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
誰都不知道白玉嫻有個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她有一個小空間。
這個空間相當於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間,於是白玉嫻就按照自己的房間來收拾,在空間里放了一張床、一座衣櫃、一座書櫥和一張梳妝台,床上放著枕頭被褥和她喜歡的小熊玩具,櫃里放著衣物鞋襪,櫥里列著她平時喜歡看的一些書籍,梳妝台上放著洗漱用具和護膚品、抽屜里放著她自己收藏的珠寶首飾和貴重物品。
因為她經常出門旅遊,許多東西放在家裡和外面都不保險,所以就放在空間里。
空間就像是移動行李箱,白玉嫻很好地利用了剩餘的一多半空間,堆放著她認為很有用的生活必需品,譬如牙刷牙膏睡袋等日用品和她專門跑到農村買的米面糧油等。
所以,當白玉嫻發現自己穿越到七十年代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空間的存在。
幸好空間沒有任何媒介,在她十八歲時就出現在她的腦海深處,現在沒有隨著她的穿越而消失,裡面還是穿越前的模樣,一件東西都沒少。
白玉嫻放下一顆心,暗暗觀察自己的處境。
她穿越到了四十多年前的1972年,變成一個十八歲的鄉村女孩兒,女孩兒的記憶和她的融合在一起,讓她知道女孩兒有著和自己一樣的名字,也叫白玉嫻,父母健在,上面有三個哥哥,下面有一個五歲的弟弟,名字分別是白玉國、白玉兵、白玉華和白玉民。
三個哥哥結婚後就分出去了,各有各的小家庭,吃住都不在一起,現在家裡只有白父、白母和玉嫻、玉民姐弟兩個,一共四口人。
原身暗戀從上海來的一個知青鄭建華,鄭建華長得斯文儒雅,俊俏非凡,而且才氣過人,會唱歌、會畫畫,昨天和大隊支書的女兒姜桃定親,原身不由得失魂落魄,回來淋了一場雨,既沒有發燒,也沒有生病,不知道睡夢中怎麼就換了一個靈魂,成了現在的白玉嫻。
白玉嫻皺了皺眉頭,還好是暗戀,任何人都不知道原身的心事,包括父母和鄭建華,不然自己成了她,很難解決這件麻煩。
原身去年高中畢業后就被安排在生產大隊的小學當教師,現在正值暑假。
白玉嫻的職業就是教師,倒和原身一樣。
不過,即使放暑假了,原身也不清閑,父母每天都要出工,去掙工分,原身除了在家洗衣做飯以外,還要去生產隊幹活,工分多掙一分是一分,原身當教師沒有工資,和生產隊里的所有社員一樣,都是記工分,參與生產大隊收糧和年底的分紅。
這幾天陰雨連綿,一直沒有停歇,社員不用出工,才得以在家休息。
白玉嫻醒來時就是早上,吃了一頓沒滋沒味的地瓜干雜糧粥配著黑鹹菜,飯後父母出去串門,小弟玉民去大哥白玉國家找大侄子玩耍,家裡只剩她一個人了。
白玉嫻打量自己所處的房間,她住在白家三間堂屋的西間,堂屋坐北朝南,東間是父母的住處,弟弟和父母同住,三間房沒有隔斷,不過一套漆色剝落的高低櫃遮擋住了來自中間飯廳兼客廳的視線,具有一定的*。
房間的面積很小,目測只有十來平方,外面正在下雨,屋裡既潮且暗,依稀可見黃泥糊的牆壁,有些地方泥巴脫落了露出砌牆的石塊,西牆上面貼著一張毛爺爺、周爺爺等偉大革命家的集體畫像,顏色鮮艷奪目,南牆開著一扇四四方方的小窗戶,地面是泥巴地,凹凸不平,北牆和西牆夾角按東西方向放著一張木床,長約一米八,寬約一米二。
再一打量,白玉嫻發現床腿綁著四根竹竿,撐起一頂洗得發黃的白色蚊帳,帳內鋪著打補丁的涼席,除了枕頭和蒲扇,床上沒有別的東西。窗下擺著一個四四方方的木箱,底下有兩個長條凳支著,箱蓋上放著課本等物,大概是當作書桌用的,跟前有一把椅子。
很簡陋的房間,充滿了七十年代的味道。
白玉嫻想著原身的記憶,不由得有些鬱悶,因為白父是七隊的隊長,他們這裡不叫村,叫生產大隊,上面鄉鎮叫人民公社,生產大隊下面分為十二個生產隊,七隊是其中之一,七隊的大小事情都由白父管著,算是有點兒地位,所以除了鬧飢荒的那幾年,白家其餘時候都沒餓著,就是吃得非常粗糙,和二十一世紀比起來像是地獄一樣。
