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塑造出色的人物(6)
有些時候在電影劇本的演進過程中,你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會發生變化。如果你人物的戲劇性需求確實發生了變化,這通常會發生在情節點Ⅰ,也即在你故事的真正的開端。在《美國美人》里,萊斯特(凱文·史派西飾)的戲劇性需求是重新回歸生活。在故事開始時,他感到自己像一個死人,而正是在遇到他女兒的閨密少女安吉拉(米娜·蘇瓦麗飾)之後,才使他找回自我並回歸生活。影片的其餘部分主要圍繞萊斯特學著去回歸生活,去歡樂,享受自由以及盡情地自我表現。
戲劇性需求是驅動你的人物穿越故事線的發動機。你的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是什麼?你能用少許幾個字精確地解釋它嗎?能簡潔清晰地陳述它?知道你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是絕對必須的。在一次與《午夜牛郎》和《榮歸》的編劇瓦爾度·紹特(WaldoSalt)的交談中,這位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告訴我說:在創造一個人物時,他是從人物的戲劇性需求著手的,這將成為構築故事的驅動力。
紹特強調說,一個成功的電影劇本的關鍵是素材的準備。如果你知道你人物的戲劇性需求,他說道,對白就變得「作用不定」了,因為演員總是能對台詞進行調整以使它更為奏效。不過,他繼續強調說,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是絕對不可觸犯的。這種不可變動的禁忌是由於它維持和聯繫了整個故事。他說,將文字書寫在紙上是劇本寫作過程中最容易的事情,費事的是對故事的視覺化構思。他還引用了畢加索(Picassl)^H小說的話:「藝術就是剔除多餘的東西。」
第二個造就一個出色人物的因素是人物的觀點。觀點可以定義為是「一個人看待或觀察世界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觀點是某種信仰體系,正如我們所知,我們所相信是真理的東西,就是真理。有一部名為《瑜伽-吠世斯泰》(YogaVasistha)的古印度教經文是這樣宣稱的:「世界即你所見」。這就意味著我們頭腦里的那些東西--我們的思想、感覺、情感、記憶--都反映在外部世界中,即我們的日常經歷中。正是我們的思想,即我們是怎樣看待世界的,決定了我們的經驗世界。一位聖者曾經這樣說過:「你就是自己所食麵包的麵包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