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年表節錄

漢武帝年表節錄

元狩三年(B120年,辛酉),37歲。

夏5月,赦天下。立膠東康王寄長子賢,為膠東王,少子慶為六安王。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數萬騎,殺略千餘人。

山東大水,民多飢乏。遣謁者勸有水災郡縣種宿麥。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名聞。

發謫吏於長安郊穿昆明池,作水軍演習水戰。

立樂府,使司馬相如等造詩賦,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武帝與倪寬論經,帝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好。及聞寬說,可觀。」擢寬為右大夫。

元狩四年(B119,壬戍),38歲。

冬,徙關東貧民凡七十二萬五千口於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諸郡。

初算(稅)緡錢。

拜卜式郎,賜爵田,布告天下。

春,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擊匈奴(私員從馬凡十四萬匹)。衛青軍出定襄至漠北,圍單于破之。

[青捕虜知單于所居,自以精兵擊之,而令公孫敖為前鋒。單于遁走。]

霍去病出代,遠驅二千里,大破左賢王軍,殺敵七萬,俘四王、八十三將。封狼居胥山、單于姑衍,臨澣海而還。

兩軍共殺虜匈奴九萬人。北逐大單于。二人皆以軍功加大司馬銜。是役乃大破匈奴於漠北也。

自是匈奴北遁,今蒙古包楞格河。而後漠南無王庭。漢以騎兵為掃蕩,繼以步卒屯田為後勁,步步為營循綠洲而進,迫匈奴不能復轉側。

[「是后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漢渡河,自朔方以西令居,通渠置田,官吏卒置五六萬人,稍蠶食,地接匈奴以北。」]

李廣出東道,失路誤兵期,受譴自殺。①

①武帝時名臣多自殺。如趙綰、王臧、李廣、李蔡、張湯、王卿、暴勝之、商丘成等。蓋漢儒重氣節,可殺不辱之志也。《春秋繁露·竹林》:「君子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天施之在人者,使人有廉恥。有廉恥者,不生於大辱。」又引曾子語云:「辱若可避,避之而已。不可避,君子視死如歸。」

[廣請行。天子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出塞,青令廣出東道,東道回遠。廣自請為前鋒,青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敖舊有恩於青。青欲使其立功,故徙前將軍廣。廣軍無導,失道。青責廣校尉,而以長史持酒米遺廣。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廣年六十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乃引刀自刎。]

[何按:武帝用人不拘常格,然稍失意則以律嚴誅,殺責甚苛。用法無情,不徇舊恩。如張騫有開鑿之功,一旦失期,則廢為庶民。汲黯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則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

[殊不知此正乃帝之權術也。舉賢招賢,防止英才淪落民間,成為反對力量。用才殺才,防止有才者恃才在朝中結黨成為政治力量。一箭多雕之策也。]

是歲,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使命是聯合西域諸國,斷匈奴西翼之盟,從外交上孤立匈奴。配合軍事上對匈奴之作戰也。

大犒賞功臣將士。造白金及白鹿皮幣,面值40萬。

造錫、銀合金三種(「白金」三中呂),面值三千、五百、三百。銷半兩錢(四銖),改鑄三銖錢,盜鑄者斬。三月,復罷三銖錢,鑄五銖錢。(表明其時已通貨膨脹矣)

令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

桑弘羊為侍中,主計算。行算緡令(商人按資產徵稅)、告緡令。(富人不具實申報資產,經告發,罰戍邊一年,資產沒收,以其半,賞告發者)。

卜式建議遷有財者助邊。

匈奴遣使求和親。廷辯之,以為非計。

[《漢書·張湯傳》湯與博士狄山廷辯與匈奴和親事。乃代表儒家博士多數之意見。張湯、桑弘羊則力主再戰。狄山丑抵湯,主和親。武帝於是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無使虜入盜乎」?山曰不能。曰:「居一縣?」曰不能。復曰:「居一障間?」山自度辯窮,且下吏。曰:「能」。乃遣山升障。至月余,匈奴侵斬山首而去。師古曰:「障,塞上要險之處。」]

