當時看,「工作的重心」是如何消除孟蘩的誤會,但是通過談話,作者引入一個不和諧音符,就是孟蘩的媽媽反對他們談戀愛,再後來,孟蘩的媽媽的談話引入「王惠梁」,成為小說中不能散去的陰雲。

小說在具體的情節鋪陳方面也可圈可點,,比如說「唱卡拉OK」那一段,如果聯繫上下文,我們就會看到,那是暗波洶湧的一段,不但熄滅了陸小林的追「霏」夢想,而且為後來王惠梁玩弄孟蘩與顧琳埋下伏筆。——單看情節的過程,這一段主要的情節就是對歌,並且是借歌言志,對歌也就成了激烈的交鋒,但是中間又夾雜了許多事,使整個過程一張一弛,不斷交替,讀來彷彿在欣賞音樂,心情也隨著節奏不斷改變。

同時需要指出的事,小說的開篇寫得比較一般,本小說在開始階段並沒有受到太多人的最捧,但是往後看呀,精彩在後面!

人物分析孟蘩孟蘩無疑是作者和讀者最喜愛的人物,作者曾經說「本來原計劃中,孟蘩和楊雪萍都不是女一號,但是後來寫著寫著,不知不覺孟蘩這個形象很強勢,我覺得可以起到支撐情節的作用,就乾脆讓她做了女一號,原計劃中的女一號還沒出場就被取消了。

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孟蘩盤活了整個小說,我們在這裡比較一下幾個美女的出場:楊雪萍的出場以前,作者先吊了大家的胃口,就是「送水的美女」,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美女的臉上是一張白紙,她真正展現在我們面前是篝火晚會上:「這時我突然注意到他們的女主持人就是曾經兩次送水,引起轟動的那位美女。此時她穿著一襲白裙,兩隻白皙修長的胳膊露在晚風之中,在瑩瑩月色之下泛著暖玉一般的光澤。此時夜色如煙,篝火熊熊,杏花湖水映著一輪明月粼粼閃動,她站在那裡,恍如凌波仙子,若張開雙臂,彷彿就會臨風飄舉一般。我的胸口就像被人狠狠踹了一腳一樣,一下子喘不過氣來,眼前金星亂冒,心內不由得一陣讚歎,」原來她是哲學系的!「」

——這段描寫美則美矣,但是是一種遠觀之美,美女是與我們有距離的。

孟蘩的出場我們前面已經提到了,我們從文字中就可以感受到她就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

孟蘩有點像《亂世佳人》中的斯佳麗,美麗、自信、任性,在孟蘩與耿瀟的戀愛中,開始階段她是主動者,但是這也不是一個「灰小伙」與「公主」的故事,在小說中耿瀟是一個才子,這一點從他們第一次見面就體現出來,孟蘩的才華也非常高,她在唱歌、表演、跳舞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天分,他們的結識或多或少有一見鍾情的成分,但是很快就轉變為「才子佳人」型,在這個過程中,兩情相悅的默契和孟蘩的任性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在孟蘩與耿瀟的交往中,通過她幾次甚至沒有道理的發脾氣,尤其是非常誇張的「耳光」中表現出她的任性,需要指出的是,這幾次其實表現的小女孩的憨態,這種憨態在後來的「耿楊戀」中楊雪萍也表現出來。

孟蘩真正的任性在於她雖然擁有一份真愛,但是她並沒有特別珍惜,當她知道耿瀟和余翔認識時,對他一個耳光並且斷絕了往來,這件事最終圓滿解決,但這種心態實際對她後來的悲劇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造成孟蘩悲劇的第二個根源是她自信可以分辨真愛、假愛,這種盲目的自信使得她面對王惠梁的進攻時敢於迎上去,最終被俘虜。

孟蘩的媽媽在整個過程中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雖然在小說中直接的證據並不多,但我們還是可以想象得到,首先她的立場非常明確,其次她的確付諸行動,《上海灘》中馮程程的經歷可以看出如果父母一意干涉所起的作用。

