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服王朝與胡漢雙軌制(3)

第三章 征服王朝與胡漢雙軌制(3)

唐代開疆闢土,北方和西方的胡人稱唐太宗為「天可汗」③。因此,唐代的政權包括兩個部分,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廣大的胡人族群,從今天的東北延伸到今天的中亞,在他們的心目中,李家皇帝是「天可汗」,也就是說,李家其實也是胡人,才能統治胡人地區。唐代的軍人有很多是外邦人,高仙芝是朝鮮人,安祿山是東北的雜胡。「安史之亂」以後,叛軍的首領幾乎都是有胡人背景的。政府自己的將領們也有不少根本就是胡人,如李光弼、僕固懷恩,甚至於郭子儀的朔方兵①里也有很多回鶻人,他們的後勤補給(尤其馬匹的供應)靠的是回鶻人。「安史之亂」后一直到唐末,今天的華北一直到東北這一帶,不聽中央號令也不讀孔孟之書,基本上是一個胡化地區。

但另一方面,本來以北方為基礎的隋唐政權統一了南方。他們是以漢人身份統一中國的,對南方的士大夫非常優禮,對南方保留的中國文化也十分尊敬。所以,唐代政府的文人官僚有很大比例是南方的世族,而科舉取士也以南方為多。南北佛教的統一,實際上也是以南方為主軸;同樣的情形見於南北道教的統一,南方@的道教傳統也是佔了上風—這廣義的南方包括今天的中南半島和西南中國。在音樂、工藝和醫藥上,都是南方成分佔了強勢地位。

這種南北文化的雙軌制,使得唐朝的治理呈現出文武分途的局面—唐代的節度使基本上是直接聽命於皇帝,並不很受政府的節制;而中央政府的官僚,不是北方漢人就是南方人士,他們對於中央訊息的回饋,反映的是文治地區的百姓生活,往往不能夠反映胡化軍人地區的實況。「漁陽鼙鼓動地來」①,而中央並不很清楚北方已經起了亂事,這個責任不能完全怪罪於楊國忠蒙蔽聖聽,當時的朝士們其實也不是特別清楚北方已經離心離德。大亂之時,戰爭幾乎都在中原發生,南方相對而言是安定的,「安史之亂」幾可說將一個中國分成兩半。

唐代的官僚系統和漢代不太一樣,漢代的察舉是全國性的,唐代選士卻是由各地的士人群集首都,再由中央政府選出一些賢才。這一批文官,往往集中在一些官僚派系的大家族,或者是他們垂青的才子,他們並不具有全國的代表性,不能帶來各地的訊息,而各地也沒有人替中央作倡導和解釋政府政策。唐初情形還好,「安史之亂」以後,地方當局有權力自己以中央的名義委任官員,甚至於以中央官員的名稱留在當地。例如,杜甫是經過四川的地方長官委任為中央工部員外郎②的,但他根本沒有在中央擔任職務,只是在四川聽差遣而已。這樣的官僚集團,實際上也沒有辦法真正按照唐初設計的中央體制執行政令。相對來說,唐代地方政權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很多事情不用請示中央,就在當地自己決定了。他們也有權力調動當地的資源,做一些地方的建設,不必獲得中央的許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征服王朝與胡漢雙軌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