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漲——凱恩斯主義的特產(2)
由此可見,凱恩斯從來就沒有勝利過。但他的干預需求面,人為地刺激經濟的手段倒是一次又一次地禍害人間。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在越南戰場泥足深陷,雖然消耗了大量的資金(美國國防工業因此大發戰爭橫財),但可惜得很,苦戰無功還平白地令經濟內傷。雖然政府遵照凱恩斯教條而不斷注資,避免了經濟不至於大蕭條,但通貨膨脹由戰後二十餘年平均年增幅約1%急升至5%以上,債券「大出血」等現象均是拜凱恩斯學派的需求面干預哲學之「福」所賜。短短數年間,積極地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為美國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的滯漲苦果。而我們現下,人為壓低利率再輔以積極地財政政策之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十年大滯漲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凱恩斯主義的^H小說指導下,美國經濟採用的是需求管理政策,在財政支出和貨幣擴張的刺激下,衰退得到了緩解,經濟的起伏的確要比戰前平穩了很多。這段時間裡,其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為3.2%,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為4.6%;就業情況也有了改善:20世紀50年代的平均失業率為4.5%,60年代雖有上升,但也一直控制在5%以下;消費物價指數的年平均上漲率更是低到2.5%。有人將這一時期稱為美國經濟的「黃金時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第36屆總統林登·約翰遜提出了建設「偉大社會」(GreatSociety)的內政綱領,其核心是保障民權,向貧困宣戰。它向美國人民許諾了宏偉的目標——通過社會變革來全面消滅貧困,實現種族平等。
為了實現這一計劃,他擴大了政府尤其是聯邦政府對社會福利所承擔的責任,其福利範圍和對象比原先更廣泛,主要表現在有關就業、醫療、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發展等一系列法律的頒布、機構的設置和政策的實施上。
當時美國經濟周期正處於擴張階段,聯邦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然而州和地方政府卻面臨著技術和資源的不足,於是約翰遜決定通過授權計劃的方式將聯邦資源輸送到州和地方政府。由於這些措施是前總統肯尼迪政策的延續,而美國人民對肯尼迪總統英年早逝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同情心,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意見達成了罕見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關法案被迅速通過。在約翰遜時期,美國共制定和實施了近500項計劃,用於增加社會福利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