在孟蘩改變的過程中,始終沒有看到王惠梁出招,但是他伸出一直看不見的手,最終將孟蘩從耿瀟身邊拉走,吸引孟蘩是王惠梁的魅力還是錢財,作者沒有交代,在噴泉池邊的一段對話中,作者認為它們是等同的,起碼我不這樣認為,當一個情場老手通過投其所好討好女孩的時候,方法可能比物質更重要,愛情有愛情的法則,余翔身邊總有女友,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我認為像孟蘩這樣大一大二的小女生更看中前者,許多人步入社會以後才會變得勢利起來,那是說話逼迫的。

真愛是唯一的,當孟蘩答應與王惠梁單獨出去的時候,她已經把耿瀟徹底背棄了,為此與學校的朋友眾叛親離也再所不惜。這時的她,真實的感覺應該是快樂的,對耿瀟只有愧疚。

小說接下來的一段變換非常快,從耿瀟意識到他與孟蘩無可挽回到他搭救楊雪萍銜接非常緊密,然後耿瀟就和楊好上了,然後就放假、開學、排《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段時間作者明顯忽視了孟蘩,我們無法通過衣著、表情來了解她的情況,因為此時耿瀟已經和楊雪萍戀愛,她心中的愧疚應該多少減輕了,而此時的王惠梁應該還沒有變心,如果這裡有一些描述可以看到此時殘留在他心裡的初戀還有多少,以及她是否真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不過作者交代了兩件事,一件是她一直試圖和解,不惜低聲下氣,另一件是她接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認為首先,她為背叛背了沉重的負擔,其次她對初戀懷著非常珍視的情感。

接下來,一切都明朗了,我們看到孟蘩又出手了,清脆的耳光,這是她被王惠梁玩弄時所沒有的,但是一夢醒來已經是人是情非了。

孟蘩贏得了同情,但沒有人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沒有人解開她的死結,她所珍視的初戀已經在與耿瀟最後一次的演奏后徹底埋葬了。

小說的結局很自然讓大家聯想到《笑傲江湖》中嶽靈珊的故事,但兩者在情感的處理上有本質的區別,岳靈珊的愛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她至死牽挂的還是林平之,而孟蘩從來沒有完全走出她的初戀,這裡的線索就是那個橙汁瓶子,它完全沒有了價值,於是它成了象徵。瓶子在小說的後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第一次出現是兩人情變后要回了相互送的東西,但孟蘩撒了謊,保留了瓶子。——此時,她是不能忘情還是只想做個紀念還看不清楚,但後來的兩次感覺就完全不同了,一次是兩人白玉山偶遇,「在她的膝邊,赫然立著那隻橙汁瓶子,裡面裝著半瓶水。」還有一次則是臨近結尾「……就是那隻橙汁瓶子。在人們整理孟蘩遺物的時候,在枕頭邊上找到了它。」這就詮釋了孟蘩對初戀刻骨銘心的懷念,及在其生命最後階段心路的孤獨。

孟蘩其實是脆弱的,她雖然有斯佳麗那樣的性格,但她沒有斯佳麗面對挫折時的那種韌性,當她走出對王惠梁的那一段情感,又走進無可挽回的初戀中,並且再也沒有走出。孟蘩的死如果不是自殺,起碼有自戕的成分,對於她的過失,她自己是有責任的,但更大的責任不在她,結果卻完全由她承擔,而她臨死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是否已經被別人原諒。當然作者是「殺害」孟蘩的「元兇」,但是我們又何嘗不是幫凶呢,儘管孟蘩去逝以後網友都原諒了她,並且唏噓不已,但當她活的時候,多少人肯原諒他,正是由於我們的這種認識,構成了孟蘩得不到原諒的氣氛,或許死可以解脫。

但這還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作者當然可以讓她活著,但孟蘩被戕殺了,正如莎翁如果讓羅密歐多抒抒情,發發騷,就可以讓這對情侶活了,但他還是讓他們死了,讓他們在別人的同情和惋惜中永存。沒有多少人考慮灰姑娘如何過幸福的日子的,海的女兒為了愛獻出生命以後卻獲得丹麥人甚至全世界人永久的紀念,同樣,當孟蘩孤獨、痛苦的時候,眾多的讀者為她難過,當她死的時候,作者為之流淚,讀者為之揪心,為之惋惜,難過之心,久久不去。