趁著外面大雨滂沱,家裡無人,白玉嫻趕緊查看自己的空間,順便整理一下可用和不可用的東西,她先是為裡面的東西沒有缺少而高興,隨後又沮喪起來,她發現,自己存儲的東西大部分不能拿出來。
錢不能用,太可惜了,她在空間里放了四疊大紅鈔票呢。
梳妝台抽屜里的珠寶首飾和手錶更加不能佩戴,別提變賣了,等以後生活水平提高了倒是可以拿幾件首飾出來,因為一些金飾、銀飾和玉飾款式比較簡潔大方,並且上面沒有年代印記,還有一對民國時代的金鐲子是祖父母傳給自己的。
被褥和毛熊不能拿出來。
衣服鞋襪的款式和質地都太超前了,萬萬不能穿,不過內衣可以穿在裡面不讓人看到。
護膚品和牙刷牙膏這些日用品可以背著人使用,感謝天,感謝地,白玉嫻受幾個朋友和同事之託,從海外購買不少東西放在空間,其中就有護膚品一項,有適合青蔥少女的,也有適合二十五歲以後用的,沒來得及給她們自己就穿越了,省著點用,夠自己用十年都有剩。
白玉嫻從空間里拿出自己常用的小圓鏡,對鏡照了照,鏡中的自己長得十分秀氣,圓潤的鵝蛋臉,彎彎的柳葉眉,亮亮的杏核眼,高鼻樑,櫻桃嘴,皮膚很乾凈,幾乎看不出毛孔,就是有點粗糙,不夠白皙,應該是風吹日晒所致,因為衣服底下的膚色很白。
白玉嫻對這副皮囊很滿意,比穿越前的她漂亮多了,身材也很好,至於手臉頸臂的皮膚用護膚品仔細保養的話,一定煥發白皙水嫩的光彩。
收起小圓鏡,白玉嫻把注意力挪回空間,清點米面糧油的數量。
城市裡賣的米面糧油大部分失去了天然的清香和味道,所以白玉嫻每年都會去農村採購一番,買小麥自己去磨面,買稻穀也是自己去脫殼,買花生黃豆自己去榨油,沒有摻雜任何東西,吃著比較放心,還會買一些農家從地里收回來晒乾的紅小豆、綠豆、豇豆、芝麻、花生等雜糧,大多都是他們種著自己吃的,不是大批量的,回來分送長輩和親朋好友。
現在空間里還沒送完的有三袋麵粉、四袋白米、半袋玉米面,一袋能裝一百多斤;裝雜糧的袋子可裝五十斤,除了花生米有兩袋,其他每樣都剩小半袋;二十斤裝的豆油有一桶,十斤裝的有四桶,五斤裝的有兩桶,花生油只有十斤裝的二桶,五斤裝的三桶。
裝油的桶是農家常用的塑料方桶,可裝水、可裝油、可裝酒、可裝蜂蜜。
白玉嫻比較滿意,心神跟著一松,有了這些糧食,雖然不算多,但在現實中沒有糧食吃的時候自己暫時也不會挨餓了。
她目光一轉,發現油桶旁邊有兩個半新不舊的紅色塑料箱,四四方方,半米高,兩邊有耳扣著蓋子,底下有滾輪,她努力想了想,臉上突然露出一絲喜色,裡面裝的可是肉!她在金華那邊的農家買了兩頭黑豬,去掉下水,一共得了兩百多斤肉,自己留了一半,就放在一個塑料箱里,另一個塑料箱里裝著她在當地買的特級火腿,送了一部分出去,還剩一些。
空間里時間靜止,食物無論放多久都不會變質,白玉嫻很放心地把這些東西存儲在裡面,沒想到現在居然成了寶貝,雖然不能明目張胆地拿出來食用,但總會有機會的,這個時代物資短缺,最缺的就是糧油肉,國家嚴格控制買賣。
這是一個無論買什麼東西都需要票證的年代,糧票、油票、布票、肉票、棉花票、自行車票、縫紉機票等等,覆蓋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提起票,白玉嫻突然想起自己好像收藏了許多六七十年代的票證。
她趕緊操縱意識,打開書櫥下面的櫃門,將一個鏤刻著花卉草蟲的紅木盒子從裡面拿到空間外的現實中,放在床上打開,裡面滿滿的都是票證。
白玉嫻的大伯父當年管著票,這些都是當年票證制度退出歷史舞台後沒有發出去的票,大伯父一直收藏著,後來轉送給了她。白玉嫻自己翻看片刻,有糧票、油票、豬肉票、牛肉票、羊肉票、雞鴨魚肉票,還有糖票、布票、棉花票、布鞋票、肥皂票、火柴票、煤油票,自行車票和縫紉機票、手錶票、收音機票也各有幾張,簡直是五花八門,包羅萬千。
其中大部分是65年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據說是流傳最廣使用最久的糧票,是糧票中的佼佼者,全國各地都可以用,而地方糧票出了省就不能用了。
還有幾張軍需供給糧票,都是一百斤和五百斤的大面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