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未來的國之棟樑
「陛下,臣有一策,可在年內滅掉扶余。」
司馬懿此話一出,滿座皆驚,即便是郭嘉與荀攸二人也難以置信地看著司馬懿,想看看從他嘴裡能說出什麼高見。
蘇辰也被他這句話說得心嚮往之,問道:「仲達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司馬懿似乎故意要賣個關子,沒有直接回答,轉而問道:「敢問陛下,滅掉扶余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蘇辰也知道這個時候的文人都有一種故作高深的通病,即便是郭嘉也不能免俗,對此他早就免疫了,況且身為帝皇,他有靜氣,即便很想知道司馬懿心中的妙計,卻也耐得住性子,答道:「要說這滅掉扶余的困難,朕方才說的士兵不耐苦寒,這是一點,此外,扶餘人英勇善戰,法度言明,政局穩定,雖然人口不多,可對外擰成一股繩,我軍想要掃平扶余,並非易事。」
「陛下所言不虛,臣的辦法就是針對這兩點困難。」司馬懿見眾人留神傾聽,仔細說道:「首先第一點,扶余之地苦寒,雖然馬上就要開春了,但扶余之地也暖和不到哪裡去,臣在交州為將之時,聽聞交州出產一種桐油,當地的百姓把桐油塗抹到身體上,便能隔絕嚴寒,甚至還能保護皮膚。」
聽到這裡,從來沒有去過荊州更南邊的郭嘉問道:「仲達,據我所知,交州之地氣溫甚高,當地的百姓經常穿著單衣,怎會害怕嚴寒?」
司馬懿笑道:「郭軍師有所不知,越是往南的地方,百姓越害怕寒冷,交州雖然氣溫高,但冬天的時候時常下雨,所以也有比較寒冷的季節,當地一些山裡的百姓並沒有太多衣裳,所以才喜歡塗抹這種桐油。」
「原來如此。」
司馬懿的辦法眾人都聽明白了,蘇辰問道:「仲達,如你所說,此種桐油可能滿足軍士所用?」
「陛下放心,臣在交州之時,收集過一些,如今都在交州府庫,如果需要,可以令交州刺史與山民換購,應該不成問題。」
「那好,此事便交由仲達操辦,儘快將桐油送到柴桑,然後由海路運往遼東。」
「臣遵旨!」
解決了士兵耐寒的問題后,第二個問題就簡單了,扶餘人兇猛善戰,可徐晃手下也不是吃素的,背嵬軍乃是精銳中的精銳,比起此時禁軍來說,背嵬軍的戰鬥力都還要強悍,如果背嵬軍都不是對手,他普天之下真就找不到能與之匹敵的精兵了。
開元十一年春,徐晃對扶余第一次用兵,斬殺扶余士卒五千餘,俘虜上萬人,取得了第一個階段性勝利。
這多虧了司馬懿提供的妙計,塗抹了桐油之後的士兵,果然克服了怕冷的問題,取得了大勝。
隨後,徐晃再接再厲,派出使者拉攏挹婁人共擊扶余,此番扶余早有準備,當代扶余尉仇台派出太子簡為居,以傾國之力,徵召勇士五萬人,迎戰燕軍。
徐晃親自領兵出征,以兩倍於敵軍的優勢兵力,在難水大敗簡為居,簡為居被徐晃斬首,五萬扶餘勇士全軍覆沒,燕軍斬首上萬人,其餘全部俘虜。
扶余尉仇台聽聞太子戰死,五萬勇士全軍覆沒,驚慌失措,在大臣的勸諫下,終於決定投降燕國。
照例,扶余尉仇台被押送洛陽,扶余之地被蘇辰劃為一個郡,取名為扶余郡。扶余這一投降,挹婁也知道大燕國兵馬強盛,不可為敵,隨即歸附燕國,蘇辰在挹婁之地設立挹婁郡,北沃沮也被納入挹婁郡之下。
東夷平定,劃分三郡,分別是高麗郡、扶余郡和挹婁郡,此外加上樂浪郡,朝鮮郡,遼東郡,遼東屬國,玄菟郡,昌黎郡以及遼西郡,全部都歸屬於平州,為了開發東夷地區,平州治所由原來的遼東郡遷移到高麗郡丸都城,加強對東夷地區的統治。
平州刺史仍然是田豫,只不過田豫還兼任高麗郡守,此番徐晃掃平扶余挹婁,蘇辰並未給他進爵,只是賞賜了金銀財物,徐晃如今已經是一等鄭國公,爵位上已經到頭了,不可能繼續,至於加官,這倒是可以,蘇辰將徐晃這個平州大都督的官職提升為從一品,升了他一級,將來若是再立大功,徐晃就要被調入朝中為官了,因為封疆大吏到了正二品已經是極限了,若不是蘇辰要對東瀛用兵,現在已經把徐晃調入京城了,徐晃在遼東多年,朝廷中的大臣已經出現了非議之聲。
轉眼就到了開元十二年,蘇辰以蘇牧為征東大元帥,太史、徐晃為副帥,盡起海軍二十萬,陸軍十萬,共計三十萬大軍攻伐東瀛。
