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學時期(1910-1917)(1)
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
聯經出版公司重新編校的《胡適日記全集》是一部最完整、也最合用的新版本。最完整,因為它以曹伯言先生整理的《胡適日記全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為底本,又增加了一些以前未收的新數據;最合用,因為《胡適日記全集》四百萬字,翻檢不易,聯經本附加一冊人名索引,為使用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最近一、二十年來,晚清到民國時期許多重要人物的日記都已相繼出版,為現代史的研究領域增添了很豐富的史料。但以史料的價值而言,《胡適日記全集》恐怕仍然要佔第一位,遠非同類作品所能比肩。理由很簡單,從1917年到1962年,胡適無論在文化史、思想史、學術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於中心的位置,他一生觸角所及比同時代任何人的範圍都更廣闊,因此他觀察世變的角度自然也與眾^H小說不同。更難得的是,他在日記中保存了大量反對他、批判他、甚至詆毀他的原始檔,這尤其不是一般日記作者所能做得到的。所以他的日記所折射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生活世界,而是整個時代的一個縮影。讀完這部四百萬字的日記,便好像重溫了一遍中國現代史,不過具體而微罷了。
聯經出版公司毅然決定出版這樣一部龐大的日記,其原動力只能來自一種純凈的文化理想。因此劉國瑞、林載爵兩先生提議我為本書寫一篇序文時,我在「義不容辭」的直感下便一口答應了。現在開始著手寫序,我卻不免頗為躊躇,因為我不能決定採用什麼方式把《胡適日記全集》的史料價值充分而又系統地呈現出來。21年前我為《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胡頌平編著,聯經,1983)寫序時,除了《胡適留學日記》之外,其餘部分尚未刊行。所以我只能從思想方面著眼,寫成了一篇〈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但其中很少談到他個人的事迹。自1990年《胡適日記》影印本(台北:遠流)問世以來,它便成為我經常瀏覽和翻檢的一部史料。在一切涉及20世紀文化、思想、政治動向之類的論著中,我往往先參考《日記》,一方面尋求整體背景的了解,一方面覓取具體證據。日積月累之餘,《日記全集》逐漸引導我進入了胡適的世界,我在20年前的一片空白今天總算勉強填補起來了。反覆考慮之後,我最後決定根據《日記全集》的內在線索,把胡適的一生分成幾個階段,並分別點出其與中國現代史進程的關聯。但在每一階段,胡適個人的生命史上一向都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疑點,現在由於《日記全集》的出現,其中有些問題已能夠獲得比較明確的解答。我自然不能在這篇序文中討論所有的疑點,因此下面僅擇其較有關係者,予以澄清。我相信這也許是使讀者認識《日記全集》的價值與意義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