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世界景點背後的故事2

100個世界景點背後的故事2

第一部分

聖殿山,耶路撒冷最疼的地方山上是伊斯蘭教聖地山腳是猶太人的哭牆周林雁陳克勤耶路撒冷是猶太、基督、伊斯蘭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最有名的是一平方公里的老城,老城最有名的是東南角面積僅0.135平方公里的聖殿山。聖殿山是聖城中的聖城,巴勒斯坦與以色列衝突中最敏感的耶路撒冷問題其實就是聖殿山的歸屬問題。

耶路撒冷地處三大洲要衝,歷經37次征服,8次被毀。猶太、基督、伊斯蘭教各統治過這裡500、400、1200多年,留下各種宗教遺迹200多處。聖殿山周圍正是各宗教遺址相互重疊、難分彼此的地方,所以結怨深遠、難以化解。

從耶路撒冷老城南面的旦門進入百米見方的石灰岩塊廣場,你就能一睹聖殿山令人震撼的全貌:廣場東側、聖殿山腳下,矗立著長52米、高18米的哭牆;哭牆的上方,北端是金光閃爍的岩石清真寺的純金大圓頂,與南端的阿克薩清真寺灰黑色圓頂遙相呼應。

聖殿山被猶太人奉為聖地是因為傳說猶太先祖亞伯拉罕在此領受上帝旨意、祭獻兒子;他的孫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並被賜名「以色列」(與神角力)。為了紀念猶太民族最神聖的地方,相傳公元前1010年所羅門王開始在摩利亞山(現在的聖殿山)建設聖殿,以便存放約櫃、諾亞方舟等聖物,於公元前957年竣工。建成后的聖殿長30米、寬10米、高15米,雄偉非常,號稱是上帝的所在。[奇書網·電子書下載樂園—]

但好景不長,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殺到這裡,他摧毀了聖殿,趕走了猶太人。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魯士滅了巴比倫后,猶太人才被允許返回,並得到歸還的5000多件聖殿物品。於是猶太人在公元前516年動手在第一聖殿的原址上補建第二聖殿。不想公元70年,羅馬王鎮壓猶太人起義,竟將重建的聖殿徹底焚毀,只留下西牆牆基的一段。後人收集殘石,在牆基上壘出了一堵牆。羅馬時期,每年11月9日聖殿毀滅日這天,才准許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到聖殿西牆遺址祈禱。飽受苦難的猶太人面對聖殿的殘垣斷壁總忍不住唏噓哀哭,「哭牆」因此得名。

現在的哭牆看起來和一堵巨大的石牆無異。每天你都可以看見猶太人自動分成男女兩撥,分別在哭牆的北南兩段祈禱,他們常常手捧《聖經》,一邊祈禱,一邊點頭(根據猶太教規,凡是念到聖人名字的時候必須點頭),有的人乾脆搬把椅子面對哭牆,一整天都沉浸在與上帝的對話中;至於聞名世界的、把寫著心愿的紙條塞入哭牆牆縫的行為,倒不是猶太人的習俗,而多半是旅遊者們的發明。

哭牆南側沿石階而上便是聖殿山,但這裡如今坐落的是清真寺院,在伊斯蘭世界里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與岩石圓頂清真寺被高高的圍牆圈在一處寬敞的院落里。

聞名世界的岩石圓頂清真寺總是頻頻被攝入投向耶路撒冷的鏡頭中,因為它雄偉而炫目的金頂無論清晨還是黃昏,都會在藍天下產生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美感。相傳該寺原為歐麥爾建的木清真寺,691年改建成八角形清真寺。它的大圓頂高54米,直徑24米,1994年由約旦國王海珊出資650萬美元為這個圓頂覆蓋上了24公斤純金箔,使它徹底名揚天下。除了建築之美,岩石圓頂清真寺內還有一塊鎮寺之寶:一塊淡藍色的巨石,被放置在寺的中央,長17.7米、寬13.5米、高出地面1.2米,以銀、銅鑲嵌,銅欄杆圍著。這塊岩石上有一個大凹坑,相傳是先知穆罕默德在此處「登霄」留下的馬蹄印。伊斯蘭教認為穆罕默德是繼摩西、耶穌等先知后,真主派往人間的最後一位使者。他在創教后第九年即公元619年的一個晚上,在天使陪同下騎一匹面如美女的天馬從麥加飛到耶路撒冷,然後踏石登天,聆聽真主的天啟。

和岩石圓頂寺相比,阿克薩清真寺就要受人冷落一些,甚至有許多人常把它們搞混。其實該寺雖外表不夠金碧輝煌,但其內部殿長90米、寬61米、圓頂高18米,非常雄偉。殿內有53根大理石圓柱、49根方柱,曾被學者們讚譽為「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物和歷史文化遺產」。

猶太聖經《塔木德》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但也有後人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也許正因為集美太多,耶路撒冷,特別是聖殿山才成為紛爭不斷的場所。當年,以色列穿過兩大清真寺底部開通聖殿山地下隧道(把哭牆和苦路連接了起來)和沙龍踏進聖殿山清真寺院,都曾引發巴以雙方的暴力衝突,而極端猶太組織更是一直叫囂要推倒兩大清真寺,重建他們的第三聖殿。每年這些極端分子都要把一塊據說是從猶太聖殿中保存下來的巨石運到哭牆附近,舉行象徵性的重建聖殿儀式。哭牆所在的廣場看似風平浪靜,但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發衝突。

