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0142
請各位看官做三個假設:
一、您有一台時光機;
二、您有百元人民幣;
三、您想乘坐時光機到已經逝去的某個時代去購物。
今天,用100元人民幣能兌換0.33克黃金或者13.7克白銀。
首先您知道,如果不做任何兌換,揣上人民幣就直奔魏晉南北朝或者唐宋元明清,極可能買不到任何東西,因為那些賣家根本不認識您拿的是什麼玩意兒,您說是錢,人家會說:一張彩色的紙罷了,怎麼會是錢?蒙人!
所以您需要兌換,需要把百元鈔票兌換成古人認識而且認可的貨幣,譬如黃金,譬如白銀,譬如古代的各種錢幣。現在黃金牌價300元一克,白銀牌價7.3元一克(這篇文章是一年前寫的,當時金銀牌價沒現在高),您那張百元鈔票可以兌換0.33克黃金或者13.7克白銀。鑒於歷朝歷代的錢幣都是古董,市場價值遠遠高實際價值,所以我不建議您直接兌換古幣,那樣太不划算。
——1916年春天的北京,能買25斤大米
兌換完黃金或者白銀之後,您嗖地一聲來到民國。民國人喜歡袁大頭,按說您出發前應該去古玩市場淘換一兩枚袁大頭,可是現在民國銀元行市好得不得了,一枚最普通的袁大頭竟敢喊價七八百,為了划算起見,您還是用那13.7克的碎銀子買東西吧。
民國前期還是流行碎銀子的,在1916年春天的北京,一石國產大米賣1.7兩銀子,一斤菜籽油賣0.1兩銀子,一斤瘦豬肉賣0.06兩銀子,一斤咸帶魚賣0.036兩銀子,一斤柿子賣0.068兩銀子,一個鹹鴨蛋賣0.01兩銀子。民國一石米標準重量是160斤,一兩銀子標準重量是50克,您換算后就知道,您那張百元鈔兌換的13.7克白銀,只能買25斤大米,或者2.7斤菜籽油,或者4.5斤瘦豬肉,或者7.6斤咸帶魚,或者4斤柿子,或者27個鹹鴨蛋。
——1936年的太原,夠吃一份最便宜的西餐
如果您覺得在民國初年的首都北京購物太不划算,不妨再穿越到1936年的省會城市太原。當時太原不流行碎銀子,您得把銀子兌換成銀元。在1936年的太原黑市上,一兩銀子(50克)能換兩塊銀元,13.7克銀子能換0.55元,也就是大洋五角五分。這點兒錢夠買什麼呢?夠吃一份最便宜的西餐,或者一桌較為豐盛的中餐,或者雇輛人力車繞著太原城跑上一天零半夜,或者在山西鐵路幹線「正太線」上乘坐火車150公里,或者從太原往山西其他城市打一個時長不超過5分鐘的長途電話(當時長途電話每5分鐘計費一次,最長通話不得超過10分鐘)。如果您穿越成功后心情特別激動,想給身在今日北京的親友打一個平安電話,那您最好準備兩張百元鈔而不是一張。
——民國初年,可以擁有豪宅
這樣看起來,現在的東西雖貴,民國的東西更貴,現代人去民國購物實在太吃虧。不過民國有一樣東西便宜:房子。1914年,北京西城區豐盛衚衕的四合院,正房3間,廂房兩間,南房兩間,佔地半畝,只要紋銀225兩就能到手。225兩大約是一萬多克,每克銀子7.3元,您只需要拿出七八萬人民幣,兌換225兩白銀,然後乘坐時光機來到1914年,就能買下這麼一所四合院。到了1930年,北平社會調查所統計北京房價,王府井一帶最豪華的獨棟小洋樓也不過20塊大洋一平米,折成銀子才十幾兩,大約六七百克,您花上幾千元人民幣,先去中國銀行兌換六七百克銀子,再拿到民國黑市換成20塊大洋,就能買下一平米豪宅,挺划算吧?
——明朝萬曆十八年,能買到20斤豬肉
明朝萬曆十八年,時任北京宛平知縣的沈榜記錄了當時北京城區的商品零售價:大米0.0028兩銀子一斤,菜籽油0.05兩銀子一斤,豬肉0.02兩銀子一斤,牛肉0.015兩銀子一斤,羊肉0.015兩銀子一斤,白糖0.04兩銀子一斤,煤0.001兩銀子一斤。明朝的「兩」也是36克,「斤」則跟現在的市斤差不多(比市斤稍微大一點點),換算之後,大米每斤7角,菜籽油每斤13元,豬肉每斤5元,牛羊肉每斤4元,白糖每斤10元,煤每斤兩角五分。也就是說,一張百元鈔能從萬曆十八年的北京市面上購買140斤大米,或者七八斤菜籽油,或者20斤豬肉,或者25斤牛羊肉,或者10斤白糖,或者400斤煤。很明顯,大米、肉、煤比現在便宜,別的都比現在貴。
您如果細心的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豬肉居然比牛羊肉還貴!其實不光明朝的豬肉比牛肉和羊肉貴,從唐朝到民國,甚至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夕,在大部分地區和在大多數時候,豬肉都比牛羊肉貴。為什麼呢?因為過去榨油技術落後,植物油的成本很高,價格很貴,老百姓習慣用肥肉裡面的動物油代替菜籽油,所以越肥的肉越受歡迎,越肥的肉越貴。不信您順便再穿越到1960年,去那時候的供銷社打聽打聽肉價,豬肉肯定比羊肉貴,五花肉肯定比瘦肉貴。
——元朝,能買大米27.5斤