為方士李少翁所惑,上知其詐,乃殺之。

汲黯坐法免官。

以王溫舒為中尉,掌京師治安。

元狩五年(B118,癸亥),39歲。

春3月甲丞相李蔡有罪自殺。

罷半兩錢,更鑄五銖錢。

於是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

拜汲黯為淮陽太守。以故,遂不能與中朝之議。

以太子少傅武強侯庄青翟為丞相。

以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鹽鐵收為官(國)營(壟斷)。

連年征戰,天下馬少。詔令鼓勵百姓養馬,上調馬價,匹20萬錢。

初置諫議大夫。

司馬相如死。

以李敦為郎中令,司馬安為廷尉。

令徙天下姦猾吏民充邊。

元狩六年(B117,甲子),40歲。

冬10月,賜百官、蠻夷金、錦。以楊可主持告緡。

頒《詔封太子制》。

立皇子劉閎為齊王,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初作誥策。

自造白金,五銖錢后,盜鑄錢死者數十萬人,其不發覺者不可勝計。

6月,遣使者分巡天下,存問孤寡鰥獨,無業者貸與之。

9月,霍去病病逝,葬茂陵側,造墳墓像祁連山。

[去病年18為侍中,從衛青征,為驃騎校尉,與輕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23歲封侯。(元朔六年)渾邪王欲降漢,武帝命去病將兵往迎。去病渡河,與渾邪眾相望。渾邪見漢軍多不敢降,怕被誘殲,稍遁。

去病乃率輕騎入敵陣,與渾邪王見,斬其欲亡者千人,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四萬。(元狩2年)去病時年25歲。

其為人少言,有氣敢往。武帝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臼: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帝為治第,令視之,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卒年僅29歲。]①

①黃震《黃氏日抄》:「看衛霍傳,須合李廣傳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夷夏,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則北,困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公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以其弟霍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

是歲,大農令顏異以廉直,因對時政不滿,坐腹誹論死。自是有「腹誹」之法。

元鼎元年(B116,乙丑),41歲。

夏5月,赦天下。

大哺天下三日。

得鼎汾水上,改元。

廢濟東王彭離。徙上庸。

元鼎二年(B115,丙寅),42歲。

冬11月,御史大夫張湯獲罪,自殺。

3月,大雨雪,夏大水,關東飢,死者以千計。

12月,丞相庄青翟下獄死。

起柏梁台(《漢書·武紀》)。「上作承露盤,高20丈,大7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雲可以長生。宮室之修,自此日盛。」

[何按:此台建成乃在元封三年。台成日,帝召文士大會柏梁台上,賦詩,每句七言。後世稱為「柏梁體」。]①

①宋程大冒《雍錄》:漢武作台,詔群臣二千石能為七言者乃得上。七言者,詩也。後世詩體句一韻者,自此而始,名「柏梁體」。(略引)今傳柏梁詩,游國恩總考之謂魏晉後人所託,可信。但柏梁台賦詩事,亦可信,惜詩未傳者。

2月,以太子太傅趙國為丞相。

3月,以太子太傅石慶為御史大夫。

以孔僅為大農令,桑弘羊為大農丞,置平準均輸法,以通貨物。

又徵人頭稅名「口錢。」

[桑弘羊為大農丞,撮(總)諸會計事,稍置均輸以通貨矣。「口錢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賊於民,民產子之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重於生子則殺,甚可悲痛。古無之。」《漢書·貢禹傳》]

廢白金幣,悉禁郡國不得私鑄錢。

夏,大水,關東餓死者千數。

始令入谷補官,入財為郎。六百石為郎官。

秋9月,詔遣博士分循行天下,吁民相救災民。諭告所抵:「吏民有振救饑民免其厄者,具舉以聞,紀功。」

張騫使烏孫歸。

又以張騫為中郎將,將300人。人配馬各二匹,牛羊萬數,齎金幣帛直數千巨萬,組成商隊。使之遠赴西域,與通商為市,求購其駿馬。商隊到達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闐諸國。由此,西域36國與漢始通商路。

[何按:此即絲綢商路開通之始也。]

封張騫為大行令(外交部長)。

得大宛汗血馬,名曰「天馬」。復命使者入西域求之。

[趙翼云:自漢武擊匈奴,通西域,徼外諸國無不懾漢威。是時漢之兵力實強,晁錯謂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張湯亦謂外夷兵刃樸鈍,胡兵五當漢兵一,今頗得漢巧,猶三當一,此可見兵威之足服諸外夷也。而其時奉使者亦皆有膽決策略,往往以單車使者,斬名王、定屬國於萬里之外。]

元鼎三年(B144,丁卯),43歲。

冬,關東大飢,人相食。

冬,徙函谷關於新安,以故關為弘農具。

11月,令民告緡,舉者得其半。

[呂思勉曰:「楊可告緡,遍天下。中產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獄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監往往即治郡國緡錢。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食貨志》)。」此政與20世紀之打土豪分田地相仿也。]

常山王薨。子有罪,坐廢國除。

匈奴伊稚斜單于死。子烏維單于立。

張騫於本年去世。

封方士欒大為樂通侯,位上將軍。

元鼎四年(B113,戊辰),44歲。

冬10月,行幸滎陽,還,至洛陽。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

中山靖王劉勝死。

設立樂府官署。

春,命終軍使南越。

6月,得寶鼎後土祠旁。

秋,作「寶鼎」、「天馬」之歌。

南越降附。

是歲,禁郡國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造鑄。

《漢武故事》:「上幸河東,祠後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宴,上歡甚,乃作『秋風辭。』辭曰: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顧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芬,懷佳人兮不能忘浮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楊素波,簫鼓吹兮發櫂歌,歡樂盡兮忘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方士欒大進言,謂「黃金可成,不死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發覺其詐而殺之。

