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死戀(3)
那一刻,在「泰坦尼克號」頭等艙的餐廳里,順便插一句,這裡確實很美--在許多細節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擺滿路易十五風格傢具的休息室,風格類似法國的小特里亞農宮沙龍,壁爐上的雕刻作品是《凡爾賽宮的狩獵女神》,還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藝術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黃銅裝飾,吊燈和壁畫,印度和波斯的地毯……
但是,當船體越來越傾斜、整艘船慢慢下沉的時候,沒人在乎這些美麗的裝飾,大家更介意的是,白星航運公司居然僅僅為了使頂層甲板更為寬敞,而將救生艇數量從原先的48艘削減為20艘。
可惜,當初沒人認為這是一趟死亡之旅,沒人以為自己會死,所以大家都很在乎那些「重要」的裝飾,那些在死亡面前不堪一擊的身外物。艾爾弗雷德·羅維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個59歲的英國商人,1879年移民美國得克薩斯州,並在當地購買了一處面積20萬英畝的農場,不過1910年他又回到了英國家鄉利物浦市,此後他每年都要去兩次美國視察一下自己的農場。
1912年4月11日,「泰坦尼克號」順利到達女王鎮港口時,他匆匆下船,給妻子康斯坦絲寄了一封信。這封家信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了95年後,被艾爾弗雷德·羅維的後人,交給了英國威爾特郡德維澤斯市「亨里·艾德里奇父子拍賣行」公開拍賣。在這封給妻子的信中,羅維稱自己對「泰坦尼克號」充滿不安,他說「泰坦尼克號」太大,「絕對危險」。
「泰坦尼克號」在離開英國南安普敦港口時,差點和另一艘「紐約號」輪船相撞。艾爾弗雷德對此心有餘悸:「茅利塔尼亞號和路斯塔尼亞號輪船,在我眼中已經足夠大,足夠好……那天晚上,我們差點兒就被『紐約號』輪船撞了一個洞。」
拍賣師安德魯·艾德里奇說:「當時『泰坦尼克號』上的大多數乘客都對這艘船充滿了敬畏,他們大多是稱讚它的豪華和壯麗,將這艘船描述成是一艘『漂浮的宮殿』,但艾爾弗雷德·羅維卻不這麼看,他認為這艘船很危險。他顯然對即將發生的災難具有某種預感。」
然而,即便那麼不安,艾爾弗雷德也沒有離開「泰坦尼克號」,寄完信后,他又回到了船上。終究還是放不下得克薩斯的農場生意,「冒死」也得去看一眼。根據當時的報告,艾爾弗雷德·羅維掉下水后游向了一塊浮冰,但卻活活凍死在了上面。
西方哲人認為,人是有惰性的,只有在他面臨死亡的情勢下,他才可能有效地破除自己的惰性,以其高度緊張的身心活動踏上自我認識的思想@之旅。人就是這麼混蛋,不到死到臨頭,就永遠搞不清生命里哪些重要、哪些可以丟掉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