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

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

齊泰和黃子澄見方孝孺率先提了出來,就像是被什麼東西刺激到了一樣,心裡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爭先恐後的說道:「皇上,臣等以為方大人說得對。先帝在世時,出於對兒子們的偏愛而設立了藩王制度,他老人家本意是讓藩王作為國家的藩籬,保衛中間的朝廷的。可是,這些年來,下面的這些藩王都仗著先帝的寵幸,越來越目無法紀,越來越囂張跋扈,已經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皇上應該還記得臣等給皇上講的春秋戰國和七國之亂的故事,周天子設置諸侯來拱衛王室,這些諸侯雖然是皇帝的血親,但是幾代之後,隨著血脈的疏遠,他們對周王室的感情越來越淡,最後演變成互相攻打,甚至是滅亡了周朝。」

「這些藩王雖然是皇上的親叔叔,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都圖謀不軌,在皇位面前,親情是靠不住的,自古以來,為了皇帝手足相殘的例子數不勝數,還請皇上三思,及早動手,以免到時候諸王尾大不掉,在動手的話,怕就是晚了。」

方孝孺見齊泰和黃子澄二位大人都支持他,心裡也很高興,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乾脆就扯開了說,鼓起勇氣說道:「陛下,設置藩王制度本來就是弊政。先帝英明一世,只是因為對兒子們的溺愛才犯了這個錯誤。藩王就藩之後,雖然偶有戰功,但很多人都多行不法,藐視朝廷法紀,魚肉百姓,為禍甚烈。現在我皇登基,應該革除這項弊政,效仿堯舜禹湯,任用賢臣來管理國家,以達到真正的太平盛世。」

姚廣孝說方孝孺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的確不錯,方孝孺的內心裡只有儒家的思想,滿滿的都是儒家的情節,時刻妄想著將明朝變成上古社會那樣,皇帝賢明,垂拱而治,任用儒家的大臣,共同治理國家,而不是將天下當成他個人的私產。豈不知,這些話都是歷代的儒生故意編出來騙人的,專門給皇帝洗腦子,好讓皇帝來重視他們。

方孝孺不僅信了,而且還要求朱允炆也相信,對朱允炆的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靖難之役開始的時候,方孝孺還在和朱允炆研究周朝的官職,妄圖恢復周朝的社會制度,真是吃飽了撐的。在他看來,歷史上最賢明的君王就是周文王了,他可以說是集合了所有儒家學說所要求的優點。

寬宏大量,任用賢臣,最著名的就是那個文王拉車八百步的傳說,在看他看來,周文王正是因為禮賢下士到了極致,才最終打敗了殘害忠良,迫害文臣的商紂王。

事實上,商周之間的戰爭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商紂王的那副殘暴昏庸的形象是後來的儒家人物為了迎合自己的學說故意編出來的。周武王伐商時在《牧誓》中只列舉了商紂王六條罪名:第一是愛喝酒,第二是不用貴戚舊臣王族為官,第三是任用奴隸為官,第四是聽女人的話,第五是不按時祭祀。

這些罪名在今天看來完全是無厘頭,甚至按照現在的觀點,不任用王族和貴戚,反而大膽任用奴隸是很有魄力的舉動。儒家的人也感覺這些罪名不足以支撐他們商紂王是暴君的觀點,就開始揮動筆杆子編排他,什麼比干、黃飛虎、酒池肉林這樣的故事都給整了出來。

實際上《韓非子》當中記載了一段故事反倒是說明紂王是很賢明的,那裡面記載說,費仲對紂王說:「西昌伯很賢明,百姓愛戴,諸侯歸附,應該及早殺了他,以免後患。」紂王卻認為仁義是君王用來勉勵臣民的,不能殺,所以放過了西昌伯,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

後來的周文王趁著商朝內部鬥爭和跟四夷之間的戰爭擴充自己的實力,拉攏對被商紂王收拾過,對商紂王不滿的諸侯,在商朝的主力東征東夷之時,突然從背後捅刀子,一舉滅亡了商朝。紂王當時已經無兵可派,只能派奴隸上戰場,最後在牧野被以周朝為首的諸侯聯軍擊敗,他還算是個比較有骨氣的君主,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自殺。

