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祖孫情(1)
第二章祖孫情
1古城湘鄉
1922至1932年間,祖母和母親在上海居住了十年,回鄉也和離鄉時一樣簡樸,一樣單純。沒有大包小包的貴重物品,沒有金銀首飾,沒有一身較為華麗的衣裳,沒一筆像樣的存款。全不是親友們所猜度所期望的衣錦還鄉的派頭,唯一不同的是,她們身邊多了我這個在上海出生的小姑娘。
當年,我只有六歲多一點,老家湘鄉對我既親切又陌生。
湘鄉位於湖南省中部的漣水之濱,方圓2011平方公里,現有人口90萬。這是一座古老的縣城,自漢代建縣至今已有2000餘年,文化燦爛,人才輩出。遠至三國蜀相蔣琬,近有湘軍統帥曾國藩,都相繼在這裡誕生。歷史上,湘鄉範圍很廣,包括婁底、谷水、永豐三個大鎮,四周與湘潭、寧鄉、衡山、邵陽為鄰。相傳湘鄉有八景:東台山、塔子山、漣水河、孤洲、雲門寺、洗筆池、文廟、伏虎井。城內還有大正街、草羅巷、吉升門弄子等三街九巷十八弄;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的頂樓都住著一個打更老頭,每晚打更三次:二更、三更、五更,風雨無誤。
湘鄉又稱龍城,每條街、每條巷、每條小弄子的路面,都用略帶棕潢色的小石子砌成,中間微微拱起,有如龍之脊背,顯得古樸悠遠,據說龍城因此而得名。不過,由於年久失修,有些路不太好走,那些沒有石子的地方,成了許多深深淺淺的坑。每逢下雨,總有一窪窪的積水,稍不留神一腳踩進坑裡,泥水四濺。好在那個年代一般百姓很少穿皮鞋、膠鞋,大多是釘鞋或木屐。這些鞋穿起來方便,裡面不潮,踩在石子上叮噹作響,節奏鮮明有力,鞋底離地面較高,不會濕腳。這樣的鞋是當年人們的主要雨具,小小的街上,若有幾個行人,就顯得熱鬧了。
外祖父為我們在縣城西門外找到了幾間屋,主人姓鄧,開頭是租住。不久,祖父從上海回來了,帶回了轉讓店鋪的五百塊錢,另外,外祖父借給我們兩百元,湊合著買下了這套房子。
整個西門口,街並不長。往城內走的這一段稱之為三眼井,與湘鄉最熱鬧的大正街相交。往城外走,直到盡頭是壕塘口。出壕塘口有一條湘鄉唯一的公路——潭寶路。三眼井有家「孔恆泰」油鹽雜貨店;靠城門的易家祠堂內住著一戶葉姓人家,夫妻倆長年作豆腐賣。他們的豆腐很有特色,又白又嫩花樣多,頗受顧客歡迎。「孔恆泰」店主,老輩四兄弟,炒貨的技術是祖傳的,很有名氣。店裡賣出的花生、蠶豆、青皮豆,特@脆,許多在這裡路過的外鄉人,寧可拐彎繞道也要帶幾樣土特產回去。我長大后,上學了,每當路過這店子,總看見三、五幾個男人站在櫃檯前,各人面前擺包花生或豆子,手裡端杯燒酒,慢慢的一口一口地呷著,一邊互相說笑打趣,有時也議論著小鎮上近日發生的新鮮事兒。這家店子還代人收收信件,盡點義務,因而人氣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