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壽春
楊廣終於出前往壽春了一隻威武的「驍果」隨行出這隻軍隊既是衛戍又是此次南征的王牌軍之一威武雄壯氣宇軒昂稍微有點軍事眼光的人都能看出隊伍中那暗含著的傲氣——他們有驕傲的資本當年尉遲之亂就是被以他們為主力的隋軍一舉擊潰而最終覆滅的。唯一的不足是這隻隊伍中混進了一個實在不應該出現的人他雖然已經盡量的表現出嚴肅和傲岸但很明顯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因此他顯得有些鬱悶甚至心裡暗暗下了決心:以後一定要讓你們知道我的厲害!
此人正是晉王府中號稱「人見人愛人見人怕」的襄國公世子蕭逸風是也。凡是看見這隊伍的人都奇怪素有賢王之稱的晉王千歲出任淮南道行台尚書令怎麼會帶上這樣一個小屁孩呢即便這小屁孩目前表現似乎還不錯——小臉緊繃、面色嚴肅、甚至還能獨自騎馬——但不論如何不也就是個小屁孩么?
楊廣此時也有些鬱悶他自然知道別人怎麼看但這卻已經是沒有辦法的事了:蕭逸風一開始要求跟他一同去壽春時他一時起了玩心說如果你能對我平陳有幫助才能帶你去。蕭逸風於是說那姑爺就考考風兒好了。
楊廣哈哈一笑問他此次大隋兵南陳是否能成功的取勝江東。蕭逸風果然不出楊廣所料地說道那自然是一旦揮師建康必破南陳必克。楊廣再問那理由呢?他本來覺得蕭逸風再聰明也不過六歲孩童如此軍國大事哪是他能懂得了的。
哪知道蕭逸風對著問題毫不驚奇反而侃侃而談:「有四條天道人理盡被我大隋佔據所以此戰必勝。」
見蕭逸風說得如此自信楊廣倒真的來了興緻眼中一亮問道:「哪四條道理風兒還不趕緊說說看。」原來他雖然堅信大隋必勝但那主要是對大隋的軍力和自己的才能有信心至於什麼「天道人理」倒還真沒來得及去想。
蕭逸風道:「自古凡論大事成敗者必先以理推之。理通則無事不可為。天下九州載於《禹貢》本為王者封域。實是中國一體。當後漢之末社稷凌悌孫權兄弟遂竊吳越以成王霸之業直到晉武授命方才歸附。惜晉祚不永五胡交侵乃至永嘉南渡重此分割。南北離析戰亂頻繁迄今垂三百年矣!然否極泰來天道之恆也故分久必合亦為常世應有之意。姑爺你可知道郭老神仙?沒錯就是趙昭先生與來和先生兩位都引為前輩先賢的郭璞老神仙他就曾斷言『江東偏王三百年還與中國合』自晉愍帝司馬鄴亡晉元帝司馬睿改元建武開始曲指算來豈非屆滿之日?故從天道而論乃一必克!」
楊廣喜道:「既然是趙、來兩位先生都推崇的大師之言想來定然很有玄妙。想想也是啊你看自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後我中原一帶便兵戈未息征戰不挺。後來司馬氏代魏立晉統一天下本該消停幾日了。可誰知道司馬族中骨肉相殘釀成八王之亂五胡乘機起兵攻取了中原。司馬氏退保江東又經宋、齊、梁、陳幾代朝室更迭至今還真差不多就是三百年了這晉朝的郭璞活神仙天下聞名我也略知一二善察天文熟知地理他預卜休咎之事沒有不中的……你繼續說下去。」
蕭逸風便接著說了下去:「古人道『有德者昌失德者亡』。自古興廢之道便在一個德字。今上克承大寶以來勤簡修德愛民如子實為除舊布新繼往開來的一代明主!陳叔寶何人?膏粱子弟驕奢淫逸耽於酒色殘民以逞。至使朝政凌悌民不聊生內外離心人神共憤吾皇以有道伐無道實為上合天意下順黎庶此二必克也!」
「這話倒是不假咱們派到南邊的探子沒一個不是這麼說的……嗯你繼續。」
「國之興亡在用人。陳叔寶不過區區庸碌之輩用人也儘是些奸佞之人觀彼陳之公卿內用事之人實無社稷之臣卻有小人用事。施文慶者弄臣爾。尚書令江總唯事詩酒本非經略之才。蕭摩訶勇則有餘謀而不足;任蠻奴雖有決斷又不得見信無所施其技。此三必克!」
「那最後一條?」
「綜上所述我有道之大國彼無道之小國。量其甲兵不過十萬。且看長江之防東西數千里若分兵以防則勢懸力孤受我各個擊破。若聚而守之又難免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此四必克!此番正是席捲江南一鼓而破的大好時機又何必猶豫不決呢?」
「好!」楊廣猛一拍手「好一個席捲江南!風兒此言鞭辟入裡論事精當其高明之處哪像童子之說!風兒之才雖甘羅不及也。」
蕭逸風一拍手:「怎麼樣?姑爺我過關了吧?」
※※※
到壽春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楊廣簡直是忙得腳不著地整天往幾個負責後勤的官員那裡跑還要特意板起臉催促他們把後方的糧草運上來。所謂兵馬未出糧草先行大隋此次出動的大軍可不是小數目據說全軍起進攻的兵力將達到五十多萬僅僅楊廣親自率領的這一路由他親自指揮的軍隊就有接近二十萬之多這麼多的人要吃飯要睡覺甚至連拉屎都得安排好——想想看要是二十萬人聚在一起亂拉會是什麼樣子?總不成大家都不打仗了直接臭死南陳人吧?
