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五章 不謀而合

第一零一五章 不謀而合

賈繼春這一迴向崇禎皇帝提出的建議,並不是崇禎皇帝的授意,而完全是他自己根據以前揣測到的崇禎皇帝對待東林黨人的真實態度,自己臆測的一個結果。

崇禎皇帝本人並沒有要黜落今科中式之朝鮮士子的想法。

相反,現在的他,正在嘗試著通過大明朝的科舉制度,將朝鮮士林之中的一些領軍人物和優秀人才,納入到大明朝的官僚體制之中,並進而為大明朝在朝鮮國內培養出一批忠實的代理人。

這個想法,崇禎皇帝從來沒有訴諸於口頭,更是從來沒有公開說過。

不過,眼下張溥等人在朝鮮講學,並且舉薦朝鮮士林中的優秀人物,以舉子的身份,到大明朝的京師參加會試的做法,卻與崇禎皇帝的這個意圖不謀而合。

崇禎皇帝當然沒有料到,朝鮮國內士子的儒學造詣,特別是在程朱理學上的造詣這麼高,居然能夠在沒有刻意關照過的情況下,考了個會元出來。

但是,當他想清楚了宋時烈得中會元這個結果所包含的利害關係之後,他的心裡就只有暗自高興了。

會元雖然清貴尊崇,但是給誰還不都是給?

給了這個朝鮮來自的宋時烈,反倒能夠讓大明朝崇禎四年的這次會試結果,在屬國朝鮮內部迅速產生影響,同時也能夠讓大明朝的科舉制度,在朝鮮國內真正站穩腳跟並且進一步普及推廣開來。

等到將來有一天,朝鮮國的儒生士子們,都以參加大明朝的科舉考試為榮,都以在大明朝的科舉考試中獲得功名為榮的時候,距離如今的朝鮮國徹底內附為大明朝的郡縣,也就不遠了。

這樣的一種消化朝鮮的方式,比起戰爭的方式,雖然浪費的時間長一點,但是效果卻會好很多,而且還省錢省力,算是崇禎皇帝在應對朝鮮問題上的上上策了。

也正因為如此,此時聽了賈繼春的這個建議,崇禎皇帝的心中就有一些不喜,等再聽了何如寵的說法以後,乾脆放下了手中的名單,對當面的三人說道:

「朕看這個名單,定得已經極好了!既不需要黜落任何一個人,也不需要增補任何一個人!

「今日朕看過了之後,卿等即可交由內閣其他閣老一同看看,若是內閣幾位閣老並無異議,明日上午即可昭告天下!

「爾後,卿等即可儘快依照原定計劃,安排複試、殿試有關之事宜!」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面無表情地看著賈繼春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朕今日不妨在此再說一遍,朝鮮乃是我大明朝之屬國,其儒生士子亦是大明朝之臣民百姓!

「包括朝鮮在內,凡域外屬國、藩部,能以忠臣孝子之行,臣事朕躬、臣事我大明者,不論域內域外,朕從來視之如一!」

崇禎皇帝面無表情地盯著賈繼春說完了這番言不由衷的話,然後從徐光啟、何如寵的臉上一個個看過去,最後說道:

「去歲之時,朝廷既然議定,允准朝鮮士子參加我大明之會試,那麼不管朝鮮士子這一次,或者今後取得什麼樣的會試結果,我大明朝朝野上下,都應該坦然接受!

「這——是我皇明君臣都該有的上國氣度!若無此胸襟與氣度,我皇明如何當得起華夏天朝的美譽!?」

聽見崇禎皇帝說出了這話,徐光啟、何如寵與賈繼春等人的心中人人都有點五味雜陳。

崇禎皇帝對朝鮮真的是視之如一嗎?當然並沒有。

安東侯毛文龍麾下的各路總兵府先前與現在針對朝鮮國的種種作為,崇禎皇帝從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特別是這兩年多來,平壤伯劉興祚及其眾兄弟們的人馬部眾,佔了平壤與元山一線大同南江兩岸的土地之後還不滿足,不斷地越界南下。

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相鄰的朝鮮國黃海北道以及江原道的北部,驅趕朝人百姓,強佔朝人土地,甚至是殺人奪地。

對於平壤伯劉興祚及其部將們的這些行為,遭到了張溥的一再上書彈劾,而朝鮮國的君臣們,也是一再通過被留置在大明京師的綾原大君李俌上書理藩院,請求大明朝廷懲治和約束平壤伯府的越界佔地行為。

這些事情,崇禎皇帝知道,滿朝文武也都約略知道一些,只不過,對於安東侯毛文龍、平壤伯劉興祚等人的行為,崇禎皇帝連一道申斥的旨意都沒有下過。

這是哪門子的視之如一?

