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婉容皇后
人必須要死兩次才能成熟,才能真正地活。第一個是愛情的死亡,第二個是政治或宗教理想的死亡。
一個所謂「成熟」的人是不太可愛的,乏味的,我也許已經成為了這樣一個人。但偶爾也有些極不成熟的衝動,我喜歡自己不成熟的時候。我覺得有些傷感,我懷念當時的我,(似乎帶有一種憐愛)。××(初戀男友)給我帶來了第一個死亡。美國差點給我帶來第二個死亡,但還沒有死盡,也許哪時便「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殺死的是我身上最年輕、最自然的那部分,那是不會死灰復燃的。不知沒有他,我會不會被別人所殺。也許會的。
——陳沖·給一位朋友的信
——TheLastEmperorisafilmthatunfoldslikeabeautifullyillustratedhistorybook.Doyouthinkamericanaudienceswillappreciatethebistorybehindit?
陳沖∶It'shardtosay,Youknowthatphrase,「It'shistory,」thatyouAmericansuse?Well,inChinawewouldneverspeaksolightlyofhistoryforthereitisimportant,somethingrelevant.America'sdisregardforhistorywassomethingverynewtome.
——TheLastEmperor'sstoryisperfectBertoluccimaterial.
陳沖∶Icouldn'thaveperformedaswellasIdidinthefilmwithoutBertolucci'shelp,……
——陳沖答雜誌Interview記者問
一九八六年,《末代皇帝》在北京、瀋陽、羅馬鋪開了巨片的拍攝陣勢。二十六歲的陳沖扮演十七歲初嫁的婉容皇后。
一場不甚尋常的洞房戲安排在羅馬拍攝:尚未進入成年的「皇帝」、「皇后」開始了一段帶荒誕和童趣的「床戲」。對視、對話,幾個回合,在一邊操縱全局的貝托魯齊得意兩個演員奇好的發揮。戲拍得非常順手。
忽然從「皇后」陳沖那兒冒出一個果斷的「停!」
導演稍怔,馬上發現了陳沖喊停的原因:小皇帝因不熟悉她這套宮中大禮服的穿戴規矩,一急之下竟將「皇后」內外衣一齊拉了下來。這個完全出乎意料的裸露使陳沖又窘又驚,戲斷在那兒。
陳沖對導演說,這個鏡頭應該算作事故,並且與原劇情不符。
而貝托魯齊卻堅持把戲接著往下拍。他認為「小皇帝」稀里糊塗脫下「皇后」的衣裳反而出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和她的笨拙恰恰體現了天真無邪,在通曉男女私情之前,尚不懂羞答遮掩。這段戲又被兩位演員演得自然、流暢,剪去的話,他們未必能演出相同水平。貝托魯齊相信藝術創作有它神秘的靈性,觸到了它,便有火花迸發;而人為的努力,並不一定導致這個珍貴的觸發。因此他對一段如此的膠片是極不情願放棄的。相反,他會儘力使原劇作來遷就這些精彩片段。至於「皇后」的意外裸露,也遠不到傷大雅的地步。
貝托魯齊指示全組攝製人員繼續工作。
陳沖卻說:「對不起,我不能繼續往下演了。」她說著便要去卸妝。
拍攝現場的氣氨僵下來。
身為世界知名的導演貝托魯齊還沒見過這麼犟的演員。導演一向是全劇的總掌握,他認為可通過、合劇情的戲就應該通過,怎麼可以因為這點小事故就停拍呢?他瞪著這個在好萊塢初露頭角的中國女演員,她一向熱忱友善,一向在工作上積極合作,從來不「作」,這會兒怎麼變成這麼個不可通融的人?他口氣硬起來,對陳沖表示:她沒有這個權力來告訴他哪一條膠帶作廢或可用。
陳沖的口氣卻更硬.告訴導演:她自然無權決定膠帶的取捨,但她有權決定自己是否繼續出演這個角色。她只有義務遵照簽定的合同來創作自己的角色,一旦規定被破壞,她恐怕只好中斷創作。
