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用膳
四人心裡一松,方才還以為太后今日不會召見她們了。忙各自理了理裝束跟在之雲嬤嬤後頭。
長樂宮的午膳都是素食齋飯,但一應儀制都是按著太后的身份來,一膳九九八十一道菜,車水馬龍一般從小廚房一溜兒端進內室去。林媛等人見場面浩大,都越加地謹慎起來,低頭侍立在紅木桌案兩旁如同宮女一般。
太后穿了一身蟹殼青的雲紋聯珠錦衣,在案幾後端坐,看傳膳的宮人們一一將膳食擺好。靜默了一會子,她看向林媛等人,問道:「你們今日倒是殷勤。」
太后的聲音是一如既往地平緩,面色也溫溫和和地,叫人窺探不出心思。但林媛上輩子察言觀色的本事沒白練,她硬是從這句問話中聽出了不悅之意。
她隱隱地感覺到,這位太后怕是和皇帝有著一個毛病——不喜歡刻意的偽裝。
今日她們四個人來得太早了。嘉貴人她們的目的分明是為了露臉,為了攀著太后這棵樹往上爬,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孝順的樣子。
明明是為了自己好,偏要說是為了別人好。
林媛這樣想著的時候,心裡就不由地冷笑了——皇帝和太后,他們是擁有天下的人,多少人圍在身邊逢迎媚上,怎麼可能有真心待他們的人呢?可他們還偏偏鑽這個勁,硬是不允許別人偽裝。
林媛自己何嘗不是戴著面具。其實在這個宮裡,會討得皇帝太后喜歡的人絕不是符合他們要求的真性情,而是那種裝得最好、裝得連他們都看不出來的人。
因為真性情的人是無法在這裡存活的。
林媛低著頭一聲不吭,旁邊的嘉貴人卻是聽不出來太后的心緒,滿面笑意地搶著回話道:「回太後娘娘,我等是來給太后盡孝的,自然要早些過來,不敢怠慢。」
太后的眉頭幾不可聞地皺了一下,對這句回答不予置評。又沉寂片刻,她抬手一指汪承衣,命道:「你退下,把衣裳換了再回來。年輕輕地穿鴉青色,瞧著竟和哀家一般歲數了。」
汪承衣一驚,太后平日雖然威儀,但鮮少會斥責人。這也是她來這裡服侍后第一次惹太后不喜。
她一時間就有些慌亂,她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太后明明是喜歡素凈的衣裳呀!她也一直是這樣打扮著來逢迎太后啊!為什麼會不對呢!
天啊,難道她竟然會是四個人里最先被攆出長樂宮的那個嗎?汪承衣越想越慌,手足都開始顫抖了。嘉貴人在旁邊看著她心裡就上火,真是爛泥扶不上牆,不就是被太后說了一句嗎,又沒打沒罰地,還嚇破膽了啊!太後娘娘又沒說以後不讓她伺候啊!
正在汪承衣腳軟地想跪下求饒時,嘉貴人及時拉住了她,又在她手指上一掐,低低道:「還不快去換衣裳!」汪承衣這才平靜下來,縮著頭踉踉蹌蹌地出去了。
嘉貴人瞧著她那狼狽相簡直想仰天長嘆,自己這是挑的什麼隊友啊!不過她貌似忘了,當初就是為了找個好使喚的槍才找上汪承衣,人家稍微能耐的哪會任由她掌控。
太后不理會她們,轉過臉來對林媛道:「林氏也和她們一樣有孝心。」
林媛略想一想,上前道:「回太后,是昨日皇上來了嬪妾那裡,囑咐嬪妾要時常來探望您。」
太後面上一動,而後眉眼裡都綻出笑意來,林媛看得有些驚愕。她從沒看過太后這麼真實的笑。
果然,自己剛才的回答是最完美的。她們這些嬪妃只是奴才身份,再怎樣孝順太后,都抵不過親生兒子。再說太后和她們不是真正的親人,硬說孝順,實在顯得假情假意。
太后笑著問林媛道:「皇帝這些天可好?」
林媛乖巧地答了聲「很好」,太后又笑了起來。
太后的面孔是笑吟吟的,眼睛里卻有些空洞的茫然。林媛從裡頭讀出了孤獨和悲傷。
她的兒子是天子,忙於政務不可能天天來看她。她的媳婦們都各自懷著心思、背負著自己家族的榮辱,她們的孝心都只是逢迎的工具。她除了禮佛別無趣味。
太后如今只有皇帝一個兒子,也是她唯一的孩子。其實她生育的不止這一個,她的第一個兒子是先帝的長子,那時候她是皇后,那個孩子佔了嫡又佔了長,本該是板上釘釘的太子,但不滿十歲就因天花夭折。她還有一個最小的孩子,是個女兒,封端陽帝姬。端陽十三歲那年嫁去了匈奴和親。
