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MITS (1)

第七章 MITS (1)

第七章MITS

愛德華·羅伯特比我大12歲。這個年齡是他得以第一次見到計算機的優勢。20世紀60年代,當他在位於阿爾伯克基市的科特蘭空軍基地服役時,基地的武器實驗室里裝備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設備之一--兩台數據控制公司生產的CDC6600,這是當時運行速度最快的大型計算機。但是愛德華從沒有接觸過它們,他必須把卡片組轉交給別人來處理。「我總是在想,這樣不好。」他後來解釋道,「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計算機,我想了好多好多年。」

1969年,當我在計算機中心公司工作時,愛德華在自己家的車庫裡創辦了一個新公司--微型儀器和遙感系統公司,即MITS。開始時,公司的業務是火箭模型電子產品,後來轉去生產掌上電子計算器。當得州儀器開始大量拋售價格低廉的同類產品時,MITS幾乎要破產。愛德華想到了那個在科特蘭空軍基地時就一直縈繞於耳的想法:一台真正的、全面運轉的(個人)計算機--具有和當時的多用途微型計算機一樣的功能。他的「終極設備」--他自編的稱呼--一旦完成,將立刻引起轟動,因為市場上沒有任何類似產品。

與我一樣,愛德華關注著晶元的發展進程。當他得到8080微處理器的風聲時,馬上想辦法,在發布日期之前從一個英特爾公司代表手裡弄來一些手寫的數據單表。通過說明書,愛德華能夠看出,這款微處理器的運行速度和能力都足以支持他曾設想過的計算機,並且能夠以低於400美元的單價整套出售。為了獲得貸款,他向銀行吹噓說能夠在第一年裡賣出800台機器,這是他個人估計數字的4倍。

《大眾電子學》報道了「牽牛星」上市轟動消息的幾周之內,來自兩千多名客戶的預付款訂單就湧進了MITS。有人甚至匯款來買這台基本上還屬於「概念驗證」階段的機器原型:一個簡單的機器,沒有鍵盤,沒有顯示器,內存只有256個位元組。因為那時比爾·葉茨還沒有為電傳打字機或盒式錄音帶聯合裝置設計出介面插件,往「牽牛星」里傳送數據的唯一方式就是通過前面板上的開關,一個簡單的50位元組指令需要幾百次毫無差錯的設定。但是有些人不在乎,他們想著先把機器買到手,以後再考慮用它幹什麼。

愛德華辦公室里堆放的信快頂到天花板了。在6個星期里,他的銀行賬戶增加了50萬美元,公司扭虧為盈。自從MITS的掌上計算器業務潰敗之後,公司的職員就從90人裁減到不足20個人,而現在人手已經嚴重短缺。愛德華髮現自己正站在一波浪潮的浪尖上,帶給人們長久期盼的科技產品。用MITS的副總裁大衛·邦耐爾的話說,「『牽牛星』把一種科技解放出來,送到一切有頭腦的人手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用微軟改變世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用微軟改變世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MITS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