現在的東瀛還叫做倭國,地盤也只有九州島之地,這時候島上有國上百,和前朝有過交流的也有三十國,倭國之中,各個國家互相攻伐,如今有一女王,名叫卑彌呼。
對於倭國的資料,這些年陳群收集了不少,如今朝鮮郡名義上陳群是太守,蘇牧是鷹楊中郎將,但實際上,朝鮮郡的文武政權都掌握在韓王手裡,這也是蘇辰默許之事。
蘇牧這些年經略朝鮮,已經把這裡經營成為了富庶之地,本地居民也全都漢化,說漢話,寫漢語,穿漢服,蘇牧在朝鮮郡的威望甚高。
陳群當年是曹操的智囊,投降之後,蘇辰把他派來朝鮮,實際上就是想讓他輔佐蘇牧,蘇牧也知道陳群有大才,所以對他十分恭敬,每次見陳群,都以弟子之禮相待。
原本蘇牧對於太子之位也不是沒有想法,可無奈蘇進無論是在士林還是在軍中,根基都太牢固了,滿朝公卿大臣,有不少都是蔡邕門人,雖然如今大部分都還沒有到達上層,但中層官員之中,大部分都出自於燕京書院,其中顧雍更是這群人的領頭之人,已經官至吏部侍郎。
而且蘇進有滅蜀之功,他當太子,滿朝大臣無人不服,他也知道自己無法抗爭,所以也甘願當一個賢王。
只是沒想到,如今父皇竟然命他擔任征東大元帥,統兵三十萬征討倭國,元帥一職燕國雖然設有,但他還是第一個擔任元帥之人,單單是這份殊榮就讓他心中原本那點對父皇的怨念化為虛無。
接到朝廷的令函后,蘇牧命人叫來陳群,問道:「先生,父皇如今讓我擔任征東大元帥,討伐倭國,這究竟是何用意?」
太子之位已定,按照常理,對於他,父皇不應該再讓他立下這麼大的功勞,不然這豈不是威脅太子的地位嗎。
不過對於他的父親,蘇牧從小就十分敬畏,他深深知道,父皇這麼做,必有深意,只是他現在還猜不透。
陳群也有些看不明白,說道:「韓王,徐將軍和太史將軍都是陛下的心腹老臣,雖然陛下以韓王為大元帥,但這個大元帥名不副實,具體的戰略應該還是以兩位將軍為主,只是如今徐將軍和太史將軍分屬不同的系統,誰主誰次都不合適,所以為了平衡,這才讓韓王出任大元帥,從中調和。」
「原來如此。」被陳群這麼一點,蘇牧立馬就明白了,原來他不過是個傀儡而已。
事實也地區如同蘇牧所猜想的那般,軍機處派遣了龐統親自去遼東傳達軍令,之後便在遼東留了下來,蘇辰以龐統為首,選取了幾個太學中的佼佼者,隨龐統一起遠赴遼東,擔任參軍。其中就有姜維和鄧艾這兩個太學中名聲很大的年輕人。
當初蘇辰得知姜維和鄧艾的名字后,破格把兩人選入太學就讀,同時讓兩人擔任蘇睿的伴讀,陪同蘇睿一起讀書,他也經常見到這兩人。
不得不說,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絕不是非凡之輩,這兩人的確非常聰穎,假以時日,必然又是陸遜周瑜一般的人物。
龐統的參軍隊伍中,除了鄧艾姜維兩人之外,還有五個人,分別是馬謖、蔣琬、董允、費禕、王濬,這些人都是太學中的俊傑,也是將來的國之干臣。
這個八人的參軍隊伍並沒有受到徐晃的熱烈歡迎,為首的龐統長得太丑,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有些吃虧。
其餘七人,蔣琬和董允二人還好,可剩下的幾人都還是一群乳臭未乾的毛孩子,徐晃實在是不明白,軍機處為何派了這一群孩子來,難不成他這個鄭國公是帶孩子的嗎?
事實上,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郭嘉舉薦的,郭嘉掌握著刺刀這個情報系統,對各地的人才最是了解,這些人也都是他稟告皇帝之後,才選入太學的。
和徐晃不同,太史慈這些年雖然把海軍建設得很不錯,可海軍一直沒有大戰,他也因此被壓制了多年,如今不過是個侯爵,此番征討倭國,太史慈準備揚眉吐氣一把,所以他對龐統的態度非常友好,對其餘參軍也是禮數周到。
雖然徐晃兵權重,手下掌握著遼東將近三十萬大軍,但他的日子過得可沒有太史慈舒心,因為徐晃的糧草都受制於兵部,但海軍的糧草這是直接由海軍衙門撥付,海軍的糧餉大多都是自己經營所得,海軍衙門不過是為了統一調配而已,所以這幾個參軍受到了太史慈濃重的款待,讓眾人對太史慈的印象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