第一部分

阿里巴巴藏寶窟裡面沒有寶彩色的世外桃源神秘的古老宮殿楊浩4月的約旦,正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從約旦首都安曼驅車向南,經過3個多小時的疾馳,就來到了中東名城——佩特拉(petra)。若非身臨其境,你真的很難想象,在茫茫大漠之中會突然冒出一片黝黑、冷峻的群山,而神秘的佩特拉——傳說中阿里巴巴藏寶的地方,就「躲」在這片群山之中。

佩特拉在希臘語中是「石頭」的意思,不過這個稱謂絕沒有冰冷的感覺,恰恰相反,當太陽漸漸升起,陽光照射在周圍的萬丈岩石上,這裡到處迸發出一片耀眼的赭紅色,讓人感到彷彿置身在碩大的玫瑰園中,瑰麗得辨不清方向。而這裡的岩石還不單呈紅色,它還有淡藍、桔紅、黃、綠和紫等多種色彩,真是炫目斑斕得如同仙境一般。約旦有一種很有名的旅遊紀念品——沙瓶(用各種顏色的細沙在瓶內勾畫出沙漠、駱駝、海灘等圖案)就是用佩特拉城中的五彩岩石研磨而成的。

在佩特拉旅遊中心門口我們租乘了幾峰駱駝,在蕩漾起伏的駝背上開始了探寶之旅。進入這片沙漠中的飛來山地,你會發現沿路的山壁上散布著大大小小數百個岩石墓穴。它們中大的有幾十米高,坐落在半山腰,有的有多間石室相連;小的也有幾米高,大部分坐落在山腳,看起來像個簡單的石洞。我好奇地向裡面張望,發現黑漆漆的,絕沒有想象中的棺材等物。導遊介紹說,這些墓穴都是公元前3世紀控制著佩特拉的游牧民族奈巴特人修建的。奈巴特人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選擇在佩特拉定居,是因為當時這裡森林茂盛、牧草肥沃,就彷彿世外桃源一般。不過也可能由於太封閉了,如今已沒人能夠說清,奈巴特人究竟為什麼要在岩壁上開鑿墓穴。2000多年過去了,除了搬不走的石洞,這裡別的早都遺失,要有也是偶爾路過躲雨的牧羊人留下的羊鞭子。原來這裡無寶可尋,不免讓人失望,不過導遊說著名的「藏寶窟」就在前面,穿過勇敢者之路「賽格」小道就到了。

「賽格」小道是進入佩特拉古城的惟一通道,它長約1000米,最窄處只有三五米,是真正的一線天。置身其中,彷彿能聽到公元1世紀攻入佩特拉的羅馬士兵與奈巴特人的廝殺之聲……

不過一出「賽格」,眼前就豁然開朗,一座宏大、精緻、絢麗的玫瑰色宮殿撲面而至。這就是著名的艾爾·亥茲乃宮殿(阿拉伯語中「藏寶庫」的意思),它高近50米,寬27米,整座建築都是在沙石壁上雕鑿而成,陽光下呈現出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等多種絢麗的顏色,配上黃、白、紫三色沙石條紋,壁上流光溢彩,無比神奇。難怪美國著名旅行家斯蒂芬森也曾經被艾爾·亥茲乃的美景所震撼,稱其為「一顆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寶石」。

據介紹,艾爾·亥茲乃宮殿修建時正是佩特拉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亞洲通往希臘和地中海的門戶,繁華、富庶一時的時候,所以這座奈巴特王國阿拉塔斯三世的陵墓就被傳說成藏有無數金銀財寶的地方。據說這裡曾有四通八達的秘道和數不勝數的暗室,並曾是強盜們用來窩藏珠寶的地方,家喻戶曉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故事中的藏寶窟就是這裡。沉浸在故事中的我禁不住對著宮殿用中文和阿拉伯文大喊了幾聲「芝麻開門」,或許是因為語言不通的緣故吧(阿里巴巴是古代波斯人),那宮殿依舊紋絲不動,卻招得同伴們和周圍的阿拉伯遊客一起開心地大笑起來。

其實,近代以來,像我這樣痴心到佩特拉尋寶的人可是不少。著名電影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就曾經跑到這裡來拍攝他的《最後的十字軍》。影片中的寶物——「聖杯」就藏匿在眼前的艾爾·亥茲乃宮殿。電影中,「聖杯」最終懲罰了貪婪者,山崩地裂也埋葬了藏寶的秘室和秘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如此,如今的艾爾·亥茲乃只剩正廳和兩側用於放置靈柩的石室,既無秘道也無寶物可尋。

不過,走「駝」觀花過「外賽格」(自艾爾·亥茲乃到佩特拉古城市中心),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已經找到了阿里巴巴的財寶。漫步外賽格就彷彿是在翻閱一部活的歷史教科書,這裡既有奈巴特人的龐大墓室,又有羅馬人佔領佩特拉后改建和修繕的圓形劇場;這裡有公元4世紀時,拜占庭佔領佩特拉的遺迹,也保存著公元7世紀后伊斯蘭帝國以及歐洲基督教勢力爭奪佩特拉的戰爭痕迹。你不難明白,500多年後冒險家們重新發現公元12世紀后被各種勢力遺忘的佩特拉時是何等興奮,人們讚譽的藏寶窟其實就是這片「見證了整個歷史」、蘊涵著無數故事、保存著瑰奇秘密的古城本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男神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男神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100個世界景點背後的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