閑言少敘,繼續穿越。現在您可以去元朝和南宋,這兩個朝代流行紙幣,不流行銀子,您需要把百元鈔票兌換成0.33克黃金,然後攜帶黃金來到元朝和南宋,再用金子兌換紙幣。元朝有一種紙幣叫「中統鈔」,在公元1266年,黃金1兩能兌換中統鈔20貫。花上0.6貫中統鈔能買一石大米。元朝一兩黃金重40克,一石米重100斤,所以0.33克黃金能買大米27.5斤。需要說明的是,元朝的皇帝喜歡濫發紙幣,中統鈔貶值得非常快,到了1309年,一石米已經賣到了1000貫,比1266年的米價貴了一兩千倍!與此同時,黃金對中統鈔的比價也上漲了一兩千倍。換言之,雖然中統鈔在迅速貶值,黃金卻保持了它的價格和購買力。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想在元朝長期生活的話,最好持有黃金,最好別持有紙幣。
——在南宋,可以租岳飛的房子半年
南宋發行的紙幣跟元朝非常相似,也存在驚人的通貨膨脹,交子、會子之類越到後來買的東西越少。南宋初年還行,公元1142年,岳飛在江西九江城區建造公房對外出租,每間房每月租金只要會子37文。當時一兩黃金能兌換會子3萬文,換算之後您會發現,花100元人民幣就夠交半年的房租了。所以您想租房的話,最好穿越到南宋初年,最好租賃岳飛開發的房子。
——不值得買銅帶去鑄錢
有的朋友說:現在銅價不高,買100元的純銅,穿越時帶上,到唐朝時用它鑄造開元通寶,到漢朝時用它鑄造五銖錢,買東西不是很划算嗎?其實不然。第一,這樣購物太麻煩;第二,大多數朝代都禁止私人鑄造錢幣,《唐律疏議》上寫得明白:「私鑄錢者,絞。」因為買東西而觸犯死刑,似乎太不值得吧?
附註:文中數據主要來源於民國黨報《中央日報》、民國刊物《太原指南》、民國論文《北平市之地價地租房租與稅收》、《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康熙實錄》、《明世宗實錄》、《宛署雜記》、《骨董瑣記》、《宋會要輯稿》崇儒2之34《政和學規》、《日知錄》卷11、《商君書去強》、《管子輕重甲》、《史記孔子世家》。
二十四史中的婦女連列女傳及其他傳中附及,《元史》以上沒有及60人的。《宋史》最多只55人,《元史》竟達187人。修《明史》時所發現的節烈傳記竟'不下萬餘人』,即掇其尤者,也還有308人。宋節婦之涵義是時代道德楷模且有三嫁之婦例(《齊東野語》卷15),所稱'守節要守的苦,盡節要盡的烈』,大概以明為最,觀張烈婦驚心動魄之句:
此心理實類好女須兩頭好,而被袁采一語道破。異乎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袁采認為女子知書識字方可持家不墜,並在一定程度能解脫自身,以便老年順心達意:
有以夫蠢懦,而能自理家務計算錢穀出入不能欺者;有夫不肖,而能與其子同理家務不至破盪家產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養其子敦睦內外姻親料理家務至於興隆重者,皆賢婦人也
徐渭與李贄表彰女才之說,比不上明清之際『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人熟知。《徐文長三集》中,有以貞女烈婦為著墨要點,亦有〈送宮女入道〉、〈送□□入道〉之篇章。這一方面呼應女子傳記中所及佛教提供深居內闈的途徑、另方面則呼應戲曲小說中女子入寺燒香實婦女幾乎唯一之社交場合(』男忌花街,女忌佛殿』);社會地位自主意識雖談不上,但罕見之婦女茹素不婚亦被視作向禮教挑戰之例。至於女才,今但舉李贄之說:
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焚書》卷二〈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李贄讃卓文君再嫁(《藏書》卷二十九〈司馬相如傳〉)、紅拂自己擇配(〈評紅拂記〉)是千古來第一個嫁法;皆見出晚明女教之異端。
『女子無才便是德』產於明末,盛於清初。清初不給女子讀書雖成普遍現象,反對者亦多;社會上女子才德討論亦較明顯。明末王集敬妻作《女范捷錄》云:
男子有德便是才,斯言猶可;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誠非:蓋不知才德之經與邪正之辨也。
此外主張女子應受教育的很多,藍鼎元(1675-1733)作《女學》;任啟運(1670-1744)作《女教經傳通纂》;陳宏謀(1696-1771)作《教女遺規》;菉猗女史李晚芳作《女學言行錄》;都出在清之盛世,是很宏富的大書。陳宏謀序《教女遺規》云:
天下無不可教之人,亦無可以不教之人,而豈獨遺於女子也?當其甫離襁褓養護深閨,非若男子出就外傳,有師友之切磋,詩書之浸灌也。父母雖甚愛之,亦不過於起居服食之間加意體恤。及其長也,為之教針黹,備妝奩而已。至於性情嗜好之偏正,言動之今古誼與否,則鮮與及焉。是視女子為不必教,皆若有固然者。
可見自明末『女子無才便是德』理論經這班人極力倡導攻擊,清女文學家之多為歷朝之冠。可是女教仍無怎大目的。《訓學良規》云:
有女弟子從學者,識字,讀弟子規,與男子同。更讀小學一部,女四書一部,看呂氏閨範一部,勤與講說,使明大義。只須文理略通,字跡清楚,能作家書足矣。詩文均不必學,詞賦尤不可學。
這便是清代女教宗旨。又稱塾中規則云:
有女弟子,男子有過,概不責臀。雖幼童不得與之嬉戲。如女已十歲,外師未過五十者不宜教之。
中國舊式女教應以此為極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