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聲名遠播
秋雲山說自己女兒能考個女狀元的時候自然沒想到她真能得個「狀元」,還是今上親自欽點,儘管此狀元非彼狀元,可是,今上金口,那也是非同小可的——
當然,當時知曉「黃大人」身份的也就那麼幾位大人,還有幾個聰明剔透的小娘子。
詩會男子方面的狀元由周尚書的兒子周光耀奪了去。他聽聞女狀元竟然不是自己妹妹,而是鎮南王府未受封的小姐帶來的野丫頭,不由得吃驚又詫異,跟人要來了詩句,只覺著也還好而已,卻不知道自己是「愛屋及烏」,反倒頗為自己妹妹抱不平。
當其時,林祈雲瞧著沒什麼事了,便拉了芸娘去見自己弟弟。反正他們年紀都還小,也沒需要什麼避忌的。佑安奇怪芸娘的出現,可也沒來得及細問,詩會結束他們就要回宮裡。匆匆跟祈雲說了些自己最近情況,他在宮內生活遠不如家裡舒暢,行走小心,短短個多月,竟似又穩重老成了些,祈雲笑他「都像個小老頭了。」只是他身份擺在那,皇宮后妃宮人也沒敢諸多刁難,倒沒什麼好擔心的——這便是安慰祈雲了,祈雲想著自己皇祖母不喜他倆姐弟,又得罪了韋貴妃,說沒什麼不痛快那肯定是假的,只是她不在他身邊也幫不了他,只能叮囑他照顧好自己,萬事小心。
那般情景,倒教一旁的芸娘心生感概,覺著這貴人的生活也不見得多好,小小年紀,就得小心翼翼行走薄冰,還不如自己家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來得開心。
佑安帶著張書恆離開后,祈雲也帶著芸娘離開會面的小偏廳,行至一處院落,卻見著那侯府小姐馬婉茹帶了兩個丫鬟站在湖邊說著什麼,祈雲眼珠子一溜,讓丫鬟宮人帶著芸娘先走了,自己隻身走了過去——
馬婉茹正在憤憤地扯著湖邊的一株花木,可憐那株花木樹冠的一邊已經被她扯禿了,她心情異常的鬱悶,本想整一整賣包子那小賤人的,卻反而讓她出了風頭,自己倒成了笑柄,真是氣死她了。旁邊兩丫鬟低聲地勸慰著她,說花會結束了,小姐我們先回家吧,日後還不大把機會整死她,彆氣了。氣壞身子就不好了……
祈雲聽得一把火起,還想著日後,我先整死你!
她故意發出一些聲響待她們回頭髮現自己才走過去。馬婉茹輕慢芸娘,對祈雲可不敢,連忙斂色跟她問好,旁邊丫鬟還機警地用身體擋住了被扯禿了的花木。祈雲也裝著什麼也沒看見、聽見,和顏悅色地跟馬婉茹聊天,說話間還故意流露出對芸娘的不耐煩和不知道如何拒絕的煩惱,馬婉茹滿腔鬱悶像找到了發泄渠道,馬上起勁地編排起芸娘的不是,還熱情地教祈雲怎麼整蠱作賤她,聽得祈雲滿腔怒火,臉上只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應和,聊著聊著,她裝著腳滑「啊喲」的尖叫著絆倒了馬婉茹,再趁著兩人都倒下拉拉扯扯間暗下黑手,把對方推下池塘,還裝模作樣的去拉,但手夠不著,看著馬婉茹慘叫著滾到池塘里,才裝作驚慌失措的樣子站起來,「焦急」地扯著剛才使壞最厲害的丫鬟,露出一副快要要哭了的樣子:「還不去救你家小姐——」在那丫鬟還來不及說出「我也不會游水啊」之前推了她下去,看著主僕兩人在池塘里撲騰,才一臉大驚失色地扯開喉嚨喊救命——
五月的天氣已開始燥熱了,水不涼,兩主僕被救起時沒什麼大礙,就是受了些驚,嗆了幾口水,祈雲還一臉自己沒來得及拉住侯府小姐真是對不起的愧歉表情,誰也沒想到是鎮南王府千金暗下的黑手——
祈雲做戲做夠了,才帶著一干人離開尚書府,半途繞道送了芸娘回家,那些尚書府的彩頭也一併送去了。
