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史》(15)
閑暇娛樂很少,但很受人們重視。如果運氣夠好,管理得也不錯,某個家庭就可能獲得足夠養活全家人的地租,這時候,他們就會愜意地去享受閑暇時光,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藝術,而不是繼續努力去使家庭收入最大化。事實上,閑暇消遣成為了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以盛產詩人和哲學家而聞名。對東亞人來說,生活是用來享受的,工作(為了財富)要最小化。對社會精英來說,家庭、美食、節日和個人素質的養成,要比追求物質目的來得更加重要。紳士們穿著藍色的長袍,通常會留著長指甲,以表明他們不需要從事體力勞動,可以將大把的時間花在讀書、畫畫、寫詩和欣賞大自然美景上面。
兩千多年來,東亞社會很少發生大變化。東亞人不喜歡變化,因為他們傾向於認為變化是破壞性的(很顯然,的確如此),是某種並不一定能夠改善事情的東西。東亞已經領導了世界,它的技術@、物質和文化水準是很高的。人們往往容易重視過去,確認過去的價值,而不是往前展望未來。農業成就有賴於對自然界的密切關注,也有賴於過來人的示範作用和寶貴經驗。創新並不被認為是一種有前途的發展方法。廣而言之,在東亞社會,個人和群體是通過體系內的合作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來實現共榮的。那些企圖搗亂或改變規則的人會遭到批判或駁斥。輝煌的古代(特別是中國古代文明)被視為黃金時代,後代子孫應該竭力仿效才對。
人們認為歷史和時代是循環運行的,好時代和差時代對應於十分明顯的政治循環:新王朝崛起,舊王朝衰落,國家復興之後一般會有外族入侵或內部混戰。在這裡,自然界的模式再次被引用,如《易經》所論: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
伴隨著這種態度的是對長者的尊重和對祖先的崇敬。過去被視為現在和未來的嚮導。在中國文明早期,人們崇敬祖先,不是那種盲目的崇拜,而是將祖先的靈牌放在家中的神龕里恭敬祀奉,不時還要向祖先祈求幫助或指導。這是一個相當復古的社會,人們對自己的歷史和偉大的傳統有敏銳的感覺。即使是那些文盲民眾,也有機會在戲劇和各種演出中,領略差不多正確的歷史。這些娛樂形式的主題幾乎都取材於偉大的古代歷史,有時也會講述古代名將或名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