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學時期(1910-1917)(5)

一、留學時期(1910-1917)(5)

Greene(按:即顧臨,RogerGreene)來信,托我為Columbia大學覓一中國文學教授,我實在想不出人來,遂決計薦舉我自己。我實在想休息兩年了。今天去吃飯,我把此意告他,他原函本問我能去否,故極贊成我的去意。我去有幾種益處:(1)可以整頓一番,(2)可以自己著書,(3)可以作英譯哲學史,(4)可以替我的文學史打一個稿子,(5)可以替中國及北大做點鼓吹。

可知哥大原來托顧臨探詢他的意向,如果他不能去,則請他另推薦替人。他這時之所以有此想法,是因為三年來太忙了,自覺治學成績下降,有改換環境的必要。他在1921年7月8日的《日記》中說:

去年我病中曾有〈三年了〉詩,只成前幾節,第一節云:

三年了!究竟做了些什麼事體?

空惹得一身病,添了幾歲年紀!

我想我這兩年的成績,遠不如前二年的十分之一,真可慚愧!

明白了這個背景,我們便不會奇怪他何以忽動遠遊之念了。一年半以後,哥大的聘書果然來了。《日記》1922年2月23日條: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NicholasMurrayButler正式寫信來,聘我去大學教授兩科,一為中國哲學,一為中國文學。年俸美金四千元。此事頗費躊躇。我已決定明年不教書,以全年著書。若去美國,《哲學史》中下卷必不能成,至多能作一部英文的古代哲學史罷了。擬辭不去。

這時他的心情改變,又猶豫不決了。但成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這應該是他決定將論文付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完成學位的最後手續,另一方面也可用為講授中國哲學的教材。不但如此,1923年6月他還有赴美參加教育會議的機會(見《日記》1923年6月4日條)。所以論文不遲不早,就在1922年出版,決不^H小說是偶然的。後來這兩個遠行計劃都取消了,因此拖延到1926-27年才有歐、美之行。

1926年12月26日《日記》上有一句話:

發電給亞東,請他們寄《名學史》一百冊到Dewey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上一章下一章

一、留學時期(1910-19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