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人怎樣看二戰?(2)
教科書問題是造成日中之間隔閡的老問題。教科書和普通書籍不一樣,普通圖書,由於出版自由,出版商出什麼都可以。在日本有很多類似於「我們要打敗中國」這樣的書,就像中國網路上憤青之間也會流傳「中國打敗美國」的書籍一樣,可以自由出版。
我閱讀過飽受爭議的「右翼教科書」。其內容確實有「美化戰爭」的味道。這本教科書對於日本侵略亞洲國家的那段歷史寫得相對少一些,模糊一些。裡面說,作為東方國家,在日俄戰爭中第一次打敗西方強國的日本試圖解放亞洲。這本教科書也提到日本走向擴張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盧溝橋事變起,那些對日本不利的負面因素或多或少被掩蓋了。
如果作為普通書籍,此類書的刺激性和煽動性應該說很低。在日本,「歪曲歷史的中國」;「對本國歷史一無所知的中國人」;「南京大屠殺存在嗎?」等挑釁性的書籍眾多。問題是,教科書需要通過文部科學省(等於中國教育部)審批的。所有學校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教科書,而2005年4月,由「新日本歷史教科書編撰會」支持的扶桑社出版了《新歷史教科書》,成為了在中國國內引起「反日遊行「的重大起因。
由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之採用率不到0.1%。從這一數字能夠發現,日本的教育機構、學校以及老師們還是有良知的,尤其在歷史、語文、道德等對孩子人格影響重大的科目上,儘可能避免煽動性、情緒化的內容。當然,這絕不是採用率百分之多少的問題,把它審批通過本身損害國家形象,也給即將面向社會和未來的孩子們帶來不良影響。
我曾在初中、高中階段學習的教科書里有著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描寫,只是沒有像中國孩子閱讀的「抗日戰爭史」那麼突出。它寫著「至於死亡人數多少,在兩國政府之間存在立場上的不同,有待進一步討論」,我的歷史老師也這麼告訴我們的。
有一點是難以避免,即每個歷史老師的價值觀五花八門,政府讓所有學校使用審查過的教科書是一回事,使用教科書的歷史教師怎麼講課,講得多深又是另一回事。因為,政府不可能統一所有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每一個老師都保持自己的風格和方式,教育才能豐富多彩。教育的核心目的絕不是簡單灌輸知識,而是以能吸引學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否則歷史教育變成洗腦課了,陷入本末倒置的長期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