元鼎五年(前112,已巳)45歲。

冬10月,行幸雍,祠五帝。

11月,立泰畤於甘泉。天子親郊見,朝日夕月。

4月,南越王相呂嘉反,殺漢使者及王后、王太后。

遣伏波將軍路博德等率領罪人,發兵征討。

9月,諸侯貢金(助祭宗廟稱酎金),因成色不足,奪爵者106人。丞相趙周因知不報下獄,自殺。

以御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封牧丘侯。

桑弘羊為大農丞。

[時國家多事,桑弘羊等致利,王溫舒之屬峻法,倪寬等擅文學,皆為九卿,更進用事。]

西羌聯合匈奴,以10萬人攻安故,圍搶罕(地屬隴西郡)。

匈奴攻入五原,殺太守。

元鼎六年(B111,庚午)46歲。

春,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揚仆出兵(自昆明)擊南越。

平南越,置南海九郡。

冬10月,發隴西、天水、安定騎中尉,河南、河內卒10萬人,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征西羌,平之。置護羌護尉。

納左內史倪寬議,開六輔渠。

以司馬遷為郎中,奉使巴蜀、滇中。

秋,東越王余善反。遣將軍韓說、中尉王溫舒出征。

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郡。

[元狩二年,匈奴西方主渾邪王殺休屠王降漢,漢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本年分武威為張掖,酒泉為敦煌。均乃月氏故地也。此為河西郡,乃開通西域之道(絲綢之路)。而匈奴與西羌之交通遂絕。迫使匈奴再向西遷。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屯田之。而敦煌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上令諸儒采《尚書》、《周禮·王制》,草封禪儀,數年不成。武帝乃親自製儀,以采群儒,或曰不與古同。於是盡罷諸儒。

兵改制,建常備軍:期門軍、羽林軍、屯騎、步兵、越騎、長水(水軍)、射聲(生)、虎賁、胡騎七校尉。又設「執金吾」。(即執金鉞也。)

元封元年(B110,辛未),47歲。

10月,武帝巡邊陲,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台,率十八萬騎,北巡至朔方,臨北河,以威匈奴。

遣使告諭匈奴單于臣服。

[使郭去告單于:「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單于能戰即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待也。不能即南面而臣。何徙遠亡走,匿於幕北苦寒無水草之地,毋為也!」]

春正月,東巡海上,令數千人入海求蓬萊仙人。

上以卜式不司文章,貶為太子太傅,以倪寬為御史大夫。

漢兵入東越境。東越人殺東越王余善降漢。

遷其民入居於江淮間。

夏4月,封泰山。大赦天下。

復東巡海上,至碣石。自遼西曆北邊至九原,歸於甘泉。

5月,以桑弘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丞,儘管天下鹽鐵。於郡國設均輸機構,設均輸鹽鐵官,主鹽鐵專司,置平準於京師,督天下運輸,貨物統購統銷,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穩定物價。

罷告緡法。

[於是天子北至朔方,東到海上,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巨萬計,皆取足大農。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齊王閎死,無子,國除。

(疑)司馬談死於本年。

武帝元封二年(B109,壬申),48歲。

至瓠子,視察黃河決口處。沉白馬、玉壁於河,命從臣將軍以下皆負薪塞河堤,卒填決河。作「瓠子之歌」。

築甘泉宮通天台、長安宮飛廉館。

朝鮮王攻殺遼東都尉。募天下死罪囚徒攻朝鮮。

作「芝房之歌。」

派郭昌、衛廣為將,入巴蜀平定西南夷未服者,以為益州郡。

是時,漢滅兩越,平西南夷。

以杜周為廷尉。

[周外寬,內深刻,其治大體仿張湯。時詔獄益多,食二千石俸祿涉案人員不減百餘人。廷尉及中都官詔獄逮捕至六七萬人,官吏因之益加十萬餘人。]

[周為廷尉,客有謂周曰:「君為天下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旨意為獄,獄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法安在乎?前王所是著為律,后王所是書為令。當時為是,何法之古乎?」]

設益州郡。

元封三年(B108,癸酉)49歲。

十二月,趙破奴攻破車師國,虜樓蘭王。(樓蘭西域國名,后更名鄯善。)