之後周朝養的那些御用文人就開始對周文王、周武王大肆吹捧,為了鞏固周朝的江山,又將商紂王不斷貶低,就形成了影視劇中的形象。周朝建立之後,商朝的一些遺老遺少一直不服他們,一直造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從背後捅刀子,實在是太齷齪了。

眾所周知的是,周朝建立之後,施行的是分封制。按照史書中的觀點,這麼做是為了拱衛周王朝的江山,幫助周朝控制大面積的國土,是有利於歷史進步的。

其實這完全扯淡,上面說過了,商朝不是周朝一家滅掉的,而是他們聯合八百諸侯滅掉的,屬於兄弟幾個一起做買賣,既然是這樣,成功了之後,勝利果實你肯定不能獨享,只能將一些土地分封給他們。但是,周朝的統治者,又不放心這些外姓在外面封侯裂土,就又大封了一堆同姓為諸侯,將同姓和異性全都打亂,混合到一起,好讓他們可以互相制衡,比如說,齊國和魯國就是一個同姓,一個異性,將同姓封到異性邊上,就可以監視異性,使得他們不敢對周王朝懷有二心。

這才是周朝大舉分封的目的。人性永遠都是貪婪的,自私的。

這三位儒家的大臣苦口婆心的跟朱允炆說了半天,徹底打動了他的內心,讓他將朱元璋臨死之前的教導全都忘在了腦後,其實在朱允炆的內心裡,他也認為他的皇爺爺是錯的,自古以來的聖人先賢都反對分封,主張重用文臣治國,皇爺爺為什麼總是反其道而行之,雖然他很英明,但是他再英明能勝過所有的聖人先賢嗎?朱允炆對此深表懷疑,霍的一下子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環視了一下他的幾位心腹,堅定的說道:「諸位愛卿說的對,朕決定採納你們的建議,削藩。」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聞言立即跪倒在地,納頭便拜道:「皇上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位愛卿快快平身吧。」朱允炆伸手虛扶他們三位一把,一臉虛心求教的表情說道:「只是朕要想削藩,應該先從何處入手呢?」

這一下子,這三個大臣開始面面相覷了,大眼瞪小眼地看了對方几眼后,還是齊泰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不管先削誰,朝廷首先應該想辦法加強自己的實力,這樣才有可能應對將來因為削藩而引發的不測之禍。不知道陛下還記不記得肅王發明的那個罐頭?有了這個東西,大軍就不愁糧草了,發動數十萬眾可以說是輕而易舉。臣還聽說肅王搞出了一個叫鳥銃的火銃,可以一人操作,射到一百步以外,六十步之內可以穿甲。如果肅王將這些東西都貢獻給朝廷,那朝廷的實力就會大大增強,到時候就算陛下削藩,那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也不敢動彈了。」

「這……」朱允炆開始犯難了,他還記得朱元璋臨死之前告誡他的話,雖然他也很想要罐頭和鳥銃,但他不得不考慮朱元璋臨死之前的告誡,道:「皇爺爺臨終之前告誡過朕,想要跟肅王要這兩樣東西不能來硬的,要拿東西來換。問題是,朕要拿什麼東西來跟他換?」

方孝孺一聽這話心裡就急了,站出來慷慨激昂地說道:「啟奏陛下,陛下是君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肅王雖然是親王,是皇叔,但也是臣子,陛下跟臣子要東西,豈能去換?如此一來,陛下的威儀何在?依臣看來,只要一紙詔書即可,肅王若是不從,那就是抗旨,是謀反,陛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削弱肅國。」

朱允炆愣了一下,萬萬沒想到這個方孝孺這麼激進,一上來就想動為朝廷立有大功,實力強橫的肅國,道:「這……十四叔對朕一直很尊重,又為朝廷立下大功,到達封國之後,也沒有什麼違法的行為,朕若削他的肅國,怕是沒有理由吧。」

