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這樣搞金融,太神了!(5)
看來,應該不會有人做這種傻事,但實際上,正好相反。很多交易員在衍生性商品上下注,一次就賠掉10億美元以上。這名單列出來,可是一長串美國加州橘郡基金的經理人羅伯特·史泰龍、大和銀行紐約分行的井口俊英、住友商社的濱中泰男、巴林銀行的尼克·李森,以及法國興業銀行的傑若米·柯維耶。
這些都是一個期貨交易員就讓公司賠掉10億美元以上的例子。濱中本來是個金童,他在1996年賭銅,賠了26億美元。柯維耶在歐洲股市上的賭注,賠了72億美元,根據銀行說法,他開始賠錢的那個月就被抓到了,相形之下濱中算小咖了。李*森的案子,則是在日經225指數期貨上龐大的未經授權頭寸,讓巴林在1995年倒閉。最後損失高達8.8億英鎊,把巴林這家英國最老牌的商人銀行(merchantbank,相當於美國的投資銀行)給毀了。該行破產前一年,董事長彼得·巴林曾經優雅地告訴英格蘭銀行行長:「在證券業里賺錢,其實一點都不難」。
李森的豪賭,是賭日經225指數會維持在19000點以上的水平。十四年後的今天,當我寫這段文字時,日經指數落在9287點(這本中文版出版時,約是9410點)。這證明了一件事:當價格往下走時,它們可以跌很久很久。
這正是衍生性商品的威力它們可以用來避險,但更可怕的是,也可以拿來加大風險。單純下一季的小麥報價,已經離我們非常、非常遠了。現代衍生性商品很可能是個混合體,夾雜著選擇權和期貨、外幣和債券,並以幾近於火箭科學的複雜程度,來架構和訂價。
他的銀行,現在在我們手上
今天的現代金融,已經被高等數學給佔領了。以前不是這樣的。我曾經提過,我的父親在銀行工作,1948年他第一次到倫敦,擁有墨爾本大學的學位,而且托他那時代的澳洲軍隊的福,他還會講日語。結果,他獲得了到滙豐銀行的工作機會,整個職場生涯幾乎都待在亞洲。
他所服務的滙豐,在當時是個保守的機構,帶有強烈的殖民風格,但也是一家經營很好的公司,正要開始增長。今天,那家銀行是全球性的巨人,2010年世界排名第21大企業。但回到1948年,滙豐是一家相當典型的銀行,這可以從許多方面看得出來,例如在我父親那一代的新進經理人里,他是唯一擁有大學學歷的人。上過大學這件事,讓他顯得很突出,像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