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我蠻夷也

9、我蠻夷也

子旅被哄著去洗澡了,貓兒又被單獨留在了潘太師面前。

「你過來。」對貓兒招了招手,潘太師問:「怎麼會想著給太子編一個小狻猊復仇的事?」

吃了差點被灌泔水的虧,貓兒再不會忘了這具身體的真實年齡。

他仰起頭看著潘太師,神色自然的說:「我更喜歡聽動物的事。大人們的事聽起來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怕太子聽了也不明白。小孩子的事也總要講到大人,倒是動物的事可以連人都不提,省事。」

正是算準了成年人的彎彎道道可能對五歲孩子起到不那麼好的影響,貓兒才給子旅講獅子王。潘太師也贊成這個想法,倒是沒讓貓兒有出乎意料的感覺。

潘老眼神中的輕慢收斂了一些,緊盯著貓兒問:「又是為何編了個小狻猊奪回正位的事?」

貓兒故露怯意的說:「因為子旅是太子啊,太子當然該聽狻猊太子的事。」

潘老卷著手裡的竹簡沉思了良久,叮囑以後再編了故事才揮了揮手叫人將貓兒領去了太子那裡。

潘老在想啥貓兒不知道,他知道的是,太子陪讀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

他先是被漂亮的小姐姐們領著去洗澡,難能可貴的是,居然洗上了熱水澡。這個根本沒有熱水器的時代,熱水澡準備起來可謂興師動眾,貴如王后也只是一周才洗上一次。

貓兒樂不可支,任由身上冒著香氣的小姐姐們把自己巴個精光。進了浴桶,還調笑著問:「小姐姐們不幫我洗嗎?」

「你小子嘴是甜,卻也別想哄著我們給你洗。」插鳳頭木簪的小姐姐笑罵:「恭桶小子又不是士族,永遠也別想我們能服伺你。剛才幫你脫衣服,不過是看你哄了太子開心,搭個手而已。」

「你只能叫那些不能在太子面前露臉的人服伺。」另一個小姐姐善意的提醒:「除非你也成為佩劍的士族。對了,衣服給你放這兒啦。」

兩個小姐姐嬉笑著離開,只餘下貓兒在熱氣中感嘆:這時代也太講究出身了!

無論是在王宮還是太子府,人的身份都能一眼識別。士族地位的人腰間佩玉,頭帶冠帽,非士族地位以下的人,哪怕是王后心腹的姚婆婆也不能享有士族的特權。聽說還有非士族不能入朝為官,不能建府等諸多條款。

好像不是士族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都是貓兒狗兒的瞎叫……

貓兒發現,能以恭桶小子的身份跟在太子陪讀,算是非常不錯的了。畢竟是上古時期,啥都缺的年代,吃飽穿暖是普通人最大的追求了。

望了望放在窗邊的衣服,在熱水裡泡得全身舒展的貓兒決定立即奔向自己的大腿——楚太子旅。

「潘太師來找我,因為你幫我求情了?」喝著姚婆婆端來的肉羹,貓兒問。

「吃東西的時候不能說話。」把嘴裡面東西完全咽下去后,子旅才搖頭說:「沒有,太師問我想什麼,我就說了小狻猊的事。太師問是不是你編的,我說是,他就帶人去找你。對了,太師說會講事的小子不多,看你還算機靈的份上,讓你回來。」

貓兒眼珠轉了轉,算是想明白了「會講事的小子不多」是什麼意思。

這是孔子和老子都沒出生的時代,只有一部周禮算是教人識理。獅子王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卻極富深意,潘太師能在其中尋到奧妙,覺得說這事的人有可取之處也是必然的結果。畢竟說故事的人才七歲而已。

只是這種故事在春秋時期說出來難免會有點驚世駭俗的味道,以後還是少說為妙。貓兒一點也不想搶了歷史人物的風光,更沒有改變歷史的心思。他敬畏孫子老子這些祖先,對《孫子兵法》《道德經》這些書籍懷著敬仰之心。祖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向來被他視為最大的驕傲,根本不願這份驕傲有任何改變,自然也不希望借著得來的東西起到任何影響。

潘太師也叮囑不要把故事講給其他人聽,連他都覺得不妥,還是少碰為妙。

「我有些怕潘太師。」貓兒附在子旅耳邊說:「他很嚴厲。」

「我也有點怕。不過潘太師是父親最敬重的人,父親聽了他的話才沒死,還做了王,他的話咱們好好聽著就是。」子旅正色道。

已經坐在楚王身邊的潘崇打了一個噴嚏。

斜躺在榻上的楚王商臣一點也沒見外,拿起桌邊手帕遞了過去:「孤覺得王后隨便弄個恭桶小子給旅兒做陪讀不妥,才請太師出面。只是這小狻猊的事,便這般神奇,居然能讓太師也容得下恭桶小子在太子身邊?事是講的不錯,聽完的確還有思索之意,可他那身份實在是……」

「以小狻猊吸引太子,說的又是從仇家手裡奪回正統的事。大王不覺得,那小狻猊便是未來的太子嗎?這番說辭即可以讓太子免於聽聞大人的彎彎道道,又能讓年歲尚幼的太子知曉為王必有磨難,比起在下給太子編寫的事來,好了無數。光憑這點,賞恭桶小弟在太子身邊也不算過分。大王您也別忘了,鬥成二家的孩子去為難太子,也是恭桶小子解的圍呢。說出來的事更益於太子,又敢在鬥成二家的孩子前面幫著太子,這種人還是不要錯過的好。」

「師傅最看好子旅,又比孤更具膽色與謀識,子旅的事師傅幫著監看,孤自然放心。」楚王嘆了口氣道:「只是恭桶小弟做太子陪讀這事若雖讓中原諸國知道,又要笑話我大楚是南蠻,什麼人都能領上台了。」

周朝歷來視南方為「南蠻」,周康王雖給了楚王最低的子爵位,各諸候和周王室依然將楚視為蠻夷。西周時諸侯大會讓當時楚國國君做僕役的活,中原諸侯也常以「不通周禮」的說法取笑楚國,甚至不樂意與楚國往來。可以說,不被華夏諸國認可是楚國一直的痛處,歷任楚王南征北討壯大自我,也是為了楚國能獲得應有的國際認可。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學了一句楚王熊渠的話,潘崇笑道:「先做蠻夷便是,總不能讓那些與若敖族有關聯的士族孩子陪太子吧?」

嚴重缺人的楚王商臣點點頭,還是加了一句:「若敖之事便按太師的意思辦。反正我乃蠻夷,誘臣子現露反叛也不算什麼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楚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楚謠
上一章下一章

9、我蠻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