方孝孺冷哼了一聲,昂首挺胸,十分傲然地說道:「陛下難道忘了嗎?肅王在封國內任用宦豎為官,讓他們監視群臣,此乃亡國之像,也是與祖制相違背的,這不就是違法的行為嗎?」

相比於黃子澄和方孝孺,齊泰還是比較理智的。齊泰和另外兩個人不同,另外兩個人是朱允炆自己培養的心腹,跟他一樣身懷儒家的理想,具有儒家的情懷。

齊泰不一樣,齊泰是朱元璋親自提拔的人,和駙馬梅殷一樣,是朱元璋親自挑選的臨終託孤之人。朱元璋是什麼人大家都知道,叱吒風雲了一輩子,看人最起碼的眼光還是有的,他既然提拔齊泰做兵部尚書,那就說明齊泰是個很有謀略的人。

齊泰認為依照目前的形勢,朝廷不宜和肅王決裂,因為先帝臨終之前曾經有名言,肅王兵馬不可過蘭州一步,這樣一來,肅王造反的可能性就基本沒有了,這個時候得罪肅國,不是聰明的做法,立即站出來反對道:「啟稟皇上,臣以為皇上應該依照先帝臨終之前的話來辦。朝廷此時不宜和肅國鬧僵,臣以為,朝廷可以派一個使者去肅國一趟,摸摸肅王的態度。如果他願意將那兩件利器無私的貢獻給朝廷更好,如果不能,皇上就拿東西跟肅王來換。」

「那朕該拿什麼來跟肅王換呢?」朱允炆有點懵了,心裡開始盤算著自己的家產,皇位是不可能的,割地嗎?也很捨不得,土地這東西在古人心裡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齊泰見新皇帝如此為難的樣子,微微笑了一下,向前走了一步,一副嘚瑟的表情說道:「皇上忘了嗎?肅王每年還要向朝廷交納三百萬石糧食呢,陛下可以以減免納糧為條件去跟肅王換利器。」

朱允炆微微地點了點頭,目前他手裡捏著的也就這點籌碼了,相信沒有朝廷的命令肅王也不敢偷工減料,皺著眉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說道:「好是好。可是給他減免多少呢?一下子減免三百萬石就太多了,這會讓朝廷的運糧壓力驟然增大的。」

齊泰拱著手,低著頭,皺著眉頭想了一番,才抬起頭來看著朱允炆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最多減免一百萬石。另外,請皇上派德高望重,能言善辯之士去做出使肅國的使者,能談下來一石是一石,但是不能超過朝廷給的底線。」

朱允炆皺著眉頭想了一番,感覺齊泰的這個建議還行,只是派誰去呢?抬起頭來,看了一遍這三個顧命大臣,一臉為難地說道:「齊愛卿言之有理,只是派誰去做這個使者合適呢?朕以為,這個使者最好是跟十四叔相熟的人,這樣就不會讓他感到緊張。」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面面相覷了一番,心裡都在盤算著合適的人選,最後還是齊泰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據臣所知,朝中大臣與肅王相熟的人也就是武定侯郭英、曹國公李景隆和長興侯耿炳文了,至於從肅王府過來的那些人,官職都太低,又做過肅王的隨從,派他們去很不合適,有輕視肅王的意思。」

方孝孺一聽齊泰這話害怕朱允炆派郭英去,立即站出來,一臉嚴肅的斷然否決道:「武定侯不合適,據臣所知,武定侯和寧妃與肅王的關係密切,派他過去,怕他會和肅王勾結在一起。」

朱允炆邊聽邊不住的微微點頭,說心裡話他也不放心郭英去,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和他的姐姐郭寧妃沒少給肅王說好話,他們跟肅王的關係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派他去朱允炆很不放心,又看了看這三位大臣,試探性地問道:「派曹國公去怎麼樣?」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下一章:第二百八十章 想給我坐蠟?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

回到明朝做塞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回到明朝做塞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