貝托魯齊聽她講的句句入理,而自己也並非無理。看著她走出拍攝現場.去卸妝,他覺得他無法懂得這個一向通情達理的中國姑娘。她是他滿意的選擇,他在剛開拍時就說過:「我把中國兩個最好的演員請到了,一個是尊龍,一個是陳沖。」這兩個演員給了他成功的自信,在導和演的過程中,他們的靈氣刺激和反射出他的才華。這種導與演的搭檔不是每每能碰上的。貝托魯齊通中國文化,他懂得成功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現在似乎是三缺一了。
陳沖離開攝製現場之後也心神不定。她明白貝托魯齊是個難得的導演,是個很有感情的人。他對人不止一遍地說過:「我必須愛你們!我必須愛你們每一個人(攝製組成員)!不然,我是沒法子創作的!」他決不是調侃、遊戲地來說這番話,而是認真的,甚至帶有孩子式的固執。
他的確愛大家,每天都有那麼多的激情來把他們創造成藝術、人物,或者,讓他們來創造他和他的藝術。他自然亦是以這份愛來對待陳沖的。他是通過《大班》而認識陳沖的表演潛力的。那時他在構思《末代皇帝》,他把想法告訴陳沖,很中肯地聽取陳沖的意見。他還請陳沖為他介紹中國演員,從中發覺陳沖是那麼慷慨大度,從來不計較她自己是否已入了導演的候選名冊。他不動聲色地將陳沖放在了婉容的位置上,心裡卻仍在「這山望著那山高」,希望挑到比陳沖更理想的人選。而陳沖的大度使他驚訝,對他說:「即使我不演角色,我也會幫你一道工作。我可以學很多幕後工作,對我的學習專業(電影製作)太有好處了!」
貝托魯齊最終還是選擇了陳沖。不得不承認陳沖比之所有他目試過的亞洲女演員都優越、全面。
貝托魯齊對陳沖的建議很器重:他發現她不僅聰明好學,而且對事物的看法極其不俗。婉容無論如何不是一個俗女子。婉容的病態、怪癖、不可理喻,統統是在一個除凈俗氣的基礎上。雖然陳沖整口朗聲大笑,動作莽撞得像個大男孩,但貝托魯齊看到陳沖本質的一點,就是毫無俗媚。從這點出發,陳沖有最好的條件來塑造一個不幸的皇后形象。
當貝托魯齊把自己的決定告訴陳沖時,她吃了一驚。原來貝托魯齊對自己早已在觀察和測試了。他一直在將她與其他的「皇后」候選人做比較,一直將她放在第一人選的位置上。
直到陳沖坐在鏡前試皇后妝時,才驚異地發現自己竟可以高貴典雅,而這份氣質中的潛藏,竟是貝托魯齊先於她自己發現的。
從接下片約,陳沖便開始搜集有關婉容生前的一切史料。一些零星相片,一些片斷記載,還有婉容自己寫的詩稿。陳沖發現婉容是從來不笑的。不僅面容無笑,所有文稿也沒流露她絲毫的歡悅。她從出生,就開始了一場毀滅過程。陳沖為這樣一個皇后流淚了。她在與貝托魯齊談到婉容的塑造時說:「她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不幸的女人。」
「對,就把她當成個女人,從女人的角度去懂得她。」
貝托魯齊對陳沖說:「不必去強調:她是個皇后。她是個和你一樣的女人,需要愛,不能忍受丈夫對自己的無興趣。……」
記得拍「吃花」一場。陳沖木然揪下一瓣瓣花瓣,木然塞進嘴裡,咀嚼出一絲極輕微的苦笑,又隨越填越多的花瓣,那被壓抑在木然之下的痛苦陡然膨脹開來。之後她一邊吞咽花瓣一邊流下眼淚——婉容內心的絕望和瘋癲此時完全外化了,成了一個警號,為她最後的癲狂留下重要一扣。鏡頭拍完,導演脫口而出地說了句:「精彩!」
陳沖淚眼朦朧中看到現托魯齊的朦朧淚眼,她明白導演完全與婉容同走了一遭心理歷程,陳衝心里有道不出的感激:這是個多好的導演,這樣苦苦地挖掘她,直至將她的才能全部掘出,全部展示。不用看樣片,僅從導演的眼神中,陳沖已看見自己演戲的精確折射。這個精確的折射便形成導與演之間信賴的紐帶。
「罷演」的陳沖此時坐在一間化妝室里,邊回想邊除卻妝束。
拿不準自己是否太生硬、太任性了。對待這樣—位拿藝術當天條的導演,她個人的利益以及一切保護她利益的紙面上的規定,她是否過分看重了呢?然而她明白自己並沒有錯:原則不應有彈性;一個《大班》就夠她受了。
怎麼辦?拍攝因陳沖而僵在那裡。她和導演中總得有人主動讓步來打破僵局。非得我嗎?她想到自己在聲明「罷拍」時貝托魯齊的震驚,她有一點不忍。她與他相處得始終融洽,合作一直那麼順心順意,這一「罷演」,會傷害他的感情嗎?而再一轉念.她又感到委屈:為什麼他就不想到這樣做有違我的意願和原則,有傷我的感情呢?