耿瀟金庸在《鹿鼎記》後記中說「……武俠小說的讀者習慣於將自己代入書中的英雄……」我們讀大多數小說都是如此,尤其是第一人稱的小說,恐怕許多人都是以這樣的心態讀這個小說的。

在小說中,耿瀟並不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作者將其設定為才子,他出身普普通通,但修養非常高,讀《詩經》、崇拜徐志摩、並且非常喜歡戲劇和表演。

從小說中猜度,他的相貌也是不錯的,除此之外,在戀愛方面,及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實際上超出了他大一、大二那個年紀。

他開始的戀愛心態非常簡單——唯美女追之,開始有一段確定追楊雪萍,並且在道義上表現了幾點決心,但經過與孟蘩幾次火辣辣的接觸,心甘情願地跟了孟蘩。在與孟蘩的交往中,耿瀟表現出用情專一、包容等優點,在愛情的滋潤下,耿瀟才華橫溢,不斷與孟蘩擦出愛的火花,處於被人關注的中心。當孟蘩背叛的時候,他努力挽回但最終失敗。由於機緣,他獲得了楊雪萍的愛情,但孟蘩之死給他帶來對過去的愛的長久的思念。

小說對耿瀟的描寫是非常正面的,在整個悲劇中,他無疑是受害者,但從他的身上,我們同樣可以挖到一些造成悲劇的根源。在他與孟蘩的戀情中,我們一直在感受著孟蘩的任性,耿瀟的小心眼雖然隱蔽,但還是時不時表現出來。孟蘩與秦夢香交往他擔心,與王惠梁交往他擔心,去興州大學表演時,男主持人對孟蘩表現出一些熱情他也緊張得不得了。這種吃醋的心理需要一些,但過則有害,在戀愛雙方關係好的時候可能會多少有助於進一步發展,但當雙方正好有矛盾時,就可能使誤會加深、關係進一步惡化。對感情沒有信心,這應該是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在與王惠梁爭奪孟蘩的過程中,這種不成熟被進一步表現出來,在整個過程中,耿瀟表現得進退失據,他與孟蘩的關係逐漸變成了爭吵和冷戰。如果我們聯繫下面情節的發展看,他對孟蘩說的那些話簡直就是真理,但是那樣的環境、那種語氣,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在這場爭鬥中,失敗或許是註定的,但他的種種努力恰好加速了這種失敗。

小說中給出了另外一種假設,就是耿瀟和孟蘩本來有同居的機會,但是他放棄了,否則,孟蘩可能就會留在耿瀟的身邊。如果這樣的話,或許會緩和一下危機,但危機不會完全消除。這隻不過取決於王惠梁是否願意就此住手,並且這個王惠梁走了,還有千萬個「王惠梁」。

表面上看,耿瀟先與孟蘩戀愛,孟蘩背叛以後又與楊雪萍戀愛,兩段感情都非常專一,愛得非常乾脆、非常徹底、「問心無愧」,但其中包含著自私的想法。耿瀟從孟蘩轉到楊雪萍,從情節上講順理成章,但從感情的演化講,則非常的突兀,耿瀟剛剛被初戀摔得遍體鱗傷,就渾身疼痛地爬起來去逢迎另外一場愛。當他看到楊雪萍和裘友聲戀愛的時候,儘管當時在補救他自己愛情而自顧不暇,但心裡仍然有些不舒服,所以當他最終對初戀絕望時,面對楊雪萍的示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應該是怕楊雪萍身邊再有人插入吧。

這樣的愛情是一種尷尬的半生不熟的愛,他對楊雪萍說了許多應該讓人感動的誓言,但是聽起來總是有些言不由衷。不過隨著發展,這個愛漸漸走上正軌。

在小說的後半段,耿瀟對孟蘩一直沒有擺正心態,其實他一直殘存著一些對她的愛,開始是一種恨,然後是有意無意的疏遠。他是一個情感極其豐富的人,他也是一個情感遠多於行動的人。他完全可以感覺到孟蘩心情和身體的變化,她完全可以幫助她,但是他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而是在她死後對他不盡哀思。

