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15章 生擒司馬錯
「回將軍,司馬錯與多次與我軍交戰,軍中大部將士皆認得。」士兵道。
「司馬錯,他還活著?」趙括思索,「即使活著應該也是六十多的老頭了。」
對於這位歷史名人,趙括非常熟悉。史料所載,司馬錯為秦國夏陽(今陝西韓城人),還是大文學家司馬遷的八世祖,為秦惠文王、秦悼武王、秦昭襄王的三朝元老。
據《戰國策.秦策》所載,他曾與歷史上的名嘴.縱橫家張儀在秦惠文王面前作過爭論。公元前316年巴蜀兩國相攻,秦惠文王想趁機滅掉巴蜀兩國,卻因韓國正入侵秦國而舉棋不定。張儀以「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為由,主張攻打韓國,然後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司馬錯卻明確表示反對,提出「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隘之矣」。所以司馬錯主張攻打偏僻的蜀國,認為這樣既可容易讓蜀國臣服,獲得大片土地、眾多人口,又為以後入侵楚國做準備,而攻打韓國則易引起諸侯合縱抗秦。
秦惠文王權衡再三聽取了司馬錯的建議,任司馬錯為大將,率軍經石牛道(自今陝西勉縣向西南,越七盤嶺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打蜀國,蜀主親自率軍到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抗敵,兵敗逃亡,被秦兵殺死,司馬錯大勝而歸。
作為秦國名將,司馬錯還曾受命攻打魏國,佔領了魏國軹(今河南濟原南),攻韓奪取了鄧(今河南孟縣西),隨後與白起等又攻打魏國,搶去了魏國六十一城。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蜀軍十多萬人,攻取了楚國黔中(今河西部及貴州東北部),楚國被迫獻出漢北及上庸(今湖北西北部)給秦國。
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有三位秦將功勞最大,然而白起過於殘忍,王翦偏重於戰術,唯獨司馬錯戰略才能出眾,主張仁道,受到了後人尊敬。司馬錯還是名教導有方的父親,其子司馬梗成年後也繼承父業從軍,此時司馬梗也在軍中。
「白起、司馬錯父子、王翦、蒙驁等名將傾巢而出,看來秦昭襄王此戰是志在必得,也難怪廉頗小心謹慎,做『縮頭烏龜』。」趙括也不由得變得謹慎起來,「如果歷史無錯,白起此舉目的是迷惑趙括,求敗不求勝,就陪白起玩玩。」
有了主意,趙括即命馮亭為主將,率一萬人去應戰秦兵,其中步兵六千,騎兵四千。為煅煉新任正將,趙括命權欲任副將,鑒於雁門關騎兵一路奔波,同時也為了防止「秘密武器」泄露,騎兵從廉頗舊部中抽選。
點將完畢,趙軍中號角吹響,一萬人馬馬上集合。
趙營寨門打開,弔橋放下,馮亭、權欲領著人馬離營而去。
行不到兩里,趙國諜者回報,秦軍已到關口嶺。
秦軍所處位置不同,馮亭也隨機應變,命權欲領三千騎兵繞過鞍嶺,包抄秦軍後路,他自己側率步兵與秦軍正面交鋒。
趙國騎兵輕車熟路,不到半時個時辰即達鞍嶺,可惜那裡已有三千秦國騎兵在等候。