三娘只道芸娘收了鎮南王府的禮物,直道不該收,聽聞是詩會的彩頭,自家女兒得了「狀元」,又是高興又是覺得不安,總覺得自家小老百姓跟鎮南王府千金扯上關係已經很惶恐了,還在那樣高貴的場合大出風頭,這實在是......教人不能不擔心,至於擔心什麼,她也說不上,只能暗嘆一聲,待丈夫回來再作打算。至於那匹作為彩頭,清雅柔美的上好絲綢倒不知道如何處置了,他們家用不上這麼好的料子,要穿了這個出門,別人還道他們家真賺多少錢了,人眼紅起來可是不得了的。送人倒是大方得體,可那畢竟是芸娘賺來,她如何忍心?給芸娘留著作嫁妝吧,還得好些年,布料放久了顏色就不好看了,那對金玉簪子,芸娘還戴不上,倒是可以存著做她將來做嫁妝,富貴人家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精緻漂亮得要緊,想來芸娘戴上,也是頂頂好看的——
不道這廂三娘心頭糾結擔憂,卻道尚書府里,周光耀聽了妹妹描述的在花園發生的事,為妹妹抱的不平倒是少了些,覺著這小女孩年紀小小,倒是沉得住氣,而且,頗有急才。
要做詩、做好詩不難,可是不是誰都有曹子建三步成詩的急才,待晚上聽得親自點評之人乃今上,大吃一驚之餘,又不免生出幾分好奇。尚書大人對於自家兒子今天大出風頭十分苦悶,弄得尚書夫人十分不解:兒子在今上跟前露臉,那是好事啊,怎麼掛著這麼一副沮喪臉?尚書大人有苦無處訴,今上忌諱世家,他代表江東周家,收斂都來不及,露臉那是什麼好事?甩下一句「你懂什麼」去書房睡了,弄得尚書夫人氣悶不已。
幾天後,周光耀去赴朋友詩會,歸家途中,見著路人夾著一袋包子、嘴裡還小心翼翼的吃著一個匆匆走過,空氣中彷彿還能聞到那包子熱氣騰騰的香氣,不由得想起了傳說中的秋家小娘子,她家彷彿便是開包子鋪的,似乎,就在附近?
有兩好友與他同路。他略猶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聽聞這附近有不錯的包子買,不如回府前先去歇個腳?」
那兩好友當天也參與了尚書府的詩會,其中一個更是對芸娘詩作最先讚歎的黎大人的次子黎嬰。他們自然也聽說了一市井小娘子踩下素有才名的周玲兒奪魁的事,聽聞周光耀說話,那還有什麼不明的。皆笑道,「好極,還可以一道討論一下我們剛才所作。」
便由書童問了路人地址一路引去了「熱騰騰包子鋪」,黎嬰笑說這名字倒通俗有趣,字也寫得頗好。其餘兩人抬頭觀望一番后,皆點頭贊同。
此時已是午後,「熱騰騰包子鋪「的生意自然不如早上。從上個月起,鋪里就不止賣早市,午市、晚市都有,還增加了很多新品種新菜色,雖然累了是累了些,但收入是更好了,三娘心滿意足。
此刻只有兩桌客人,三娘正在收拾碗筷,見著幾位公子哥兒趕緊上去招呼,周光耀志不在吃食,便讓三娘隨便上一些吃喝的,然後打量起四周來——
沒看見傳說中的秋家小娘子。沒有任何一個七八歲、模樣秀麗,疑似秋家小娘子的生物。
倒是發現店內用竹子製成掛牆壁的菜牌書寫頗不差,跟店鋪招牌是同一字跡,遒勁有力,別有風骨,便問端著幾籠包子上桌的三娘:「這是何人所書?」
三娘利索的把三籠包子放在他們桌上,又把餘下三籠端到了坐旁的僕人一桌,笑道,「是小婦人的相公寫的。」
「哦!」周光耀點頭,想著能教出秋小娘子那樣的人學問定然不差,字寫得好也理所當然了。他夾起一個包子放到口中,三娘剛想提醒他,卻聽得他「啊喲」的一聲叫了出來,周光耀燙得顧不得斯文,一口吐了包子,用手掩了嘴巴直呼氣。三娘急忙給他倒了杯涼開水,有些惶恐的告訴了他正確的吃法——其實牆上有寫明,只是周光耀光顧著欣賞菜牌上的字還沒注意到。
