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4)

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4)

湖州的定位是: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產業對接基地。

嘉興的定位是:上海乃至長江三角洲的製造中心。

紹興的定位是:以輕紡為主的工貿城市。

舟山的定位是:港口旅遊城市,上海和長江三角洲的「前花園」。

從這14個城市的定位來看,都體現出了各自鮮明的特色,發展各自的特色經濟;與上海實行對接,進行錯位發展;主動接受上海的產業轉移,實行梯度發展。因此,可以用「特色發展、錯位發展、梯度發展」三句話來概括。14個城市在產業定位方面,有的側重信息,有的側重光電子,有的側重化工,有的側重汽車,有的側重輕紡,有的側重旅遊,有的側重港口、外貿,都沒有搞「小而全」、「大而全」,也都沒有一窩蜂地提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在與上海的關係定位方面,除了杭州提出要做上海的「後花園」、舟山要@做上海的「前花園」外,其他城市都沒有做類似的定位。

第二節高端崛起還是中端崛起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改革開放歷經30年,中國已經創造了「中國奇迹」,亦使「中國模式」成為廣泛的共識。自1840年以來的強國之夢,已經隱約在望。

在此情況下,很多人提出,中國完成了初步的強大之後,應該走向全球產業鏈的高端,迅速實現普遍的產業升級。而在此前,吉利收購沃爾沃,似乎成為中國企業未來走向的註腳。

因此,在眾多地方區域規劃中,很多城市都提出了「高端崛起」的方略。

其實,這是一種誤區。

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所處的位置而言,中國仍然位於全球產業鏈的下端。

全球產業鏈的轉移,其路線為:從歐美到日、德,為第一次產業轉移;從日、德向亞洲四小龍等後起發達區域的轉移,為第二次產業轉移;而從亞洲四小龍等新興發達經濟體,向最廣大的后發經濟體的轉移,是第三次產業轉移。

而中國的崛起,從某種意義上說,亦遵循這種規律。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既是中國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歷程,亦是參與全球產業鏈獲得回報的過程。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亦存在著嚴重的隱憂,最為迫切的,乃是在產業鏈上中國逐步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在高端領域,中國的產業升級,受到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阻擊;而在低端領域,中國的全球市場,則被印度、越南等后發經濟體逐步侵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