那天的拍攝計劃由於陳沖的罷演而延誤。貝托魯齊非常焦急,因為每個延誤都將影響日程和財金預算。
陳沖自視是個明事理的人。為了朋友情誼,她的所有原則並非毫無彈性。但她的讓步必須在對方完全尊重她的原則的情形下。此時她則認為貝托魯齊對她的這些原則不夠尊重,對她本人的處境也不夠體諒。《大班》給她和她的家庭帶來的煩惱和壓力,使她在把持這一類尺度時十分嚴謹。從《大班》之後,她意識到她仍有上億的中國觀眾;她不能不顧忌他們的感情而一味遷就西方導演們。
是的,陳沖對裸露鏡頭過敏,她明白這是不太健全的表演心理。她同時明白自己是無法克服這「過敏症」的。
《大班》帶來的輿論在國內鬨起之後,有關陳沖的訛傳可謂千般百種。人們說她「變洋了」,不再是中國人了。一次在北京紫禁城中,《末代皇帝》拍攝初期,一個較大的場面雇請了許多中國群眾演員。當一群演太監的人見陳沖走近,存心提高嗓音說:「她現在連中國話都不會說了!」
陳沖一聽便火了。她大聲對那人說:「嘿,你他媽的才不會說中國話呢!」
「太臨們」先是一愣,馬上鬨笑開來。那個人也窘住,瞠目結舌地瞪著陳沖。
陳沖大大方方從他們旁邊走過。為自己的潑辣語言感到痛快。如此運用「國罵」,她是有目的的。那句話不僅中國味十足,並帶著地道的老北京腔。意思是:怎麼樣,這句中國話你們聽過癮了嗎?這比任何話都能駁斥你們的訛傳吧?
這時的陳沖想:偏見與誤解畢竟不那麼悅人。她不可能走到任何一個誤談她的人群旁去澄清事實。存在的只好由它存在,但不能再為這類輿論添加任何素材。
這時傳來話:貝托魯齊要找她談談。
陳沖想:談吧,我反正不會讓步。她已換上平素便服。
好萊塢的演員們並不像陳沖這樣怕貶性輿論。這類輿論往往激起人們的好奇心,從而帶來更大知名度。甚至有利用醜聞一說。陳沖卻絕不願與那樣的演員為伍。她不想利用無論是褒是貶的輿論,她甚至懼怕輿論。當一些朋友感到輿論不公,卻聯名給《中報》寫信聲援她時,她謝絕了。她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語言是她下面一個精彩的角色,是婉容。電影若成功,婉容若成功比任何筆墨仗都將有力。正因為此,她絕不願婉容蹈美美覆轍。
貝托魯齊來講和了。他自然不願放棄陳沖。他尚記得有次在紫禁城拍宮中選美一場,忽然天不作美,來了場驟雨,大家忙哄散找地方避雨,貝托魯齊便一頭鑽進孑然停泊的一頂轎子里。裡面是扮成婉容的陳沖。
「嗨,Joan!」
陳沖讓出一塊地方容他坐下。貝托魯齊於是便談起他對婉容第一個亮相的預期。
陳沖邊聽邊補充道:婉容從轎中探臉時的神情應是好奇的,探詢的,轉而為洞察的,有宿命感的。僅僅幾秒鐘的一個鏡頭,假如不把這麼多微妙因素糅進去,婉容的第一個扣觀眾心弦的機會便失去了,陳沖還與貝托魯齊談到,婉容該是美麗的,然而她出現,她的悲劇潛筆便開始了。她十七歲的美麗,便是悲劇式的美麗。
貝托魯齊為之驚訝。僅為第一個亮相,陳沖便準備了如此的心理積蘊。他愛才,更愛有才之人的勤勉。
「那麼,我讓步吧。」貝托魯齊對罷演的陳沖說。
這時導演意識到,一個勤勉的、有才氣的演員並不是「乖」的,始終「聽話」的。陳沖已在全組人員面前要了他的好看,表現了她的「不乖」。他卻不得不承認她占著理。
況且陳沖在多數情況下十分聽話、十分合作。一次她提出想看由潘虹主演的《末代皇后》,貝托魯齊反對說:「我不希望你看。我不希望你受到任何人的影響。而且,我看了《末代皇后》之後,感到很失望,幾乎想放棄《末代皇帝》了。」那回陳沖是聽話的,硬是沒去看。她尊重導演,而他自己並沒有給予這個年輕的女演員對等的尊重。