楊堅雖然對楊廣很是看重但也不至於把這麼大的事就放給他一個人隨便去搞。所以他同時派來了高穎、王韶、薛道衡、宇文述等人。
高穎字玄昭又名敏。渤海條縣人與北齊皇族同宗乃漢化了的鮮卑族。父親高賓背叛北齊投歸北周作了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僚佐被賜姓為獨孤氏。
高穎輔佐楊堅取得政權是開國元勛。
高穎最大的一功要算鎮壓尉遲迥的反叛。當時楊堅做了北周宰相總攬朝政權傾內外。當時的楊堅已經意識到該是收羅黨羽、培植心腹的時候到了。於是楊堅積極張羅高穎加入了其中。
在楊堅所收羅的黨羽中高穎是一個重要的成員。楊堅與高穎早就相互熟悉因為高穎是獨孤信的家客而獨孤信的七女兒就是楊堅的妻子也就是現在的獨孤皇后——獨孤迦羅。當然楊堅之所以看重高穎不僅僅是因為他與自己私人關係密切更重要的是看重了他的才華、他的膽識看重了他不但能文而且能武。
高穎從小聰明能幹十七歲開始做官參與了平定北齊的戰爭立過戰功受過爵賞。楊堅看重他派心腹人與他面談他欣然接受楊堅的招納。他對楊堅說:「願意聽從你的指使若你的事業不能成功我高穎全家被殺也是心甘情願。」於是楊堅讓他在丞相府擔任司錄官雖不大卻很被重用。
沒有人知道高穎為什麼要這樣死心踏地地追隨楊堅冒風險不過揆其形勢其原因不外兩條:一是楊堅的地位雖然還不鞏固但已開始得勢成功的希望很大;二是高穎任職的北周他並非宇文氏家族的嫡系且既與北齊高氏皇族同宗亦即為北周宇文氏之世仇。
楊堅為丞相遭到了北周一部分統治者的激烈反對。先舉兵反叛的是尉遲迥繼之者還有司馬消難、王謙等人一時天下騷動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尤其是尉遲迥的叛亂影響特別大。當時有人評論其事說:「尉遲迥據有北齊的故地乘楊堅剛剛執政之機人心浮動指揮軍隊聯合各方勢力佔據了全國九州的三州擁有全國人口的十分之六。」面對這種局勢怎麼辦呢?只能是武力鎮壓仗打勝了就可使政權獲得鞏固;仗打敗了就可能要垮台。
楊堅派韋孝寬率軍前往軍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停頓下來沒有人敢沖向前去原因是軍心不穩部將有異心。形勢頗為緊急。只有派一名既忠心耿耿又有魄力能壓得住陣腳的人去做監軍才有可能戰勝敵人。楊堅先挑選了崔仲方崔仲方以父親在敵方境內為理由辭不就任。輪下來最適合的人選是鄭譯、劉訪他們都是擁載楊堅上台的中堅人物。但是他們由於個人目的沒有達到所以心懷不滿。鄭譯想當大司馬結果當了相府長史;劉訪想當小冢宰結果當了相府司馬因而他們忿忿不平起來;他們還利用職權大橫財與富商大賈們打得火熱並且玩忽職守消極殆工。楊堅要他們去作韋孝寬的監軍對他們說:「需要心腹之人去統率大軍你們二位誰能去呢?」劉訪說他沒有當過帶兵的將領不能去。鄭譯說他有老母在堂離不開。一個個軟釘子碰得楊堅悶悶不樂。就在這個時間的前後前線統帥部副長官送來密報說是「大將梁士彥、宇文忻、崔宏度都接受了尉遲迥的賄賂金軍中騷動人心大變」。怎麼辦呢?有人主張另派三人去代替那懷有異心的三員大將。朝臣李德林不同意這種意見他認為這樣做恐難收效甚或會引起其他問題。他對楊堅說:「依我的看法只派一個既是你的心腹又明於事理能夠隨機應變且向來為諸將所信服的人快趕赴軍中觀察形勢看看內情究竟如何。這樣即便有人圖謀不軌也不敢妄動。」一席話點醒了楊堅他說:「要不是你說幾乎要壞大事。」
高穎見此情勢乃自告奮勇甘負重任。楊堅欣然同意。高穎當即銜命出來不及回家只派人去向他的母親告別。高穎到達軍中軍心大振形勢迅改觀。原來韋孝寬的軍隊停頓在沁水(今沁河在山西省東南部)的西邊向敵人坦露出一種膽怯、觀望的架勢。高穎到達後為了改變形勢就造橋渡河。他估計到敵人會從上游以火燒橋乃預先防備使敵人的破壞未能得逞。大軍既渡他乃沿用古人破釜沉舟、背水列陣的故事燒掉新造的橋以示決一死戰。隨即深入敵境與宇文忻、李詢等人商量設策以破敵軍。尉遲迥據守鄴城(今河北省臨縣境漳水之南)軍威尚盛那時兩軍對陣打仗旁邊往往有許多老百姓觀看。這次宇文忻徵得高穎的同意揮軍攻入旁觀者人群引起人群大亂宇文忻乘機大呼:「敵人敗了!」於是尉遲迥軍大亂高穎、宇文忻等揮軍乘勢攻入鄴城最終結果是尉遲迥兵敗自殺。