聽說帝姬死於匈奴部落的叛變,是被斬首的,好像是嫁過去兩年後的事。雖然現在匈奴已經臣服了。
其實太后當初雖然貴為皇后,很多事也做不了主,因為先帝最寵愛的是李貴妃。她沒辦法在長子瀕死的時候要求先帝把他留在宮中醫治,只能按規矩挪出宮外以免危及龍體;她也沒辦法阻止端陽去和親。
太后現在老了,那些事都如過眼雲煙,恨的人愛的人都不在了。
其實這個老太太的性格是很奇怪的,面上看著是有些孤僻,心裡頭卻期盼著熱鬧——林媛是這麼認為的,從太后那不同尋常的笑的樣子里看出來的。
再則,太后對外總說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被打擾,但她還是吩咐了四個新妃來服侍。林媛覺得,無論她為了什麼目的,終究有一分是為了她自己的熱鬧。不管真情還是假意,看到年輕人身上鮮活的生機,她會覺得開心些。
因為太后心裡很苦,所以整個長樂宮都透著一種死寂的氣氛。但她還是懷著對生活的期盼,所以才渴望熱鬧。
其實這樣的人最難伺候,林媛一邊分析一邊在心裡叫苦。有時候她會很安靜,若你打擾了她便是大罪;有時候她又嫌你太安靜太沉悶,沒有讓她開心。老人古怪的性情和小孩兒刁鑽的脾氣是一樣的。
這個頭頂上寫著「太后」倆字的BOSS有點難刷哦。
這時候菜品都上完了,太后也不再對林媛她們問話。
傳膳的內監念了一句「恭請皇太後用膳」,林媛三人忙上前服侍。太后坐南朝北,林媛她們站在兩側,太后的對面是一個嘗膳的太監。
先是嘉貴人給太后盛了一碗紅豆飯,太後點頭接下了。而後葉承衣拿著筷子要給太后夾菜,但猶豫著伸不出手去。她並不知道太后愛吃什麼,外一錯了讓太后不喜就遭了。可惜盛飯的活被嘉貴人搶了,她只能和林媛一塊兒布菜。
嘉貴人是個爭強好勝的,看葉氏猶豫就自己伸筷子去夾菜。林媛知道她一直是這個德行,求勝不求穩,好表現不顧風險。當初第一次覲見太后的時候,祥妃和柔妃兩個爭著要服侍太后,其餘的人誰都不敢出風頭;只有嘉貴人刻意地穿素凈的衣裳來博太后高看一眼。
其實嘉貴人敢伸出筷子來,並不是賭,而是心裡有底的——她父親在豫州做官,是個不入流的從五品,但管的卻是鹽稅,油水最肥。她拿著家裡給的幾十萬兩銀票來宮裡上下打點,日子過得比旁人要好很多,也花高價買來了太后和皇帝的喜好。
她毫不猶豫地夾了一片茄盒放到甜白小碟裡頭,嘗膳內監嘗過後,她又夾一片奉給了太后。
太后瞧了嘉貴人兩眼,卻是一伸手推開了茄盒,揚臉對門邊的太監道:「劉盛,去傳旨,免了張尚食的職。」
太后這話一出,屋子裡的宮女都跪下了,嘉貴人看得心驚也跟著跪下,心裡卻是莫名其妙的。太后看著她暗暗地搖頭,身為太后,自己和皇帝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都是宮裡的禁忌,用膳時也有「不過三」的規矩,就是怕有心人知道了自己的喜好來投毒什麼的。這茄盒的事,是她特意放出去的消息,若哪天有人真的夾了茄盒給她,她就要警惕此人是否是刺客。
不過面前的嘉貴人是可以放心的。嘉貴人的祖宗八代她都查得清清楚楚,除了父親貪財其餘一律清白。這個消息能傳給嘉貴人是因為尚食局的宮人嘴碎,所以太后只是撤了尚食局的總管姑姑。
太后想著這些,心裡不禁有些無奈。這麼多年了,她竟是從不曾吃過一頓舒心的飯,從不能對喜歡吃的東西大快朵頤。她和皇帝兩個人都是這樣子,他們害怕穆武王和端旭王賊心不死。
太后想起穆武王心裡就煩悶,對跪著的嘉貴人更添了不喜,便看向林媛和葉綉心兩個人。
二人知道她們必須上前布菜了。但葉綉心瞧著方才太后微怒的樣子,雖然猜不出發生了什麼,卻明白了這布菜的活是個燙手洋芋,遂就不肯伸筷子。
她小心謹慎,但總要有個人伺候太后,兩個人都不動彈就兩個人一塊倒霉了。林媛心思一轉,偷眼瞥了太后一眼,便拿湯匙舀了一小碗芙蓉燕菜。
太後接過來,面色稍霽。其實她不喜歡芙蓉燕菜,但她想要吃的就是這道湯。方才她只是往這湯上瞧了一眼,林氏就很機靈,知道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