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天問(十一 )
()第五十九章天問(十一)章節高速更新開始,更新字數為2862
有些事情終將逝去,有些人終歸會轉變。
時光易逝,年華易老。這都不是人力能控制的,與其強自掙扎,倒不如落的洒脫一些。
高適履行了對李括的承諾,在當ri將李括的一行親人送到了軍營,李括所需的馬匹、糧秣、軍械等也在翌ri全部湊齊。雖然淮南道採訪使韋霖對高適的做法頗有微詞,卻並不能改變高適的決定。
因為,在這淮南道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是高適而不是他韋霖。他雖然有彈劾監察的權利,卻並不能直接干預地方軍政,所以即便他對李括恨得牙痒痒,也阻止不了江淮軍將米糧、軍械、馬匹悉數收下。
而李括也履行了和高適的約定,寫了一封書信交予了高適。憑藉這封書信,高適可以命在唐州、南陽等地駐紮的士卒開城迎接朝廷的接管,等於李括便向將城池獻給了朝廷。
事後,李括開誠布公的將自己未來的打算和江淮軍的弟兄講了明,表示去留問題他不強求,一切由將士們自己決定。江淮軍中的士卒多是揚州本地人,對鄉土極為眷戀,所以李括認為強行讓他們離開土地十分殘忍也是一種不公,索『xing』將權利交到了他們自己手中。
但事情的結果卻有些出乎李括的意料,這支軍隊總共有一萬人,經過與胡虜的鏖戰如今能戰之人還剩下八千餘人,除去三百餘人選擇留在揚州,剩下的將士紛紛表示將與李括共進退。
得知這個結果,李括感慨不已,當即將高適派人送來的一部分米糧分發了下去犒賞將士。至於那些選擇留在揚州的將士李括也沒有作苛責,反而向他們每人分配了五兩銀錢,希望他們能夠好自為之。<本就是一塊無可定義的泥子,每個人都有權利『揉』捏,烘焙出自己的選擇。若是所有人的青沒有犯過錯誤,有誰的青本就是用來揮霍的,待到翻過那一頁,沉澱了下來再回首看自己曾做過的往事,不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嗎?
李括並不懼怕作出選擇,也不怕選擇錯誤。在他看來,不論於公於私他都無法再在那個所謂的無限光明的大唐朝廷中待下去了。光明的背面本身就是黑暗,越是光明的存在越會忽視自己的背面,認為凡事都是理所應當,也就順其自然的滋長了黑暗。
黑暗本身並不恐怖,恐怖的是黑暗假以光明的名義行齷齪之事。
光明的長安,光明的大唐,光明的大唐皇帝陛下。
亦或是黑暗的長安,黑暗的大唐,黑暗的大唐皇帝陛下。這本身並沒有探討的必要,不同人看到不同的側面,自然也就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在李括看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有的大唐男兒會為了守衛家園而不惜毀家紓難,流干最後一滴血。當然也會有人毫不猶豫的投入叛軍的懷抱,轉而向自己的族人舉起屠刀。<,亦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卻也一無所有。
就如同小張探花堅守睢陽的行為,不同的人讀來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口誅筆伐,有的人大加讚頌,無非是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再如長安城的收復之戰,皇帝陛下不還是向回鶻人借兵十萬了嗎?若不是廣平王和郭子儀的竭力阻攔,回鶻人怕是要將長安城洗劫一空?網不少字錢帛、女子皆歸回鶻所有,多麼瘋狂的承諾和選擇。這種事情又如何說的清道的明呢?真要究根問底,那聖明英武的皇帝陛下不成了與安祿山一樣的竊國大盜了嗎?
時至如今他已經不再痛恨高適的做法,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每個人都有權利作出自己的選擇。而他相信,高適這麼做一定有自己的難言苦衷。
既然他現在已經滿足了自己的要求並把親人送還,便是兩不虧欠了。
李括慶幸的是,他能夠看到光明的背面。只是光明不是銅鏡,它的背面並不像所有人想象的那麼完美。但這並不重要,因為自己看到了大唐文明的弱點。
知道了弱點便清曉了改變的方向,就有改變的希望。而希望這種東西,是多麼的美妙啊。也許總有一天,大唐會變得更加強大
黃昏。
揚州城外,高適等一干文武在為李括送行。
旌旗招展,鼓角崢嶸。
只是這不是相聚而是離別,甚至分別的還不那麼心情舒暢。
高適望著橫刀立馬的那個將領,知道無論自己如何補救都無法再彌補二人之間的裂痕,但他不後悔,因為他作出的這個選擇,無愧於心。
畢竟,人活一世有太多的牽挂,七郎有親人他高達夫又何嘗沒有?
也許這種分別便是最好的結果。
「七郎,一路順風,到了那邊記得回個信。」
高適端起一碗烈酒遙遙敬向李括。
他並不奢求對方能夠原諒自己,只希望他能夠一路平安。
李括環住身側的阿甜,緊了緊馬韁道:「伯父放心,到了那邊后我一定託人告知於您。倒是您,若是在這兒過的不如意了,不如仗劍縱馬來尋我。到時山珍海味不敢說,一壺濁酒一盆羊肉某還是捨得供的。」
高適的喉結微微涌動,似乎想說些什麼。
「你還會回來嗎?」網不跳字。良久,高適沉沉問道。
「將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好呢?或許出走本就是一種開始!」
李括輕磕馬腹,清風隨之而起,帶起颯颯風響。
近萬鐵騎揚塵起勢,遙遙追隨著那個黑盔黑甲彎弓直發的將領。
ri落,風起。
卷卷黃塵之中隱約傳來一個聲音:「旭ri升處,即為大唐!」
ps:旭ri升出,即為大唐!
全書正文完,開放式結尾。不過我會寫尾聲,大概兩個。
第五十九章天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