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最專制的中樞神經(3)
明代亡於流寇
明代亡於流寇,這個大規模的叛亂也是因為民不聊生,其特性和過去王莽時代的銅馬、赤眉①,東漢的黃巾、唐代的黃巢其實是一樣的。中國王朝的覆滅,不是經過內亂就是經過外患。王朝掌握的資源和管理的方式,在治世和亂世其實並無太大差別,治世可以抵抗得了外患,也不發生內亂,亂世卻是外患內亂相尋而至。其情形都是因為百姓日子過不下去,而官方不知如何改進,往往又因為外患而加賦、加稅,使得百姓日子更難過。政府不知道在亂事剛剛萌芽時就採取適當措施,當然是因為信息反饋的系統出了問題,也可能因為神經系統不知道怎麼應付反饋的信息。
明代的例子最為清楚。蒙古的威脅始終沒有消除,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②就是一個不該發生的外患,明帝國幾乎因此覆亡。清朝剛開始不過是一個小小部落,明代的邊將不能實時地安撫,反而不斷地騷擾和敲詐,終於激成大變。「遼餉」③繁重,政府財政不足以應付,不斷加稅也不斷地徵兵,而衛所軍隊@已經,不能擔任起作戰的任務,政府不得不從各處少數民族調動部落兵,這些都是既花錢又不得好處的措施。終於,被解散的一批驛卒加上饑民,蜂起為所謂的流寇。流寇雖然力量龐大,卻實在是因為飢餓,才不得不起來造反。單看流寇活動的地區,一到江淮以南富足的地方,流寇就不存在了;甚至於有些流寇的小部隊,出現在幾個南方的大城市旁邊時,很快就消失了,就因為在大城市附近,饑民可以找到安生的地方,不用再參加民變。由此可見,以饑民為主體的流寇,只要經濟過得去,就不會釀成如此大禍。
清朝的二元體制實行得最為徹底
明代大規模的民亂顛覆了王朝,關外的滿族人漁翁得利,以二十四萬「八旗」取得了天下。清代既是征服王朝,又是繼承明代的王朝,雙重嚴峻的特性使清代成為中國最的一個朝代,臣子不再是國家的公~務~員,而是皇帝的奴隸。在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開疆闢土,用漢人地區的錢糧支持滿洲八旗的部落兵,而取得了蒙古、西藏、新疆和台灣。連年征戰,擴張了帝國的疆域,其幅員確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比起漢唐,清朝掌握的領土更為具體,而不是西域小國或是邊外鬆散的羈縻州府。可是清朝處理與蒙古、西藏和新疆的關係,是和漢人地區的治理方式不一樣的,清朝實行的也是一個二元體制。皇帝每年在承德接見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和新疆少數民族的首領,那是一個滿洲大汗的游牧朝廷;關內十八省,則是滿族皇帝統治的中國。這種二元體制,屢次在中國歷史上出現,而在清朝這一代實行得最徹底,也可以說維持了比較長時間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