周光耀雖然出生富貴,倒是個斯文性子,謝了三娘,尋思著怎麼才能見見這小娘子,又不好意思直接提出,心內頗為鬱悶。
倒是黎嬰單刀直入,徑直問三娘:「聽聞你家小娘子年方七八歲,但頗有才學,不知道小娘子在哪裡,能否一見?」
他一開口就點明了芸娘的年紀,倒使人免去了孟浪的想象。三娘想起前幾天芸娘得到那些什麼詩會狀元彩頭,又見著這些人穿著富貴,顯然也是當時參與詩會的貴公子,現在尋上門了,只推搪,「公子哪裡的聽說啊,小婦人家的女兒就像公子所說,不過七八歲,能有什麼才學,不過約莫認得幾個字,不至於睜眼瞎罷了。」
黎嬰也不是個好打發的,笑道,「夫人何必這麼謙虛。我們都聽說了,小娘子年紀雖小,卻是才華橫溢,難不成夫人認為我們有什麼歹意或是......」他沒說下去,但含義教人意味深長:或是你瞧不起我們?又道:「不過會一面,見識,見識,夫人就莫要推辭了。」
三娘也有些生氣,我家女兒又不是館里下賤伎子,呼之即來的。於是微微一福禮,「公子說笑了,小女真的不過在她爹爹教導下認識幾個字,遠沒公子說的什麼才華橫溢,公子恐怕是認錯人了。小婦人還有客人招待,幾位公子慢用。」就要走開。
他們三人坐另一桌的書童隨從一直留意這邊東京,聽聞三娘說話,黎嬰的書童就生氣了,霍然站起,大聲喝道:「哎,你這個人怎麼說話,可知我公子是——「
「閉嘴。沒你的事。」黎嬰喝了一聲,頗感丟臉,不過想見識一下傳送中的「李易安「,倒像以勢壓人的紈絝了。
三娘又福了福離開了。黎嬰的書童訕訕坐下,心內頗覺委屈,他這不是為公子說話嗎,這夫人不識抬舉,公子怎地反而喝他了?
另一位叫巫一凡笑著勸慰黎嬰和周光耀,「算了,算了,人家不情願也可以理解,是我們放肆了。吃包子吃包子,小心啊!」結賬的時候還特意吩咐多給錢。
晚上秋雲山休沐回家,三娘不安地把芸娘隨鎮南王府千金去參加詩會、無意奪冠得了許多獎賞,結果今天就有公子哥兒尋上門的事情說了,秋雲山倒沒放心上,京城多玩意,方式不過三日鮮,這些公子哥兒怕也是一時興起,過後便忘了,只吩咐讓芸娘這幾天先不要去鋪里幫忙,他休沐,正好給夫人打下手,把三娘逗笑了,夫妻和和樂樂的挨著說了好一番話,秋雲山沒想到女兒如此出色,又是高興又是感概,當晚親自指導了一番兩姐弟書法。
皇帝微服出宮的事本是私密,卻禁不住人多眼雜,到底傳了出去,一時間,「秋家小娘子蕙質蘭心、玲瓏心竅,頗有李易安之才」的名聲在望京的上流社會層傳揚開了,但因其出身低賤,倒沒人打什麼訂親之類的主意,最多感嘆兩聲這小姑娘運氣真好,要生在貴人家,被今上金口這般稱讚,媒人不得把門檻踩破?
這事最先只在上流圈子裡流傳,漸漸的,竟也在外頭傳開了,只因各府各邸人多嘴雜,有嘴碎婆子丫鬟僕人當作談資說了出去,是以外面的人也知曉了,導致秋家的包子鋪、秋家的小娘子,連同秋雲山也聲名鵲起。余家的三媳婦、她侄兒的娘親逢人就說:虧得我眼光好,請了個好先生。你知道秋雲山嗎?那可是個博學的先生,教出的女兒聽說可是連皇上也贊蕙質蘭心、玲瓏心竅,有李清照那般才華的呢!
余府老太君倒是見過芸娘的,覺著冰雪聰明,又長得好,倒是動了些念頭,只是大房是個眼界高的,想著自己兒子以後肯定要娶個官家小姐才好,哪裡看得上這小門小戶,三房的,年紀又不登對,也就滅了心思,倒無形中免了秋家不少拒絕的麻煩。
很快的,太皇太后壽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