柏梁台建成。「元封三年,作(成)柏梁台,召群臣二千石有能為七言詩者,乃得上座。」①

①《太平御覽》卷352引《東方朔傳》。又見《初學記》卷12。

「漢武帝在柏梁台上使群臣作七言詩。七言詩自此始。」②

②《世說新語·排調》劉李標註引《東方朔傳》。

初作角抵戲、巴俞戲。(角讀為決,較也。名此樂為角抵者,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蓋雜技樂也。巴俞戲,魚龍蔓延之屬也。漢后更名為平樂觀。)三百里內民皆入京來觀。

夏,朝鮮相斬其王右渠降漢。以其地為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

樓船將軍楊仆坐失亡多免為庶民,左將軍荀彘坐爭功棄市。

以司馬遷繼司馬談為太史令。

7月,嫁細君公主與烏孫。

[烏孫使使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烏孫以子匹聘漢公主,漢以江都王建女細君為公主妻烏孫王昆莫為右夫人。

匈奴亦遣女妻昆莫,以為左夫。]

[細君悲歌曰:「吾家嫁我天一方,遠托異國烏孫王。穹廬為室氈為牆,以肉為食酪為漿。居常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元封四年(B107,甲戌),50歲。

冬10月,上南巡行至雍。祠五帝。

北出蕭關,歷獨鹿,鳴澤,自代而還,至河東。

詔赦死罪以下,賜無出今年租賦。

匈奴好辭甘言求請和親。

匈奴使者病死長安。匈奴單于以為漢拘禁之,乃用趙信議,遂扣留漢使路充國。

武帝遣將軍郭昌、趙破奴屯朔方備胡。

元封五年(B106,乙亥),51歲。

冬,武帝南巡,望九嶷山,登天柱山,泛長江,近樅陽,北到琅邪,觀東海。

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里,薄樅陽面出。作「盛唐樅陽之歌。」

3月,封太山,加封禪。還京住甘泉宮。4月,赦天下,所幸縣免歲租賦。賜鰥寡孤獨帛,貧者粟。

衛青病死,起冢,象廬山。

[初,上年29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已。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太子乃有不安之意。

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戰,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之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大將軍頓首謝。]

4月,全國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置刺史,直接向皇帝奏事。刺史每年八月巡視所部郡國,詔以六條問事。

[六條:(1)劾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2)二千石背公徇私,侵漁百姓。

(3)二千石不恤疑獄,肆意殺人。

(4)二千石選舉不平,親阿所愛,蔽阻賢路。

(5)二千石子弟依仗權勢,請託所監。

(6)二千石阿附豪強,害損政令。觸之皆案滅三族。]

董仲舒死,年93歲。

蘇建死。

[蘇建語司馬遷云:「吾常責大將軍至尊重,宜擇賢。大將軍謝曰:自昔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驃騎亦仿此意。」蘇建,蘇武父也。]

是歲,下求賢詔書,令州郡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時漢廷已乏人材矣。)

[武帝本年求賢詔:「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騰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不羈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民吏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章太炎云:「漢之地圖,蓋甚精審。《武帝記》: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臣瓚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在九原二千里,見漢與地圖。按輿地圖乃及匈奴之一井,則其精審可知。」

元封六年(B105,丙子),52歲。

冬,外巡歸。

春,作首山宮。

3月,巡視河東。祠後土。

益州、昆明反,遣軍擊之。

秋,烏孫使者以漢廣大,歸報其國,其國乃益重漢。

匈奴聞烏孫與漢通,怒,欲擊之;又其旁大宛、月氏之屬皆事漢。

昆莫年老,言語不通。昆莫欲使其孫岑娶尚公主,公主不聽,上書武帝。

武帝致書曰:「從其國俗,欲以烏孫共滅胡。」

昆莫死,其孫岑娶代立,為昆彌。

漢使西逾蔥嶺,抵安息。

安息使以大鴕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於漢。

太初元年(B104,丁丑),53歲。

冬十月,巡登泰山。十二月,東臨渤海。望祠蓬萊山。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

二月,起建章宮。

[《漢官儀》:「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后更名羽林軍。又取從軍死烈士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後漢書》順帝紀李賢注引)]

五月,命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改訂曆法,成「太初曆」,用夏正,以正月為歲首(此前沿用秦正,以十月為歲首)。採用「五行」,色尚黃,數用五,重定宗廟百官之儀。協音律,以為典常,垂之後世。

七月,東巡至泰山。

八月,命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

[先,漢使入宛求馬。宛不予。殺漢使,取其財物。

天子怒。掌使宛者姚定儀言:「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帝欲侯寵姬李氏,乃拜李氏兄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以郡國惡少年無賴數萬人,往伐。司馬光曰:「其意以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

關東蝗災,西飛至敦煌。

司馬遷於是年始纂《史記》。(年42歲)

始設大司農。

[《漢書》百官公卿表:治粟內史,秦官,掌谷貨,有兩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霍去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霍去病
上一章下一章

漢武帝年表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