耿瀟無疑是情痴,孟蘩的死喚起他對她長久的紀念,但這種紀念有些過於悲觀了,作者將他拘囿於對過去的回憶中,完全沒有出口。為了比較,我引一段《笑傲江湖》:這日清晨起來,只見岳靈珊的墳上茁發了幾枚青草的嫩芽,令狐沖怔怔的瞧著這幾枚草芽,心想:「小師妹墳上也生青草了。她在墳中,卻又不知如何?」

令狐沖看到了現在,而在耿瀟的思想中還只有過去,由於這個情感,雨中傘的女孩或多或少地失去了意義。

單從愛的角度考慮,孟蘩是耿瀟的最佳選擇,無論是他們開始時不斷擦出的愛的火花,還是情變后似乎心靈相通的偶遇,那種默契都是耿瀟與楊雪萍不能,或者是還沒有達到的。耿瀟對孟蘩的包容是「小包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包容」,真正的「包容」是阿甘對他的女友珍尼的那種:「我思念珍尼。但是我知道,愛一個人就是要讓他幸福」,如果耿瀟能做到這一點,他救贖了孟蘩,也救贖了他自己。

——我在這裡只是就各人的性情做一個分析,無意讓作者改變情節,如果讓王惠梁早敗露一年,悲劇根本就不會發生了。耿瀟身上體現我們大家的價值取向,同時這也導致了他的悲劇。

楊雪萍作者在後記中說「至於楊雪萍,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人物。她是小說中女性人物里唯一的保持了純潔本性的一個,由於她兼備中國男人心目中理想配偶的各方面的優點,所以她受到了大部分男性讀者的喜愛。」可能是基於這樣的心態,作者太想寫好她,寫起來反倒有些縮手縮腳了。

作者對楊雪萍的塑造是成功的,耿瀟三次救美贏得美人心應該是順理成章的,而加在她身上的種種美德,如聰明、廚藝佳、溫柔體貼、等等,也在小說中非常充分地表現出來,並且她最終離開耿瀟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楊雪萍的形象不是特別豐滿,只是到了小說的最後,她才鮮活起來。

小說中比較模糊的是孟蘩、楊雪萍、顧琳三者的關係,按道理講,三個從中學就在一起的關係非常鐵的小姐妹應該是無話不談,並且相互照料,但是小說中幾乎看不到,家教風波中孟蘩找楊雪萍商量她母親反對談戀愛應該是唯一的一件吧。

其他

陸小林,這位才華、風光亞於耿瀟在情場上屢戰屢敗,實在讓人扼腕。在小說中出場不少,以「卡拉OK」時的表現最為出采,但是開始有一段也頗為精彩:孟蘩對耿瀟的好印象第一次其實就是被他破壞的,表面上看他是口無遮攔,實際應該是他感受到威脅以後,實實在在陰了耿瀟一把。

王惠梁與余翔,王惠梁是小說中最招人恨的人物,原因就是玩弄女性,但同樣的事情余翔也在做,所以我們在有些方面是不是帶著濾光鏡呢?還有,如果這個王惠梁是「好王惠梁」呢?顧琳,她對余翔應該是真心的,她與余翔的分手也應該由余翔付主要責任。

但是她跟王惠梁就有一些看不懂了,畢竟眼前就是血淋淋的教訓,並且從小說中看這個小丫頭還挺陰的。

讀該小說的同時,我也不斷留意回帖,我發現許多網友「入戲」很深,不僅考證小說中的許多內容,而且聯繫了許許多多喜的、悲的愛情故事,作者在後記中說:「在我上大學的時代,90年代初,正是80年代的理想主義遭到迎頭痛擊,而被物質主義取而代之的歷史轉換期。耿瀟的理想主義的失敗,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其實也不僅僅出現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它在大多數的歷史時段是有著普遍性的。」這是作者要說明的東西,作者似乎認為那些平淡的愛才是真實的,於是陳奇偉和李萌、「羊屎」和朱瓊才能修成正果,而那些美女,除了楊雪萍,都最終走上了物質主義的道路。但是理想主義的東西,真愛永遠是存在的,即使在作者的小說中,他也不自覺地承認了這一點,許多網友認為這才是主流,這或許也是我想寫點東西的緣故。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沉淪的校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沉淪的校花
上一章下一章

序――為了忘卻《關關雎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