開皇元年楊堅登上皇位正式建立隋朝。高穎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就是說當上了宰相。隋朝建國之初他與蘇威協力同心大小政事楊堅都是先同他們商量而後施行故而數年之內天下安定。隋朝是直接繼承北周政權的而北周的法律則煩雜而不得要領。楊堅下詔要高穎、鄭譯、楊素、裴政等人修訂法律。蘇威的父親原在西魏任官曾主持增加賦稅但他認為增稅只是解一時之急要讓後人來減輕稅額故蘇威主張減稅;他的這一意見由於得到高穎的贊助而得以實現。在楊堅下詔檢查戶口以防止偷漏賦稅時高穎又提出「輸籍法」凡民間賦稅皆記其數於籍帳使州縣長吏不得隨意增加減少。蘇威關於改革地方建置的意見與李德林的意見生了矛盾也是由於高穎的支持才得以付之實踐。新都大興城的建設他是主辦人。他還帶兵抵禦過北方強族突厥。他主持辦的事很多而且辦事很認真很勤懇。退朝以後常常以粉盛於盆內置於卧榻之側想起了什麼就記在上面以便天明以後辦理。
隋朝建立之後楊堅在高碩等人的輔佐下政局安定了下來擺在他們面前的課題是要使統治得到更進一步的鞏固和展只是注意管轄統治區域內的事是不夠的統一天下已經勢在必行。關於如何戰勝陳朝使南方半壁江山與中原統一起來這是高顱所經常考慮的問題。高穎主張收攬江南朝野人士的人心瓦解他們的鬥志一旦條件成熟大軍渡江一鼓成擒。
開皇元年文帝根據高穎的推薦派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廣陵(今揚州市);以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江(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要他們籌劃平陳之事。第二年兵南征以高穎為總指揮這顯然是試探性的。兵出之後陳宣帝死訊傳到高穎以「禮不伐喪」(按照禮制不應攻打正在服喪的人)為理由停止進攻班師回朝。不久他又受命處理蕭岩叛亂(蕭岩原為南梁皇族叛歸北朝現又叛投南朝)的善後以溫和態度對待蕭岩屬地江漢一帶的屬民。隋朝與陳通使以禮相待;抓到陳朝的間諜都是給衣服客客氣氣地將他們送回。文帝問高穎平陳的具體策略高穎說:「江北地寒收穫稍晚;江南氣溫高水田莊稼熟得早。在江南收穫季節稍稍集中兵馬說是要出戰江南。他們看到這種情況必定要屯兵守御這就可以耽誤他們的收穫時間。當他們集中軍隊時我們就解散軍隊。我們反反覆復地這樣干他們必定習以為常從而麻痹大意起來。然後我們再調集軍隊他們不會相信我們要出征。當他們猶豫之際我們乘機渡江登6作戰士氣必定高漲。又江南土質不好房子都是竹子茅草做的所有積藏都不是在地窖里。我們秘密地派人過去乘風放火;如再修復則再燒之。這樣搞它幾年他們的財力自可枯竭。」——不得不說他所說的比蕭逸風說的要實際得多畢竟大道理很多人懂但實際行動起來不搞砸的人就不是那麼多了而從高穎這一番話里可以看出他便是這種實幹派的。
按計劃這次平陳之役將分三路大軍晉王楊廣、秦王楊俊及清河公楊素為各路元帥而統歸楊廣節度。高穎則是晉王府長史掌握著實際的指揮權。
這位大隋的天字第一號寵臣為人公正剛直名聲極好威望之高甚至他對百官品評已經到「毀譽一言」的地步凡是他讚賞過的人大家都覺得那一定了不起;凡是他批評的人其他朝臣都恨不得不認識那傢伙。將他派來輔佐楊廣是任誰都沒有閑話可以說的了。
第二位輔臣是王韶此人字子相生於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太原晉陽人。
王韶少年時期就雅正而有奇節受到鄉里有見識的人的稱讚。在北周時王韶屢立軍功官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後跟隨北周武帝伐齊當周軍攻克晉州氣勢正盛的時候北周武帝想班師回京。王韶進諫說:「北齊綱紀混亂主昏於上民懼於下。取亂侮亡正在今日。陛下此時怎麼能班師回京呢?」周武帝聽從了王韶的意見一舉平定山東滅掉了北齊。王韶因功進位開府封晉陽縣公。
周隋禪代之際王韶改進爵為項城郡公。晉王楊廣出鎮并州時王韶被任命為行台左僕射。王韶性情剛直晉王楊廣在他面前也不敢放肆。有一次王韶外出巡視長城晉王就乘機動用民工築山鑿池大起苑囿。王韶回來后把自己鎖起來去向晉王進諫意思是你要不聽我的說就把我關起來吧!晉王無法只好向王韶道歉並停止興工。隋文帝聽說這件事後非常高興令人賜金百兩給王韶以資獎勵。