「我乃秦將王賁,來者何人?報上名來。」王賁一馬當先,出陣挑戰。
「趙將權欲與你分個高低。」
權欲從未與秦兵有過交戰,但見王賁身後騎兵旗幟鮮明、列隊整齊、人靜馬安,即知對手素質過硬。
「無名小卒與配與我交手,速回營中喚趙括來應戰。」
「秦賊豈敢小瞧本將軍,受死!」權欲常與匈奴交戰,使的是馬刀。這馬刀寬背薄刃,刀身略沉重,利砍劈。
王賁可沒心思去留心權欲手上馬刀,只想憑藉手中和矛一回合結果了對方。
長矛相對馬刀而言,具有時效性,可先發制人,利於保護自己,同時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不如馬刀靈活,而且經過數米長的距離,持矛者的力量變得分散。
王賁的坐騎先停止了腳步,長矛倏地刺出,直達權欲胸前數尺處。權欲反應靈敏,揮刀便砍,硬是讓長矛改變了方向,且讓王賁雙手感到了一陣振動。
「好大的臂力。」王賁表面若無其事,心是卻是暗暗佩服,握緊長矛又刺,每招皆在權欲胸口至眉頭之間的範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突然抽回顧又陡然刺出,看似讓人防不勝防,然都被身經百戰的權欲化險為夷,各自陣中將士都拚命搖旗助威。
十幾回合下來未佔到點便宜,王賁心裡有些焦急,權欲也有些急躁。前者的長矛忽然改變了方向,朝對方左上臂刺去。權欲左臂霍地抬起,腳夾馬腹,戰馬大步沖向前。王賁長矛未來及抽回,已被權欲鐵臂夾在腋下。
不到五尺的距離,王賁駭然之時,權欲馬刀已猛地砍下。王賁急閃,棄了長矛,雙手緊抓權欲右手腕。
秦國騎兵見勢危急,不等號令,齊向趙兵捲來。
王賁正處生死關頭,一員秦將長戟扎來。權欲撇開王賁,也不躲閃順手接住戟柄,只是輕拉,那秦將連戟帶人離了馬鞍,權欲馬刀迎上,便讓秦將頭顱落了地。
王賁落敗,秦將中又少悍將,權欲揮著馬刀如入無人之境,像砍瓜切菜似的剁下敵兵首級或四肢。趙國騎兵數月來屢戰不勝,今日也一掃晦氣,乘勝追殺,頃刻之間衝散秦兵隊形,單打獨鬥的秦兵哪抵得住趙兵的群毆,掉在地上秦兵漸漸增多。
隊形始亂王賁便知凶多吉少,帶了幾十名親信先逃。留下幾名小將斷後。秦兵畢竟是紀律嚴明,留下騎兵沒有回少了主將而逃亡,仍竭力阻擊趙兵。
待殺秦國殘兵,王賁早不見了蹤影。前方儘是山路,權欲恐遭埋伏,便引兵去援助馮亭。
在權欲與王賁交戰沒多久,馮亭便與秦軍相遇。和趙兵不同,秦兵是清一色步兵,因趙國諜者提前探得秦軍布陣,而且地形又不利於騎兵衝殺,馮亭臨時改步兵在前,騎兵在後。
秦軍陣前的老頭正是秦國名將司馬錯,司馬錯雖年過六旬,卻全無風燭殘年之感,精神抖擻,七尺身軀還未萎縮,黃金甲胄下是飽經風霜的老臉,臉上儘是刀痕與傷疤,讓他不怒自威,兩鬢白髮在秋風中擺動,粗糙過木皮的右手敬業地握著熟悉的長戟,他身穿鐵甲,連手臂也護得嚴嚴實實,紋絲不動的司馬錯遠遠看去,根本就是一尊雕像。
見趙軍趕到,司馬錯無意趁敵兵未擺好陣形的良機上前廝殺,倒是先嘲諷起趙將:「叛國之臣,手下敗將,豈配與本將軍交手!」說完,還不忘往地上唾口水。
馮亭沒有惱羞成怒,朝上拱手道:「馮某為了上黨郡臣民免遭秦國豺狼之禍,才投奔趙國,非為加官時爵,拳拳之心日月可鑒。」
本是人被人說野獸,司馬錯按耐不住,大叫道:「給我生擒馮賊,再作五馬分屍。」
秦軍得令,齊向趙軍涌去。
馮亭也針鋒相對:「生擒司馬錯,活解其四肢。」