此時的乾清宮內,當面奏對的大臣也好,環繞內外的侍從之臣也好,聽了崇禎皇帝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自然是各有各的認識和想法。

不過,崇禎皇帝的話音一落,乾清宮東暖閣御書房內,卻一下子變得寂靜無聲了。

徐光啟、何如寵兩個人聽了崇禎皇帝的這個話,立刻就安了心。

而賈繼春聽了這話,則深深地低下了頭,知道自己又一次搞錯了皇帝的心意,遂不敢再發一語。

這一次的貢士名單裡面,除了這些來自朝鮮的士子們與張溥等人搞的復林書院有關之外,來自南直隸的一些士子,也有好幾個與張溥的復林書院有關。

其中有幾個人,恰恰正是當初答應了張溥的邀約前往朝鮮,與張溥一起籌辦復林書院並講學的人,比如陳於泰、孫淳、李雯、徐孚遠,以及張溥的弟弟張采。

也有一些人,雖然沒有去復林書院,但卻與張溥等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陳子龍、陳名夏等南直隸士林後起之秀。

這些人,在原本的歷史上都曾是復社的骨幹,如今雖然沒有了復社這個小東林黨組織,但是分散在江南各地或者說各個角落裡的士子,卻依然頑強地冒出頭來。

崇禎皇帝自然不想錄用這些人。

只不過在大明朝的科舉制度正式進行改革之前,傳統的科舉是擋不住這些人的。

因為在整個明代,江南地區都是大明朝經濟最發達的地方,讀書人最多的地方,同時也是傳統儒學教育水準最高的地方。

只要科舉制度不改,江南士林子弟就一定會通過這個途徑源源不斷地進入大明朝的官僚體制之中,然後源源不斷地進入大明朝的朝堂之上,就是分了南北榜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當然了,除了這些個讓崇禎皇帝看了名字之後心情複雜的明末士林名流之外,崇禎四年的春闈,同樣也有一些崇禎皇帝知道名字,並且也約略知道他們的一些事迹的明末人物。

比如左懋第,范志完,楊廷麟,張縉彥,楊鶚,楊繩武等人。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些人就是在崇禎四年的春闈之中考中貢士,並在殿試之後進入二榜三榜,成為崇禎四年進士的。

這一世,大明朝的形勢雖然發生了許多改變,但是卻尚未波及到這些人的命運。

他們如同歷史上的情況一樣,在這一次的春闈之中得中,並順利地進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崇禎皇帝的事業。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些人在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之後,有的選擇了上吊自殺,有的選擇了募兵抗清,也有的選擇了剃髮降清。

對於其中那些在明亡之後剃髮易服投降滿清的人,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原本有意將他們從貢士名單之中黜落。

但是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保留了他們的名字。

因為有了現在這個不同的崇禎皇帝之後,大明朝的命運已經在潛移默化之中發生了諸多的改變。

即使崇禎四年的春闈,他們仍然按照歷史的慣性,考中了進士,他們這些人在原本歷史上的命運,或者說結局,也必然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發生改變。

也因此,對於崇禎四年的春闈,崇禎皇帝儘管有著一些不太滿意的地方,但他還是認可了徐光啟、何如寵與賈繼春三人呈送上來的貢士名單。

第二天上午巳時,崇禎四年春闈取中的貢士名單,原封不動地張貼到了京師崇文門內的貢院門口。

得知自己中式,並且還是大明京師會試第一,也就是高中會元的消息,來自朝鮮國的宋時烈簡直不敢相信。

在同時中式成為大明朝准進士的幾個朝鮮士子陪同下,年僅二十四歲的宋時烈,在人山人海的貢院門口幾進幾齣,一遍又一遍地摩挲著自己的名字,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與得知自己高居榜首之後瘋瘋傻傻的宋時烈截然不同的是,同樣中式了的黃宗羲,自從得知了自己的排名,卻是一臉的鬱鬱寡歡。

他很清楚,若不是這一次有朝鮮士子參加會試,皇帝陛下就不會為本次春闈增加十個名額。

而若是沒有了皇帝陛下給本次春闈增加的十個名額,自己也就不可能得中貢士。

這讓黃宗羲本人,以及陪同黃宗羲一起前來看榜的他的弟弟黃宗炎等人慶幸不已,紛紛感慨黃宗羲的好運道好運氣。

只是看見自己竟排名在了五百位貢士之後,還是讓一貫自恃才華、自信滿滿的黃宗羲,在慶幸欣喜之餘,約略有些心情鬱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月當空照中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日月當空照中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零一五章 不謀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