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學時期(1910-1917)(2)

一、留學時期(1910-1917)(2)

一、留學時期(1910-1917)

《胡適留學日記》刊布最早,流行也最廣,所以不須多說。我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中,已詳引《留學日記》,說明留美七年是他的「精神準備」時期。1917年6月他啟程回國則象徵了「準備」時期的終結,因為他的〈文學改良芻議〉已發表在《新青年》1月號,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在這七年之內,中國學術思想界正處在低潮時期,不少人都在重新探索出路。陳獨秀的《青年雜誌》(后改為《新青年》)和章士釗的《甲寅雜誌》都代表了這種探索的努力。胡適個人的「精神準備」和中國思想界的「新探索」恰好發生在同一時期,這才造成了他「閉門造車」而竟能「出門合轍」的巧遇。

在這一階段中,胡適生命史上有兩個相關的疑點必須予以澄清:第一是博士學位問題,第二是他的哲學造詣問題。

關於博士學位的問題早在1919年便已出現了。朱經農1919年9月7日給胡適的信中說:

今有一件無味的事體不得不告訴你。近來一班與足下素不相識的留美學生聽了一位與足下「昔為好友,今為讎仇」的先生的胡說,大有「一犬吠形,^H小說百犬吠聲」的神氣,說「老胡冒充博士」,說「老胡口試沒有pass」,「老胡這樣那樣」。我想「博士」不「博士」本沒有關係,只是「冒充」兩字決不能承受的。我本不應該把這無聊的話傳給你聽,使你心中不快。但因「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種謠言甚為可惡,所以直言奉告,我兄也應設法「自衛」才是。凡是足下的朋友,自然無人相信這種說法。但是足下的朋友不多,現在「口眾我寡」,辯不勝辯,只有請你把論文趕緊印出,謠言就沒有傳布的方法了**

「昔為好友,今為讎仇」即指梅光迪。這是當年「謠言」的起源,但朱經農顯然知道關鍵全在胡適的博士論文沒有印出來。1920年8月9日朱經農在致胡適函中附註又說:

又,你的博士論文應當設法刊布,此間對於這件事,鬧的謠言不少,我真聽厭了,請你早早刊布罷*ⅰ*

胡適的論文終於在1922年刊出(見后),我想這也是一個原因。現在讓我們根據《日記》,重考這一疑案。《留學日記》1917年5月27日追記〈博士考試〉條說:

五月二十二日,吾考過博士學位最後考試。(中略)此次為口試,計二時半。吾之「初試」在前年十一月,凡筆試六時(二日),口試三時。七年留學生活,於此作一結束,故記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上一章下一章

一、留學時期(1910-19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