第三位輔臣是薛道衡他生於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乃是當今士林才子之佼佼者。
薛道衡出身官宦世家六歲時父母雙亡成為孤兒。但他專精好學十三歲時讀《春秋左氏傳》有感於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一篇詞藻華美世時人稱為奇才。由此以文才召世。北齊時薛道衡待詔文林館兼主客郎負責接待、應對北周及陳的使者與當時文壇才子李德林、盧思道等常相過從。
北齊亡後周武帝用薛道衡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為不受重用便棄官歸鄉里。後來又入仕途為州主簿不久又為司祿上土。
楊堅作北周的左大宰相時薛道衡效力於大將軍梁睿府下參與平定王謙之亂。后又從征突厥還朝後被任命為內史舍人仕途上開始有起色。當時薛道衡還兼任聘陳主使多次往還江東對陳朝的**情況了解很深所以多次上奏楊堅要求對陳「責以稱藩」也就是不承認陳朝和隋對等實有滅陳、統一南方之意。
這次平陳之役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台吏部郎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穎出兵伐陳專掌文翰。
第四位輔臣為宇文述字伯通鮮卑族代郡武川人。宇文述本姓破野頭其先因在鮮卑族俟豆歸當僕人便隨主人改姓為宇文氏。其父宇文盛北周時因有戰功而位至上柱國。因北周時期尚武所以宇文述「少驍銳便弓馬」。十一歲時有個相面的人對他說:「公子善自愛后當位極人臣」。周武帝時其父因軍功起家拜開府。宇文述性格「恭謹沈密」當時掌握著北周實權大冢宰宇文護對其甚是喜愛宇文述因此以本官領宇文護的親信。周武帝除掉宇文護自己掌握政權后召宇文述為左宮伯累遷英果中大夫賜爵博陵郡公尋改封濮陽郡公。
北周大象二年五月十一日周宣帝宇文贊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堅為預防北周宗室生變穩固其統治權力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為辭詔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遲迥乃是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一直位望素重恐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惇召尉遲迥入朝;並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取代尉遲迥。
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時楊堅挾幼帝以號令中外。結好并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強洛陽守御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並令計部中大夫楊尚希先精兵三千人鎮守潼關防其偷襲。七月十日楊堅調關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軍討伐尉遲迥。宇文述以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從韋孝寬擊之。
七月末大軍自洛陽進駐河陽。尉遲迥部將李俊正圍攻懷州宇文述奉韋孝寬之命將其擊破遂率軍東進至永橋鎮東南。隨即宇文述又與諸將在武涉之戰中擊敗尉遲惇宇文述在作戰中衝鋒陷陣俘敵甚眾每戰有功。平亂之後宇文述被破格拜上柱國進爵褒國公賜縑三千匹。
北周大定元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並改元開皇。開皇初宇文述拜右衛大將軍。
這一次平陳之役他將任行軍總管領精兵三萬南下乃是楊廣麾下的主力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