以一個藝術家的誠懇,貝托魯齊向陳沖道了歉。
陳沖很感動。但她仍要求貝托魯齊將一切付諸白紙黑字,必須有一紙書面保證書——保證那條事故裸露的膠片將來決不被用在劇中。貝托魯齊已了解到陳沖的犟,便照她的要求寫了書面保證。
這樣,貝托魯齊才又重歸他的攝影機旁。
陳沖重又作婉容步入洞房。劇情要求年長了小皇帝的皇后此刻帶一點好笑的表情,她和他本身都還是孩子,里有一定的嬉戲感。然而剛剛平息的衝突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陳沖的情緒。她心想:怎麼玩笑得出?我還沒消氣呢!她擔心自己演不出預期的效果。可就在跨入場地的一瞬,她已忘掉了一切,她又是婉容了。
貝托魯齊這次喊出的「精彩」是不同的,人們幾乎聽得出那其中的心情,那其中的僥倖和感觸。
當《末代皇帝》以九項奧斯卡獎而成為一九八七年的最佳影片時你們那個叫JoanChen的姑娘……」
「一個氣質高貴,不同凡響的中國姑娘!」西方觀眾這樣談論著陳沖。
藝術評論者也帶著好奇與驚訝,看著輝煌的奧斯卡會場里,中國人的登堂入室。他們稱這一年的奧斯卡為「中國年」。青年作曲家蘇聰為《末代皇帝》創作的音樂獲得了該片的九項大獎之一——最佳作曲獎。隨之,扮演該片的男主角尊龍與女主角陳沖並肩作為頒獎人而走上舞台。
好萊塢的頒獎人一向是由名望人物擔任;擔任頒獎人本身就是一種獎勵,是對某種成就的肯定。這一年卻走上來兩位嶄露頭角的中國男女青年演員。尊龍和陳沖是第一次登上頒獎台的中國人,它是中國人進入好萊塢主流的一支前奏。
陳沖,二十七歲。頭髮仍是天然,直而長地垂及腰。臉容也仍是天然,只做了少許點染。她仍是一副學生式的樸素大方,無拘無束的神態,並以此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不同於任何好萊塢女明星的標識。她選擇了一位設計家的深藏青衣裙,色彩絕無喧囂,式樣也絕非光怪陸離。她求得了以她形象諧和的美。
這樣的東方女性與東方男性實在令好萊塢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頓時清新。
從舞台入口到左邊的頒獎台,似乎頗有一段路途。陳衝心里升起一陣驕傲;她想到了在這塊新大陸上第一步,第二步;想到那個沒有台詞的「MissChina」。她還想到自己的家,外婆和父母,他們為她操心,為她承受輿論壓力,這時刻是她報償他們的時候。
儘管一腦子思緒,陳沖畢竟是個見過世面的人,她從容地笑著,如所有演員一樣絕不枉費這個舞台上的每一秒鐘,給全球觀眾烙下印象。陳沖開口道:「真高興,也真驚訝,奧斯卡評委會將一部中國電影評為最佳影片!」
尊龍接以調侃語調:「《末代皇帝》不僅是部中國影片,它是美國公司製作,義大利人導演,還有日本人、美國人……」
陳沖插話:「那麼,這是一部……」
「——所以是環球的!」尊龍結論道。
陳沖故意一蒙:「是嗎?據說它是『哥倫比亞』公司的影片呀!」(這裡喻好萊塢的兩大電影公司——環球公司和哥倫比亞公司。)
觀眾們鼓起掌來。好萊塢一向對亞洲演員的評價是:僵硬,表情單調。從這對年輕的中國男女演員身上,好萊塢對中國和亞洲似乎開始調整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