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3)

序言(3)

宋代的科技、文化與貿易是作者頗感興趣的問題,是作者重點介紹的篇章。他視宋代為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因為它出現了科技與文化的普遍繁榮,社會財富有較多的積累,社會發展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根據周去非《嶺外代答》、趙汝適《諸番志》記載,直接與中國交往的國家與地區達50多個,有時候宋朝還利用使臣出國之機招徠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宋代「貿易既盛,錢貨遂湧湧外溢。當時宋之銅錢,東自日本西至伊士蘭教國,散布至廣。」在造船方面,作者向讀者提供的材料也是相當可觀的,宋代的船舶可容納600人,比前現代世界其他地方的任何船隻都要大得多,由於指南針的應用,宋代的商船已經結束循岸航行的狀態,克服「梯山重譯」的重重困難,實現了從中國到南洋、印度洋以至非洲東岸的航行,對外貿易佔到稅收的五分之一,墨菲這樣寫道:「到了南宋,海外貿易的規模遠遠超過當時整個歐洲的外貿(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宋朝時期,大型遠洋貨船上使用的各種航海技術已經臻於成熟。……宋、明時期,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強國和海洋大國」(第145頁)。《新東亞史》真是別開生面,令人振奮,表現出作者推陳出新的勇氣和凌越前@人的探索精神。由此觀之,該著獨闢蹊徑,發掘枯竭隱深,摒棄了因循沿襲的墨守成說,在史學園地樹起了一面旗幟。

在明清史研究上,《東亞史》以遠見深識傾動人心。它沒有像其他歐美學者那樣,把明清500年歷史看作是停滯與倒退,而是認為明代是中華帝國的新輝煌,在許多方面繼續為世界做出貢獻,「明朝中國發生的最重要的變化就是經濟領域商業化進程的突飛猛進」(第169頁),處於社會轉型前夕。作者以一種少有的歷史自覺把握了這種趨勢。確實,明代是中國社會即將轉型的時期,內有鄭和七下西洋,使中國空前地走向世界;外有西方傳教士東來,他們以科技為媒介向中國介紹了西方的科學、宗教與文化,使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受到衝擊。中國的傳統商品絲綢、茶葉、瓷器、書籍和漆器銷售到日本、東南亞以至歐洲,國外市場為購買中國商品而支付的白銀大量湧入中國,加速了國內商業化和貨幣化過程,對西太平洋經濟圈的發展十分有益。墨菲對明代中國社會工農業生產以及大眾生活的描述十分詳細,如文化和貿易蓬勃發展,商業和城市欣欣向榮,城市商人參與並推動精神文化的發展,城市居民有較多的精神生活等等,所有這些對於讀者了解明代一目了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亞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亞史
上一章下一章

序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